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戒律辑要▪P17

  ..续本文上一页处所、时间、仪轨、作者的六种特殊情况也要了知。

  非时解制:在安居过了一个半月的二十日,因某种外缘而可以作解制;在战争等出现的情况下,僧众全部需要分别,僧众聚集而作解制;比丘由于某种外缘而要离开,也可作解制。

  安住缘五事即药事、衣事、张羯耶那衣事、皮革事与舍宅事。

  五、药事:远离邪命而得到的不堕两边的四药。时药:主要是遣除饥饿疾病而对比丘开许的药。一般来说,是指过午不允许享用的五啖食、五嚼食,如萨嘎拉尊者云:“肉粥面粉饭,油饼五啖食,根茎花与果,叶子五嚼食。”

  更药:主要为遣除干渴疾病而开许的药。比丘在一日内加持后可享用此药,诸如饮浆八原料,如云:“芭蕉果梅子,林檎菩提子,鸡血李葡萄,樱桃子酸枣。”此外,还有人们共称的酿造粉汁(毗奈耶经中所说听许比丘饮用之葡萄酒酒尾子)、粮酒粉汁(开许比丘饮用之青稞酒梢子)、酸奶汁、酸乳精、黄酒这些具有渗水、滤过、极淡、照见面影和清澈如芦羹五相饮料。此药与其余三药配合也有三类。

  七日药:是主要为遣除风湿病而开许的一种药,比丘在七日内加持后可以服用。如总结偈中云:“生酥与融酥,菜油及糖沫,糖沫块凝脂。”

  尽寿药:是主要为遣除身体疾病而开许的一种药,比丘乃至有生之年作过加持后可以使用。如云:“根茎与叶子,花果之药等。”此等药在界限内,也要造一座用来煮熟、过夜等的净室。新建、已建的旧房、在一界限内不能用作经堂有此三种可作为净室的。这些净室的条件及加持的方式,如总结偈中云:“自之附近为己有、非二共同不相联,具有屋顶共六相,抬拾建造顿现四。”

  六、衣事:非为邪命、符合戒律而得来的衣物,通常是指经如法三色染色的衣服。有活、需和盈三种资具。(一)维生资具衣:为了比丘维持身体而开许的如法合度衣服,比丘可以用自己的名字作加持,有祖衣、上衣、下衣、裙、副裙、掩腋衣、副掩腋衣、试面巾、护脓衣、护疮疥衣、剃发衣、敷具、雨衣,共有十三种。暂时为避免离衣舍堕,可以持有诸如三法衣其一的布料与在家衣装一肘以上的量。

  (二)必需资具衣:在未形成维生资具任何一种形状的一肘以上衣物,用自他二者的名字作加持后可持用。丝绸衣物等作为财物想,帽等作为衣服想。

  (三)盈长资具衣:用别人的名字作加持或者观想后可以持用、除维生与必需资具以外剩余的衣服。

  对于这三种衣,断除贪执而将身体作伤口想、衣服作包扎伤口之物想而享用。实在不能继续使用时,为了增上施主的福德等也应当贴在佛塔的破裂处。

  七、张羯耶那衣事:是裁剪法衣之事,因将其作成平板一样,以此得名。实际上,比丘意念观想自己法衣上的加持转移到从安居财物中所得的三法衣上,张开者被差遣等为加行。承诺早晚安居的比丘们在室宿月十六日清晨聚集一堂,被差遣者诵三遍偈文让僧众知晓为正行。僧众说随喜,被差遣者宣说护持誓言为后行。转移加持:被差遣者在界限以外黎明时,属于其中的所有僧众在不属于界限等处而作的为自然离加持,昴宿月十五日或者因外缘提前而作的是勤作离加持。

  八、皮革事:在中土,为了保护僧众经堂等而仅开许皮鞋,除经堂以外的家中如果无有其他垫子,则可坐皮垫。在边地,为了防寒而开许使用皮鞋、皮垫,在特别严寒的地带,可以随意享用。

