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能看出,你是不是真正做得了诚敬。普贤大愿第一句礼敬诸佛,就是主敬存诚的意思。
「及与世人酬酢」,酬酢就是应酬,跟世间人往来。「唯以忠恕为怀。」跟人往来一定要忠信,这就是真诚心的对人。恕,是对于一切人的过失,决定不分别,决定不执着,不挂在心上,这是恕。恕的发展,就是大慈大悲;这个大慈悲心,就是从恕里头产生的。不计较一切人的过失,我们这个心量才大,心地才清净。所以「则一切时,一切处,恶念自无从而起。」我们要想断恶、要想修善,这真的是基础。我们想断恶修善,恶断不掉,善修不成功,原因在那里呢?把这一段多念几句就知道了,就能发现那个根源在什么地方。
上卷末后这一段,「直须将一个死字挂到额颅上。」这印光大师常常用这个字,他底下讲,原注云此字好得很。印光大师自己的佛堂好简单,灵岩山我去看,好简单,就是一尊佛像,上面挂一个死字,陈设非常的简陋;人一心真是向道,常常念到死,死了一样也带不去,什么都是假的,一场空啊!一心一意求生净土。
后面这个小注是传贯法师注的,这个小注要把它放到前面就有意思了,这说明《晚晴集》是怎么来的,弘一律师自号晚晴老人。这是他的号很多,他那个别号大概有七、八十个,搞都搞不清楚,大概他自己也搞不清楚。这个晚晴老人是从李义山诗句里头,「天意怜幽草,人间爱晚晴」。所以他就用晚晴,作为自己的一个号。律师于辛已年掩关本寺,就是在西禅寺闭关,在关房里面集佛经祖语警句二卷,这是上卷,底下是下卷,所以叫做《晚晴集》。这个《晚晴集》是这么来的。
第 四 卷 完 毕
《晚晴集》之研习 第五卷 达拉斯 檔名:B20-6-5
请看第五十条,「若善男子,善女人,闻说净土法门,心生悲喜,身毛为竖,如拔出者,当知此人,此过去宿命已作佛道来也。」这一句是从无量清净平等觉经里面节录出来的。夏老居士的会集本,意思是一样的,他写的不一样。他是综合其它各种本子,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是「若有众生,得闻佛声」,就是听到阿弥陀佛名号的音声,「慈心清净,踊跃欢喜,衣毛为起,或泪出者,皆由前世曾作佛道,故非凡人。」他这个会集的本子意思就很圆满,也非常的清晰。这一个法门,佛在弥陀经上给我们说得很好,「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由此可知,这个法门无论他是用某一种方式入门的,或者是一听到就生欢喜心,或者是经过许许多多挫折之后,才信受奉行,这是每一个人的因缘都不相同。但是总而言之,那都是善根福德因缘的成熟,决定不是偶然的。这是我们要深深相信,佛没有妄语,佛没有诳语,说话从来也不夸张,也不会过份,我们要深信不疑。
弘一大师节录这一句,不但是自己庆幸自己,在这一生当中,善根因缘成熟了,值得庆幸的;同时也能够叫我们生欢喜心,知道我们过去生中,确确实实有深厚的善根,而在这一生当中遇到这样殊胜的因缘,当然现前必定得到诸佛如来冥冥当中的加持。我们对这个法门能生欢喜心,能精进不退,这个不是偶然的,所以要珍惜希有难得的因缘。
下面这一节,「汝今亦可自厌生死老病痛苦,恶露不浮,无可乐者!」这是无量寿经上的经文。佛告诉我们的,实实在在对于人生、对于这个世界,要有厌离心,住久了,住厌烦了,有离开了,一定要有这个意念,这样你才真正能放得下,西方净土才容易得到。这个世间生死老病,是任何一个人都无法避免的,痛苦,不但贫穷人有痛苦,富贵人一样有痛苦。恶露是说我们这个身体不干净,毛细孔流的汗是污秽的,七窍所流出来都是不干净的,叫恶露;这个在四念处里头观身不净,我们这个身体不干净。不浮就是不真实,是虚假的,而且是非常脆弱的,这都是我们自己要知道的,这是事实真相,有什么可乐呢?念佛这个法门,叫作一生成就的法门;不但是一生成就,它实实在在是一生究竟圆满的成就,所以是非常非常的希有啊!为什么念佛不能往生呢?身心世界放不下啦!佛这几句话是告诉我们身心世界的真相,这个真相你要是看到了,自然就肯放下了,晓得这个没有什么值得留恋的,没有什么值得欢乐的,这才能真正放下;这一放下,你往生净土的障碍就没有了,这西方路上才能够一帆风顺。
底下一节观无量寿佛经韦提希尊者所说的,就是韦提希夫人讲的,我们看她觉悟了;我们有没有觉悟呢?「无忧恼处」,无忧恼处就是西方极乐世界,她亲眼看见的,她在那个当时是遭了家庭的变故,是很大的灾难,痛不欲生,求释迦牟尼佛有没有好的地方,她想去往生,这个世界她不愿意住了。佛很慈悲,并没有给她一个地方,而是把十方的世界以佛的神力变现在她的眼前,让她自己去看;看来看去,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这个地方好。所以她就请求世尊帮助她,我想生到阿弥陀佛的世界,这个是她自己选择的,不是世尊介绍的。「无忧恼处,我当往生,不乐阎浮提浊恶世也。」阎浮提是指我们这个地球,这个地方的环境不好,不喜欢这个地方多住,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去。韦提希夫人这一个举动,实实在在是惊醒我们这一些迷惑颠倒留恋娑婆世界的人,读了以后应当要警惕。
