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晚晴集之研习▪P9

  ..续本文上一页个字,强是勉强,随顺人情,勉就世故;这八个字对于一个念佛求生西方的人,那的确是造成了大障碍,你这一生就去不了。这是我们修行人一定要高度的警觉,念佛人心一定要清净,决定不要攀缘,随缘不攀缘。我这些年来,因为讲经,道场都留着录音带,录音带流通出去了,我也没有版权,谁拿去转录拷贝都可以。只要他看得起,他去拷贝,我也不去阻拦他,我也不要版权所有,于是知道的人多了;多了,麻烦就多了,什么麻烦呢?电话多了,信件多了,好在我在讲经的时候,屡次的声明,大家不要怪我,任何人给我写信,信我会看,我不回信。我要回信,天天写信,我也没有办法念佛了,那就遭啦!那我就变成强顺人情,勉就世故,误了我一生大事,所以这个要请大家原谅的。他写信给我,不是很重要的事情,我决定不回的,这是要特别谢谢大家的。通常我会寄书给他,我会交待道场里面寄书给他,不回信。打电话,我也不愿意接这个电话,更不愿意电话里头讲一些废话,这个问长问短,有什么好问的嘛!这一句阿弥陀佛,什么问题都解决了,所以希望大家也不要给我打电话,不要给我写信。我念阿弥陀佛,你念阿弥陀佛,那我们就心心相应了嘛!我到极乐世界,你也到极乐世界,将来到极乐世界再见到面,这才真正叫同参好友。所以现在这个缘是愈少愈好。第一次得罪人了,第二次得罪人了,第三次得罪,第四次就不对了,他就知道了,法师向来都是如此的,不会回信的,这就大家都知道了。所以这个与自己的修持关系非常之大。

  「道业未成,无常至速!」光阴非常快,道业未成是值得忧虑的。我们今天讲道业,讲什么呢?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有没有把握?没有把握,就是未成。真正有把握了,行啊!没有把握,人情佛事不能干,再干不得了。我们在大经里面读到,今天听到阿弥陀佛佛号,能生欢喜心的人,都是过去生中无量劫来,都修这个法门。生生世世修这个法门,为什么还搞到今天这个样子,什么原因呢?就是这两句话,为人情佛事害了,这一生你还不能够摆脱人情佛事,来生恐怕还不如这一生。这个是真正严重的问题。所以觉明妙行菩萨在此地劝我们,「急宜」,赶快啊!「敛迹韬光」,自己认真努力修行,埋头苦干,不必让人知道。「一心向道」,他此地一心向道,就是一心念佛;他教给我们念佛,这念佛最大的忌讳就是夹杂。果然能够作到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我们往生净土就有把握了,我们这个道业才能成就。所以一定要将世缘看淡,一定要把世缘放下;要晓得这个是无量劫来希有难逢的一日,这个机会真的不容易遇到。念佛求生净土,「不得再误」,我们过去生生世世都误了啊!希望这一生不要再误了,在这一生当中圆满成就。世间什么都是假的,功名富贵统统是假的;你们念书,拿什么博士学位、硕士学位,统统都是假的,你们今天作官发财也都是假的,都是一场空;干得很起劲,搞得很热闹,还很欢喜,将来到头来一场空,落得悲哀痛苦。所以喜怒哀乐、酸甜苦辣,自己去尝啊!那都不是真的,都是假的,所以就冤枉啊!真有这回事情,那还勉强说的过去;假的、空的啊!所以明眼人看起来,叫可怜悯者。你看佛经上不是常讲可怜悯者,这是诸佛菩萨看我们六道芸芸众生,可怜悯者。

  

  《晚晴集》之研习 第四卷 达拉斯 檔名:B20-6-4

  第三十五段,「深潜不露,是名持戒,若浮于外,未久必败。有口若哑,有耳若聋,绝群离俗,其道乃崇。」这一小段也是西方确指觉明妙行菩萨所说的,菩萨是念佛已经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这是我们非常好的榜样。持戒在修行是非常重要的,可是戒要怎样持,这个里面讲究就太多了。此地虽然说的简单,但实在给我们很大的启示。是因戒这才得定,因定开慧;持戒是手段,得定是目的。一般所说的定,在念佛法门里面,就是弥陀经上讲的一心不乱,净宗经论里面所说的念佛三昧,这个都是属于定,这是真实的功夫。由此可知,持戒要会持,如果不会持戒,完全着重在形式上、在事相上,与清净心了无干涉,那就错了,那一种持戒是修人天福报,是修善而已,所以善跟戒不相同的,这个是我们学佛首先要把它辨别清楚。譬如十善业道,这个里面有身三、口四、意三,身三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口四种里面有不妄语,正好是五戒里面的四种;可是诸位要晓得,五戒跟十善,这四种名称相同,意思不相同,修持的方法不相同,它的果报也不相同,戒能得定,善不能定。这个十善它的目的,不是在修定,只是在修福,所以果报是人天福报而已。这个戒怎样才能得定呢?菩萨在此地这一句就把我们点醒了,要深潜不露,可见得戒是戒自己的,不是戒别人的,常常守住清净心,这是持戒,这叫道功戒,这叫作定功戒,为什么呢?定里面一定有戒。戒里头不一定有定,定里头一定有戒;道里面一定有戒,戒里头也未必有道。你的层次往上提升,下面自然都圆满包括在其中了。这是要我们学,实在还就是前面一再提示的要和光同尘,要知道韬光养晦,这里深潜不露都是一个意思,这叫作持戒。

