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2)(于彼天人善恶,国土粗妙)“彼”指十方三世诸佛刹土。“天人善恶”指人事环境(正报)。“国土粗妙”指物质环境(依报)。
(3)(思惟究竟)是了解得彻底。
(4)(便一其心)即一心,心无异念。
(5)(结得)形成的意思。
精勤求索(1)。恭慎保持。修习功德,满足五劫(2)。于彼二十一俱胝(3)佛土,功德庄严之事,明了通达,如一佛刹。所摄佛国,超过于彼。
《解》法藏比丘立定大愿之后,精勤不懈怠的学习求索,总是为了给一切众生提供一个修习的好环境。于是恭敬慎重,一心专注奉持佛的教导。经过五劫长久的时间,修积功德。对于二百一十亿诸佛国土的功德庄严、因缘、果报,都能够明了通达,就好像面对一个佛刹那样清楚明白。他所建立的西方极乐世界自然就超过了一切诸佛国土。
《注》
(1)(求索)是寻求探索。
(2)(修习功德,满足五劫)“修”是修行,“习”为学习,“功德”是指修习所成就的四十八愿。这是说法藏比丘用五劫的时间来修行学习成就四十八愿,帮助十方世界一切众生修证佛果。
(3)(二十一俱胝)“二十一”表圆满的意思,“俱胝”是印度话,中文是“千万”。“二十一俱胝”就是前面经文所说的二百一十亿。
既摄受已,复诣世自在王如来所。稽首礼足(1),绕佛三匝(2),合掌而住(3)。白言世尊。我已成就庄严佛土,清净之行(4)。
《解》法藏比丘在完成了摄取佛国(极乐世界)的具体大愿之后,他又来到老师世间自在王佛面前,稽首礼足,然后绕佛三圈,行最敬礼,站立合掌说:我已成就了庄严的极乐世界(依报庄严),同时我已成就了最极清净的修持(正报庄严)。
《注》
(1)(稽首礼足)是佛教最恭敬的礼节。“稽首”是头面著地,“礼足”将头接触佛足。
(2)(绕佛三匝)绕佛三圈,这也是古印度最恭敬的礼俗。
(3)(合掌而住)“住”是站住。“合掌而住”是两手合十站住,合十表一心恭敬。
(4)(清净之行)谓心离杂念,身心、境界皆清净的行持。
佛言善哉!今正是时。汝应具说(1),令众(2)欢喜。亦令大众(3),闻是法已,得大善利(4)。能于佛刹(5),修习摄受(6)满足无量大愿(7)。
《解》佛赞叹法藏比丘:今天正是时候,你应该具体说明,让你的同学、大众们欢喜,也让与会的大众以及将来有机缘听到这一部经法的大众们,得到一生平等成佛的大善利。十方众生生到极乐世界,修习摄受来满足自己成佛的大愿,也满足你普度众生的大愿。
《注》
(1)(汝应具说)“汝”是“你”的意思,“具说”是具体说明。
(2)(令众)“令”是“让”的意思,“众”指法藏比丘的同学。
(3)(大众)这里的“大众”是指在会的菩萨、声闻及将来一切有缘见闻此经的众生。
(4)(大善利)指“十念必生,不退成佛”的弥陀本愿,能令十方众生当生皆得平等究竟圆满的解脱。
(5)(佛刹)此处即是指极乐世界。
(6)(摄受)“摄”是摄取,“受”为受持。是说摄取弥陀本愿,加以修持成为自己的功德。
(7)(满足无量大愿)满足众生往生净土一愿,所有一切大愿都得到满足。
【发大誓愿(1)第六】
《解》法藏比丘遵从世间自在王佛的教导,在大会中宣说自己所发的大愿。
《注》
(1)(大誓愿)指本品所说的二十四章—四十八愿。
法藏白言。唯愿世尊。大慈听察(1)。
《解》法藏比丘向佛报告:唯愿尊敬的老师,大慈大悲为我鉴定(听我所说,照察我的诚心)。
《注》
(1)(听察)鉴定的意思。
我若证得无上菩提,成正觉已,所居佛刹,具足无量不可思议,功德庄严(1)。
《解》法藏比丘说:我若是证得无上正等正觉,成佛时,所居住的国土(极乐世界),具足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种种功德庄严,人事、物质、修学生活环境,都要超过一切诸佛国土。
《注》
(1)(功德庄严)“功德”是指十念必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必定成佛。“庄严”指极乐世界的修学环境,无论人事、物质,都超过诸佛国土。
无有地狱,饿鬼,禽兽,蜎飞蠕动(1)之类。
《解》这是法藏比丘发的第一“国无恶道愿”。愿我的佛土(极乐世界)没有地狱、饿鬼、畜生这三种恶道。
(按)众生造作贪嗔痴等恶业,就会感得这三种极苦的报应。此愿显示弥陀佛国中无有造贪嗔痴恶业的人。
《注》
(1)(禽兽、蜎飞蠕动)总指畜生道众生。
所有一切众生,以及焰摩罗界(1),三恶道(2)中,来生我刹。受我法化。悉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复更堕恶趣。得是愿,乃作佛。不得是愿,不取无上正觉。
《解》这是第二“不堕恶趣愿”。极乐世界中不但没有三恶道,甚至从地狱界等恶道中,发愿来生我国的一切众生,受到我的教化,假使他们到十方世界供养诸佛,化导众生,也永远不再堕入三恶趣,并且都能够一生圆满成佛。以上两愿实现了,我才成佛;若不实现,我不愿成佛(末后四句是两愿的总结)。
