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说八大人觉经▪P37

  ..续本文上一页掉一切,难舍能舍,才能成就佛道,所以,不能舍,苦的是你自己,记住师父的话,不能够舍,苦的是你自己,我临命终,我不可能有哪个事情舍不下来的,我不可能,我内心里面充满着,只有一个念头,我不先往生极乐世界,我怎么能够再继续度众生,你要叫我来世再在这里受苦、呕吐,才不呢!叫我来这里继续受苦,再来这里度众生,想到我今生今世的不幸,真的,我是一个很不幸的人,也不晓得怎么转、转…,转到这个地方来,真的,我是一个很可怜、很不幸的人,酸痛、开刀、呕吐、腹泻、膀胱无力、头痛,对不对?以前头一痛起来就呕吐:晕,痛,噢!痛起来,站都站不住脚,酸痛:腰酸背痛,肾脏,还没有办法滤水,还水肿,像浮尸一样水肿,现在好了,现在好看了,现在不一样了,晚上都有在拍打(意指保养),差很多,拍打,你知道吧!假的啦!我没有在拍打,我没有在拍打,以前,听到….,读大学时,女同学老是在拍打,进去都是拍打声,她若没有拍打,会老、会有皱纹,你们不曾拍打过的举手,每个都拍打过,你看看!有的是来不及举手,就被冤枉了,所以,这个世间,你们一定要透视它,我今天我有这样子的心境,完全得力于以前生活太苦了,我觉得这个世间 一无是处、一无可求,也一无值得留恋的地方,唯苦无乐,我重覆地讲了二十次,就是要告诉大家,真的就是这样子,所以说,我们要修到报身佛,只有一个关键的是要舍,内心充满了慈悲喜舍、智慧,没有办法舍的一样舍,这样才能完成报身,再来,化身,化身就是千百亿化身的释迦牟尼佛,以何身得度者,就以何身来应化,乘法身船就是觉悟到究竟叫做乘法身船,这个法身船就是坚固不坏,永恒的叫做乘法身船,体大、相大、用大,乘无相法到涅槃岸,你看!要乘法身,修无相才能到法身,才能究竟法身,才能到达涅槃,你修有相、执着,那就不可能。同学们!禅宗禅师有一句话,不晓得你们看过没有,他说:善用智慧之语,一句足已。会用大智慧的人的语言,一句就够了,不善用智慧之语,纵观三藏十二部,亦一无是处,也是一无是处,意思就是说你懂得观照空、舍一个字,你就可以运用一生一世,用不完!但是,如果你不懂得运用祖师大德的语言,你把三藏十二部经看完了,也没有什么作用,不肯用嘛!你不肯配合、不肯观照嘛!把佛法当作学术的研究,那了不得力,一点用处也没有,所以,我们用般若的智慧乘法身船,到达涅槃的解脱的彼岸,的彼岸,所以,还是要靠般若的智慧,能观的智,所证的理,就是不生不灭,不生不灭,乘法身船就是我们一定要修行修得有把握,我们现在是乘念佛这个船,到达极乐世界的彼岸,一定有办法的,所以,苦海无边,回头是岸,苦海无边,这句话本来就是佛门的语言,后来的人就劝导那些黑道的兄弟、角头,角头,说:若海无边,回头是岸,或是回头是岸,都对!这个海是广大无边,广大无边,在佛菩萨来讲是智慧的海,在凡夫来讲就是生死的苦海,这个海有两个角度,所以,我们的修行,我们要借重几个经典所举的例子,我们现在要讲到修行的菁华,菁华,《金刚经》里面的菁华,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色、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整部《金刚经》统统叫你不要执着,这个色法,外在的色法,不应该住色、声、香、味、触、法,就是六根、六尘、六识都不值得我们追求,然后,你面临这个现实社会,你当下透视它,你也不必脱离这个社会,你就可以过着洒脱自在的生活,你就拥有真正的安详,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其实这一句话就足足让我们解脱,真的,既然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都是虚妄的东西,怎么值得我们这样追求呢?

