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入菩萨行论略释▪P14

  ..续本文上一页拥有的地域,心无贪执而无牵无挂自在地修行呢?

  何时居无惧,唯持钵等器,

  匪盗不需衣,乃至不蔽体?

  何时我才能无忧无虑地在山林中安居,只携带着钵、滤水器等几件必需的用具,身着匪盗也不会要的粪扫衣,自在洒脱乃至于不需要作任何遮蔽伪饰。

  何时赴寒林,触景生此情:

  他骨及吾体,悉皆坏灭法。

  吾身速腐朽,彼臭令狐狼,

  不敢趋前尝,其变终至此。

  何时我能赴往尸林,观看尸林中的惨景而生起深切的认识:他人腐烂的尸骨与我的身体,都一样是无常坏灭之法啊!我的身体很快就会死亡、腐朽,它的臭气使贪食腐肉的狐狼,都不敢趋前品尝,这样的无常变坏结局最终一定会降临啊!

  孑然此一身,生时骨肉连,

  死后各分散,何况是他亲?

  生既孤独生,殁复独自亡,

  苦痛无人摊,亲眷有何益?

  自己孤零零地独身来到世间,出生时骨肉本是连在一起的,可是死亡之后也得各自分散,更何况是个体相异的亲友呢?生时既然是自己孤零零地出生,死时也只能独自死亡,自己的苦痛他人无法代受,这样亲友眷属有什么利益呢?

  如诸行路客,不执暂留舍,

  如是行有道,岂应恋生家。

  好比那些过路的旅人,不会贪著暂时歇脚的房舍,同样在三有苦途中漂泊流浪的人,岂应留恋偶尔一遇的亲友和家园!

  迨及众亲友,伤痛及哀泣,

  四人掮吾体,届时赴寒林。

  无亲亦无怨,只身隐山林,

  先若视同死,殁已无人忧。

  四周既无人,哀伤或为害,

  故修随念佛,无人扰令散。

  等到死亡后,亲友们都会围着我哀伤哭泣,然后四个人扛起我的尸体,送往尸陀林,既然最终难逃这样的结局,为何不趁早上那儿修行呢?所以我应及早离开亲友和怨仇,独自一人隐居寂静的山林中修法,如果亲友们认为我早已不在人世,那么纵然死了,也不会有人为我忧伤哀愁。临终之时,身旁既无人痛哭或前来伤害,所以当我修习随念三宝等正法时,不会受到干扰使自己分心散乱。

  故当独自栖,事少易安乐,

  灵秀宜人林,止息众散乱。

  因此,我应当独自栖隐在容易生活,没有琐事违缘扰恼,风景灵秀、令人心旷神怡的森林里,努力止息一切掉举散乱。

  尽弃俗虑已,吾心当专一,

  为令入等至,制惑而精进。

  舍弃一切世俗的思虑后,我应心系一缘,为了使自心趋入三摩地、制伏一切烦恼而精勤修持禅定。

  辛二(舍妄念)分二:一、略说;二、广说。

  壬一、略说:

  现世及来世,诸欲引灾祸,

  今生砍杀缚,来世入地狱。

  无论在今生或来世,耽著五欲都会带来莫大灾难:今生会使人遭受砍杀捆缚等痛苦,在来世更会有堕入地狱受苦的巨大苦果。

  壬二(广说)分三:一、断内贪女人;二、断外财等;三、忆念寂静之功德。

  癸一分三:一、观因者难为;二、本体不清净;三、果者观多害。

  子一、观因者难为:

  月老媒婆前,何故屡恳求?

  为何全不忌,诸罪或恶名?

  在月老媒婆面前,为何总要恳求牵线作媒,让自己得到女人呢?为什么一点都不顾忌,因此而犯下诸种重罪或招致恶名呢?

  纵险吾亦投,资财愿耗尽,

  只为女入怀,销魂获至乐。

  除骨更无余,与其苦贪执,

  非我自主躯,何如趣涅槃?

