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如来。所以,没有一尊佛不介绍一切众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生到那个世界,你的道业才能在一生中圆满成就,比你自己在他方世界修学要稳当得多,要快速得多。道理在此。
这一部经、念佛法门,乃是十方一切诸佛普遍为一切众生宣扬的经典,普遍劝勉一切众生“发菩提心,一向专念”的法门。我们果然能相信,能依教奉行,不仅是世尊第一弟子(这是本经上所讲的),也是十方三世一切如来的第一弟子。这个事实真相,正是夏莲老所说的“万亿人中一二知”。几个人晓得?你今天知道,明白了,你才晓得自己是多么幸运!万亿人中一二知,我居然就是那一二之数,所以要珍惜,决定不能自暴自弃,要把握这一生最好的机缘,决定成就圆满菩提。决定成就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发菩提心就是真正发愿求生净土。这一生中,我什么都不要,就要西方极乐世界,什么都不求,只求见阿弥陀佛,这个心就是无上菩提心。
怎样修?就是专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决定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像大势至菩萨所说的“净念相继”,一句佛号,贯彻始终,这就成功了。印光大师是我们净宗最近一代的祖师,传说他是大势至菩萨再来的。我们仔细想想他一生的行持,真的很像大势至菩萨。他老人家亲自写了一幅《大势至菩萨圆通章》经文,常常看看,常常念念。这一章经文,就是净宗的心经。不但是净宗的心经,我也曾经说过,它是释迦牟尼佛一代时教,四十九年所说的心经,也就是《大藏经》的心经,真正不可思议。《般若心经》是般若部的心经,不是整个《大藏经》的心经。净宗的心经,等于是《大藏经》的心经,也可以说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所说一切法门的心经。印祖亲笔所写的《圆通章》的原本,也在我们道场。这因缘非常的希有,希望同修们多多读诵,依教奉行。
我作佛时。所居佛刹。广博严净。光莹如镜。彻照十方无量无数。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众生睹者。生希有心。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这是四十二“彻照十方愿”。前面从第十八愿到第二十七愿,都是说他方众生闻阿弥陀佛的名号,所得到的种种利益。此处说明见到西方世界依报的庄严,道心自然而生,比前面说的更殊胜。所以,四十八愿确实是后后胜于前前。前一句说明阿弥陀佛国土的广大。广大到什么程度,诸位看了前面的三十九愿就明了。三十九愿里所说的西方极乐世界的形色、光相、名数,极乐的菩萨都不能完全明了,也没有办法宣说,只说极乐世界的一部分。此地是讲全体。部分已经不可思议,何况全体!所以我们能想像得到,它确实不可思议。
“广”是广大,“严”是庄严,“净”是洁净。广大庄严就是我们今天所谓的“美好”。那个环境里,丝毫的缺陷都找不出来,是尽善尽美。在我们这个世界,尽善尽美是我们向往的,它是理想中的,其实没有办法做到。不但我们地球上没有,就是佛经讲的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缺陷很多,庄严当然比不上西方极乐世界。
洁净是指没有染污。染污不仅仅是环境,更重要的是心理。我们今天讲的是精神。精神的染污,思想的染污,见解的染污,一般人常常疏忽了。我们被严重染污,但是自己不能觉察。环境上的染污很容易觉察,心地染污不容易觉察。正如同我们脸上肮脏,照照镜子马上晓得,把它洗得干干净净。心理的肮脏,不知道去洗它,是同样的道理。
染污之深,染污之广,染污之严重,佛要不说出,我们确实想不到。读了佛经,才知道我们染污的严重。西方极乐世界无论在心理上,在环境上,决定没有染污。我们能相信吗?佛说的这些话是真的吗?我们没有去过极乐世界,只听释迦牟尼佛这样讲。当然我们相信释迦牟尼佛不会打妄语,这就是今天所讲的“人格保证”。佛法里讲,我们信“圣言量”。释迦牟尼佛是圣人,不是凡夫,他教我们不妄语,他自己决定不会欺骗人。我们的信心是从这里建立的。这样的信心够不够?实在讲,不够!所以我们听到其他的说法会动心,就证明我们的信心是不够的。如果你在一个很单纯的环境里,行!因为没有听到异端,你一直信下去。如果听到别人有另外一个讲法,讲得也很有道理,你的信心就动摇,就改变主意,舍弃念佛法门。这样的事自古以来就很多,所谓退心,改修他法。 怎样才能真正建立信心?特别是我们初学,必须要有理论作基础,这比单单信佛要殊胜一些。这也很难讲,有些人对于圣人非常尊敬,一点不怀疑,善根福德深厚。一般凡夫对圣人都打问号。今天有很多出家人,甚至于老法师,都不承认释迦牟尼佛的智慧是圆满的,德能是圆满的。称佛“万德万能”,不过是称赞之词而已,未必是真的,这就是依凡夫心测度圣人境界。现在这一种心态被认为是符合科学的精神,所以很难讲。如果有理论支持,就比较容易让人相信。理论是什么?