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乘无量寿经菁华▪P4

  ..续本文上一页佛号就念到功夫成片,一心不乱,大势至菩萨讲“不假方便,自得心开。”,上上根人。

  比这次一等的,那再念念《无量寿经》,念念《阿弥陀经》,净土三经、五经,这是次一等的人。再次一等的人就再多念一点,净土十要、印光大师文钞、净宗经典,念个几十部,这是第三等人。如果觉得这个还不够,还要念念《金刚经》、《地藏经》等,那往生没指望了,那不如算了,太杂了,太多了。

  佛法讲精进,“精”是精纯不杂,我这头脑里头没有第二个念头,只有一个“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不生第二个念头,这种人决定得生。一天到晚还胡思乱想,不行啊!想想佛这个怎么说,那个怎么讲,你去问佛,佛一定狠狠的把你喝斥一顿,佛说:“我什么也没有说。”,这话是真的,你们念《金刚经》,《金刚经》说佛确实一生没说过一句法,谁要说佛说法了,就谤佛了,佛既然一句法没有说,你怎么说这个意思、那个意思呢?胡思乱想,成天在打妄想,这是大错特错。

  佛只是教我们修定,智慧开了,世出世间一切法自然通达,自然明了,这是真的。分别、妄想、执著里决定得不到真实法门,这是我们要注意的。可是我讲得很清楚、讲得很明白了,听的人他相信哪,现在看到你点头,出了门之后,你还是搞你的,不相信就没有法子了。这是要“心常谛住度世之道”。

  六、【为诸庶类。作不请之友。】

  这是菩萨教化众生的悲愿,但是我们学习的时候要懂得观机,机缘成熟了,我们若不帮助他,对不起人。没有成熟,你帮助他,他反而诽谤,自讨无趣;一定要懂得观机,应机说法那就没有错了。

  众生根性不相同,机缘不相同,无论他修学什么法门都好;喜欢修禅,你就老实参禅;喜欢念咒,你就恭恭敬敬念咒。法门平等,无有高下,如果说一个法门就能度一切众生,释迦牟尼佛何必说那么多法门?说那么多的法门,是应种种不同根性的人而说的,这是我们必需要知道的。我们修净土,不能强迫每一个人都修净土;佛都不强迫,我们有什么理由强迫?佛看到大家修行都欢喜,我们看到为什么不欢喜?所以一定要晓得这个原则。

  遇到缘成熟的,不要等他请,我们主动的去帮助他,把佛法介绍给他,把佛法推荐给他。佛法确实有许多层次,慢慢他这层次提升了,他自然会找到这个捷径,会找到这个殊胜的法门。所以要有耐性,可以善巧方便协助他。

  七、【兴大悲。悯有情】

  “兴”就是发的意思,要发起大慈悲心,悯念有情的众生,这是因为一切众生真的是迷惑颠倒。

  七、【演慈辩。授法眼。杜恶趣。开善门。】

  这四句话都是讲教学的方便、教学的方式。“演”不但是讲解,还得作给他看,也是表演;不但是有言教,还有身教,作出榜样给大家看,“辩”是言教。“授法眼”,“授”是传授,“法”是方法,“眼”是比喻,使他明白这个方法,懂得这些道理。“杜恶趣”,“杜”是防止、防范;“恶趣”是恶道,怎样不堕恶道?必须要不造恶业,不造恶业自然不堕恶道。

  “开善门”,“善门”浅而言之,人天善法;这是有一类的人,他不想出三界,你要是跟他讲出三界,成佛作祖,他害怕,他不敢。但是你跟他讲来生再做人,作一个大富大贵的人,他很高兴。遇到这样的人,你就教给他这样的方法,这是“善门”,人天的“善门”。

  如果能够志向广大的人,他知道三界都苦,三界没有意思,天上虽然福报大、寿命长,总有一天还是要死,总不是究竟,最好能够超越三界,你就把超越三界的方法教给他,教他这个“大善门”。实在讲,任何一个法门,要想在一生当中真正能成就,除了念佛,恐怕就找不到第二个办法了,这是我学佛四十多年当中的体验,实在找不到第二个方法了。念佛法门确实殊胜,能把这法门介绍给大家,这是“至善之门”,没有比这个更善的了。

  七、【于诸众生。视若自己。极济负荷。皆度彼岸。】

  这是就是对人和对自己没有两样,这实实在在就是大乘佛法里所说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对于一切众生视若自己,只要他肯接受,我们就全心全力去帮助他。

  八、【如来以无尽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兴于世。光阐道教。欲拯群萌。惠以真实之利。】

  这句为我们说明了佛为什么要到这世界来,这点我们要晓得,佛为什么出现在印度?为什么不出生在中国?为什么不出现在欧洲?美洲更不必说了,美洲没人,佛来了无众生可度。欧洲的丈化比我们还晚,我们中国文化虽然久,中国人最高的只有一个生天的意念,没有出三界的念头。

  至于讲来生作人,或者生天,我们中国儒家、道家这些方法够了,佛用不著来啊。再看看印度,那佛就不能不来,释迦牟尼佛出现的那个时代,印度宗教最发达,我们在佛经看到“六师外道”,大约九十六种,这些里面确实有禅定的工夫,像婆罗门教,婆罗门、瑜伽、数论,他们这些人,定功高的能到四空天,这个我们中国人作不到。我们中国人、说老老实实话,天上也是在欲界天,色界天的意念都没有;印度人能到色界天、无色界天,就是不能超越,而且把四禅天、四空天当作涅槃的境界,这是很大的误会。