  尽管危机重重,我也要冒险尝试,就算散尽万贯家私,也心甘情愿,只因为女人的投怀送抱,能给自己带来莫大的销魂喜乐。然而除了一堆白骨和血肉等不净物之外,女身更无其余可贪之处,因此与其苦苦贪恋这个非我能拥有与自主的不净女身,何不如追求解脱的涅槃妙乐呢?

  子二、本体不清净:

  始则奋抬头,揭已羞垂视,

  葬前见未见,悉以纱覆面。

  昔隐惑君容,今现明眼前,

  鹫已去其纱,既见何故逃?

  初次会面时,少女鼓足勇气才敢抬头,揭开面纱后更加娇羞,只敢低头垂视,在她死亡埋葬之前,无论遇到任何男士,都得用面纱把脸遮盖起来。然而从前使你迷惑颠倒的娇容,现在完全呈现在眼前,尸林中的秃鹫已经撕开她的面纱衣裳,既然看清楚了,为何你要害怕逃走呢?

  昔日他眼窥,汝即忙守护,

  今鹫食彼肉,吝汝何不护?

  既见此聚尸,鹫兽竞分食,

  何苦以花饰,殷献鸟兽食?

  昔日其他男人仅仅用眼角偷偷欣赏,你就要忙着遮挡他们的视线,今天秃鹫在撕食她的皮肉,吝啬嫉妒的你为何不保护她呢?眼看着这堆不净物所聚成的尸体,为众多秃鹫、野兽所吞食,事实既然如此,你先前又何苦以花鬘等饰物,殷勤地奉献给这鸟兽的食物呢?

  若汝见白骨,静卧犹惊怖,

  何不惧少女,灵动如活尸?

  如果见到白色的骷髅,即使静卧不动也会令你惊怖不安,那么由风大带动的少女之灵动活尸,你为什么一点儿也不害怕呢?

  昔衣汝亦贪,今裸何不欲?

  若谓厌不净,何故拥着衣?

  从前,就连为衣饰所蔽的女身都要贪爱,现在为何不去贪爱那裸露的女身呢?如果说,你不喜欢那不净的身体,那么为何会拥抱着原本污秽的着衣女人而满足呢,难道是贪爱她的衣服吗?

  粪便与口涎,悉从饮食生,

  何故贪口液,不乐臭粪便?

  粪便与口水涎液等,都是从饮食消化而生的脏物,你为何贪爱吸吮她的口水,却不喜欢她的臭粪便呢?

  嗜欲者不贪,柔软木棉枕,

  谓无女体臭。彼诚迷秽垢。

  迷劣欲者言:棉枕虽滑柔,

  难成鸳鸯眠。于彼反生嗔。

  贪欲强烈的人只贪求细滑的女人躯体,而不会贪著柔软的木棉枕,他们说:“木棉枕没有女人的体味。”这些人显然已被脏物迷昏了头。沉迷于卑劣欲望的人说:“木棉枕虽光滑柔软,却无法两相交合成鸳鸯美眠。”因此,有时反而会讨厌憎恨木棉枕。

  若谓厌不净,肌腱系骨架,

  肉泥粉饰女,何以拥入怀?

  如果说,你厌恶不清净的粪便浓血等物,那么以肌腱紧系骨架,充以内脏粪尿,再用肉泥薄皮粉饰的女身,你为何要紧紧拥入怀抱呢?

  汝自多不净,日用恒经历,

  岂贪不得足,犹图他垢囊?

  其实你自己拥有的不净物已经够多了,而且日用寻常,时刻都要伴随着它们,难道这些脏东西还不够你享受吗?为何还要贪图其他的臭皮囊呢?

  若谓喜彼肉,欲观并摸触,

  则汝何不欲,无心尸肉躯?

  所欲妇女心,无从观与触,

  可触非心识,空拥何所为?

  如果说你喜欢女人的细皮嫩肉,所以要观看并触摸她,那么你为什么不贪求那已经死亡的无心尸肉呢?如果说,你贪求的是女人的心,但是心识既无法观赏也无法触摸,可以触及的绝对不是心识,你无聊地拥着女身作什么呢?

