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乘无量寿经菁华▪P3

  ..续本文上一页那里?发生在从前他们听老师的话,现在人不听老师的话,毛病发生在这里。

  古人有师承,现在人把老师丢掉了,不要了,“亲近善知识”这句话没有错,但是现在人用这句话,意思用错了,“亲近善知识”这句话的意思他不懂,他错解了,他也错用了。诸位要知道,古人师承只有一个老师,一个老师指引你是一条路,这条路是成功的道路,这叫“师承”。这个老师一定把你的修学基础奠定好,这个是老师的责任。

  你的基础没有奠定,你决定不能够离开老师,就像小孩不能够离开父母,他不能够独立,时时刻刻要父母照顾,到他能独立了,才放他出去。从前修学,学生对老师也是这样,什么时候才能离开老师?现在人讲毕业了呢,得根本智。根本智是什么?是“定”。真正修到得定,慧现前了,这定、慧力量现前了,老师说你可以出师了,可以出去,出去参学,那就讲“亲近善知识”。

  什么样的人你都可以接触,什么样的事也都可接触,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可是诸位要晓得,善财的老师是文殊菩萨,他在文殊菩萨那里得根本智,就是此地讲的“以定慧力”,他“定慧力”得到了。出去五十三参是干什么呢?是“降伏魔怨”,他才有这个能力。这五十三位善知识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社会上各行各业,归纳成五十三大类。所以善知识里面,各行各业,男女老少都有,都可以去接触,你接触了成就你的后得智,圆满的智慧。

  为什么?接触好的境界,你也不动心,也不会起贪心;恶的境界,你也不动心,你也不受他干扰,不受他诱惑,成就你的定。你接触后样样清楚,样样明了,成就你的慧。所以“定慧力”是我们修学的真实之根本。但是现在难,难什么?没有老师,我想找一个老师,到那里去找?找不到。纵然真正有好老师,他不敢收你,为什么不敢收你?你不听话嘛,你要和老师抬杠,老师不愿意找这个麻烦,老师也不收你。所以说实在话,现在最悲哀的是师承断掉了,这个时代没有师承。

  有很多人来问我,“法师,那你这样一说,怎么办?还有没有补救的方法?”,补救的方法有,什么方法?找古人,以古大德作

  老师。我这一生最大的幸运是沾到了一点师承的边缘,大概从我以后就没了。

  过去我在台中求学,我的老师李炳南老居士,他就非常谦虚,他说:“我的学问道德不够资格作你的老师。”,劝我以印光法师为师。印光法师是他的老师,那印光法师不在了,我们跟谁学呢?印光大师的著作在,如果我们一心一意依照文钞来修学,那就是印光法师的学生。读他的书,听他的教训,依教奉行,这就是“师承”。李老师介绍给我们,我今天跟大家介绍这个老师,比印光大师还高明,什么人呢?阿弥陀佛。

  为什么以阿弥陀佛作老师呢?阿弥陀佛在那里?《无量寿经》、《阿弥陀经》、《观无量寿经》,就是阿弥陀佛,一心一意专读这三经。读经就是修戒、定、慧,但是读经不能思考,想这经里有什么意思,一想那就完了,戒、定、慧都没有了。所以念就叫老实念,念是修戒、定、慧,怎么说老实念就是修戒、定、慧呢?

  诸位要晓得,戒律再多,它的精神只有二句话,“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诸恶莫作”是小乘戒,“众善奉行”是菩萨戒,一切戒律不外乎这二句。我们读经,恭恭放敬的读,一心一意的读,没有分别,执著,没有妄想,你想想,你还作什么恶?你这“诸恶”不就没作了吗?可见得小乘戒圆满了,不要一条一条修,圆修啊,一切圆满了。

  经典是佛从真如本性流露出来的真言,没有比这个更善了,读经就是“众善奉行”,所以一切戒律都圆满了,戒学圆满了。

  一心读诵就是修定,定里面没有妄想,没有怀疑,没有杂念,这经从头到尾念得字字清楚,没有念错,没有念漏,这就是“慧”,这个就是“根本智”。所以你要晓得,念一个钟点,一个钟点在真修啊。假如你一面念,一面在想里面的意思,定也没有了,慧也没了,那是念我们世间的书,那就全错了。所以读经,无论你一天读一个小时,读半个小时,或者有时间能读二小时,你能够用这方法,读经就是修戒、定、慧。

  禅宗里禅堂的打坐也是修戒、定、慧;密宗里持咒也是修戒、定、慧;我们用读经的方法修戒、定、慧,方法不一样,功夫成就没有两样,所以说“法门平等,无有高下”,这个要知道。想研究里面的道理,另外找个时间,你看注解去研究,那个可以,不能在读诵的时候混在一起,那你全盘都失败了。到你“定慧力”成就了,你的障碍自然就少了。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会感觉样样都很顺利,障碍少,魔障少了。

  理明白了,逐渐逐渐把十恶的念头,转成十善的念头,这魔怨才真正的降伏,才真正消失。佛法常说“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这效果才真正现前,这是明了之后,有助于我们的修学。

