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集量论略解目录▪P18

  ..续本文上一页遣除余义而诠自义,如何无有前说过失?曰:

  不见余声义  显自义分故  声系属性易

  错乱亦非有

  随行与回返者,由声诠义门,于彼等相同处则转,于彼不同处则不转。其中于相同处,不说决定遍转。以于无边义中容有一类未

  说故。于不同处,纵然是有,于无边处非能遍转。不说者唯由不见故(不同者虽有无边,然由不见故,能说不转也)。故除与自相系

  属者,余不见故。遮彼之比量,即能诠自义也。若由随行门,比度一事,如树声于桦树等现相生疑。如是从地大生,于非实等现相亦

  应生疑。若彼树声,于非地大生等不见故,由彼返性而能比度。又曰:

  树地生及实  有所量逆次  四三二一疑

  余是决定因  是中间颂  (见附表)

  除有系属外,余声或因性,非能诠义,以于多义,不能一切皆诠说故。然于自义亦非错乱,以各异诠说故。如是且无前过。彼非

  有。云何?

  附:总别关系表

  (总) 所知、所量、有

  (别)实德业

  地、水、火、风等 色、声、香、触等 取、舍、屈、伸、行

  树、瓶、衣等 青、黄等

  桦、榆、柳等

  别望总决定,总望别不定。如桦树必是树,树必属地大,地必属实摄,实必是有。有法不定是实,如德、业等。实法不定是地,

  如水火等。地不定是树,如瓶、衣等。树亦不定是桦树,如榆、柳等。余亦类知。

  破余周遍故 彼异义非异

  由其总声,遣除余义,而不引自之差别,故与异声,属同所依,可应道理。故无与异义(差别义)声异之过失。彼说同声,与遣

  他义之义,二俱是声之所诠也。如是于自义不错乱,以单独者,非于他转故。亦无后过失。如何?

  亲转无异故

  非取他义之声,于各自诸异义转。故无由他自在不引异法之过失。

  其异无穷故

  非能遍故,非是能诠,故亦无总过失。唯遣他义。非各异故,非是实故亦尔。是故此中,不应寻求总具余差别。以是亲障余义故

  。如是由无前说过故,唯遣他义,许为声义,最为端严。由何知然?

  诸类法安住

  言“诸类法”者,谓当观为一性、常性,周遍一切别法为相;即安住此性,以不异故,所依不断故,了达一切义故。如是由无所

  说过故,有功德故,说诸事之声,遮遣余义,为差别性。若尔,

  遣他由何定

  若谓色之声,遣除味等,末增说显色故,虽已遣余法,然极相异彼如何遣?若许诸不异色者,则彼过非有。青等即色,味等非有

  故者,无彼过失。谓:

  世许不应求

  世尊亦说:于众生名不应耽著,于世间名亦不应弃舍。是故吾等,于有因缘者及普宣说者,是随世间名言,不寻求真实义。当如

  世间了解。世间许色之声,于青等成就,非于味等。

  如是色应同

  又极异故,彼色性为何于青等转,而非味等?若于味等不转,乔应于黄等不转。若谓此中有因,眼所取性,与青等不异,于味等

  无,是由自性各异故者。若尔者,

  眼所取作用

  由眼取为所取,名眼所取。如是则由作用因缘于青等说色声,非由种类因缘也。若眼所取性无异者,为何是色?若谓由与色性系

  属因缘,说为眼所取者。若尔,则眼所取性或作用和合,或显现色性也。眼所取总性办由何决定?决定应依事自性。

  实等亦应尔

  实、数、量等,亦是眼所取故,则彼等亦应有色性。

  复次:

  非白等无别

  眼所取性无差别故。应无青、黄、大青、极青等差别。是故即无眼所取,世间共许于青、黄等异法,亦说色之声,非于味等。由

  是遣他决定。若谓不待遮他义,能诠声义。若知是者。

  应唯随行成

  若如能诠声义者,则非许由随行与逆返,以定取余差别及二俱说,皆有果故。说于逆品能诠义,如说殊胜所作为业。若谓若唯遣

  他是声义者,应唯逆返是能诠者。曰:若不许随行者则应尔,然由事品,

  非亲许周遍

  于诸事中或异或不异种类非有,如前已说。言未见余声义,此时于无种类,由遣他义所差别义,声随行逆返,是无他义。有作是

  说:如说牛等所遣,由一切无转变,成一切体性故,应从无成为有体也。此中

  若有许一切  与无系属者  由何说何法

  有由多体性

  若如是许者,谓一切皆与无系属。彼中除有性所有余牛等无,增益为牛等有,应许一切皆由随行。不应答言:一切应无。又有说

  云:于无与有,知不应异,如知碗等皆属泥性;亦见自性知转变故。对彼曰:

  若许由泥异  碗等异觉者  无离异非他

  何为破异觉

  如非离泥为他者,应成唯尔许觉。如何由表诠门许碗等觉异?如是于无有觉异,如何不许由声自性异之力耶?(由泥异句,信慧

  本为:“泥无别”。意谓泥与碗等无别,由觉异故安立碗等为异。如是无与有无别,如何不许由觉异故,安立有法为异耶?)即于汝

  (数论)宗:

  诸德胜自性  非属所见道  凡属可见道

  皆如幻甚空  虽有互差异  然由见封牛等

  彼觉喻相违  是依汝宗义  (“封牛等”信慧本等皆作“胡等”)

