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乘无量寿经菁华▪P19

  ..续本文上一页门绝定是一个,你才能达到目标,这是从原理原则上说。

  诸佛如来,没有一尊佛不劝人求生净土,这又是什么原因?宗派那么多,为什么要教人念佛求生净土呢?诸位要晓得,这里头确实有难易不同,譬如说:参禅,它的目标是明心见性,这东西难哪,不容易,要想见性,我们的真心本性为什么见不到?

  佛说这里有障碍,什么障碍?见思烦恼是一种,尘沙无明又是一种,根本无明是最后一种,你要把这些烦恼断尽就明心见性了。这可以试试看,断见思,断尘沙,至少破一品无明,这才叫“明心见性”。古时候还有人能做到,现在没有人可以做到。

  不要说破无明、破尘沙了,见思烦恼都没办法断,所以诸佛如来劝我们念佛求生净土,这叫“带业往生”。我见思烦恼一品都不断也行,这法门的殊胜在此地,这法门容易,其它法门难。这是佛为什么要劝勉我们,这一句关系重大,我们如果犯了“徙倚懈怠”这毛病,就是念佛都不能成就,都不能往生,这要特别注意的。

  “不肯作善”,不肯作善的人,就是真正没有福报的人,世间人,中国人,外国人都一样,那一个人不求财富?财富对人,真的是多多益善啊,没有人怕多。那一个人不求聪明智慧?那一个不求健康长寿?都求啊!能求得到吗?佛告诉我们绝定求得到,“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此话是真的,不是假的;可是你要懂得道理,要懂得方法,如理如法,有求必应。

  财富是果报,有果必有因,你修因就一定得到果报。财富的因是什么?是财布施,前面讲范蠡的故事,愈舍愈多,舍是种因,舍的心非常清净,舍得自然,没有一丝毫留恋,所以他来的果报特别的快,特别的丰满啊。

  聪明智慧是果报,法布施是因。法布施包括的范围非常广大,凡是我们知道的、熟悉的,无论是世法或是佛法,都很欢喜乐意的传授给别人,教给别人,自己绝不吝法,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别人,增长聪明智慧。

  健康长寿是果报,无畏布施是因。观世音菩萨施大无畏智,众生有恐怖、有困难、有害怕,我们帮助他,使他心地能安稳,离开一切恐怖,凡是这一类的,都叫做“无畏布施”。无畏布施里面做得最彻底、最究竟的,无过于素食,不食一切众生肉,不恼害一切众生,果报就健康长寿。所以你明理,知道方法,肯这样去学,肯这么去做,这三种果报,你一定得到。所以要知道“作善”,要欢喜“作善”这才对,不肯“作善”,那是真正没有福报。

  “治身修业”,“治身”就是我们通常讲的修养,不能在个人身心修养上下功夫。底下这“业”是事业,对于自己的事业不能专心去经营,这是错误的,他没有现代人讲的“敬业的精神”。

  “父母教诲”他也不听;“违戾反逆”就是违背父母教诲。家庭里面就“譬如怨家”;“不如无子”,父母对儿女如此的失望。“负恩违义”,孩子辜负父母的养育之恩。“无有报偿”,不但不能够养父母,而且是“放恣游散”,成天在外流浪不回家之类的人。现在这个社会,中国、外国,这种现象愈来愈多,以前有,不多,很少,现在很多,几乎到处都见到。

  “耽酒嗜美”,“美”指美味好吃,好吃懒做之类的人。“鲁扈抵突。不识人情。”,脾气怪扭、粗鲁、跋扈、不讲理,不懂得人情事故。“无义无礼。不可谏晓。”,就是没有办法劝导他,善言他听不进去,好话他不能接受。这在佛法里叫“一阐提”,“一阐提”是梵语,翻成中文是“没有善根”,佛也没有办法教导他。

  所以我们读了这些经文,看看现前的社会,佛在三千年前把我们现代这个社会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们对此社会现象虽然很痛心,虽然很感叹,但是不能灰心,为什么?这三千年前佛就看清楚了,我们在这个大时代当中如何拯救自己,如何帮助别人,这才是大事,佛家常讲的“大事因缘”啊。

  四七、【天地之间。五道分明。善恶报应。祸福相承。身自当之。无谁代者。】

  “五道”就是说的六道,六道为何说五道?不算阿修罗就是五道,所以佛经里有说五道,有说五趣,大乘经上常说六道,《楞严经》上讲的七道,数目字虽然不一样,事实完全相同,一个是归纳,一个是展开详说。说六道,阿修罗就算一道,五道就不算阿修罗。

  为什么?佛在《楞严经》上讲的很清楚,阿修罗天上有,人间有,畜生里也有,恶鬼里也有,只有地狱里没有阿修罗。所以除了地狱,其它四道里都有阿修罗,在那一道就算那一道。如果讲六道,那个阿修罗专指天上的阿修罗,人间以下的不是,天就分成二类,天和阿修罗。七道呢,再加上“仙人”一道,仙道,通常“仙”我们不算他一道,仙有天仙,人间有仙人,畜生里也有仙人,你们常看《聊斋》,狐狸也可以修成仙人。所以仙人也是分散在各道里面,他在那一道就算那一道,《楞严》讲得特别详细,把他们也算一道,叫“七趣”。诸位看到经上讲“六道”或“七道”,统统是一个意思。

