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看,这样子就不必再说了,因为他这样子还早,不思善、不思恶,这就是本来的面目,原来如此,这样就孺子可教也,孺子可教也,有的人也是会假装,原来如此,下午要吃饭,开悟的人都是这个样子,原来如此,你妈妈是女的、你爸爸是男的,我今天才知道你妈妈是女的,开悟就是这样子,讲的都是疯子的话,讲的都跟疯子的话一样,再来〖通教即事全真〗通教事相当体就是空性,当体就是空性,〖故真谛不历诸位〗真正空性的思想,它不能有阶位的,〖别教则中道随缘不变,故中道不历诸位,圆教则一色一香无非中道,故中道不历诸位,繇上一章,方知性不废修〗你只知道本性,性不废修的意思就是说,性就是理念,无生的理,不废修:你不可以离开修行的,你不精进修行你就见不到无生,你就见不到无生的,你不要说一切法本来俱足,本性俱足,我也不必修善,也不必怎么样断恶,也不必怎么样,在这因果法里面打转,师父讲的本性非因非果,我告诉你是因是果,本性非因非果是站在当体即空,非因非果是站在理事圆融,你又不能离开因果的,你离开因果什么叫非因非果,完蛋了,佛教完蛋了。给你这样讲就邪知邪见了,佛教离开因果,释迦牟尼佛在三藏十二部经典也是说这两个字而已「因果」,讲到最后就非因非果,对不对?所以说方知性不废修,了解悟到本性的无生,但是不可以废掉精进,修就是精进,一定要精进如钻木取火,一直要参禅、一直要观照,观照到那一刹那之间,与中道、空性相应,〖繇今一章,方知修不碍性〗你所有的修行不碍性,为什么呢?我现在修善知道没有善可得,对不对?来世这个色身,以后我们成佛才有三十二相,我们如果没有修福跟慧,我们怎么会有三十二相呢?对不对?所以我们一切的修行,都可以用本性来修,本性实在是不用修为什么?本性俱足,所有的修当下不离因果,因果当下你就要超越它,超越它,即因果超越因果也不离因果,不离因果,要正知正见是这样子,〖繇上一章,方知即而常六〗什么叫做即而常六呢?当体即空但是常常,六就是次第,常六,六就是理即佛,名字即佛、观行即佛、相似即佛、分证即佛、究竟即佛,六就是藏、通、别、圆所讲的,天台里面所讲的六即佛,六即佛,即而常六意思就是虽然当体即空,但是常常次第清楚,次第清楚,〖繇今一章,方知六而常即〗虽然次第很清楚,当体契入空性,常即:常常不离当下,方知六而常即,〖四教皆论性修,皆论六即〗四教皆论本性不生不灭的修行,但是皆论六即,六即就是次第,性修就是没有次第,没有次第当下就是次第,次第就是没有次第,行布不碍圆融,圆融不碍行布,〖通此旨者,则于一代时教,思过半矣!〗什么叫思过半矣呢?思过半矣意思就是说通达道理的旨趣,那么对如来的一代时教,大半都可以通达,思,过半,你要这样念你就更清楚,思,过半矣。如果你好好的回光返照,通达了这个道理,思嘛过半,过半就是佛陀的一代时教,大半你就可以通达,过半就是通达佛陀所讲的一半以上的教理你统统了解,叫做思过半矣,思就是如果你能够回光返照,在这个地方通达,这个道理跟旨趣、宗旨,那么对如来的一代时教,大半都可以通达,叫做思过半矣,〖佛言:剃除须发而为沙门,受道法者,去世资材,乞求取足。日中一食,树下一宿,慎勿再矣!使人愚蔽者〗让愚痴遮蔽了我们的清净本性,这两个字〖爱与欲也〗爱就是贪、欲就是男女,你贪执一切还有男女的欲望,〖此第三章,赞叹头陀胜行〗胜行就是苦行,〖以为证道要术也,上文既云非修非证,恐人错会,执性废修〗执性废修就是执理废事,执理废事,懂得道理本性俱足,这样不用修了,不用修也不用拼命的讲经,也不用拼命的布施,也不用做善事,那完了、完了,那完了,那就邪知邪见了,宁可著有如须弥山,不可著空如芥子许,宁可著有,著有就是因果,宁可执着因果如须弥山,执着没有关系,不可著空如芥子许,不可以著这个偏空如芥子许,一点点都不可以,坏了因果的空那你就完蛋了,就断灭见了,就不是正当的见地那完了,那完了,知道吗?所以宁可著有如须弥山,不可著空如芥子许,不可以的,而且没有因果那干脆不要修,我们坐在这里这么辛苦做什么,本性俱足,本性俱足你就坐在家里发呆,呆呆傻傻的,执性废修不可以俱足执理废事,不可以的,〖故今特申抖擞应劳之行〗这个抖擞的意思就是振奋,是头陀的别称,在法苑珠林六度篇里面讲,头陀就是抖擞,我们说抖擞,怎么抖擞呢?我们这个衣服有肮脏的时候,拿起来抖动一下,抖动一下,抖就是提手旁再一个阿斗的斗,提手旁,擞就是提手旁再一个数目的数,数学的数,两个,抖擞都是提手旁,抖提手旁然后加一个斗,擞呢?