  自己有一点小善小行,唯恐别人不知道,要大势的去宣扬,今天所谓是要打知名度,这就底下一句了。「若浮于外,未久必败」,保持不久的,为什么呢?那是虚假的,不是真实的,所以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后来一定会败落,也给世间人耻笑。我们在历史上看,不要讲现实这个社会,现实社会这容易得罪人。你看历史上有许多真正有大德大能之人,他在生的时候,一生的际遇不一定顺利,也许遭到许多坎坷、许多陷害,不幸死亡,这常常有的;可是过了几十年、几百年,后人历史给他翻案,给他表扬,后世人对他景仰尊重,这是什么?他真有德啦!当时被人陷害,后来还会有人来翻案。有些人没有实德,靠着权术欺骗帝王,欺骗众生,他欺骗一时啊!当时在世也非常炫耀,可是死了以后,后人会批判他。自己身体在,没有败落,死了以后还是会败落,何况不等到他死,败落的人不知道有多少?这是教给我们一切要学真实,决定不能虚假,虚假是决定经不起时间的考验的,这个才叫真正持戒。

  下面教给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修学的态度,「有口若哑」,口有啊!不要说话啦;\!若不是很需要说的话,决定不说,口就没有过失了。「有耳若聋」,不是正法,决定不听。「绝群离俗」,这在现在这个社会上很不容易作到的,所以现在人修行成就,实在是远超过古人;现在人怎样离开群众呢?在群众里面离开群众,这是上层的功夫,也就是我身跟大众在一起,我心跟你们完全不一样,心地清净无染,这个就是绝群离俗。现在要用这个功夫,这个完全是大乘菩萨的境界。「其道乃崇」,崇是崇高,这个道就高了,要向这个标准去追求,要努力向上。

  下面一节「种种恶逆境界,尽情看作真受益之处」,人这一生有顺境、有逆境。对于大多数初学的人来说,逆境未必不好,顺境未必好。会处大众的人,会运用环境的人,顺逆境界都能成就自己,特别是在逆境里头,这个逆境里面就是事事都不顺心;特别是人事环境,处人难,人事环境更是不顺,也就是处处都有冤家债主来为难你、来障碍你,这是逆境。我们在这个环境,如果自己能够回光返照,他为什么不去刁难别人,就刁难我呢?这是果报,果必有因,他来找我的麻烦,总是我过去生中跟他有过节,现在碰到一块了,怨憎会啊!我要明白这个道理,晓得这个事实,我安心忍受,我们这个结从这一生当中就解开了,这多自在?同时在这个环境里,修真实的忍辱波罗蜜,我们在这修忍;在这种环境里面修清净心,那个心才叫真清净。所以这个就是佛法里面常讲的逆增上缘,帮助我们、成就我们,这是真实受益之处。

  「名利,声色,饮食,衣服,赞誉」,这赞叹、美誉,「供养,种种顺情境界」,顺境实在讲比逆境更可怕,逆境对于一个毅力坚强的人,反而激发他认真努力,发愤图强,反而成就人。这顺境最容易淘汰人,人痴迷在这个境界里面,大师教我们「尽情看作毒药毒箭。」它陶个东西会引诱你,叫你不知不觉的起了贪瞋痴慢,把你无始的烦恼,这个三毒勾引出来,它真毒,它不是假毒,世间人几个人觉悟?杀盗淫妄,这个十恶业,佛在经典上给我们说,十恶是冤家,它是来害你的,可是世间人都把它看作好朋友,都舍不得离开它,那个道业怎么可能成功呢?不但道业不能成就,世间所修的一点善福都被它责弄完了,修福都修不成啦!那么你一生所造作的,都是罪业,它是帮助你造罪业,不让你修善福,你说可怕不可怕?所以过去出家人生活非常简陋,原因就怕什么?一个舒适的环境把自己道心给泯灭了,怕这个。现在环境不一样了,如果照从前那种苦行的环境,恐怕这里头一个人都没有,人都走光了。这是我们自己一定要警觉到的。

  三十七节,「将身心世界全体放下,作一超方特达之观。」此地这个观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人生观、宇宙观。我们的心量太小了,起心动念都是自己,都想到自己本身的利益,或者想到自己的家庭,再大一点自己的亲属朋友,现在这种人已经不多了,能够想到照顾亲戚朋友这不多了,心量太小啊!这个心量小,是决定不能超越六道的;心量小,也决定不能往生净土的,为什么呢?凡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心量都很大啦!都发了菩提心,要普度众生。我们读无量寿经就很清楚,无量寿经里面这个三辈往生,上中下三辈;无论是那一辈往生,经上都是说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换一句话说,九品统统是发菩提心的人,可见得发菩提心非常重要。在四十八愿里面,第十八愿就是一向专念,第十九愿就是发菩提心,所以四十八愿里头这两愿非常重要。菩提心是真正觉悟的心,真正觉悟;觉悟世间无常,生死事大,人生是真苦啊!极乐是真实不虚,依照佛陀的教诲,老实念佛,决定得生,要有这样的…

《晚晴集之研习》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