  “五道”是清清楚楚讲天、人、畜生、饿鬼、地狱,“五道分明”。五道怎么来的呢?善恶报应的现象,心善、行为善,他就一定生到人天二道,这是善道。心恶、行恶,他就果报在三恶道。同样在人道,人也有贫富贵贱不等,这是别业不同,统统到人道是共业,这果报是相同的。但是每一个人在过去生中所修的善福不一样。

  福修得大的,这一生就在人间享福;福如果修得少,那就要受很多困苦艰难的折磨,这些因因果果非常复杂,“祸福相承”哪,祸里面有福,福里面有祸,这真正要慧眼才能看清楚,才能巧妙的运用。

  祸里有福,譬如说,我们今天生活非常困苦,三餐不继,这是祸;万缘放下,老实念佛,往往他很快的成就了,这是真的有福。所以问题是你会不会运用,会用,佛告诉我们,以苦为师啊,苦,实在讲,使我们对这世间没有留恋,往生净土的心,想见阿弥陀佛的心,更恳切,往往反而得福了。享受人间富贵的人,虽然念佛,很难往生,那就是福里有祸,为什么?他太富裕了,太享受了。西方极乐世界虽然好,没见到,他不想去,纵然念佛,有口无心,不相应。这是举一个例子来说明,类似的太多太多了。

  这些都“身自当之。无谁代者。”,谁都不能代替你。佛门有句话说“各自上山,各自努力。”,谁都不能代替谁,确确实实是这个样子的,这是我们必须要了解,要认识的,要认真努力。有些学佛的同修,有一个很大错误的观念,认为佛菩萨靠得住,我靠他就行了。

  佛在这里讲得清楚,“无谁代者”,这“谁”包括佛菩萨,佛菩萨也不能代替。《楞严经》上就说了个很鲜明的例,阿难尊者,他是佛的堂弟,释迦牟尼佛共有八个堂兄弟,世尊是老大,阿难是最小的。阿难多闻第一,不修行,脑子里老是打妄想,以为别人都得修,别人不修不行,他老大哥是佛,到时候就会把三摩地、奢摩他给他了,他不用修了,有靠山啊。

  遭到摩登伽女之难才晓得靠不住,这就说明了一定要自己修;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就不得,没有人能代替。《地藏经》上

  为我们讲修福,超荐修福,那是怎么一回事情呢?这要搞清楚,不搞清楚就变成迷信了。

  经上讲得明明白白,我们家的老人过世了,我们为他念经,他要不过世,我们就不念经了。念经谁得呢?自己得,所谓七分功德,六分自己得,他只得一分。他那一分怎么得呢?是因为他走了,给你这个缘份,让你念经,他就沾这点光啊,其它的都得不到。所以你念七遍了,他算得一部的福,实际上是否真得一遍的福?不见得,他只得个缘而已,教你念经,教你修行,教你成就,是这么一个道理。你这念的人还要诚恳,还要真心,他才有利益。

  我们看经上的例子,婆罗门女、光目女,婆罗门女念到一心不乱,怎么知道她一心不乱呢?她在定中去参观访问地狱,无毒鬼王说的很清楚,这种地方只有二种人能来,一个是菩萨,是来参观的;另一种是受果报的人,除这二种人,是不能到这里来的。婆罗门女的成就一定是得一心不乱才有这个本领。

  光目女是在梦中见的境界,那功夫比她(指婆罗门女)差一等了,叫“功夫成片”,才有这个效果啊。你自己认真读经,依教奉行,修行证果,鬼道里的人一看,哎呀!某某人是某菩萨的父亲,

  是某菩萨的母亲,鬼对他另眼相看,尊敬他,是这么回事情,他得的福报就是这个。所以他能离开地狱道、鬼道到忉利天,这是尊敬他、奉承他。

  如果只敷衍塞责,念几部经,有口无心,他什么都得不到,这个要知道。所以超度佛事有理论、有方法,确实能将恶道里的家亲眷属脱离恶道,生到人天善道,这个是真的。如果是超度到西方极乐世界,诸位想想看,我不必说了,能不能做到?如果能做到,我们还修什么行?念什么佛呢?佛菩萨大慈大悲,天天为我们念,超度一下,我们都去了。所以要晓得,佛讲真话,没有欺骗我们啊,“身自当之。无谁代替。”,求生西方净土是自己的事情,佛菩萨不能代替,要是能代替的话,尽虚空遍法界的众生统统都生西方了,要不生西方,佛还叫什么慈悲?佛就不叫“大慈大悲”了。

  佛也没法子,佛只能够把方法、理论教给我们,事情还得我们自己干,这是正理,不像其它宗教,信了就得救;我们佛门信了不得救,解了也不得救,一定要行,还要功夫相应才得救,不相应还不得救,这才是真的给你讲真话。

  四八、【若能自于其中。一心制意。端身正念。言行相副。所作至诚。独作诸善。不为众恶。身独度脱。获其福德。】

  明白这事实真相之后,佛这段的教诲就很重要了,一定要记住。“若”是假设,“能自于其中”就是于现代这么复杂、恶劣的环境之中,五浊恶世,浊恶到了极处,我们在此环境当中,重要的是“一心制意”,“一”是念头,“制”是克制,所有一切恶念都要把它克伏住。

  “端身正念”,“端”是端正,守礼守法,对于佛的一切教诲,我们记住,遵照教训去做。“正念…

《大乘无量寿经菁华》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