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你要没有开悟,讲到死,你也搞不清楚啊!是不是这样子?他一听,我的回答跟人家不一样,他又要问的时候,我就跟他讲:嘘!开悟能问吗?傻瓜!一下子就跟他吹一下,他就吓一跳了,是不是啊?我说:去拜佛,去拜佛。合掌令欢喜,如果见性大法有因缘,我们就谈:要没有因缘,我们就合掌令欢喜,碰到这个,后来怎么样子呢?后来第二次再来,讲实话了:他说:其实这一句话不是我要问的,是我们后面有一个高人要叫我来,说:你一句话,碰到法师的时候,就问他这样子,看他什么反映?然后,我问他,然后呢?我就回去告诉他,描述说,师父的反映就是这样,他说:喔!原来是来试功夫的,哎呀!真是!不过,人总是要有一个幽默感,倒没有什么关系。我今生今世很少跟人家结恶缘的,没有的,真的。我这个人一生一世就是有一个好处,就是希望快快乐乐的过日子,我一生一世从不伤人,包括一句重的话都不会说,不敢说。有一次,我去爬山,人很多,爬山,后面有一个女众,在爬山。。。。。。不小心的时候,踢到这个石头,踢到这个石头懂得时候,重心不稳,就往前一直冲。。。。。。而且,看到东西就抓,刚好抓到我这个松紧裤,抓的时候跌下去,就唰!我就赶快又把它拉起来,然后她就一直觉得:师父啊!对不起啊!因为女人就是这样子嘛!她就很不好意思,拉下来,啊!不好意思。真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我也知道啊。要不然,你冲来脱我的裤子干什么?我当然知道她不是故意的啦!是不是?我这个人不会伤害她。对不对?我就转过去笑一笑,跟她讲:我说:我这儿不是观光鸟园,谢绝参观,你要对我负责。
1.
我们到新加坡去,每一次去,都会去参观那个鸟园,一唰的时候,我们现在,不是象古时候人穿的那个裤子,古时候人穿的裤子,是用绳子绑的很紧的,来啊,来啊!而我们这个是松紧带啊!对不对?口哨一吹,它自动就掉下来了,我们这个是松紧带,不是象以前那个,像绳子捆的死死的,是不是?我们这口哨一吹,对不对啊!好啦!
底下。哎呀!心中恍惚,就是见,见地不真实,[遍体汗流],流汗了,冒汗了。[拟呈不得,前后经四日,一十三度呈偈不得。]写了十三次,[秀乃思惟,不如向廊下书着,]我在走廊的的下边写,[从他和尚看见,]让和尚看见,[若道好,即出礼拜,云是秀作,]这个就是我神秀作的。[若道不堪,枉向山中数年受人礼拜。]如果讲:哎呀!不堪使用,见地不真,冤枉我在山中数年受人家礼拜。[更修何道,是夜三更,不使人知,自持灯书偈,]自己拿着这个灯,[书],就是写,写这个偈颂,[于南廊壁间,呈心所见。偈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若尘埃。]诸位,这个就是没有看过《圆觉经》,这个就犯了一个作病,作病就是说:你一直要重复的,把这个尘挨扫掉,那你要扫到什么时候呢?我们这个色身,他说叫做菩提树,就是身体,就像菩提树,菩提树就是觉悟了,我们色身就是修行的根本,是觉悟的根本,这个心就像明镜台,要常常修,常常除掉这些烦恼,无明,勿使若尘埃,千万不要让它若到尘挨,诸位!神秀大师这个偈颂,不必五祖弘忍大师来看,我来看,都知道这个没有开悟。要是拿来给我看,我都知道这个没有开悟。你每天都要时时勤拂拭,那为什么叫本自具足呢?这犯了一个《圆觉经》里面讲的:止作任灭,佛性非常非无常,非止,非作,非任,非灭,这个讲起来又是一大篇,这个犯了作病。[作]就是造作,以为清净自性可以造作而来的,就是我们常常讲的:我修行,是要修出什么东西,这个观念就错,四大本空,五阴无我 ,没有东西可以修,你体悟到本来无一法可得,随缘磨掉习气,烦恼放下,这个就是修行。好!我们休息一下,休息一下。休息十五分钟。
好,坐好,大家坐好。好,翻开第五页。[秀书偈了,]写这个: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若尘埃。这个秀,神秀大师,这个偈颂写完了,[便却归房,]就回到了自己的房间,[人总不知,]大家都不知道社谁写的,[秀复思惟,]就这么样想了:[五祖明日见偈欢喜,即我与法有缘,若言不堪,自是我迷,宿业障重,不合得法。圣意难测。]你看,神秀大师这种修养,也很了不起!写了以后,回到了房间,自己这样想:明天要是上人:就是五祖,看到欢喜,就是我跟法有缘,要是不堪使用,我的见地没有见性,自是我迷,就是什么都检讨自己。这个就是修行人很重要的,降伏自我。这个比什么都重要,自是我迷,宿业障重,不合得法,圣意难测。我不够资格得这个法,佛所讲的这个自性,太难了,圣意难测。这不是靠思维来的,[房中思想,坐卧不安。]房中自己这样想,坐卧统统不安,[直至五更,]一直到五更,[祖已知神秀入门未得,]他当然就知道了,有没有得,入门未得,[不见自性,] [天明。]第二天,[祖唤卢供奉来。向南廊壁间绘画图相。]朝南廊壁间,叫这个供奉官来,他姓卢嘛,叫卢供奉。怎么样?在南廊壁间绘画图相 。