大经上常讲“心净则土净”,这是它最基本,最值得我们相信的。 净土是清净心变现出来的。什么人的清净心?是自己的清净心,自己的真性变现出来的。我们从这一部经仔细观察、体会。阿弥陀佛在因地修清净心,果地上成就清净国土,又接引十方身心清净的众生。这个原则,他决定不能变更。因此我们晓得,极乐世界的众生无论依报、正报都是清净的,没有染浊的,我们才能信得过。修净土的人,什么条件往生?经上讲得很清楚,无论贤愚、无论老少、无论凡圣,只要你心清净,就能往生。一念清净,就一念生;念念清净,就念念生。经上说得很清楚,临命终时一念、十念皆得往生。 那一念是怎么个念法?“清净念”,这一念里什么妄念都没有,就符合这个标准,就能往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那里没有染缘,想染也染不起来。污染的缘断了,人心是清净的,环境是清净的。极乐世界的殊胜就在此。读净宗的书要没有把事实搞清楚,就很可惜。因此,修净土的人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修清净心,正是《华严经》所说的“历事炼心”。 一部《华严经》,清凉大师把它分为四科,就是四大段。这四大段他用四个字,信、解、行、证来判定。前十一卷半所讲的,是毗卢遮那佛果地上的依正庄严。我们对于西方极乐世界美好的状况,如果想多知道一点,就念《华严经》前十一卷半。毗卢遮那佛的果地依正庄严,跟极乐世界没有两样,可以说是极乐世界庄严的具体说明。说很多,说得详细,是让我们相信这样的依正庄严,是自性清净心显露出来的。 第二大段是“解分”,就是前面第一分的详细说明。你完全理解,明白了,这个时候的信才是“真信”。断疑生信,疑虑没有了,你才会发愿真正的学习,那就是行。“行”是修行。修什么?修清净心。这一点诸位特别要记住。用什么方法修?《华严经》上开了两千多个法门,方法、手段尽可以不同,目标、方向一定是相同的,都修清净心。一般讲,都修禅定。无量无边的法门,也就是无量无边的方法。“法”是方法,“门”是门径,中国人讲门道。不管你用什么方法,用什么门道,修的都是“定”。 尤其在净宗,经题上就是清净心,就修这个。心到真正清净,就生智慧。智慧不是外面来的,是你本有的。无量无边的智慧,无量无边的德能,无量无边的才艺,正如六祖大师所说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一样都不缺,是你自性里本来具足的。从什么地方显现?从清净心显现,所以才晓得清净心重要。《金刚经》上说得很明白,“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实相”是什么?“实相”就是智慧、德能。般若智慧,万德万能。只要循著这一个原则去修行,这是真正的佛法。离开这个原理原则,离开这个方向目标,就不是佛法;无论你用什么功夫,都不是佛法。所以,一进佛门,就把修学的纲领“三皈依”传授给你。三皈依是传授你修学的纲领“觉、正、净”。这是一体的三面,一而三,三而一。你得到一个,另外两个必定同时得到。我在讲席中常常劝勉同修,抉择法门一定要知道修学的纲领。 在中国,禅宗是走“觉门”,觉而不迷。他真正觉悟了,自然正知正见,自然六根清净,所以正跟净都得到。教下一般是走“正知正见”,也就是我们所说纯正的思想、纯正的见解,对于宇宙人生的想法、看法正确,教下一般走这个路。一旦大开圆解,他觉而不迷,他心也清净,净而不染。可见一个得到,另两个也得到。净宗跟密宗是修“净门”,完全修清净心,心地清净。像净宗讲的事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到理一心不乱,觉、正都得到了,所以是一而三,三而一。你要能把修学的纲领掌握住,你的修行就不会走错路。 一生认定这一个方向,这一个目标,或是修“觉”,或是修“正”,或是修“净”。三个都学,难!因为用心不专。三个当中选一个,你决定成功。譬如,一个讲堂有三个门进来,你同时想从三个门进来,是进不来的。两个门也进不来,你才晓得一门深入,一门进来之后,另外两个门同时就得到。这个浅显的比喻,大家都知道。所以,在八万四千法门里,选择适合自己根性,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法门。因为喜欢修,容易成就;不喜欢修,就比较困难。为什么?不喜欢就会排斥,不能接受。喜欢就乐于接受,修学起来就方便多了。 由此可知,你入佛门,三皈依就把修学的原则、方向、目标、纲领都告诉你,佛法就是修这个。至于用什么方法修觉正净,就任凭选择。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你喜欢修那个法门都可以,但是要记住“一门深入”。因为一门才容易得定,二门就差一点,三门、四门得定的机会愈来愈渺茫。只要心清净,心清净就是定。定心没有分别,没有界限,所以广大无边。佛心、菩萨心就是没有分别执著,所以心和尽虚空遍法界相应。我们起心动念有分别、有执著,所以心量很小,不能容忍。我们很不容易觉察自己的过失,别… 《无量寿经讲记 发大誓愿 第六》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