  所以在那时间看看全世界,确实,印度那边众生根性、机缘成熟,佛是“矜哀三界”,出现在这个地方,帮助他们超越六道,得真正的菩提涅槃。所以佛并没有偏心,那个地方众生机缘成熟,用什么方法来教化,像《普门品》所说的“应以佛身而得度者。即现佛身而为说法。”,印度那边是要用佛身说法,中国这边是要用菩萨身来说法。这是示现的不相同,他的目的是相同的,目的在“欲拯群萌。惠以真实之利。”。

  “拯”是拯救,是拯济。“群萌”是一切众生。“真实之利”,这里面也有差别,满足众生的愿望就是“真实”。这个人想生天,佛教给他生天的方法,他真的生天了,这是他得到“真实之利”;绝对的真实,究竟圆满的真实是成佛,等觉菩萨比如来还差一等,不是究竟圆满,唯有究竟圆满,那就是最真实的利益。

  佛跟大家讲《无量寿经》,把信、愿、持名,求生净土的方法告诉大家,这才是究竟圆满的“真实之利”。诸位细细的看看三经里所说的极乐世界,四土、九品,依正庄严,一生圆满成就,不要等到第二生,所以这是释迦佛在这一会里面跟我们讲的是绝对的真实。

  佛在此经讲过三次“真实”,这里我们看到“真实之利”,一部经上讲三次“真实”,很少见。下面是几首偈,值得我们记诵,“记”是记住,“诵”是背诵,对我们修行有很大的好处。

  九、【愿我得佛清净声。法音普及无边界。】

  这是我们应当要向往的,不要去想世间的名闻利养,不要想这些,这些东西是空的、是假的,俗话常讲“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决定得不到;得不到的东西,天天打妄想,想得到,这太苦了,这实在讲也太愚痴了。一切得不到的东西不想,《金刚经》上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你想这些干什么?要想,就想这个,和佛一样“清净声”,想尽虚空遍法界,弘法利生。你能够想这个好,常常想这个,不知不觉和一切诸佛同心、同愿、同行,那有不成佛的道理?

  十、【宣扬戒定精进门。】

  这就是戒、定、慧三学。

  十、【通达甚深微妙法。智慧广大深如海。内心清净绝尘劳。超过无边恶趣门。速到菩提究竟岸。无明贪嗔皆永无。惑尽过亡三昧力。】

  这里面最重要的就是“三昧力”,“三昧力”就是第二条讲的“定慧力”,这些愿望真想得,是从“三昧力”里成就的。“通达甚深微妙法”,“甚深微妙法”是指什么?告诉诸位,就是指净土法门。《华严》、《法华》是“微妙法”,《华严》、《法华》和《无量寿经》一比,《无量寿经》是第一,所以《无量寿经》就是“甚深微妙法”。

  相信《华严》、《法华》不难,相信《无量寿经》难,最难信之法。所以我们跟人家介绍,人家不相信,我们也会笑一笑,为什么?不相信是正常的。这一介绍他就相信,那个人不平常,那不是普通人,佛在《无量寿经》讲过,那不是凡人,决定是再来人,凡人你跟他讲,他一定摇头不相信,所以这是一个正常的现象。“智慧广大深如海。内心清净绝尘劳。”,惟有智慧才能够把身心的污染洗刷干净,内心里清净;惟有内心清净,一尘不染,智慧才会现前;所以它那个是相辅相成的,正因为相辅相成,所以产生无量的法喜。就是你真有一分功夫,就多一分智慧;多一分智慧,信心生,又能增长一分功夫;增长一分功夫,又增长一分智慧。这是定、慧相辅相成,永无止尽。

  应用到事相上,他就超过一切“恶趣门”,“无边恶趣门”也是比较当中所说的。在我们六道里,饿鬼道和地狱道相比,饿鬼道是善,地狱是恶;畜生和饿鬼相比,畜生是善,饿鬼是恶;“恶趣门”哪!菩萨和佛比,佛是善,菩萨是恶,诸位明白这个就得了。所以“无边恶趣门”包括了声闻、缘觉、菩萨,一直到你圆满成佛,这就对了。

  “速到菩提究竟岸”,他这里有个究竟,因为等觉菩萨还有一品无明未破,还不算究竟,所以等觉菩萨和佛比,等觉菩萨是恶趣,不能算是善道。“无明贪嗔皆永无”,这是指三种烦恼,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统统断尽了,这是如来果地上的境界。“惑尽”就是三种惑统统断尽了,一切过失再也没有了,这是“三昧力”。明白这个事实,才知道“三昧”是我们现前修学的中心,我们用念佛的方法修“念佛三昧”。

  念佛三昧在《弥陀经》里面称为“一心不乱”,在《无量寿经》里称为“一向专念”,都是此意。虽然里头境界有浅深不同,那是说法的方便。其实“一向专念”、“一心不乱”、“念佛三昧”,总而言之,都是相同的,但是里面有功夫浅深差别不同而已,这是事实。

  十一、【常行布施及戒忍。精进定慧六波罗。未度有情贪得度。已度…

《大乘无量寿经菁华》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