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乘无上续论略释·弥勒教言 菩提品第二▪P2

  ..续本文上一页无常及死亡故。相反之义如何?即是说无漏行业成熟后腐败衰损之老,无明习气地变易或界迁变之病,前世灭尽后以意生身成就后世之生,以不可思议染污变易之死,当知以没有此四者故,依次是坚固、寂灭、恒常及不变。

  壬三、别说他利圆满:

  为白净法所依故,无垢智慧是为处,

  犹如无相虚空界,见色闻声与嗅香,

  尝味觉触知诸法,皆由彼者作为因,

  如是为于佛二身,无碍加行坚固者,

  菩萨六根行境中,无漏功德能生因。

  无垢断德解脱身与智慧证德法性身是所化众生相续中生起白净善法的所依或来源故,是他利圆满的依处,如同非能生因且无色等相的虚空是见色、闻声、嗅香、尝味、觉触及了知诸法的因,因为如果没有发挥的场所的虚空则不得见闻等。如是,见佛二身是在已实修无障加行的坚固菩萨六根义或行境中显现世俗胜义所摄的如来身后修持或出生或显现无漏诸功德之因。荣敦巴大师说:“所谓无障加行是指没有勤作障碍的坚固加行。”

  庚四、具足功德义分二:一、以异名略说;二、广说根据。

  辛一、以异名略说:

  不思常坚寂不变,静遍离念如虚空,

  无著无碍无涩触,非见取善佛无垢。

  佛所具有的十五种功德法是:⑴以闻所成慧等不可思议;⑵恒常;⑶坚固;⑷寂灭;⑸不变;⑹极静;⑺如空周遍;⑻离分别;⑼⑽⑾遣除烦恼障、所知障、三摩地障后依次是无著、无碍、及无涩触;⑿不可见;⒀不可取;⒁具善根;⒂无垢功德。

  辛二、广说根据分二:一、于何者具功德之理;二、所具之功德。

  壬一、于何者具功德之理:

  依于解脱法性身,显示自利及他利,

  自利他利之依处,具有不思等功德。

  依上述解脱身与法身二者和合成就自利及他利事业,然此也非别别独立成办。自他二利的所依身具有不可思议等十五种功德。

  壬二、所具之功德分二:一、广说甚深之根据;二、宣说其余之根据。

  癸一、广说甚深之根据分三:一、总标不可思议之理;二、广说彼之差别;三、根据与比喻对应。

  子一、总标不可思议之理:

  一切种智之行境,如来非是三慧境,

  是故当知此智慧,一切有情不可思。

  唯一是一切种智所行境的如来法身不是闻等三慧的境界,是故当知此智慧也是除佛外一切圣者有情不可思议的。

  子二、广说彼之差别:

  微细故非闻慧境,胜义故非思慧境,

  法性甚深故亦非,世间修慧等行境。

  法身不是三慧行境的根据依次是:以极微细超越语言境界故,非闻慧之境界;是胜义及超越寻思的境界故,非思慧之境界;以法性甚深离一切相故,非世间修慧等境界。

  子三、根据与比喻对应:

  此因如盲不见色,凡夫从来未曾见,

  且如产房内婴儿,不见日轮圣亦尔。

  何以故?如生盲根本不见形形色色的色法般,凡夫也从未见过无垢法界;不仅如此,如产房内初生七日无法出门的婴儿不堪见日轮般,声缘圣者也无力见如来法身。此处声缘圣者不能见的灭谛是指断德圆满的灭谛。遍知多罗瓦说:“如同初生婴儿仅见少分光明,无力圆满见般,十地菩萨也不能圆满见法身。”然而若对照《胜鬘经》理解为声缘更合适。

  癸二、宣说其余之根据分三:一、不变之功德;二、断证之功德;三、清净之功德。

  子一、不变之功德:

  远离生故是恒常,无有灭故是坚固,

  无彼二故是寂灭,法性住故是不变。

  法身远离生故,是恒常;无有断尽的毁灭或断尽命根的死亡故,是坚固;无有生灭二者故,是寂灭;法性自性本来安住故,是不变。

  子二、断证之功德:

  证悟灭谛故极静,觉悟一切故周遍,

  无所住故无分别,断烦恼故无耽著,

  清净一切所知障,是故一切皆无碍,

  无二堪能且调柔,是故远离粗涩触。

  证悟一切所断灭谛自性故,是无有苦及苦因的极静;现量觉悟一切所知故,是周遍;不住任何所缘戏论相故,是无分别功德;遣除障碍获得解脱的烦恼障故,是无著;清净障碍获得一切种智的所知障故,是于一切尽所有义悉皆无碍;由远离沉掉二者等三摩地障,身心调柔且堪能安住三摩地故,远离如粗涩触般的相续不调柔。

  子三、清净之功德:

  彼无色故不可见,亦无相故不可取,

  自性净故胜善根,障垢断故极无垢。

  胜义如来不是微尘聚合所成的色身并且超越一切有为法的范畴故,凡夫根识无法见;超越比量及名言的境界且无任何形相故,凡夫心识无法取;法界自性本来清净故,是胜义的善根;已断尽客尘障垢及习气故,是最极无垢。

  庚五、以三身之分类行义分二:一、略说体相之异门;二、其义广说。

  辛一、略说体相之异门分三:一、自性身之体相及五种功德;二、报身亦具五种差别相;三、化身具有三功德。

  壬一、自性身之体相及五种功德:

