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佛顶首楞严经 清净明诲章讲记▪P6

  ..续本文上一页生灭相;那没有证得,依究是凡夫的境界,如果看到一切法不生不灭,那就入了首楞严的境界了。佛,实在讲非常慈悲呀!世间许许多多的现象,佛在《楞严》给我们讲了它的真相。譬如说“七趣原无”。《楞严》讲世间法,讲得特别详细。通常大乘经上讲六道,《楞严经》讲七道。七道从哪里来的呢?六道我们晓得有天、阿修罗、人三善道;另有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七道是仙道,仙道原本是分在天、修罗、人这三道里面,《楞严经》特别把他们提出来,单独说一道。《楞严经》讲七道的经文很长,说得比其他经典详细,特别是地狱道讲得最详细;地狱这一道文字几乎占七趣经文的一半。

  佛为什么把地狱说得这么详细?

  这是他老人家慈悲到了极处,惟恐我们不小心堕到地狱。地狱堕进去很容易,出来很难,因此讲得很详细,是叫我们小心谨慎,千万不要误堕地狱,入了非常非常的麻烦。佛菩萨虽然是大慈大悲,时时刻刻想救护我们,但是地狱众生不容易救护,诸位要是认真念念《地藏经》,就可以体会到一些。

  本来没有六道,这是真的。

  六道从哪里来的呢?

  “六道”从我们迷失了自性之后,变现出来的幻象。

  我们用个比喻说:“梦”本来没有。

  这是我们同修们都会承认的。

  “梦”是假的、没有的,可是你晚上有没有做梦呢?

  真的在做梦。假如这个梦做得很长,没有醒过来,那梦里头真的有苦、有乐啊!醒过来才晓得,这原来是假的,根本没有这回事情。六道就是这样的,堕落在六道里头没有超越,就是在做大梦。所以佛在大乘经上讲“梦幻泡影”,很有道理啊!哪一天一下觉悟了,超越六道了,才知道做了一场大梦。

  六道轮回,这是梦境;做了一场大梦,这是真的。但是你不觉悟。你就没有办法摆脱。

  梦虽然是假的,在梦中确实有苦、乐的感受,这个苦、乐的感受是真实的;就像我们现在在六道里面,身心所受的是有,不能说它没有,真的是有五阴炽盛魔。“魔”是折磨、伤害、破坏;五阴是色、受、想、行、识。所有一切的障碍、魔恼(烦恼),把它总归纳,不外乎这五大类。这五大类,《楞严经》也说得特别详细,每一类给我们说了十种,一共是五十种阴魔,我们要认识它。真正能认识它,纵然魔境现前,我们也不会受影响,不会伤害我们的道业。

  怕的是什么呢?

  我们不认识它;不认识它,就会被魔控制了,就要上它的当,我们的道业、修行就受它的障碍。如果认识它、明了它,它不会伤害我们,也阻挠不了修行,所以佛告诉我们,一定要预先认识;因为这是每一个修行人,此界、他方没有一个例外的,在修行路上都会遇到的。

  为什么我们会遇到呢?

  因为我们这个身是五阴身,身就是色、受、想、行、识;既是五阴身,怎么能够说遇不到五阴魔呢?所以遇五阴魔是必然的,这个是不足为怪的,问题是我们要认识它,要明了它;也就是常说的,我们要认识自己、认识环境。

  佛给我们讲的四无碍法界,无障碍啊!特别是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如果我们把《大佛顶首楞严经》所说的事理真正明白透彻,华严境界不难契入了。契入的方法,我们还是用这一句“阿弥陀佛”。用大势至这个念佛法门是比较容易,也非常稳当,一切诸佛如来异口同音在劝导我们、勉励我们修学这个法门,他确实是有道理的。这是说得“究竟坚固”,始终不坏的首楞严的意思。

