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说八大人觉经▪P23

  ..续本文上一页她的男朋友,明明知道这个躯壳会生、老、病、死,还是一直想他,人实在没有办法,除了听到佛法,再来,取:[求是等法],求如是等法,求如是等法:一直求,有:[是法生起],法生,再来,有就是[次第不断,次第断故,其法熟变为老,其法灭坏为死]。生就是次第不断,有,有就是有法追求,次第不断,一直追求生、老、病、死,这是一念十二因缘。[二世十二因缘破我执],破我执,[投胎之时,于父母生爱嗔想]。就是男孩子喜欢…,比如说父母亲在交媾的时候,我们在阴界,我们用神识,会喜欢自己的母亲而来投胎,投胎成女孩子,是喜欢自己的父亲而来投胎,[父母遗体,谓市是己有]。那是父精母血所构成的,[谓己有故,识托其中。身识和合,名色具足。六根既具,六入随生。由六入故],触对境界,[触对前境。由触对故,便有领纳。由领纳故,心生爱染。由爱染故,周遍追求。由追求故,成三有因]。成三界因。再来,就是生跟老死,[随因感果,有后世生]。来生。[生变坏故,而有老死]。

  [现代语文注释],什么叫做无明?[根本迷昧无知。非是无知,乃违理强知也]。完全不了解无生的道理,强词夺理,行就是我们所讲的[行为],识:所谓的[主观的能认识之心理。精神活动]。名色就是[心理的活动状态与身体的生理现象]。生理现象配合。六入就是[感觉器官。能感觉的能,认识的器官]。触:[能感觉的心理与外界的境界接触]。受就是[接触而生起的苦乐感受]。爱:[由感受而发生的爱恨心理]。取:[由爱的情感,转为追求的心理作用]。有就是由色法,[由色求的心理],由外在的意思,由外在追求的心理,[而发展为行为的表现]。生:[由心理行为的潜在力,投生六道,完成受报之生命]。老死:[老死为受报之生命的演变上必然的结果]。必然的结果。

  翻开第五觉悟,上个礼拜有一个同学来问,问惟慧是业到底是什么意思?惟慧是业,第三觉知的惟慧是业,惟慧是业就是说一切以智慧为主,我们一般来讲为恶是业,众生是为恶是业,因为,他其它都看得懂,就是这句看不懂,惟慧是业就是说追求智慧来当作是他的功课,听经闻法、念佛,这个就是惟慧是业。

  好!翻开第五觉悟,愚痴生死菩萨常念广学多闻增长智慧,成就辩才教化一切悉以大乐。简单讲就是我们生生世世来这里流浪生死,是因为我们愚痴,就是无明,这个叫做愚痴生死,世间人都自认为自己很聪明,他不了解我们生、老、病、死的大问题,菩萨呢?菩萨就常念,念什么呢?要广学多闻,菩萨知道我们要广学多闻,才能够增长我们的智慧,才能够成就辩才,教化一切悉以大乐,若没有辩才,那你没有办法度众生,你学佛学得再好,你没有辩才,那很难,很难!所以,成就辩才才能够普度无量无边的众生,现在你们翻开讲表的后面,有一个十二因缘,十二因缘,在24页这个地方,24页中间,就是我们以前所读过的[十二因缘],我们讲愚痴生死,生从哪里来?从[无明]而来,就是无始劫以来,我们没有智慧,我们起心动念,[行]就是去造作,造身、口、意的一切恶业,这是[过去愚痴],无明迷[惑]了,行就是造[业],再来,[识、名色、六入、触、受],你造了迷惑,造业,你就必需受苦,你就必需受苦,名色就是所谓的第八意识,识就是第八意识,名色就是我们所讲的精神跟物质的和合,就是受精卵,六入就是在母胎里面成长,触就是刚刚出生,受就是年纪比较长大,三、四岁的感受就比较强一点,是[现在生死],因为,过去有这个愚痴,所以,现在有这个投胎的意识,所以,有这个色身,简单讲,因为我们无明的力量化作有形的肉体,意思就是说,比如说,空气中的能量结合成水气,这是能量的转化,我们因为无明而产生的意识状态,意识状态就变成这个色身,现在的生死之[苦],我们要受苦,再来就[爱、取、有],因为你有所爱,这个爱大部分是站在私欲来讲,这个爱包括两个,一个是情执,一个是欲望,这个爱就是有两种,无形的就是情执,母女的情、父女的情、师徒的感情,或者是夫妻的感情,这个爱就是有一个非常强烈的心理作用,再来就是欲,欲就是所有的境界,就是名、利的追求:爱,取的话,就是得到了,取就是得到了,愈多愈好,有:又造了生死的业,有了将来生死的业,[现在愚痴],如果是这样子的话,我们可以把这个世间,用一个最简单、最方便的方法,解脱生、老、病、死的方法,就是要在爱这个地方好好的淡泊它,爱既然是关联到十二因缘的一个连锁,这中间只要断一环,就像戒指断掉一个,这个戒指就断了,意思是说生、老、病、死是因为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这一连锁的反应,如果,我们切断了这一个连环里面的爱,简单讲就是对境界、对男女,或是对一切的事情平淡、平实、平凡,来处置这些事情,这样子生死就慢慢解脱,所以,要在这个爱字好好的解脱它,不是下功夫喔!是要解脱它,你好好的在爱下功夫,就惨了!生死就更重了,要在爱这个地方,好好的去解脱,解脱它,看得平淡,然后,得失心放下,现在愚痴,现在的愚痴就是[惑]还有造[业],[生、老死]就是[将来生死],[苦]:生死苦,所以说,菩萨常念要广学多闻,为什么?广学多闻你才有智慧,智慧才能成就辩才,在《佛遗教经》里面这一段,你们要好好的听,智慧,你们那边的资料没有,我这边有,我念得很慢,慢慢的解释,《佛遗教经》里面讲,汝等比丘,就是警惕这些出家众,若有智慧,则无贪著。你看!佛讲的每一句话,一针就见血,如果,你有透过大智慧的人,你就不会对这个世间有一点执著,则无贪著,常自省察,不令有失,常常自己观照自己,不令有失就是不要让它有所过错,不令有失,失去东西的失,[是则于我法中,能得解脱]。常自省察:你要好好的观照自己,不令有失:不要让自己有所过失,是则于我法中,能得解脱。这样,在我佛法里面,就可以得到解脱,[若不尔者],如果你不这样子观照,好好的修行升华自己,把一切事情看得很平淡,放下得失,知道无常,广学多闻才能增长智慧,如果你不这样子,既非道人,又非白衣,无所名者。这是针对比丘讲的,若不尔者就是你们出家这样修行,你们不这样观照,就没有智慧,是不是?所以,既非道人,你不能算是一个修道的人,又非白衣,也不是世俗人,无所名者,就是无所名者,那要叫什么?你既然剃度出家,经教又不通达,又不懂得这样观照,又没有智慧,既非道人,又非白衣,无所名者:不能安插任何一个名词来形容你,那你算什么实智慧者,则是度老病死海坚牢船也,实智慧者,就是真正的智慧,可以,则是,度:超越,老病死海坚牢之船,坚牢船也,就是拥有了智慧,你就拥有了这艘船,就可以度老病死烦恼之河流,则是度老病死海,船牢,坚牢的牢,坚牢船也,[亦是无明黑暗大明灯也],意思就是说智慧才能够照亮你的人生,智慧才能够透视宇宙万物的一切法,当我听到佛法的时候,我真是很震惊,佛有这么样的智慧,佛法,有这么好的佛法,而世间人竟然有人诽谤佛法迷信、消极,真是可怜的人,太伟大了!佛陀真是太伟大了!