[忽见其偈,]本来要叫这个叫卢供奉官来画的,结果看到这个偈颂,[报言,]报言就是五祖说了,五祖就这样说了,[供奉却不用画,]就不须要画了,[劳尔远来。]还麻烦你这么老远的跑一趟来,[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但留此偈,与人诵持,以此偈修,免堕恶道,]才免堕恶道而已,依照这个: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若尘埃。按照这个偈颂来修持,怎么样?免堕恶道,没办法成就无上菩提,[依此偈修,有大利益。]弘忍大师也是很有修养的人,不忍伤害这个徒弟的心,[令门人拄香礼敬,]你看,这个五祖,人家那个外了不得的,一个见性的了不起的菩萨,来!知道明明这个就是没有开悟,可是:你看,大家要恭敬啊!要诵啊,不堕三恶道,还叫人家烧香,还礼敬呢!你看!对一个没有见性的人,他还是这样不伤害他,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一个修养,[尽诵此偈,]好,大家来诵诵这个偈颂吧,[即得见性,]这个是五祖打个方便妄语,其实就根本没有见性。尽诵此偈,即得见性,这叫做善巧方便,不忍心伤人,[门人诵偈,皆叹善哉。]哎呀!太好了![祖]五祖要纠正一个人,不在大众面前,不能在大众面前去纠正他,怎么样?[三更,]夜深人静的时候,[唤秀入堂,问曰:偈是汝作否。]这个偈颂是你写的吗?[秀言:实是秀作,]的确是我神秀作的,[不敢妄求祖师位,望和尚慈悲,看弟子有少智慧否?祖曰:]无祖就说了:[汝作此偈,未见本性。]还没见性,[只到门外,]修行就怕这个,修行就怕在门外转,转不进门内来,佛法是心法。万法回归自性,叫做正法,弄清楚啊。禅,净,律,密,不管你哪一宗派,都要回归自性,佛法的伟大,就是从内发出来的大智慧,不借重外面的语言,文字,乃至于符号,等等这些观念,意识形态,统统没有。说:你未见性,只到门外,[未入门内,如此见解,觅无上菩提,了不可得,]这个是不可能的。你用这样子,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若尘埃。你用这个心态来修行,觅无上的菩提,了不可得,根本就不可能。
[无上菩提,须得言下识自本心,],[言下]就是当下,讲话的同时叫做言下,你真的是一个见性的人,当下就知道我在讲什么,也当下就知道,你是不是个见性的人,言下就必须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不生不灭,]从来不生,也从来不灭,我们这个生生灭灭的世间,就是种种的痛苦,众生就是把希望寄托在这个生灭法里面,所以他会痛苦不堪,他寄望的东西错误,寄望在这个不实在的相上的生灭,寄望在名,寄望在利,寄望在生命多活一点,希望能不能长年百岁,每天都在打这个妄想,他不知道说:总有一天,我们要离开这个世间。就是不必等到百年后,现在刹那生灭,刹那刹那生灭,众生因为依靠的东西严重的错误,所以,他种种的幻想,种种的理想一定会破灭,一定会破灭,对不对?用现在这一句话,你一直问下去,你就会大彻大悟,上次《金刚经》讲的:就是 so what
一直问下去,说:我家很有钱,就问下去,And so what
又如何?又如何呢?最近电视报道,不是往生了一个很有钱的人吗?几千亿吗?哎呀!某某人有几千亿,你就用英文问下去:And so what
又如何,对不对?几千亿抵不抵得过我们一点点小智慧啊?抵不过的,你那个。。。。。。是不是?一千多亿,怎么抵得过佛陀的一点点小智慧?我告诉你:我这一点点毕竟空的空性的智慧,就超越一切的相,知不知道?在坐诸位,你们坐在这个地方,闻到了无上菩提大法,自性大法,这一点点的小智慧,就超越了几千亿啊!为什么?那不是用钱可以买到的呀!所以,我替大家欢喜高兴。你碰到,电视在吵的:哎呀!那个林名摸,那个萧大美女,两个人是那个漂亮,来,问下去,对不对?姓林的还不错,出了一个妈祖,还出了一个林名摸,不错啦!然后就问下去:这个名摸漂不漂亮?漂亮!就用英文问下去:And so what
又如何?你都不会老不会死吗?不会臭吗?哼,少自欺欺人了!一句就解决了,佛法就是这么伟大!你知道吗?众生他是争得头破血流,佛法一句就解决了。是不是?你又如何?来呀!凡所以相,皆是虚妄。若见即相非相,即见如来,一句就解决了,学佛的人有大福报,学佛的人有大幸运。在坐诸位,你今天受尽的种种痛苦,委屈,只要你听到正法,跨进这一个门,佛门,你就是一个不得了的人,就是一个不得了的人,为什么?你有智慧,你懂的放下呀!你不计较,你不比较。内心求得心安,快乐无穷。是不是?底下。见自本性,不生不灭,[于一切时中念念自见,] 念念自见,[万法无滞,]万法不执著,不滞,无滞就是没有…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曹溪原本》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