  九、宅舍事:如《根本律》中云:“当造经堂,于其一面中间造净室,其前为门框,四方形也。”建造经堂后,要在门上绘画金刚手菩萨、轮回五分图。作礼的方式,在家人向出家人顶礼,所有出家人按照戒腊而礼拜,僧俗都要敬礼佛陀。使用经堂与寺院的舍宅等一切资具的方式:萨嘎拉尊者云:“无学道者主人享,有学道者授受享,具有禅定能力者,得开许享无过失。剩余懈怠所毁者,以还债式而享用,任何时于破戒者,皆遮享用经堂等。”尤其是对破戒者的遮止方式:《心钉》中云:“破戒者地迈一步,享一口食一碗水,享用僧众之财物,说为邪命堕地狱。”应当以此等方式进行取舍。

  失而还净事:分为犯罪还净与争论还净两种,其中犯罪还净有四种,即红黄事、行履别住事、时非时所摄事、中止教诫长净解制事。

  十、(犯罪还净之一)红黄事,因为佛是为红黄地方的诸多比丘制定的,因而共称为红黄事。它又分不愿忏悔者与愿意忏悔者两种。对不愿发露忏悔者进行呵责、惩罚的方式有五种:威慑治罚:对于斗殴者以役使的惩罚,并严厉警告说:如果再不放弃,就要将其摈除僧团。呵责治罚:对于违犯僧残罪者令作迁悦等事,如果仍旧屡教不改,则通过轻的对治方式呵斥说,去其他地方居住。暂摈治罚:为了避免他人生邪见,而摈除令在家人生厌恶心者。疏远治罚:对于轻侮在家人者,僧众不与之友好,令其悔改。永摈治罚:受到此治罚的有七种人,本来已经犯了堕罪却说没犯,则为强说不见自曾犯罪者;明明众所周知此人已犯僧残等罪,不肯回改者;口口声声地说饮酒无有罪过等怀有恶见者;躬行斗殴之事不加回改者;暂时身语装模作样如理如法者;紧持斗殴之事不放者;与比丘尼淫荡杂处者以及依教评论仍旧不息诤论者。此七种人从僧团中摈除,如果重新祈求宽恕,则予以相合宽恕的长净,使其恢复如初。

  愿意忏悔者之红黄事:还净方式与下三事中所讲的意思相同。

  十一(犯罪还净之二)行履别住事:要想使真正犯的僧残罪与覆藏罪得以清净,就必须在半月等期间奉行迁悦等,因此共称为行履别住事。这样的僧人当然算不上是殊胜的修行人,犯僧残覆藏多少日,就要迁移多少日。正在进行迁移期间,如果再犯同类的第二个僧残,则重新迁移;倘若犯第三个僧残,则再重迁移;如若又犯第四个,那么就必须作呵责治罚。愉悦:是为了使真正犯的僧残罪得以清净,比丘在六天、比丘尼在半个月中令僧众愉悦,比丘尼违犯难断法也通过这种方式还净。无论如何被予以愉悦之事后要在这些天内恭敬承侍僧众。如果期间又犯第二僧残,则重新愉悦;犯第三个僧残,再重愉悦;如果犯第四个僧残,则作呵责治罚,这一切均与前相同。此等之行下如总结偈中所说,在进行迁悦的过程中,履行迁悦者要断除五尊胜行(《毗奈耶经》中说,比丘受治罚者,行履迁悦期间,所当戒除五种尊胜行:承受清净比丘所受事奉、伴随清净比丘同寮敷座、诘问清净比丘堕罪、治罚惩处清净比丘和清净比丘同行),接受五微贱行(《毗奈耶经》中所说比丘受治罚者所须行履五种低贱之事:晨间须较常僧早起,开启殿堂门户;逢讲经时须作扇凉扇等应作之事;僧众集会时须击犍椎、敷设坐具、焚置熏香;午后须用适宜之水洗净诸比丘足;一切时处皆须一心向善,自居僧伽末座),解除迁悦:比丘二十人、比丘尼四十人聚集,先痛斥其恶行,再赞叹其改邪归正的行为,于是又成为恭敬处。

