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岂还有人格可言呢?没有了!宁愿贫穷,坐蒲团饿死,千万不要去跟人家乞求什么东西。所以佛陀告诉我们:大修行人不可苦苦哀求,不可以苦苦的去跟人家哀求什么东西。有,也欢喜心;没有,也欢喜心,因为有跟没有,到最后都是无,有跟没有,到最后都是无,为什么?不可得。那么我们的嫉妒心就会慢慢消失了。我们在家人,要学一个欢喜心,人家说:那个人很有钱。我们就要替他高兴:台湾又少一个穷人了!或是人家赞叹:那个人很漂亮!我们就跟他说:台湾少一个丑女了。没关系,她很漂亮,非常好。所以如果我们比别人丑,已经丑一分了,我们若是还有嫉妒,就丑人家两分,那就更糟了!如果我们外表比别人丑,但我们的心比别人漂亮,这样就扯平了。我们的心若要比别人漂亮,就是不能有嫉妒。要记住,看到别人好,我们要起欢喜心,为他祝福,不能攻讦他。世间人为了选举,互相攻讦,情有可原,出家人要僧赞僧,居士也要赞僧,那么佛教就能兴盛,僧赞僧,佛教就兴盛。
所以什么叫做修行?从平时的修养做起,有人问:师父!要如何修行?我说:好好的修养就是修行,你连基本上的修养都做不到了,要如何论及修行呢?跟这个也不和、跟那个也不和,离开这个道场,就说整间道场的不是,当家不好、住持不好、整间道场的人都不好,只有你最好,世间哪有这种事情?对不对?没有这种事情!所以我们学佛就是人人好,大大小小统统好,为什么?我们的心好嘛!我们是无相。
再来,说偏见。譬如说有一个人,我们对他印象不好,我们就要这样想,现在对他印象不好,不过法是会变化的东西,无常嘛!浪子有时候也会变好人,穷人有时候也会变富翁,这个人本来长得丑丑的,不过他学佛之后,慢慢慢慢的变得很庄严,学佛愈久,就愈来愈漂亮,所以人会变,心也会变。因此我们若是对一个人有成见,不能用过去的观念,因为对他有成见,我们这一生中,就一直攻击他、批评他。修行人要给对方机会,我们对他有成见,变成我们自己的障碍,所以这个傲慢与偏见,非常的要不得。我们人为什么会偏见呢?就是在生灭法里面,动一个执着的念头,所以会轮回,轮回归到最后,就是生灭的心,叫做轮回。佛陀说六道轮回,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这是大的轮回,回归到最后,起心动念若是有执着,这就叫做轮回。轮回叫做重复。我们的情绪不停的变化,譬如说,我现在的心情很好;等一下我的心情变得很糟;等一下我的心情又很好了;等一下我的心情又变得很糟。我一下子爱这个人,没多久之后我又恨他,恨他之后又变成爱他,爱他、恨他……恨他之后又变成爱他,爱他、恨他……这个叫做生灭的轮回相。所以动念即乖,执着就成轮回,回归到最后,就是起心动念若有执着,就是轮回相,这就叫做轮回。所以不必等到来世才知道自己会不会继续轮回。
有的人问:师父!我能够了生死吗?我能往生极乐世界吗?很简单!你不用问佛陀,你问你自己:你现在放得下吗?可以!这样就没问题,对不对?放不下!这样就没办法了,是不是这样,所以说,能不能往生,能不能了生死,问我们自己就知道了!印光大师就说过:不问见不见,但问定不定。你不必问:我念佛能否见阿弥陀佛?能否见观世音菩萨?你不必问这个,你要问你我心有没有定?你有没有决心?你有决心否?你有没有出离心?你有没有强烈的出离心?有!你绝对了生死。智者大师在《大智度论》里面有比喻,我们念佛,就譬如一棵树,我们众生都是随业而转,我们每天念佛,就像风吹着树倾斜向一边,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无论我们的习气有多重,我们的恶业有多重,就是用念佛的力量来对治它,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这棵树,风每天都往同一方向吹,每天把树吹弯一点点,这棵树渐渐倾斜成一边,就像习气一直被压下去。我们的净念、我们的善念愈来愈强,南无阿弥陀佛,一天、两天……一直薰习,一直薰习……我问你:最后这棵树倒下时,它会往哪个方向倒呢?它会倒向另一边吗?不可能!这棵树一直倾斜到快倒下去了,有一天倒下去时,一定是倒向倾斜的一边。意思就是说,一个念佛的人坚持到底,每天念一些,习气就每天断一些……善念一直增加,到了临命终时,正念现前,自然往生极乐世界,不然你还能走哪一条路?你不往生极乐世界也不可能,因为心中有佛啊!所以薰习很重要,这棵树每天倾斜一点点,它到临命终时,不可能倒向另一边,它一定倒向倾斜的这一边。意思就是说,我们如果坚持我们的修行,坚持到底,到临命终,我们就一定了生死!