  我也浪费我二十年的光阴,读大学的时候,大概是二十一、二岁,二十二岁吧!换句话说是二十一岁以前,统统是做白日梦,所以,有一个八十几岁的人,说:你今年几岁?他说:我今年四岁,唉!怎么了?老伯你看起来已经八十几岁,怎么会是四岁呢?他说:我今年实在是八十四岁了,但是,八十岁以前,都不晓得怎么过日子,迷迷糊糊,所以,我讲我今年才四岁,就是因为学佛才四年,才认识真正的生命叫做什么,所以,我说才四岁而已,不过,这个佛法,没有听到的话不算,听到的人那真是是大幸,亦是无明黑暗大明灯也,大明灯,一切病者之良药也,智慧,伐烦恼树之利斧也。斧就是斧头的斧,一个父亲的父,底下一个斤,一公斤、二公斤的斤,斧,我们的烦恼就像一棵树深根,其实每一个人,都过着烦恼的日子,千人千般苦,苦苦不相同,千人千般的烦恼,烦恼不相同,烦恼,利斧。是故汝等,当以闻思修慧而自增益。增加益处,你应当以闻、思、修,来自己增加自己的益处,底下一句,若人有智慧之照,如果一个人能够用智慧来观照,人生跟宇宙真实的道理,虽无天眼,虽然没有像天人的眼睛:天眼,而是明见人也。是真正看得很清楚的人,是名智慧。Konwledge or wisdom,两种,是名智慧,智慧梵语叫做般若,应该念台湾话叫做般若,般若,这样念才对,念bo re也不太对,要念台湾语才正确,叫做般若,般若,这个般若翻译成中文叫做智慧,但是,因为它的涵意很深,你翻译成智慧还不能够形容般若两个字,般若的意思就是观照明见,观照:从心下手叫做观照,对外叫做观看,知道吗?佛法的名词,用得是很了不起,我们看一件事情叫做观看,心外求法叫做看,把眼睛对外看,唉!你在观看什么,我观看电影,我观看一条狗,观看建筑物,观看,观照,这就不一样,观照就是回光返照,就知道是讲内心的事情,中国话的翻译实在是不得了,观照就明见,明见:明心见性,明见,所除灭执、障,除灭这个执着和障碍,悟真空理,觉悟到真空缘起的道理,为德之首,简单讲就是你没有智慧就没有办法,我以前,小时候自己一个人,就不敢上厕所小便,没胆,慢慢的来,一直到高中,就慢慢的,胆量就稍微好一点,读到大学的时候,我就知道佛法是讲世间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我以前身体不好,常常做恶梦,我们人会做恶梦,因为生理上的关系,影响到脑筋里面,所以,我们人气虚,气如果比较虚的话,体质虚弱的人,梦境就会比较多,还有地理的关系,也有关系,凡…

《佛说八大人觉经》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