  十二(犯罪还净之三)时非时所摄事:宣说覆藏与未覆藏的差别以及简明扼要地说明清净堕罪的时间与所有堕罪的本体,故共称为补特伽罗时非时所摄事。此事分六:覆藏:认识或怀疑与自相续相联的僧残堕罪,明明有发露忏悔的对境,却覆藏过夜;未知:对于造罪未造罪、造了什么罪、是否为故意造罪等一无所知;再行:正在进行迁悦还没有结束时还俗等,如果后来又受比丘戒,则再继续前面的迁悦;不记:不记得覆藏的时间以及堕罪的量;五事:迁移、再迁移、愉悦、再愉悦以及解除迁悦;多数:不记得覆藏犯罪时间与堕罪的量,如果大致记得,忏悔要超过它的量,时间也要较其记得的时间长,比如(记得覆藏三个月,)要以四个月等为准而忏悔。

  十三(犯罪还净之四)中止教诫长净解制事:依靠许多罪过而必须作中止教诫、长净、解制,故而称为中止教诫长净解制事。此事是针对有因如法与无因非法而发生事件的僧人。

  诤论还净事有净论本事、僑赏弥本事与止息僧团诤论三种。

  十四、诤论本事:对于僧众出现的大多数诤论以如法的形式予以平息,因而共称为诤论本事。诤论本事的所息诤事有四种,关于有为法常、无常等为言诤;在中止教诫长净解制中,中止者与被中止者的诤论为罪诤;如果评论堕罪,对方不承认,所说与能说之间发生的诤论为犯诤;因为前三种诤论而不能如法作长净等羯磨,为事诤。此四种为所息。能息者如果死去或者还俗或者相续中生起了殊胜智慧与悲心等,则自然息灭诤论。除此之外的能息有灭诤七法,即八现灭诤、回忆施教、清醒施教、多数灭诤、探索罪体、布草灭诤与承诺灭诤。其中的现量灭诤也有八种,即立敌现前灭诤、直道现前灭诤、僧伽现前灭诤、明白现前灭诤、明明现前灭诤、有上座僧伽现前灭诤、三藏法师现前灭诤、威力上座现前灭诤。如果依靠前面的灭法未能止息诤论,则使用后面的灭法加以平息。对于言诤,运用八现灭诤法与为僧众发筹码方式的多数灭诤法予以平息。对于罪诤,如果有犯罪的经过,则以八现灭诤法止息;若没有犯罪经过无有根据、有其他根据以及已经还净三者则用八现灭诤法与回忆施教法平息;精神病患者出现的诤论,通过清醒施教法止息,用此三种灭诤法。对于犯诤,如果犯罪者不认识自己所犯罪的本体,则让其探寻罪业的本体,通过探寻罪体而息灭;对于明白罪体者,在除了犯罪者与制裁者以外未有扩大的情况下,以承诺灭诤平息;如果犯罪牵涉的是少数人,则以八现灭诤;如果牵涉到所有僧众,则以布草灭诤,僧众同心加以止息,有此四法。对于事诤,通过僧众共同开许直接息灭以及间接采用灭诤七法。

  十五、僑赏弥本事:僑赏弥地方与广严城的僧众发生不和,在一个界限内各作羯磨,因而共称僑赏弥本事。僧众关系破裂,通过相互断除言过失、作治罚、违谏、入列(使僧人入于劣者行列)等令僧众分裂的因,不离沙门四法,向僧众忏悔,予以宽恕与顺法长净此二对治加以和解。…

《戒律辑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菩萨戒品释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