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曹溪原本▪P20

  ..续本文上一页行,那就是恶知见,[不离四相,]《金刚经》我们讲过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善知识!一行三昧者,]什么叫一行三昧呢?[于一切处行住坐卧常行一直心是也,]一直讯就是诚实的心,诚实的心。直心就是毕竟空,了悟一切法不可得。什么叫直心?动个意念,动个意识的状态,意识的念头,不能离心意识,就不是直心,不能离心意识,就没有办法见性,[如净名经云:直心是道场,]就是单刀直入,就是见性,[直心是净土,莫心行谄曲,]就是扭曲的意思。所以,一切众生,因为扭曲了清净自性,不见我们每一个人本来的面目,[口但说直,口说一行三昧,]不行一行三昧,[不行直心,]只要你行直心,(但行直心,)直心就是见性,见性就是不会扭曲人家,不会弯曲,他从眼看出来的万法,统统是无生,统统是平等。[于一切法勿有执着,]对一切法千万不能执着,[迷人着法相,执一行三昧,直言常坐不动,妄不起心,]就坐在那个地方不要动,妄念不要起来,[即是一行三昧,作此解者,即同无情,]跟草木一样,石头一样,坐在那个地方,不要动,什么都不要去想,认为这个叫做一行三昧,错了!草木也有办法呀!释迦牟尼佛大彻大悟,他不是在讲经说法吗?他能够大用现前啊!他不是象草木石头,摆在那边吗?不!世尊要度众生啊!行住坐卧统统见性,如果你用这种,说一行三昧是这样,坐在那边不动,妄念不 起,这跟草木一样,同无情。[却是障道因缘,]这会障你的道,[善知识!道须通流,何以却滞。]道,大智慧,大般若要现前啊,你怎么会把它停在那个地方呢?[心不住法,道即流通,]这个[法],就是四相,心不着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不着一切相,道就流通,[心若住法,名为自缚,若言坐不动是,只如舍利弗宴坐林中,] 宴坐就是舍利弗坐在丛林里面,森林里面,在那边坐,林木下这样坐,安详的坐在那个地方,就不动。被维摩诘居士所呵责,[却被维摩诘呵]我们这个《维摩诘经》讲过了,是用台语讲的。[善知识!又有人教坐,看心观静不动不起,]神秀教弟子就是这样子,神秀教导弟子就是:你要好好的看你的心,好好的静下来,他不是大彻大悟,就把心慢慢的静下来,打坐,静下来。。。。。。,一般修行人就是这样,静坐,把你的心看看,让心静下来,平静。。。。。。可是,那个潜伏的执着还在,因为没见性,就不动不起,坐在那边不要动,也不起坐,自性不能作用啊!坐在那边不动,叫做修行,那起坐怎么办?你认为坐在那边叫做修行,那身体起来就不叫修行罗?那你凡是要修行,都一定要坐在那个地方罗?是不是?道在心悟,岂在坐,对不对?道是在心悟,哪里在那里坐?是不是?[从此置功,]就这个地方着力点,就在这个地方下工夫,[迷人不会,]迷惑颠倒的人不了解,[便执成颠,]就颠倒了,就按照那个坐在那边不 动,怎么样?看心观静,不动不起啊。[如此者众,]这些众生,[如是相教,]我教你,你教我,大家来打坐,坐在那个地方看自己的心,[故知大错,]这样是大错特错啊![善知识!]我们休息一下。

