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愿)即帮助所有众生一生平等成佛的大愿。
【堂舍楼观第十六】
《解》这一品是介绍西方极乐世界的讲堂、住舍、楼观,是阿弥陀佛与菩萨们的住处环境。
又无量寿佛讲堂(1)、精舍(2)、楼观栏楯(3),亦皆七宝自然化成。复有白珠摩尼以为交络(4),明妙无比。诸菩萨众,所居宫殿,亦复如是。
《解》佛又对阿难说:无量寿佛说法的讲堂,居住的精舍,以及一切楼观栏楯,也都是七宝自然变化而成。又有白珠摩尼宝作的璎珞,交叉悬挂如同网络,互相辉映,互作装饰,光明美妙无比。诸菩萨众,所居住的宫殿也同佛一样,显示西方极乐世界是平等的法界。这一段文是说明佛与菩萨住处的庄严。
《注》
(1)(讲堂)讲经说法的场所。
(2)(精舍)指精进修行人居住的地方。
(3)(楼观栏楯)“楼”楼台,“观”台榭。“栏楯”是栏杆,直的叫栏,横的叫楯。
(4)(交络)交互网络。
中有在地讲经、诵经者;有在地受经(1)、听经者;有在地经行(2)者;思道(3),及坐禅(4)者。有在虚空讲诵受听者;经行、思道及坐禅者。
《解》极乐世界的大众,时时都用功修行,当中有的在地上讲经、诵经;有的在地上授受经教、听经;有的在地上经行、思道、坐禅。也有的选择在虚空中讲经、诵经、受经、听经、经行、思道、坐禅。这是说明,在极乐世界修学任何法门都不会有障碍。
《注》
(1)(受经)能接受经典的理论和教训,又能实行。
(2)(经行)边念佛边散步。
(3)(思道)思惟经典中的义理。
(4)(坐禅)静坐修禅定,把心安住一处远离散乱,让心达到清净。
或得须陀洹(1),或得斯陀含(2),或得阿那含(3),阿罗汉(4)。未得阿惟越致者,则得阿惟越致。各自念道(5)、说道(6)、行道(7),莫不欢喜。
《解》前面一段是讲修行的状况,这一段是讲修行所证的果位。有的证须陀洹果,有的证斯陀含果,有的证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还没有证得阿惟越致(位、行、念三种不退转)的,就证得阿惟越致。这些圣众各自念道、说道、行道,随意自在,莫不欢喜。
《注》
(1)(须陀洹)印度话,译为预流。就是从凡夫初入圣流,已断三界一切错误的见解。是初果罗汉。
(2)(斯陀含)印度话,译为一来。这是断欲界九品思惑中前六品的二果罗汉。修行证到此果位,还要来欲界再受生死一次,所以称一来果。思惑即是对人事物等一切错误的思想。
(3)(阿那含)印度话,译为不来,是断了欲界后三品思惑,不再来欲界受生死,这是三果罗汉,亦称为不来果。
(4)(阿罗汉)印度话,是小乘中最高的果位,也称四果。阿罗汉有三种意思:
1、“杀贼”即断除三界一切见思烦恼,贼是比喻烦恼。
2、“应供”应当受天上人间的供养。
3、“无生”于一生中解脱生死,不会再来三界轮回受生。
(5)(念道)在本经指念弥陀圣号。
(6)(说道)说经讲道,称扬阿弥陀佛的功德庄严。
(7)(行道)身体力行。
【泉池功德第十七】
《解》这一品是介绍西方极乐世界泉池殊胜的功德。
又其讲堂左右,泉池(1)交流。
《解》又在阿弥陀佛的讲堂左右两边,泉池环绕,四通八达。这是说宝池功德水的总相。
《注》
(1)(泉池)指七宝池。
纵广深浅,皆各一等(1),或十由旬、二十由旬、乃至百千由旬。湛然香洁(2),具八功德(3)。
《解》泉池的长宽、深浅皆各一等的相配调谐。泉池的大小,有的是十由旬,有的是二十由旬,乃至百千由旬。其水清澈、芳香、洁净,具有澄净、甘美、安和、长养善根等八种功德。
《注》
(1)(纵广深浅,皆各一等)“纵”是竖直、南北,这里指长度。“广”是宽广。
这是说宝池泉流长、广、深、浅都能随各人的心意相配合。
(2)(湛然香洁)“湛”是清澈,“洁”是洁净。这是宝池水清澈、芳香、有洁净的功德。
(3)(具八功德)宝池水具有八种殊胜的功德:一澄净、二清冷、三甘美、四清软、五润泽、六安和、七除饥渴、八长养善根。
岸边无数栴檀香树,吉祥果树(1),华果恒芳,光明照耀。修条(2)密叶,交覆(3)于池。出种种香,世无能喻。随风散馥(4),沿水流芬。
《解》泉池岸边有无数的栴檀香树和吉祥果树。树的花果恒常芳香,而且光明照耀,有细长的枝条和繁密的树叶,覆盖在宝池上。散发出种种的妙香,这种妙香是世间任何香气无法相比的。其香随风吹散,沿著水流,散发出很浓的香气。
《注》
(1)(吉祥果树)原产于印度,状似瓜萎,黄赤色,相当于中国的石榴。
(2)(修条)细长的枝条。
(3)(交覆)相接垂盖。
(4)(馥)很浓的香气。