  如从非牛返,彼牛之觉,是由见封牛等因缘而说牛与封牛等其声各异,虽异除遣,然汝宗所许,虽然相违,犹决定说。

  此无观待知  唯自分别化  以非遣之声

  不诠任何性

  于封牛、胡等无余具总体性,不观待者则定非有,如前已说。自性非所诠故,不应由彼门而异。有说应无最初识。对彼曰:

  无始故乐成

  言最初识者,唯属非有。以名言因果展转相传无始时故。若无最初识者,不能遍具种类,亦不能从具种类返,或不返。非于一多

  转。当有彼诸过失。有说:识无真实转。对彼曰:

  由总门除遣

  非有实物而能遣他,犹如种类。唯由总法于所遮境(说为能遣)。此亦唯显于异类处不见,而为比度,前已说讫。汝宗办犯此过

  。若于同类遍转者,于所遍非有边际。是故如说:以有角故非马。凡不见有角,即随所遮而比度故,非各别遮黄马等,及各别转趣牛

  等。知汝计觉退返与随转,此中亦如是应理也。

  若许有余我  观一性多性  彼于事非理

  若我有实事者,观待一性多性,皆不应理。若不许有余我者,

  汝显能亦尔

  若无实事,彼观察应理者,汝之显与功能,亦应相同。若诸功能之显与不显是一性者,则应无显之分别。若是多性者,离诸功能

  非是他故,言最胜是一,则成相违。

  观声所诠义  此非根行境  若此声等转

  非各别诸根

  诸现量境无可显示。如无显示者,谓说无余我,即是余我。故此非现量转。此亦云:

  若言词所说  假设为语义  诠别现语义

  从彼初生起

  言词所说已无实义。零散者无能故。如教所立,语亦如是安立。如自性与缘。言教所立者,诸余教中,不应理故。此是安立余义

  。故受持词义之方便,是语义显现初未串习之声义系属。语性与彼义,直接于声义中无差异故。后由缘声义之增上慢,安立,如无钩

  制故。若诸于各别所现义,谓余外义,或彼所系,弃合此已了达语义。若如彼说,亦唯是分别。何以故?

  如由串习语  无义亦生心  由自缘相属

  各了多种相

  由观待串习外义习气之语,如能作义而生了解,如说常等,及彼无别,虽无外义,由与自缘相属,能生种种分别。如闻爱情诗词

  ,诸有贪者则起随顺贪心:诸离欲者,则起随顺厌心。

  彼由余语义  许为所遮义  知系属语义

  非异于比量

  如实各别现,亦是异于他语,由了知系属而生,故非异于比量(即是比量摄)。

  若何从何生  种种分别识  彼亦是自证

  非异于现量

  分别是自证故,即是现量。不应分为余量。若问:诸有原因之声,可由遣除余义而诠声义,诸随欲声又如何耶?曰:

  随欲由义别

  随欲声中,如帝答塔果等声,是淫说总。即由彼总之差别而说。若问:种类与总聚诸声,有何差别?曰:无少差别。种类之声,

  由共许力,有者于各别支分而假立,如云:不应食聚落之猪(说猪肉为猪)。

  有者亲诠说  如有不观待  数量形而转

  如水等诸滴  聚合而诠说  有者非唯于支分而转

  如由形显分  差别而诠转  声于彼支分

  不见能诠转

  形状差别者,如说轮、圆、长、方,非唯以支分而说,如是拳、结、蔓、耳严等亦尔。显色差别者,如杂色、花垫等。有支之差

  别,如百、千、升、斗、月、年、两等。非于诸支分转。聚集之声,亦有于各别事,圆满声转。知云:去来等。有者假立,如以身业

  ,说为我业。有者不转(不于支分转)。如云:水、云、林等。若问:有者不作系属显示声义,如云波那萨果(信慧作“此波那萨”

  。应有“此”字)。于彼如何比度耶?曰:彼非由波那萨果声,乃知其义。何以故?

  显所达义故

  是由言此之声,与手指示或旧名称相系属,了解彼义。非由波那萨果声,了解枝义。谓于彼名所显示之义,是名义与言此之声共

  同所依。是二者所诠,非是为彼而作名义。若尔,与波那萨果相系属,应是声之所量?曰:

  非系假立故

  系属者,谓波那萨果之义与声,由他量缘已,谓此即是此(此果即此名,或此名即此果)。了知与波那萨果相系属。以与所量相

  系属故,而为比量。是故声量非是余量。余比喻量等云何非他量?曰:

  此方亦说余

  且比喻量,如为了解黄牛与青牛相同故,或从他闻而解,即是声量。或自了解谓先以余量了解二声义,次以意了解彼相同。故彼

  亦非是余量。如是思维,由是比知与彼相同,故应了知非余量。以非比量分别之外,故是遣他。

  集量论略解卷五终

  

  卷六 观反断品

  

  若量唯二种,唯应说量,何故亦说似量缺减性等?曰:

  诸说似量者显非如理分宗成就相同

  故说缺减等有诸唯善语言,于如说实成就宗之能立,欲说为似成就,谓是他性非彼能立。为破成就宗故,说缺减等成就过失。(

  此说诸敌人,对于无过之能立量,欲妄出缺减等过失,说宗不成也。对于无过之能立量,…

《集量论略解目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集量论颂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