「纔有病患,莫论轻重,便念无常,一心待死。」这个话跟普通人来讲不雅,你们学佛的人未免太消极了,都未免作得太残忍了;才有一点病痛,就想求死了。其实这个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世间人以为我们很消极,不想活在这个世间,想求早一点死,他不知道事实真相。净土法门是不死的法门,善导大师用的这个字,用得很重,在当时确实能给大众很高的警觉;现在人看到呢?一定会提出反对的意见,现在人妄想多,贪生怕死。那要是把这个话改一改,大家就欢喜了,就是「一心等待阿弥陀佛来接引」,这个大家就没有意见了,一心等佛来接引,这个意思是完全一样的。所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活着去的,并没有死,并没有断气,看到阿弥陀佛来了,欢欢喜喜跟他去的啊!这才把这个臭皮囊舍掉,是这么一回事情。所以当有病痛的时候,不但有病痛,我常常劝勉同修们,我们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在床上一躺,就要想到阿弥陀佛来接引我,这多好呢!天天这样想,天天这样盼望,我们求生这个念头很恳切,求生这个愿真实,到临终那一个时候不害怕;我天天在这里等阿弥陀佛,这一天等到了,那怎么不欢喜呢?那还有什么悲伤的呢?每一天晚上躺在床上作如是观,就是作这个想法,想阿弥陀佛来接我;这就是到无论是病痛,在往生的时候,真的无有恐怖。一般凡人在生死交关时候,是最恐怖的时候,所以他痛苦啊!平常天天就这样训练,到那个时候就很自然、很轻松、很潇洒的走了。
五十四段,「我未曾见闻,慈悲而行恼,互共相瞋恚,愿生阿弥陀。」这个是两首偈,这是第一首。第二首「若人如恒河,恶口加刀杖,如是皆能忍,则生清净土。」这个清净土就是指的西方极乐世界,因为它前面一首是阿弥陀,后头这个清净土当然是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偈子里面教训非常清楚明白,这是佛说的。佛说我从来没有看见、也没有听说一个慈悲心的人还会恼害别人,这没有听说。行菩萨道的人,心都慈悲,怜悯众生,成就一切众生的善行善愿,那里会障碍、那里会恼害众生呢?不会的。彼此互相还瞋恚、还嫉妒,这样的人他愿生阿弥陀,他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只是想而已啊!决定去不了的,这个要知道,这是决定去不了的。那要怎样才能去呢?把这个反过来。若人如恒河,这个恒河是数量,是指的多,什么东西多呢?恶口、刀杖,别人加给他的,他统统都能够忍受,如是皆能忍,能忍辱。所以佛经上常讲,忍辱如大地;地能忍,你给它香水洒在地上,它接受;再污秽的东西倒地,它也不拒绝,统统能忍。忍辱要像大地一样,这样的人心清净,心净则土净,与西方净土就相应了,这个才是生净土很重要的条件,就是清净心。清净心从忍辱里面去修学。
五十五节是灵芝律师的,「生宏律范,死归安养,平生所得,唯二法门。」这是大师教给我们专修专弘。灵芝一生专弘戒律,提倡持戒念佛,求生净土,他成功了,在净土圣贤录、往生录里面都有他。那这也是给我们作一个榜样,我们的修学要专,不能太杂。律是一切宗派共同的一个科目,不管学那一宗、学那一个法门,不能不持戒;所以佛教虽然宗派很多,它有三个法门是共同科目,一定要修的。第二个就是法相唯识,它是理论,通各宗各派的,都不能违背这个原理。第三个是净土,是归宿,无论你修学那个法门,你要以净土为归宿,那就对了,就决定不错,决定成就。所以这个灵芝大师提倡持戒念佛,对于修净的人有很大的贡献。
五十六条,「凡闻恶声,则念阿弥陀佛以消禳之,愿一切人不为恶行」,这一段长,我们一句一句的看,先看这一句。这是教给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一切不如意的事情,遇到了,你就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能消灾,阿弥陀佛能消业障。过去灌顶法师,这是干隆年代佛门的一位大德,这个, 人也很了不起,通宗通教,他的注书很多,序藏经里面都收着的。他在观无量寿经批注里面说到,他观无量寿经的批注,叫观经之指,这个题目很简单,只有四个字,是慈云灌顶大师作的。他里面告诉我们,他说这个世间所有一切最重的业障,一切经法、忏法都忏不了的,还有这一句阿弥陀佛能够把它消除掉,阿弥陀佛这个力量不可思议啊!所以有些人提到消灾,要去拜粱皇忏、拜水忏、拜大悲忏,不晓得阿弥陀佛比那个更有效啊!那些忏悔法忏不了的业障,一句阿弥陀佛能忏得干干净净,这就看你相信不相信了。所以一切不如意的事情遇到了,把心定下来,专念阿弥陀佛,这个境界就转过来了,确实消灾免难哪!同时要有愿,这个愿就更不可思议了,就像华严经净行品一样,这个愿随时会生,我遇到不如意的事情,…
《晚晴集之研习》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