又复池饰七宝,地(1)布金沙。优□罗华,□昙摩华,拘牟头华,芬陀利华(2),杂色光茂,弥覆(3)水上。
《解》这些泉池都是用七宝所装饰的。池底布满金沙,池水上有青、红、黄、白等无量光色的莲花。以及种种光色交相辉映,弥满遍覆在池面上。
《注》
(1)(地)这里指“池底”。
(2)(优钵罗华)印度话,是青色的莲花。(钵昙摩华)是红色的莲花。(拘牟头华)是黄色的莲花。(芬陀利华)是白色莲花。此处经文是略说,四色交杂即成无量光色。
(3)(弥覆)弥满遍覆。
若彼众生,过浴(1)此水。欲至足者,欲至膝者,欲至腰腋(2),欲至颈者,或欲灌身。或欲冷者,温者,急流者,缓流者,其水一一随众生意。开神悦体(3),净若无形。宝沙映澈,无深不照。
《解》如果极乐世界的众生,在宝池沐浴,想要池水到足,到膝,到腰腋、颈项,或想池水冷一些、温一点,急流或缓流,宝池水便能一一随心所欲。更殊胜的是水能使人心神爽朗,增长智力,舒畅身体。池水清湛、净洁,如同虚空,没有形状。水清见底,池底的黄金宝沙都能彻照映现,无论多深,都能明澈照见。
《注》
(1)(浴)是沐浴(洗澡)
(2)(腋)是胳肢窝。
(3)(开神悦体)精神爽朗,身体舒适。
微澜徐回(1),转相灌注(2)。波扬无量微妙音声。或闻佛法僧(3)声,波罗密声(4),止息寂静声(5),无生无灭声(6),十力无畏声(7),或闻无性无作无我(8)声,大慈大悲喜舍声(9),甘露灌顶受位声(10)。
《解》泉池里的小波浪,缓慢回流,转相注入。其波浪能宣扬无量的微妙音声,广演法音,能使闻者各个听到自己愿闻的法音。又能听到佛法僧三宝的音声及波罗密声、止息寂静的音声、无生无灭的涅槃妙声、论道实智的十力无畏声。或听到无性无作无我的法音、大慈大悲喜舍的音声、甘露灌顶受位的密法音声。
总的来说,听极乐世界泉池水流音声,你要听什么法,就能听到什么法。也就是说大小权实无量法门都能听到。宝池水的德用就介绍到这里。下面是听到波声说法所得的利益。
《注》
(1)(微澜徐回)“微澜”是指小波;“徐回”是缓慢回流。
(2)(转相灌注)指水波徐缓的来回交流,互相激荡。辗转产生波浪,水可上升虚空,而后下降,就是转相灌注。
(3)(佛法僧)代表觉正净,是修学的主要纲领,极乐世界众生也是依这个原则修行。
(4)(波罗密声)“波罗密”是究竟圆满的意思,这里是指菩萨修学六个原则。这是说在极乐世界能听到菩萨大乘圆满的法音。
(5)(止息寂静声)“止”是停止,“息”是息灭种种妄想。“寂静”是内不动心,外不著相,这是佛法一切法门修行的功夫。
(6)(无生无灭声)不生不灭的涅槃真理法音。
(7)(十力无畏声)这是佛所证的境界。极乐世界泉池波声皆出如此的殊胜大法音声。
“十力”是佛在果地上的十种特殊能力:
1、是处非处智力。
2、知三世业报智力。
3、知诸禅解脱智力。
4、知诸根胜劣智力。
5、知种种解智力。
6、知种种界智力。
7、知一切至处道智力。
8、知天眼无碍智力。
9、知宿命无漏智力。
10、知永断习气智力。
“无畏”又叫无所畏。这是佛于一切大众说法,得泰然自在,无所畏惧的德能。共有四种:
1、一切智无所畏。
2、漏尽无所畏。
3、说障道无所畏。
4、说尽苦道无所畏。
(8)(无性无作无我)“无性”性是性体,一切法都没有实体,所以说无性。“无作”又名无为,就是离一切有为的造作。“无我”,“我”是主宰的意思;“无我”一切法都是随因缘变化的,不是自己能主宰得了。我们现前的身体是五蕴假合,没有常一的我体,缘生缘灭,受业力支配,所以说“无我”。
(9)(大慈大悲喜舍声〉慈悲喜舍是四无量心:
1、慈—与众生乐。
2、悲—济众生苦。
3、喜—见他人的离苦得乐,自心生起欢喜的心。
4、舍—内心平等没有执著,于众生舍一切冤亲等等的分别,弃舍一切贪、嗔、痴等过失。众生修习得无量福果。
(10)(甘露灌顶受位声)这是表法。“甘露”是天人的不死药,吃了能长生不老,力大体光,这是比喻不生不灭的大法。“灌顶受位”,“灌”是大慈悲加持的意思,“顶”是至高无上。佛以大慈悲心将无上的顶法传给菩萨,就叫灌顶。菩萨接受 了佛的灌顶传位之法,就叫灌顶受位。
得闻如是种种声已,其心清净。无诸分别,正直平等,成熟善根。随其所闻,与法相应。其愿闻者,辄(1)独闻之。所不欲闻,了无所闻。永不退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解》极乐世界的人,他们可以听到前面池水波扬的种种妙法音声。听到之后,身心清净,没有一切的妄想、分别、执著,心得正直平等,便能成…
《大乘无量寿经简注易解(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