《注》
(1)(焰摩罗界)指地狱法界,是十法界当中最苦的一界。
(2)(三恶道)畜生、饿鬼、地狱三道称为三恶道。又名三恶趣、三途。
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所有众生。令生我刹。皆具紫磨真金色身(1)。
《解》这是第三“身悉金色愿”。我成佛时,十方世界所有一切众生,往生到我的极乐国土时,都具足永远不变不坏的(紫磨真金色〉的身体。
《注》
(1)(紫磨真金色身)“紫磨真金”就是赤金,是最上等的黄金。在此表佛身不变不坏。
三十二种。大丈夫相(1)。
《解》这是第四“三十二相愿”。我成佛时,十方世界所有一切众生,往生到我的极乐世界时,都具足三十二种大丈夫相。
《注》
(1)(三十二种,大丈夫相)又称“三十二相”,是此世间人认为的大贵之相,佛应众机所好,示现具有三十二种圆满的贵人相:
1、足安平相 2、千辐轮相
3、手指纤长相 4、手足柔软相
5、手足缦相 6、足跟满足相
7、足趺高好相 8、如鹿王相
9、手过膝相 10、马阴藏相
11、身纵广相 12、毛孔生青色相
13、身毛上靡相 14、身金色相
15、常光一丈相 16、皮肤细滑相
17、七处平满相 18、两腋满相
19、身如狮子相 20、身端直相
21、肩圆满相 22、四十齿相
23、齿白齐密相 24、四牙白净相
25、颊车如狮子相 26、咽中津液得上味相
27、广长舌相 28、梵音深远相
29、眼色如绀青相 30、眼睫如牛王相
31、眉间白毫相 32、顶成肉髻相。
详见《三藏法数》。
端正净洁(1)。悉同一类。若形貌差别。有好丑者。不取正觉。
《解》这是第五“身无差别愿”。我成佛时,十方世界所有一切众生,往生到我的极乐国土时,容貌端正、身心净洁,都是一样的身相,身形容貌都没有差别,也没有好丑之分。以上三愿如果不能实现,我就不成佛。
《注》
(1)(端正净洁)容貌端正,身心净洁。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自知无量劫时宿命(1)。所作善恶。
《解》这是第六“宿命通愿”。我成佛时,所有生到极乐世界的众生,都能够知道自己过去无量劫中多生多世所造的一切善恶果报。
《注》
(1)(宿命)过去多生多世的生命。
皆能洞视。彻听(1)。知十方去来现在之事。不得是愿。不取正觉。
《解》(皆能洞视〉是第七“天眼通愿”,(彻听〉是第八“天耳通愿”。
法藏比丘说:我成佛时,所有生到极乐世界的众生,都能够(洞视〉、(彻听〉,知道十方世界过去、现在、未来的事情。如果以上的三愿不能实现,我就不成佛。
《注》
(1)(洞视,彻听)“洞视”一切不同长短的光波,无有障碍,都能看得清楚,这是指天眼通;“彻听”一切不同长短的音波,也无障碍,都能听得明白,这是指天耳通。“洞”与“彻”的意思是一样的,看和听都没有任何的障碍,能力都能达到十方三世,无有限极。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皆得他心智通(1)。若不悉知亿那由他百千(2)佛刹。众生心念者。不取正觉。
《解》这是第九“他心通愿”。我成佛时所有生到极乐世界的众生,都能得到(他心智通〉,如果不能完全知道无量无边诸佛刹中一切众生的心念,我就不成佛。
《注》
(1)(他心智通)别人起心动念都能知晓。
(2)(亿那由他百千)“那由他”是印度计算数量的单位,相当中国的“千万”。这里是形容数量极多。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皆得神通自在(1)。波罗密多(2)。
《解》这是第十“神足通愿”。我成佛时所有生到极乐世界的众生,都能圆满具足(神通自在〉,得大圆满无有障碍。
《注》
(1)(神通自在)具有飞行、分身、速到、变化自在的能力。
(2)(波罗密多)印度话,有“圆满”的意思。
于一念顷(1)。不能超过亿那由他百千佛刹。周遍巡历。供养诸佛者。不取正觉。
《解》这是第十一“□供诸佛愿”。我成佛时,所有生到极乐世界的众生,在极短的时间内,如果不能到达十方国土,去普遍游历供养诸佛,我就不成佛。供佛是修大福,闻佛说法是开大智慧。
《注》
(1)(一念顷)极短促的时间。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远离分别(1)。诸根寂静(2)。若不决定成等正觉。证大涅槃者。不取正觉。
《解》这是第十二“定成正觉愿”。我成佛时,所有生到极乐世界的众生,都远离一切分别心,六根寂然安静,如果不能决定成佛,我就不取正觉。这一…
《大乘无量寿经简注易解(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