一个提手旁加一个数目的数,抖擞,抖擞就是振动,振动就是振动去烦恼,就是说我们穿一件衣服,穿一件衣服上面如果有污垢,我们拿起啪,我们衣服洗好的时候怕有脏,甩一下让水落下再晾衣服,我们衣服拿起的时候会有灰尘甩一下振动一下,我们现在也是一样,我们稍微精进一下修苦行,可以把那个烦恼抖掉,抖擞就是苦行,就是去尘垢意思,这是比喻的意思,振动一下,振奋一下自己的精神,尘劳之行,〖以为断欲去爱之方,譬如古镜,虽复本具光明,理须磨拭〗磨拭就是好好的擦拭,〖方得莹净耳!〗莹净就是明亮光洁,明亮光洁,〖佛言〗还讲的完吗?讲不完,讲不完,没办法,讲到一半的时候,用赶的也不好是不是?我们也不急着做什么,世间人说,你讲什么那么快在赶什么?赶火车,所以听法以后心中产生无量的喜悦、无量的安详,记住!要把烦恼缩短到一念之间就要处理它,你的道就在你的眼前,不离一丝不离一毫,见见非见,见无所见,当下就是,所以说懂得佛法的人,一句话就解决了,不懂的人搞了老半天,搞了老半天,不能用次第,不能用累积的方式修行,要用契入空性的观空、观无生、观缘起无自性、观无常,直接观无我这样就入了,这样就入了,最重要就是不要跟世间人乱搞,要放下别人的好、坏跟我们没有关系,别人再怎么坏,这都跟我们没有关系,我们要活得自在,超越时间、空间的自在,欢欢喜喜,以前老和尚看徒弟在吵架,师父,师父他们两个在吵架,甲来告诉他:师父他欺负我,你比较委屈,乙来告诉师父说:师父他欺负我,你比较委屈,为什么?你说什么都对,他师父已自在什么都解脱,什么都解脱对不对?所以说法的东西会运用的话,不得了!什么都是喜悦得不得了,什么都是喜悦,你就不会板个脸,整天板个脸默默的不讲话,我们要很高兴的过日子,待人处世也很有礼貌,也很喜悦每一个众生的优点,看到人家漂亮也赞叹,看人家富有也赞叹,看人家中状元也赞叹,看人家考上大学也赞叹,看人家家庭和乐也赞叹看人家的优点都是在喜悦当中,看人家缺点不要靠近不要看,保护这颗清净的心用本性来修行,所有的是非到我的心都没有是非,是非,师父,怎么样才能没有是非,从你本身做起,如果一切是非到你心中都没有是非,是非都没有了,都没有了,世间都没有是非,所以从你本身做起,师父怎么样才能够没有是非,很简单从你本身下手,从你本身做起,所有是非到我这里都没有是非OK,没有事情,你如果能够做到这样,道就在我们的心中了。
四十七页倒数第三行,〖佛言:众生以十事为善,亦以十事为恶,何等为十?身三、口四、意三,身三者,杀盗淫,口四者,两舌、恶口、妄语、绮语;意三者〗〖嫉〗嫉妒、〖恚〗瞋恚、〖痴〗愚痴,〖如是十事,不顺圣道名十恶行,是恶若止,名十善行耳〗,四十八,〖此第四章〗因为我们是讲四十二章经,那么四十二章经这是第四章,第四章,〖明善恶无性〗无性的意思就是说没有实体可得,没有实体可得,善无善性,恶也没有真正的恶性,意思是说善恶在一念之间,只要你能够改变,就像一只手反过来是正面,再反过来是背面,那边如果是正面这边就是背面,所以说〖犹如反掌〗反掌就是同一体的意思,〖而生死涅槃〗这也是同一体性,如果说生死是生死,涅槃是涅槃,那么这是二元论的,二元论的,生死涅槃同一个体性,〖惟此三业〗身、口、意,〖更非他物也,断他物命,名之为杀〗名之为杀,譬如说今天,苏联的一个联邦叫做车城,车城国家不是很大,但是要宣布独立,世界的国家怎么来的,本来是一个很大的国家,然后分成一地一地,它不让中央管理,宣布独立,一个国家就产生了,国家就是这样来的,现在苏联的车城要宣布独立,叶利钦宣布轰炸,轰炸飞机飞过去的时候,昨天跟今天就死了好几百人了,死的都是人民,小孩就在那边哭,父母都死了,父母都死了,炸下去整个房子都是火在烧,都是火烧房子,总统一句话,叶利钦总统一句话,空袭一句话就死好几百人,昨天一天就死了一百多人,以后那个业要怎么承担,所以说这个杀,断他物命,名之为杀,有时候不用你亲自去杀,总统你不下命令没有人敢空袭。〖不与而取〗不与就是不给你,没有答应的意思,不与而取〖名之为盗〗这个与就是给的意思,他不给你,而你就把它拿过来了,不与而取这样子叫做偷盗,〖两相交会,名之为淫,斗乱彼此,名为两舌〗这个文字都很简单,〖咒咀〗这个念ju,〖骂詈〗咀那个也是咒骂的意思,跟言部一个且是一样的,言部再一个且,而且的且,那个念咒诅,咒诅,那么这个口部念ju,这个口部念ju,咀就是咒骂的意思,所以说应该念咒咀,那么骂詈呢?这个詈就是骂的意思,咒咀骂詈,〖名为恶口〗〖心口相违〗嘴巴讲的跟心里想的不一样,心里想的跟嘴巴讲的不一样,〖名为妄言〗妄语这个我们就多了,几乎每天都是说谎比较多,〖无义浮辞〗什么叫做无义呢?对真理一点都不相应的,听了也不会解脱的,没有什么意义的,浮辞就是浮华的、表面的,或者是…
《佛说四十二章经》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