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以理而略说:
如亲精卵聚,本非吾自身,
串习故执取,精卵聚为我。
如是于他身,何不执为我?
自身换他身,是故亦无难。
就像父精母卵聚合而成的受精卵胚,本来不是我的身体,但因无始以来俱生我执串习的原因,自己错误地将它执取为我。同样,由精卵聚合而长成的他人身体,为何不能观为我呢?以自身替代他身受苦,按道理不应有任何困难。
自身过患多,他身功德广。
知已当修习,爱他弃我执。
自身是众多祸患的渊薮,他人是广大功德之源,认清这个道理后,就应当精勤修习断弃对自身的执爱,而慈爱他人。
壬二(广说修法)分三:一、总说相换法;二、分说对治区别;三、换已如何修持。
癸一分四:一、取受他者;二、舍自爱;三、自他为主之德患;四、是故必要相换。
子一、取受他者:
众人皆认许,手足是身肢。
如是何不许:有情众生分?
于此无我躯,串习成我所;
如是于他身,何不生我觉?
每个人都会把手脚等肢体当成为身体的一部分,那么为何不同样把每一位有情,都当成众生整体的一部分而保护呢?因长久串习,在无我的身躯上竟然产生了“我”的错觉,同样对其他有情观修为我所,有什么理由不能生起我的感觉呢?
故虽谋他利,然无骄矜气;
如人自喂食,未曾盼回报。
因此菩萨虽然一心为人谋利,却无丝毫骄矜之气,就像人们给自己喂饭一样,从来没有希求回馈或善报。
微如言不逊,吾亦慎回护;
如是于众生,当习悲护心。
对微如他人不逊言词的痛苦,我也会谨慎小心地防范以免受伤害,对众生的任何痛苦,我也应该同样地对待,常修慈悲和爱护。
怙主观世音,为除众怖畏,
涌现大悲心,加持自圣号。
因此大悲怙主观世音菩萨,甚至为了消除众生畏惧大众等不安恐慌,慈悲地加持自己的名号,使称念圣号者获得平安宁静。
闻名昔丧胆,因久习近故,
失彼竟寡欢,知难应莫退。
以前连听到名称都害怕的事,由于长久亲近串习,现在偶一失去,反而会觉得忧闷不乐,所以要对自他相换耐心修习,千万不要知难而退。
若人欲速疾,救护自与他,
当修自他换,胜妙秘密诀。
如果有人想以迅速有效的方法,救护自他众生以免除一切痛苦,那他应当修习自他相换菩提心这种殊胜秘密的成佛妙诀。
子二、舍自爱:
贪著自身故,小怖亦生畏。
于此生惧身,谁不似敌嗔?
由于贪著自己的身体,导致我们对微小的险难也会生起畏惧痛苦。对这恐惧痛苦之源的身体,哪个智者会不当作怨敌一样嗔恨呢?
千般需疗除,饥渴身疾者,
捕杀鱼鸟兽,伺机劫道途。
或为求利敬,乃至杀父母,
盗取三宝物,以是焚无间。
贪爱自身的人,会千方百计地为了解除饥渴、疾病,而不惜捕杀池鱼与飞鸟走兽,甚至埋伏于道途中伺机劫夺行人。更有甚者为了财利与别人的恭敬,乃至不惜造作杀害父母、盗取三宝财物等极重的罪业,以此而导致堕落无间地狱为烈火焚烧。
有谁聪智者,欲护供此身?
谁不视如仇?谁不轻蔑彼?
有智慧的人,谁会贪执爱护与供养这个身体呢?哪位智者会不把它视如怨仇呢?哪位智者会不轻视厌离它呢?
子三、自他为主之德患:
若施何能享?自利饿鬼道。
自享何所施?利他人天法。
如果全部布施了,自己怎么会有享受之物呢?这种自私自利的悭吝想法是饿鬼之道。如果自己享用完了,拿什么布施呢?这种利他的善念,是人天善道之法。
为自而害他,将受地狱苦。
损己以利人,一切圆满成。
如果为自利而伤害别人,那一定会感受地狱恶趣的苦报。如果为了利益别人而不惜损失自己的一切,那样就会圆满福智资粮,得到一切成就。
欲求自高者,卑愚堕恶趣。
回此举荐他,受敬上善道。
那些只求自己高高在上的傲慢者,来世一定会卑贱愚昧,甚至堕落恶趣。如果扭转这种自高的心态而荐举尊敬他人,那么将在人天善趣中备受恭敬。
为己役他者,终遭仆役苦。
劳自以利他,当封王侯爵。
为了自己安乐而役使他人者,最终要遭受转成仆役倍受被奴役的苦痛。为了利益他人而不惜劳碌自己的人,将来定当转为王侯,享有官爵权势。
所有世间乐,悉从利他生;
一切世间苦,咸由自利成。
所有的世间安乐,都是从利益他人的善法而生;所有世间上的痛苦,都是由非法谋求自我利乐而形成。
何需更繁叙?凡愚求自利,
牟尼唯利他,且观此二别!