  三、【常以法音。觉诸世间。】

  前面第二句是自己修学,是自立,第三句是利他,我得到好处了,我要帮助别人,把自己修学的心得,能够常常讲给人听,帮助别人像我一样的成就。“法”就是方法,这是讲教他。

  四、【洗濯垢污。显明清白。】

  这二句都是从比喻上说的。现在说到染污,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比过去的人体会要深刻得多,因为全世界每一个地方都在大声疾呼要作好环保,科学家给我们提出了警告,地球的污染已经非常严重了,如果不能够改善,他们的预言,说五十年后这地球就不适合人类生存,可见得这问题非常严重,这也是事实。

  这些人虽然晓得,努力在作了,这环境能否改善?会不会有效果?我觉得问题很严重,所收的效果很轻,原因在什么地方?世间人只知其当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一切环保工作所做的是冶标,他不懂得治本,“本”是什么?人性的污染,这个问题严重。

  所以心理的污染、思想的污染、见解的污染、精神的污染,这个问题大了。我在二十年前,有一天在方东美先生家里,正好遇到教育部有二位官员来拜访方先生。那时候台湾政府正在提倡复兴文化运动,复兴中华文化。官员就向方先生请教,有无有效的方法能够把复兴文化的工作做好,方先生大概冷静了好几分钟,态度非常严肃,一句话都不说,过了几分钟之后,他说“有”,教育部的人就很欢喜请教方先生有什么方法,方先生就说台湾所有的报纸停刊,杂志停刊,电视、广播都不要了。他们一听就摇头说:“做不到。”,这些东西天天在污染人性,在破坏文化,只要有这些东西存在,复兴文化收不到效果。

  方老师的见解,我们想想,真有道理啊!所以我常常劝勉我们学佛念佛的同修,不要看报纸,不要看杂志,电视什么都不要看,为什么?保护自己的清净心,你看这个东西必定受污染,我们现有的污染洗都洗不干净了,天天还在增加,那还得了吗?所以这些东西通通要远离,这是我们一定要晓得的。

  我们用读经、用念佛的方法,把我们心地思想、见解的污染洗干净,这才能“显明清白”,恢复到清净心。《无量寿经》的经题,我们这个题是个省略的题目,具足的经题,诸位都晓得,是《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经题里面“清净、平等、觉”就是我们修学的纲领。我们修什么?就是修清净心,修平等心,修觉而不迷。

  虽然说了三个,清净、平等、觉,这是一而三,三而一,你得到一个,另外二个一定同时得到。所以净宗著重在清净心,心净则土净,我们与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感应就是清净心。所以“显明清白”非常重要,就是要知道避免这些污染,这绝对不是个好东西。所以从前修行人,寺院道场都是建立在深山里头,人迹不到,与社会这个染缸隔绝。

  现在麻烦大了,交通便捷了;以前上山很困难,到寺庙里去要走好几天,不是很虔诚的人他不会去。现在马路开了,车很方便就到了,于是就变成游览观光的场所,游览观光是说好听,说得不好听就是染污的场所,怎么适合于修清净心?

  五、【心常谛住度世之道】

  这一句就是一般常说“发菩提心”,四弘誓愿第一句“众生无边誓愿度”,能常常有这个念头,就是“度世之道”。“谛”是真实,这是心真的住在这上面,也就是住在四弘誓愿里。那我们要想度众生,也就是要想帮助别人,先要成就自己。所以四弘誓愿不但是大菩提心,而且明白告诉我们一条修行证果的层次、阶段。

  首先你要发愿,“愿”引导你前进的,“愿”是一个动力。修行从那里下手呢?从断烦恼下手。所以刚才跟诸位说过,我们亲近一个老师,跟一个老师学,原因就是帮助你断烦恼。听一个老师的话,等到你烦恼断尽了,就是魔怨都没有了,定、慧成就了,然后再“法门无量誓愿学”。

  现在人四弘誓愿前面二个不要了,一开头就是要“法门无量誓愿学”,学没几天,他就成佛成菩萨了,到处宣扬他是什么佛、什么菩萨再来的,胡说八道,真可惜。所以要知道,在从前入门,是要五年学戒,那个戒就是老师的教诫,至少是五年的时间和一个人学,成就定慧,奠定自己的根基,然后才可以广学多闻。

  从前的人、社会比我们现在单纯太多了,还得五年遵守老师的教诫,现在我们身在这个花花世界,要加十倍的功力。你看,染污超过十倍,我们时间也要拖长十倍,从前五年,现在要五十年了,我跟大家讲的是真话。五十年?算了,不要学了,就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广学多闻呢?见到阿弥陀佛再说,在我们娑婆世界我不学了。所以我们四弘誓愿现在分成二段,现前我只修前二愿,我要发心,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再作后二愿,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安全保险哪,这不会错误。

  后头二愿现在学,一定把你念佛的工夫障碍棹,要死心塌地念阿弥陀佛,往生净土。我在讲习当中说过很多次,上上根人只持一句“阿弥陀佛”,什么经都不要看,要不要懂?不要懂。我心定下来,相信就行了,这一句…

《大乘无量寿经菁华》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