  非初中后无异别,无二离三垢分别,

  证悟法界之自性,入定瑜伽师得见。

  无量超过恒沙数,具诸不思无等德,

  如来无垢法性身,尽断过失及习气。

  自性身的五相是:①无为法相,由最初不生、中间不住、最终不灭故;②无分别相,由法界与智慧无有异体之差别故;③无二相,由未堕入我与无我二种边际故;④远离三障相,由彻断烦恼障所知障及三摩地障故;⑤无垢无分别相,由本来是无垢无分别的光明自性故。具此五相的自性法身唯有证悟胜义法界究竟自性并恒时不动摇安住法性的大瑜伽师佛陀方能现见。荣敦巴大师说:“彼相似境界立为总的入定。”

  自性身具有的五种功德是:①无量德,由自性身本体广大无边功德无量故;②过恒沙数德,由本具功德不可计数超过恒河沙数故;③不思德,由自性功德寻思者无法思惟忖度故;④无等德,由具有不共他众究竟无等的诸功德故;⑤断德,由如来无垢法界身具有断尽二障及其习气过失的功德故。

  壬二、报身亦具五种差别相:

  种种妙法光明身,勤修众生解脱义,

  事业犹如摩尼王,能现种种非彼体。

  报身所具的五种功德是:①宣演种种深广妙法语恒时相续不断;②显现具足相好光明的庄严身恒时相续不断;③精勤成就解脱众生义的精进意恒时相续不断;④事业如摩尼宝王无有分别勤作而任运自成;⑤虽在所化众生前显现种种形相然非彼等自体而安住。

  壬三、化身具有三功德:

  世间令置寂静道,成熟授记因色身,

  不离法界恒安住,犹如诸色不离空。

  化身所具三德是最初将诸世间安置于小乘寂灭道中、中间成熟彼等于大乘道中、末后授无上菩提记而令解脱。彼等之因或根本的色身也不离法身界而常住世间故,于轮回未空之间相续不断,如虚空界中一切色法不间断般。

  辛二、其义广说分三:一、略说共同安立分类;二、安立各自体相;三、彼等摄义。

  壬一、略说共同安立分类:

  自生诸佛之遍知,唯称彼者为如来,

  最胜涅槃不思议,各别自证出有坏。

  彼者分类由深广,大自性三功德法,

  当知如是自性等,安立法报化三身。

  于不依他缘而自生的诸佛一切种智,从断证究竟的角度称为如来;由不住轮涅二边故,是最胜涅槃;由超越分别寻思者的境界故,是不可思议;由摧毁轮回一切过患故,是出有坏;唯是各别自证智自性的大菩提。

  彼大菩提的分类:由难证故,称为甚深功德,由具力故,称为广大功德,由相应众生根机普行化度故,称为大自性功德,对此三者依次安立自性身、报身及化身的分类。

  壬二、安立各自体相分三:一、安立自性身体相;二、安立报身体相;三、安立化身体相。

  癸一、安立自性身体相分二:一、略说体相及功德;二、广说彼等。

  子一、略说体相及功德:

  其中一切诸如来,自性身之五体相,

  摄略宣说当了知,具足五种功德相。

  在三身之中,一切诸佛如来自性身的体相,应知虽有极多功德,然摄略而说具有五种功德相。

  子二、广说彼等分二:一、广说体相;二、广说功德。

  丑一、广说体相:

  无为法与无别异,以及遣除二种边,

  烦恼所知三摩地,三障决定得解脱。

  无垢无有分别心,诸瑜伽师境界故,

  由于法界自性力,本来清净故光明。

  无有生住灭故,是无为法;无漏法界与究竟智慧二者无丝毫差别;遣除增损二边;贪等烦恼障、非烦恼的一切种智障——所知障以及随欲趋入殊胜三摩地的无知三摩地障,决定从彼三障中解脱是无障无碍的体相;于本体本无障垢及二取分别,彼者唯一是在圆满方便智慧中入定的诸瑜伽师的境界故,由法界自性力本来清净故,是光明之体相。

  丑二、广说功德:

  无量无数不思议,无等清净之究竟,

  当知彼等诸功德,真实自性身具足。

  广大故及无数故,非为寻思境界故,

  唯佛习气亦断故,次第是为无量等。

  比量无法测量的无量、数目无法计算的无数、分别心不可思议、不与他法等同、清净究竟的诸多功德真实自性身悉皆具足。此亦依次由广大、无数、非寻思者境界、唯是佛所具功德、断尽二障及习气故,是无量等。

  癸二、安立报身体相分三:一、广说报身体相;二、复摄彼义;三、随缘示现。

  子一、广说报身体相:

  圆满受用诸法故,显示自性之法故,

  大悲清净之等流,利益众生无息故。

  无有分别任运中,所欲如实满足故,

  以如意宝神通故,圆满受用身安住。

  圆满受用种种深广妙法的法语相续不断故,恒时示现报身自性的相好等法故,度生大悲的清净等流果利益众生恒时相续不息故,彼等于无分别任运自成中也能如实满足一切所欲故,“如意宝”是如意宝般的自在神通力的游戏中显现种种,然非是彼等显现的自体故,以此五相圆满受用大乘法的报身如是而安住。

  子二、复摄彼义:

  说法示现业不息,无有加行功用相,

  显现不是彼自体,此处种种示五相。

  佛语说法,示现佛身,大悲利生事业恒时不息,于此等均无功用加行,报身自现中虽不显示种种的自性…

《大乘无上续论略释·弥勒教言 菩提品第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