这何需再多费口舌解说呢?凡愚者自始至终在追求自利,而得到的只有痛苦,能仁一心利益众生,终成正觉,只要观察此二者的差别便可明白自己该何去何从。
若不以自乐,真实换他苦,
非仅不成佛,生死亦无乐。
如果不能以自身安乐,真实地替换别人的痛苦,那么不但不能成就佛果大安乐,在生死轮回中也不会有快乐幸福。
后世且莫论;今生不为仆,
雇主不予酬,难成现世利。
暂且不论自私自利者来世果报如何,在现世,如果一个人不愿委屈自己为人劳作,雇主也不愿支付酬劳给他,这样就连今生的小利乐也无法成办。
利他能成乐,否则乐尽失;
害他令受苦,愚者定遭殃。
利他,能使自己成就今生后世的安乐;自利,则会失去一切圆满安乐。如果为了自利而伤害他人使他受苦,这种愚人一定会遭受灾殃。
子四、是故必要相换:
世间诸灾害、怖畏及众苦,
悉由我执生,此魔我何用?
世间一切灾害、恐怖和痛苦,都是从我执而生起,那么我还留着这个我执大恶魔做什么呢?
我执未尽舍,苦必不能除;
如火未抛弃,不免受灼伤。
故为止自害,及灭他痛苦,
舍自尽施他,爱他如爱己。
假如不能完全舍弃自我爱执,必然不能根除一切自他的痛苦,就像不抛弃手中的火,便难免受灼伤一样。所以为了止息我执造成的自我伤害,也为了永远灭除众生的种种痛苦,我应当将自己完全施舍给他人,爱护众生如同爱惜自己一样。
意汝定当知:吾已全属他。
除利有情想,切莫更思余。
心意啊,你一定要了知:自己已经完全属于他人,因此除了利益有情外,千万不要再想其余事了。
不应以他眼,成办自利益;
亦莫以眼等,邪恶待众生。
你不应再用属于他人的眼等肢体,成办自己的利益,更不能以属于他人的眼等身肢,造作恶业伤害众生。
故当尊有情;己身所有物,
见已咸取出,广利诸众生。
总之,应当尊重有情,以有情利乐为至上,自己所有东西,在发现后应尽量取出布施,广泛地利益其他众生。
癸二(分说对治区别)分二:一、略说;二、广说。
子一、略说:
易位卑等高,移自换为他,
以无疑虑心,修妒竞胜慢。
将自己与卑下、相等及高于己者三种对象交换易位,然后毫无疑虑地以易位后的身份,对易位前的自己生起嫉妒、竞争、我慢,藉此而对治烦恼,修习悲护之心。
子二(广说)分三:一、于卑者换修嫉妒;二、与平等者换修对比心;三、与高者换修傲慢。
丑一、于卑者换修嫉妒:
蒙敬彼非我,吾财不如彼,
受赞他非我,彼乐吾受苦。
他受人尊敬,而我却没有;我的财产远远不如他丰裕;他受人称赞,而我备受辱骂;他称心如意而我却饱受痛苦。
工作吾勤苦,度日彼安逸;
世间盛赞彼,吾之身名裂。
我必须勤苦工作,而他却安逸度日;他广受世人赞誉,而我却身败名裂。
无才何所为?才学众悉有,
彼较某人劣,吾亦胜某人。
如果我毫无才学,那该怎么办呢?其实人人都多多少少有一些本事,他虽然比我强,但胜他一筹的大有人在,而我虽卑劣,但还会有某些人比我更低劣,因此他又有什么了不起呢?
戒见衰退等,因惑而非我;
故应悲济我,困则自取受。
我戒律废驰、见解退失等是情有可原的,因为那是由于烦恼所催而非我的意愿,所以他作为有悲心的修行人,应该尽力救助我,如果在中间遇到了困难,他也应该安忍。
然吾未蒙济,竟然反遭轻;
彼虽具功德,于我有何益?
然而我不但没有得到他的济助,反而遭到轻视,这种人虽然有才学功德,但对我又有什么益处呢?
不愍愚众生,危陷恶趣口,
向外夸己德,欲胜诸智者。
他对无知无能、身陷恶趣口中的众生,视若无睹,毫无悲愍之心,反而还在向别人虚夸自身功德,想以此胜过其他智者。
丑二、与平等者换修对比心:
为令自优胜,利能等我者,
纵诤亦冀得,财利与恭敬。
为了使自己优越超胜,对那些在财产能力等各方面与自己相等的人,纵然发生争吵也不惜,只希望能赢得更多的财利与恭敬。
极力称吾德,令名扬世间;
克抑彼功德,不令世间闻。
复当隐吾过,受供而非他;
令我获大利,受敬而非他。
我将尽力宣扬自己的功德,令名声传扬世间各方,而对他要千方百计压制,使世人听不到他有任何优点功德名誉。我更要设法隐藏自己的过失,使自己广受供养,而对他要完全相反,尽力显露其过失使他得不到分毫利养,使我今后获得名利地位,倍受恭敬,而不让他获得任何名利恭敬。
吾喜观望彼,沦落久遭难,
令受众嘲讽,竞相共责难。
我自己心怀安乐,而希望看到他长久沦落苦难,惨遭不幸,我要使他成为众人嘲讽的笑柄,成为众人竞相责难的对象。
丑三、与高者换修傲慢:
据云此狂徒,欲与吾相争,
才貌与慧识、种姓宁等我?
故令闻众口,齐颂吾胜德,
毛竖心欢喜,浑然乐陶陶。
据说,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狂徒,要想和我一争高低,难道他的见闻、才智、相貌、种姓、财富等,能和我相比吗?因此我要使他看到世人都异口同声地赞颂我的功德,我因此而汗毛直竖、欣喜若狂,完全沉浸在喜乐之中。
彼富吾夺取;…
《入菩萨行论略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