  好!《楞严经》里面讲的,用《楞严经》讲最重要的,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此是尘刹佛,一路涅槃门,我再讲,反闻闻自性,我们先天就迷了,迷了就是随这个色、声、香、味、触,往外追求,现在不要,现在把你的六根、六尘、六识摄受回来,你闻自性,用你的本性去观照叫做闻自性,你不要闻外面的声音,闻到你本身的自性,这个闻就是嗅觉的闻,闻自性,听闻的闻,反闻闻自性,我们以前的闻,闻外在的声音,我们现在不要,闻你内心里面的自性,观照里面的妄想本空,一切法都是自性法,性成无上觉,本性如果完成了,就变成无上的觉悟,叫做性成无上觉,此是尘刹佛,尘刹佛,尘就微尘的尘,刹就是佛刹的刹,尘刹佛,这么多的佛都是靠什么?靠这个反闻闻自性,最后,此是尘刹佛,一路涅槃门,一路,这条道路通达涅槃门,那就是一定要回光返照,简单讲!同学们!你一定不要看 外,看你的内心的起心动念,就正确,所以,有的人,徒弟来讲说:师父啊!我有什么缺点,麻烦您纠正。我说:我觉得你很好,我觉得你比我更好,是不是?虽然,我是师父,那是表相,其实,我的表现比你还差,与其说我要纠正你,不如说我们彼此之间互相参考、研究,对不对?就像我今天,我来上台,我也不敢说我在讲经,我照念,人家祖师大德的注解,我照念,我本身也做不到,但是,我鼓励你们,你们也鼓励我,对不对?这总是好的,总是好的,所以,我内心里面也不敢说我在讲经说法,我只能说:我懂得的东西尽量讲给大家听,互相研究、互相参考,我不敢说:我来纠正你们的缺点,因为我本身缺点一大堆,我怎么敢纠正你们,所以,我现在活得很优哉游哉,活得很自在就是我内心里面懂得收敛自己,好为人师,烦恼多多,好为人师,什么是好为?这句话你要听清楚,好为人师就是说喜欢做人家的师父,喜欢做人家的老师,而烦恼就多,不是这个意思,这个好为人师,这个意思就是说强烈的优越跟自尊,认为自己比别人行,我在教别人,这个要弄清楚,好为人师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自己认为自己很行,把自尊、优越感提得很高,什么事情都认为我在教导别人,那你烦恼就多多,你烦恼就卡(很)多,我没有说我在教导你们,我来参考、参考。

  再来,《圆觉经》里面教我们怎么修行,远离一切幻化尘妄境界,远离一切幻化尘妄的境界,就是我们这个五欲六尘是幻化的、不实在的,每天都在变化,有一天要老、病、死,这些幻化的尘妄的境界,由坚持远离心故,坚持远离心,这句话很重要,坚持远离就是坚持不执着,住于无住的意思,我坚持不执着,坚持远离,坚持远离心,恶的远离,善的也要远离,为什么善的也要远离,你行善你还执着那个善吗?不是叫你不要行善哦!恶的要远离,就是不要接近恶的,善的也要远离,就是指那个心,要去行善,但是,那个执着心要远离,所以,坚持远离心,心如幻者,亦复远离,这个心也是变化的,那个心,坚持远离心,心如幻者,变幻的幻,幻化的幻,亦复远离,也必需要远离,远离为幻,亦复远离,远离为幻,连那个为幻的心,也必需要远离,离缘离幻,亦复远离,得无所离,即除诸幻,得无所离, 这就是禅宗讲的当下如如不动,已经舍到没有什么可舍了,舍到无所舍的境界,其实我们要过快乐的日子,还不简单,舍到无可舍,这是这个世间没有一件事情值得我们这样执着的,《大乘起信论》里面讲,我们要信真如,就是信一切法本来就是缘起的无自性的东西,本来当下就是空,空就是真如,所以,你只要学如如不动,不取于相就是本来在面目,你不要一直讲这很难,师父!这个很难!这样子,对无上道又怯懦了,只要你肯,世界上没有难的,中论里面讲,不生亦不灭是修行的根本,观照:本来就不生,也没有灭,懂得不生不灭的道理,就是《心经》里面讲,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智亦无得,对不对?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耳、鼻、舌、身、意,是不是?什么都没有,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包括凡、圣全部都是空,这个就是中论讲的不生不灭的道理,禅呢?禅就是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本来的面目,本自圆成,第一义谛,骑牛不要找牛,骑牛的意思就是当下你的本性就具足,你不必再找,愈找就愈离本性,愈离本性,就我们中国的儒学跟佛学来讲,法身就是我们的良知,我们的良知,先天性本来的良知,每一个人都有良知,其实,王阳明就是参考佛法、佛学,而只是变换几个名词而已,就中国的名词而已,法身就是我们的良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个明明德就是良能,良知就是我们所讲的良心。天理、天良,夫妻一吵架,老婆就会骂,骂她老公:你这个人不天良,天良,天真、坦白、纯朴、正直,儒家里面讲的,要遵这个德行,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天命之谓性,上苍本来存在的东西,天命之谓性,本来就是这样子的东西,率性:直的、没有弯曲的,率性,直接的就是道,就是我们讲的直心就是道场,所以,中国的儒家思想跟佛家思想,也没有什么两样,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都是一样的道理,明明德,在明明德,第一个明字就是开发,明德就是本能的佛性,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所以,大学就告诉你,明明德,明,第一个明就是动词,开发本来的清净的明德,明德就是本性,佛教讲的涅槃,有几种意思,有四个,你们写下来,这个字很少,所以,你们对涅槃总是要了解一下,涅槃翻译成中文叫做灭度的意思,灭什么?灭烦恼,度生死,第一个,涅槃翻译成中文叫做灭度,这是中国话。它的解释,灭度有四个意思,第一个叫做灭烦恼,叫做离过绝非,不生不灭,离过绝非,灭,灭除我们一切烦恼,因为我们一切烦恼都产生在严重的对立抗衡,产生在我们对立的抗衡,而禅,悟到禅的人是生活在绝对,绝对,你就不可能扰乱他,什么叫做绝对?一个人内心里面处在绝对里面,那就不得了了,不是普通的心境,他悟到一切法了不可得,一切法皆空,一切法不生不灭,本来不来不去,他内心里面既不会为大事而烦恼,也不会为小事而烦恼,他既没有得…

《佛说八大人觉经》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