  刚刚讲到这个宴坐,舍利弗宴坐,有的人不了解,这个[宴]就是坐在那个地方,盘坐在那个地方不 动,他认为这样叫做修行,就是这个意思,刚刚有人不懂。底下,说:[善知识!定慧犹如何等,]六祖这个比喻,实在真的是很好,一看就懂,[犹如灯光,有灯即光,无灯即暗,灯是光之体,]电灯,就象电灯发亮,灯发光,灯就是体,发射出来的光就是用,[光是灯之用,名虽有二,体本同一,]这个体本来就一个 了,[此定慧法,亦复如是,]这个定慧之法,也是这样。[善知识!本来正教,无有顿渐。]这个顿跟渐,其实是[人性自有利钝,[迷人渐契,]慢慢一步一步来,[悟人顿修,]什么叫顿修?一下子就见到清净的圆满佛性,顿修什么意思?就是一下子就顿悟到清净自性,虽然还留有一些习气,不足为害,就是这个意思,迷的人慢慢的修,顿悟到自性的人,虽然有一些微细的习气,可是已经没有障碍了。[自识本心,自见本性,即无差别],就没有什么差别,[所以立顿渐之假名,]这个要讲到《楞伽经》了,讲到这一段,就一定要讲《楞伽经》。诸位看这里,大慧菩萨问世尊:法是渐还是顿?《楞伽经》你打开看就知道,里面讲的很清楚,释伽世尊的回答是:法亦渐亦顿,这一句很重要了!一般我们是:万法到底是渐法还是顿法?释伽世尊对大慧菩萨说:法亦渐亦顿,大慧菩萨就问佛了,说:世尊!为什么法叫做渐也叫做顿呢?同时叫做顿呢?世尊就比喻了:譬如种子栽种下去,栽种下去以后,水分,肥料。渐渐成长,发芽,茁壮到结果,渐渐一步一步来,叫做渐。渐就是站在因果的连锁性角度说的,修行人不能坏因果。世尊说:譬如说陶器,印度当时可能很多制造这个陶器,譬如说:这个碗盘,好,它一定要轮转盘啦,陶土啊,然后要绳子啊,要转盘啊,还有种种的技术啊,然后做了模型以后,再进去烧,窑洞里面烧,所以,世尊说:大慧,这个陶器的成就,完成了这个陶器,就是渐,要靠种种的材料,靠种种的技术,所以,法是渐。知道吗?这个也是不坏因果。世尊就说:法也是顿,为什么?譬如镜子,就象镜子,后面如果有一个大块的镜子,同时显现,这个是站在刹那之间来说的,镜子一 放,刹那之间,相统统显现。譬如大海,就象大海,所有的东西,都怎么样?影现在大海里面,就象虚空,所有的法,统统包含在虚空,法就是顿。没有任何的时间,刹那跟永恒的分别,讲顿,讲刹那,其实是因为人心的方便说,到这个时候,没有所谓刹那跟永恒。刹那是观念,永恒是人类的观念,因为不了解永恒,所以,我们方便说刹那,所以,世尊说:法亦渐亦顿。好,我们现在要把它展开来,渐的意思就是说:所有的事相,都有因,缘,果,产生了这个世间,就是你不能违反这个因果的定律。什么叫做顿?就是在因果法的任何一个角度,时间,空间,你也了悟到,因当下就是无生,缘当下也是无生,果当下也是无生,因是缘起无自性,一切法无我,缘也是缘起无自性,一切法无我,果也是缘起无自性,一切法无我,因为起心动念,色身的产生,或者是宇宙人生的连锁性,所以,你看,好象这个种子,慢慢慢慢成长,所以,这个叫做渐,但是,如果你有那个能力,任何一个时间空间,契入无生法,马上就超越了因果,马上就超越因果。超越因果而不坏因果,就是正法,叫做非因非缘非果,这在《菩萨戒》里面讲:非因非缘非果是诸佛之本源,行菩萨道之根本,就是不生不灭,诸位!不生不灭站在哪一个角度说?站在顿,刹那无生说,因果站在什么地方说?站在事相的生灭连锁性,业感缘起说,业感缘起,就离不开当下的顿悟,当下的顿悟,不能离开缘起,生灭的连锁性,所以,缘起的生灭连锁性,就是生灭,任何一个生灭的动点,只要你有因缘碰到正法,大善知识,当下体悟到因空,缘空,果空。当体因缘果统统叫做空,但是不坏缘起,又悟到无生,就契入,这个叫做顿,顿就是无生,渐就是方便讲,生灭。好,再来,这个顿,渐,不是法有顿渐,是因为众生的根器有顿渐, 众生因为根器有顿渐 ,所以,有的要慢慢一步一步来,站在因果连锁性,因为他的根性不够,前世所种的善根不够,记住哦!这个顿,还是由渐来的。六祖是不是顿根的人?对,是顿教的人,六祖难道是今生今世来,就有办法顿悟吗?不可能,对不对?那要培养多久才有办法?六祖才能够顿悟,对不对?好,话讲回来,就是这样的慢慢去悟。。。。。。所以,世尊说:法也是顿,也是渐,就这样子。

  底下,[善知识!我此法门,从上以来,先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诸位!要画线起来,这三句你看的懂,后面统统不用看,就见性了。怎么修法呢?如何修禅宗的?无念就是:你所有的执着 ,分别,颠倒,要彻底放下,无相为体,你要了解,一切法本来就是无相,是你妄执,所以无相为体。无住为本,你要怎么修行?就是无所住,见一切相无所住着,这个就是修行顿悟的根本。[无相者,于相而离相,无念者,于念而无念,] 念而无念,[无住者,人之本性,于世间善恶好丑乃至冤之与亲,]不管是你怨恨的人,跟你最要好的人,[言语触刺欺争之时,]就是有人去伤你,有人去损你,动不动就削你几句,言语触刺,刺激你,欺骗你,跟你斗争,这个时候,[并将为空,]这个[空]括弧,四个字:彻底放下。就是这个,修行要掌握住这个根本的问题,就是并将为空,一定要把它彻底放下,一切的善,恶,好。丑,冤,你的冤仇的人,对你最亲爱的人,执着的人,乃至有人说话伤害你,触刺你,欺负你,斗争你,统统放下。[不思酬害,]不要想要动不动要反过来要害他,找个时间反过来要害他,[念念之中,不思前境,]每一个念头当中,不要挂碍,不要回忆,不思前境,前境就是以前所发生过的事情,台语有一句话,就是讲的很贴切了:“一直溜一直溜,好象在溜狗屎干,” 台语很贴切的,国语就不知道怎么来说了?国语不能讲一直溜一直溜,对不对?溜那个狗屎干,国语就很难表达了,意思就是:重复的,一直不断的讲重复的话,你烦不烦啊?就是这个意思,你烦不烦啊?一个人活在过去的记忆,就是不幸,不晓得过去心不可得。[若前念今念后念,] 前念,今念,后念,[念念相续不断,名为系缚,]系缚就是什么?业障现前。知道吗?就是我们。。。。。。你每一个念头都执着,回忆过去也执着,不满现在也执着,盼望未来,还是执着,叫做业障现前。生灭叫做业障现前?台语有一句话讲的很好:业在绞,业在绞就是这样,业在转动就是这个,念念割舍不下,一直相信自己所看到的,是真实性的东西,辗转停不下…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曹溪原本》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达磨大师血脉论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