  不明他不净,犹非稀奇事,

  不知自不净,此则太稀奇!

  一个人不明白他人的身体原本不净,这还有情可原,如果对日夜相伴的自身不净都不知道,那就太稀奇了!

  汝执不净心,何故舍晨曦,

  初启嫩莲花,反着垢秽囊?

  你这个贪爱脏东西的糊涂心意啊,在晨曦中刚刚开启的白嫩香洁莲花,你为什么不去爱乐,反而要贪著那充满污秽的臭皮囊呢?

  若汝不欲触,粪便所涂地,

  云何反欲抚,泄垢体私处?

  如果你不想触摸曾经涂过粪便垢秽的地方,那为什么反而想去抚摸天天排泄粪秽等脏物的身体私处呢?

  若谓厌不净,垢种所孕育,

  秽处所出生,何以搂入怀?

  粪便所生蛆,虽小尚不欲,

  云何汝反欲,垢生不净躯。

  如果说,你不喜欢肮脏的东西,那么由腥臭的受精卵孕育而成,再从肮脏的产道生出来的女身,你为什么要紧紧搂入怀中呢?粪便中长出来的蛆虫,虽然很小,你也不想碰触它,怎么反而贪求不净胎中所生,而且充满不净物的身躯呢?

  汝自不净身,非仅不轻弃,

  反因贪不净,图彼臭皮囊。

  你对自己那充满污秽的身体,不但不轻视、厌弃,反而因执爱不净之物而贪图别人的臭皮囊,真是糊涂啊!

  宜人冰片等,米饭或菜疏,

  食已复排出,大地亦染污。

  宜人的冰片等香料,可口美味的米饭和菜蔬,吃进身体后再排泄出来,竟然连大地都会被熏臭染污。

  垢身浊如此,亲见若复疑,

  应观寒尸林,腐身不净景。

  身体的污浊是显而易见的,如果你仍有怀疑,应该到寒林中去瞧瞧,看看那些腐臭的弃尸和其他恶心的不净景象。

  皮表迸袭尸,见者生大畏,

  知已复何能,好色生欢喜?

  尸林中的那表皮迸裂、血肉不净狼藉的腐尸景象,看到的人都会十分害怕,认清身体的真相后,怎可能再去贪爱那不净的身躯呢?

  涂身微妙香,栴檀非她身,

  何以因异香,贪著她身躯?

  女人身上所散发的微妙香气,发自涂抹的栴檀香水而非她的身体,既然如此,为何因那不相干的香气,而贪著女人的臭秽躯体呢?

  身味若本臭,不贪岂非善?

  贪俗无聊辈,为何身涂香?

  如果身体本来就是臭恶的,那么不去贪著它岂非明智之举吗?那些贪爱低俗欲乐的无聊之辈,为什么偏要在不净身上涂抹香水呢?

  若香属栴檀,身出乃异味,

  何以因异香,贪爱女身躯?

  如果妙香是从栴檀香水所发出,而身体的味道与此完全不同,那为什么为了那不相干的香气,而贪爱女人的身躯呢?

  长发污修爪,黄牙泥臭味,

  皆令人怖畏,躯体自本性,

  蓬散脏乱的长发,又长又尖的污秽指甲,黄斑斑的牙齿,浑身的油汗泥秽臭味,如果这些可怕的现象都是人体的本来面目,那么你何必贪著伪饰的身体呢?

  饰身伤己器,何故令锋利?

  自迷痴狂徒,呜呼满天下!

  伪饰身体就像伤害自己的武器一样,你为什么拼命地以伪饰去磨利它呢?呜呼!这种自我诳惑的痴狂之徒,遍满天下都有啊!

  寒林唯见骨,意若生厌离,

  岂乐活白骨,充塞寒林城?

  如果在寒林中只是见到不动的尸骨,就会使人害怕而心生厌离,那么你怎会喜欢住在那充满活动白骨的城镇寒林呢?

  子三、果者观多害:

  复次女垢身,无酬不可得,

  今生逐尘劳,彼世遭狱难。

  再者…

《入菩萨行论略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山法宝鬘论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