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失的观念,也没有男女的感情,他内心里面就充满着慈悲,因为,他内心已经灭除一切烦恼,那些烦恼对他都没有作用,离过,他一定不会去犯错,绝非,也没一件事情错的东西,可以让他去悟道,绝非:离一切的过失,绝就是断除一切的不对,非就是错,就不生不灭,度生死就得证真常,不生不死,所以涅槃第一个是灭,灭除烦恼。第二个是度,度生死,能够证到真常,就不生不死。第三个,涅槃的解释就是不生,意思就是不灭,离过绝非。第四个就是解脱生死,解脱生死。再讲一遍涅槃,第一个就是灭烦恼,离过绝非,不生不灭,第二个度生死,得证真常,不生不死,第三个叫做不生,也就是不灭,离过绝非,第四个解释作解脱生死的意思,解脱生死的意思,意思就是超越生死。
这本《八大人觉经》,我多讲了一些资料,增加你们的见闻,再来,我们还是讲涅槃,涅槃有四种涅槃,第一个叫做自性清净涅槃,虽然我们没有资料,但是,有时候没有资料,反而你们会用功,有时候有资料,你们反而不会用功,不懂得珍惜,你们没有资料,我一讲,你们懂得要抄,会增加、强化你们的印象,第一个自性清净涅槃,就是一切诸法本来常寂灭相,一切诸法从本以来就是寂静相,佛与众生平等无二,就是不增不减,自性清净涅槃,自己的自,为什么讲自性清净涅槃,意思就是说每一个众生都有自性清净的涅槃,只是因为妄想执着,而我们把清净的东西,变成染污了,就连续的一直造业,由业力当作我们的题材,产生我们连锁的生命,用我们无限的能量,转变成质碍的色身,质碍的色身。第二叫做有馀依涅槃,有没有的有,剩下的馀,馀,依,依靠的依,有馀依涅槃,简单讲,还有依靠,还有依靠,依靠什么?还有这个果报的色身存在,意思就是说声闻跟缘觉,二乘人断了见、思二惑,但是他的身体,色身还在,就是果缚尚存,色身还在,就是有馀依涅槃。第三个叫做无馀依涅槃,就是声闻、缘觉或者是菩萨,灰身泯智,这个灰身就是把身体变成火化,把它火化掉了,叫做灰身:变成灰,灰身的意思就是说把这个身体火化掉,泯智就是不留世间的智慧,为什么?进入了无名、无物本体的自性,因为,他没有再造业,所以,就不来六道轮回,那么,他就恢复到本性,叫做常、乐、我、净的四德,无馀依就是不留,不留,不留任何的果报身,进入了清净的三界外,无住涅槃,第四个叫做无住涅槃,无住简单讲叫做不安住在涅槃,不安住在涅槃要有功夫,你不安住在涅槃,你没有功夫不行,所以,诸佛菩萨以大智慧,所以,不住生死,具有大慈悲,所以不住涅槃,因为,他有智慧观空,所以,生死拘束不了他,所以,他不住生死,凡夫是住在生死,凡夫是居住在生死,所以,诸佛菩萨以大智慧,所以,不住生死,因为,大慈悲,所以,不安住在涅槃,安住在涅槃不度众生不行,他一定要有慈悲心来普度众生,过去,有的人讲,说真的大菩萨,诸佛菩萨来,有时候连自己也不知道,愿力示现到连自己都不晓得,意思就是说他已经生生世世修行到相当高超的境界,今生今世只要春观百花开,秋睹黄叶落,马上就觉悟,马上觉悟,佛道来的,佛道来的大修行人,像我们出家,谁叫我们出家?没有!出家以后用功,谁叫我用功?没有!我的内心里面就自己知道,出家这条路是必经之道路,而且一定要用功,一定要用功,才对得起自己的灵性跟佛菩萨的大恩大德,自己就很勇猛精进,所以,我认为佛道来的,轻而易举的境界,都可以使他回光返照,不是佛道来的,他虽然也看经典、也用功,可是,怎么打也打不进去,不能够如法如理的观照,他烦恼特别重,叫他放下,他会假藉一大堆的理由,我放不下的原因:我是个凡夫,然后一直阻塞,阻塞自己,明明自己是个大丈夫,只要他肯放下,日子就好过,他不要过好过的日子,他一定要自己认为他是凡夫,然后,拿很多事情来困扰自己,然后,你怎样教他、引导他,跳出痛苦的坑道、烦恼的坑道,他就是放不下恨,放不下执着、嫉妒,就是放不下,任凭你怎么教化他,也没有办法,这就是畜生道来的,恶劣的习气太重了,恶劣的习气还太重,如果,是佛道来的,那么简单,你随随便便讲几句佛法,他马上就感动得痛哭流涕,马上就说要发心修行了,这是佛道来的,所以,这个法身船,就是我们所悟的性德,涅槃岸就是修德所显示出来的。
我们怎么样能够乘法身船,怎么样能够悟到自己的性德,本性的德性,就是反闻闻自性,反闻闻自性,修八不中观的道理,就是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去,等一下我们会讲得很清楚,修德所显示出来的就是清净法身佛,就是智慧,常寂光净土就是理体,我们理性的体,实报庄严土就是我们的相,方便有馀土:西方安乐土,这都是我们修行所显示出来的,所以,乘法身船到涅槃岸,复还生死,度脱众生,乘法身船到涅槃岸,这个是指自利,自利,也就是空观,真谛,证悟到真谛,简单讲就是释迦牟尼佛的牟尼,也就是所谓的寂默,就像日月不住空,日月不住空,乘法身船至涅槃岸,释迦牟尼,释迦叫做能仁,能够慈悲的仁慈,释迦叫做能仁,牟尼就是寂默,寂默就是安住,安得住,看得开,舍得下,因为他修空观,得到真谛,复还生死,度脱众生,这当然是利他,是慈悲,自己有了自利,有了定慧,然后,利他就是慈悲,就是我们所谓的释迦,释迦就是能仁,仁慈的仁,能够的能,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的仁,修假观,普利众生就是俗谛,犹如莲花不著水。