所以说,我们的傲慢、偏见、嫉妒,是修行的障碍,那么要用什么心呢?要记住!随喜心就是佛心,这句话很重要!随喜的心就是佛的心。随喜的心就是说,看到比我们厉害的,要夸奖他、赞叹他,看到比我们漂亮的,夸奖、赞叹他;比我们富有的,夸奖、赞叹他,走到任何一个地方,都令众生生欢喜,释迦牟尼佛在《华严经》里面说:菩萨所到之处,皆令众生生欢喜心。我们如果真的要学佛,我们无论走到任何地方,都要令众生欢喜,不要带给众生困扰,这个很重要!所以菩萨要做两件工作。第一,给人方便;第二,给人希望,给众生希望。这个人跟我们谈话,会觉得充满了希望,我们不能让他绝望。
有一个小姐,她学佛还不是很久,发觉自己是同性恋,心里很痛苦。完了,犯戒了,简直快活不下去了,她就去问一个戒师,戒师跟她说:你破戒了,你要下地狱了。她听了之后很绝望:完了!回家之后就开始大哭了,不晓得该怎么办,才二十几岁而已,整天吃饱饭,就等着下地狱了,这怎么得了,她整天只能坐着哭了,她要哭到几时才会死?这怎么得了,才二十几岁而已,知道自己是同性恋,内心非常痛苦,又问到学戒律的律师这样回答她。她觉得非常痛苦,然后就跑来找我了,换成跑来找我了,我跟她讲,当然这样子是不好啦,我说:我先讲一个故事给你听,你冷静的听。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个人叫做央掘摩罗,央掘摩罗受到外道邪知邪见的影响。外道的师父跟他说:我们人,你在世时,你如果能够砍足一千颗人头,杀死一千个人,收集一千颗人头,那么你死了之后,就可以升天了。中了邪知邪见的毒——这出自《佛度央掘摩罗经》——等他砍了九百九十九颗,只剩下最后一颗人头了,他找来找去,想不出要砍什么人,找到后来他想:干脆找我母亲好了。打算砍他母亲的头,他拿着刀,就准备去砍他母亲的头。佛陀有他心通,知道这是造五逆罪,杀父、杀母,这是逆罪,就赶紧去阻止他。后来他受到佛的感化,来皈依,之后又出家了,又证得阿罗汉果,杀了九百九十九个人,佛陀还没有放弃他,又把他救回来,并且说法给他听,还证得阿罗汉果。你看看佛的慈悲!我说:」我现在请问你,依你看,你犯了同性恋的罪,就是女众对女众,一对一,你犯了同性恋的罪,会比杀九百九十九个人……那可不是杀蟑螂,那是杀人呢!会比杀九百九十九个人的罪更重吗?」」当然是杀九百九十九个人的罪比较重了。」我说:」杀人那么重的罪,佛都原谅他了,为什么你还要这样耿耿于怀呢?」所以我告诉她:」忏悔包括改过,你如果有心要忏悔,佛也不会放弃你。这样知道吗?问题是你是不是真心要忏悔?你要不要放弃这个恶业?你若是真心要忏悔,就要改过才有意义,你若是不想改过自新,你忏悔就毫无意义了,所以忏悔要包括改过才有用。」她有所悟的说:」哦!」我跟她说:」回去之后要拜八十八佛,拜八十八佛,你要认真念佛求忏悔。从此以后,跟她保持一个距离。」她说:」师父!可是冲动性很大,不晓得该怎么修?」我说:」如果火气大的话,晚上吃少一点,念头太重,欲望的念头太重,晚上吃少一点,电视也少看一点,尽量念佛,尽量不要接近英俊潇洒的男众,比较不会起心动念,尽量跑比丘尼的道场,女众亲近女众,时间一久,我们的欲望就会慢慢降伏,慢慢来!年轻人,火气一定很大,这是难免的,如果火气不大,你怎么会来投胎呢?不可能啊!对不对?慢慢的一步一步来,这是让你急不得的,你愈是压抑,硬要压制它,有时候一爆发出来,那是会发疯的呢。所以要用疏导的方式,慢慢慢慢的有在进步,这样就很不错了,想要一下子完全断掉,又不是佛陀,哪有那么厉害的,吓死人了!慢慢慢慢来,慢慢减少……」所以我给了她希望,她听了之后非常欢喜!她说:」本来我已经绝望了,我去问律师,他说我会下地狱。」我说:」你才二十几岁而已呢,你要等到下地狱,还要很久呢!你要是能活到七十岁,你还得等五十几年才会下地狱呢,所以不要这样绝望。所以她又燃起一线的希望,又认真的拜佛,认真求忏悔,现在心很平静了。」所以我是希望,不论我们是法师,或是在家居士,我们跟人家讲话的时候,不要动不动就:」哦!你会下地狱!」这样不好,要给人希望。如果他确实犯了很大的过失,我们也尽量不要责备他,尽量劝导他:」这样不好,要改过。」要记住!
再来,我们说我们要学佛,好心即佛,要有佛的心,但是我们看不到佛的心啊,我们看不到,既然看不到,就要表现于语言上。所以说话就很重要。说话有几点我们要注意。第一、讲话不可以有杀伤力;杀伤力不可以,我们跟众生讲话时,不可以针锋相对,不是你死就是我亡,跟众生针锋相对,对我们的修行没有帮助,我们的佛性会被障蔽,会被无明盖覆。所以讲话如果针锋相对,就会引起仇恨,不可以这样针锋相对,释迦牟尼佛在讲话,他都讲柔软语,柔软的话。这后面会讲到。所以第一,不可以有杀伤力。第二,不可以有攻击性,我们在讲话当中,不可以攻击别人的缺点,尤其是不可以拿对方的缺点来开玩笑,不可以,不可以拿对方的缺点开玩笑。为什么呢?因为每个人都有他的隐私权,每个…
《智慧的语言 ( 五 )》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