我们来解释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去,一般人讲经很少讲这个东西,但是,这个东西却是很重要,所谓不生不灭,在这里你们就必需要好好的听、冷静的听,什么叫做不生不灭,所有的生是虚妄的生,所的的灭是虚妄的灭,因此,我们讲本来就不生,也无所谓的灭,因为,我们清净本然,清净的本性本来就是不生不灭,可是,我们因为什么?循业发现,循业就是随这个缘,来发现这个生灭法,其实,本来就是不生不灭法,因为循业,循业就双人旁,循着某一种东西的循,不是找寻的寻,左边是双人旁,然后右边是一个盾,盾牌的盾,矛盾的盾,循业发现,循业发现,国灰我们的业存在,所以,我们有这个因缘,发现什么?发现种种的缘,简单讲,循业发现就是一切都是因缘所造成的,所以,生即是不生,生,虽然缘起缘灭,但是,虽然生,其实,本身就是不生,何以故?因为当体即空,不落两边,说空也对,说有也对,说不空不有也对,说生灭也对,说不生不灭也对,说生灭是方便讲,说不生不灭是究竟讲,也对,如果,诸佛菩萨、祖师大德,没有不生不灭的本性,那你想他怎么超脱呢?他怎么样能够证悟呢?所以,禅宗的开悟也就是发现自己本来的面目,就是不起心、不动念,不随因缘转,简单讲,不随因缘转,你就会转一切因缘,为什么?人家打你、骂你、伤害你,你就是这样子,本来就不生不灭,人家赞叹你、恭维你,你也是这样子,你看看!心不起心、不动念,他就不再造业了,他不再造业,当然就没有六道生死的种子,当然,就是今生今世走了,就要离开了,不然,还留这个身体,他也不可能去造业,他一切随缘了,所以,证悟到不生不灭就是本来的面目,生死就是自然,生死就有把握,别的人,我不太敢鼓励你们,我觉得师父写的那本《佛心禅话》,你们研读班的,每个人一定要去买一本,这倒不是做生意的问题,没有,我送给你们也没有关系,回去好好的念念看,那个心境就会完全不一样,应该有五、六本吧!现在第一册而已,还没有出版,所以,我们一定要对本性了解,日子也好过,生死也一定没有问题,清净本然故,灭也是不灭,因为清净本然,所以说,本来无物,就了了常知,本来无物就是所谓的圆成实性,本来无物,没有一物可得,本来无物,了了可知,就是我们的本体,就是不生不灭的本体,其他就是循业发现、因缘所生,生就是无生,清净本然,灭也是不灭,所以,本来无物故,了了常知故,本体就是我们的圆成实性。
再来就是讲不常不断,不常就是不变随缘,不断就是随缘不变,这个就比较好解释一点,不常就是…,不常当然不是永恒的,不是永恒的,但是,它是随缘的,就是不变随缘,这个不变就是如如不动,如如不动的本性,可是,它会随缘,随缘,为什么?这讲不常,为什么讲不常?如果你讲常的话,就变成自性见,常就变成永远,众生就是讲到常,他执着常,讲到无常,他就执着无常,所以,必需要讲两个角度,就是不常、不断,所谓的不常也不能讲没有永恒,对!没有永恒是描述生 灭法的东西,但是,如果你悟到空性,当下就是永恒,所以,每一种事情都是由矛盾去完成统一,常跟无常同进才完成一个高超的智慧,理性,有为、无为对立,然后,有为跟无为矛盾,以空作为架构的连接,然后,产生完成理性上的东西,佛性上的东西,不常跟不断也是这个角度,常跟不断是对立的东西,是矛盾的东西,但是,一定要同时讲,不变随缘叫做不常,不断叫做随缘不变,不变就是我们本来的本性,随一切因缘,但是它不会变的,不断,随缘,但是它永远不变,为什么?你随一切因缘,本性还是存在,随一切因缘怎么变化,我的本性还是如如不动,还是一样的东西,大智如来还是现前,我体悟这个,体悟了十几年,这个八不的道理,我在大学里面就研究过了,就是不晓得它在讲什么,也可以随缘不变,也可以讲不变随缘,自己也都很清楚,就是搞不清楚,现在我讲的是心境上的东西,现在我懂了,清清楚楚,现在绝对不会迷惑了,真的,十几年,很漫长的一段时间,很漫长的一段时间,所以,佛道、菩提道是长远的,所以,我现在什么事情都比较放得下,那就是说觉悟到本性上那种不变的东西是什么,随缘的东西很清楚,不是说我们是圣人,但是日子好过多了,烦恼、脾气、…
《佛说八大人觉经》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