  经题合起来讲,这是释迦牟尼佛首先对这个法门发大赞叹——用“大”字来赞叹——赞叹我们的真如本性,把它比做佛的头顶;这个意思就显示这个事理,以及修学的方法在大乘法里面至高无上,是如来的密因,是修证的了义,是诸菩萨无量的行门。无量的行门,以我们念佛来讲,蕅益大师说得最具体、最明了。他说:“一句阿弥陀佛,圆摄五宗,该罗八教。”“五宗”是讲禅宗。禅宗六祖以后,分五个支派,所以五宗就是代表整个的禅宗。“该罗八教”,换句话说,这一句阿弥陀佛,圆圆满满包含了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门,这就是“诸菩萨万行”。我们一句阿弥陀佛,就把诸菩萨万行统统修圆满了。这个不可思议啊!这是真的。这《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我过去学《楞严经》,以及早年讲《楞严经》,都没有注意到,都是把他当一般的经文忽略过。到什么时候才醒悟过来、觉悟过来呢?是看到净土五经,忽然之间觉悟了。净土五经里的《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是印光大师从《楞严经》里头,把这一段经文抽出来,编在净土四经的后面,成为净土五经。他这一提出来之后,我就明了了,再仔细把《圆通章》念几遍,发现这一章的经文,它不但是《大佛顶首楞严经》的中心、精华,印祖把它编到净土里面,这一章经文,就是净土宗的心经。我们平常念的心经是《般若心经》,诸位要晓得,那是《大般若》的心经,《圆通章》是净土宗的心经,念佛法门的心经;不但是念佛法门的心经,实在讲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一切经论的心经,真正不可思议!所以诸位是愈念愈能体会,愈念愈明白,这体会、明白就是我们普通讲的开悟。你只要一味的念去,你必然能够体会到这二百四十四个字的精华。实实在在它能够指导一切修行人,在一生当中圆成佛道,这就是它精华所在之处。上包括等觉菩萨,下至地狱众生,九界众生,这一段经文平等普度;这还得了吗?这是很多人没有体会到、觉察到。说实在话,要不是印祖这一招,我也不会注意到这一段经文,它这一提示,我们才看出来,才觉悟到这个不容易,实在是难得。

  诸菩萨万行,我们如何来圆修?我们明了了,才能够真正契入首楞严之果。

  首楞严的果什么时候得到呢?

  往生不退成佛就得到了。

  所以我们不要急著现前得到,现前要著重在修因——修证了义,我们著重在这边,不久的将来,一定证得首楞严的大果。

  七、经

  “经”字是通题,常常讲经都说到,一般讲法包含著贯、摄、常、法四个意思,我们在此地就把它省略掉了。

  肆、四种清净明诲

  现在我们看《楞严经》里面重要的一段——《清净明诲章》。

  《楞严》全经的中心是二段经文,第一是《楞严经》第五卷最后一段,《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另一段是我们今天所选的,第六卷最后的《清净明诲》。《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是这一生修学,圆满成就《首楞严》的总纲领,总指导原则;而这一章是重要的补充。

  补充什么呢?

  《念佛圆通章》里面修行的关键是“净念相继”。这个“净”的标准如何?这一章就是讲一个净字,为我们讲“净念”的标准。

  古德劝我们念佛,常说“持戒念佛”。在三无漏学里面,因戒生定,因定开慧;《首楞严》是圆满的大定,当然,它的根基是“净戒”——戒律清净到极处,才能够证得圆满的大定。因此佛菩萨悲心特重,教导一切众生。如果你真正觉悟了。

  什么叫真正觉悟呢?

  我这一生当中,决定要超越六道轮回,决定要往生净土。

  你有这个见解,有这个愿望,这叫做真正觉悟,这就是《无量寿经》上讲的发菩提心。假如我们对这个世界还有留恋——西方极乐世界虽然想去,有的时候还不愿意去;这个没觉悟,这就是刚才讲的“缘未成熟”——半信半疑,又想去,又不想去。真正想去的人,真正想离开六道生死轮回的人,佛就把这个净戒的标准给我们说出来。如果不是这个标准,那么换句话说,你所修的依旧是六道轮回里的福报,所谓是“世间有漏福报”,来生享福。

  来生享什么福呢?

  像我们现在这个社会,做大官的、发大财的……,享这些福。

  我们要把眼睛睁亮一点,看看这些做大官、发大财的,是不是真正在享福?今天我们看一看,我们也看明白了,他们实在没有福报;因为财发得太大了,就有许多人找麻烦,又怕强盗,又怕小偷,防不胜防;再看那个绑架,都是找有钱的人,像我这没有钱的人,人家不会绑架的。有钱,苦不堪言!这财不是好东西。那做官呢?在台湾,你们在电视上看到的,哪一个做官好受!日子都不好过。我看到这些现象,才不敢做官,也不敢发财。所以这个世间有漏的福报,不是好东西,还是认清楚,选择西方极乐世界,遵照佛陀的教训,认真的来修学。

  所以《楞严》不仅是对禅有重大的帮助,它对大乘佛法,任何一个宗派、法门,都给予最基础、最扎实的修学开示,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它。修净土的人特别要重视,《楞严经》上这二段经文。

  一、修行最重要的纲领——戒·定·慧三学

  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阿难”尊者,是我们大众的代表,佛叫著阿难,就是叫著我们,真正发愿修行的人,你就要注意到了。“毗奈耶”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是戒律。现在佛教经典我们编辑成为三藏经典,三藏是经藏、律藏、论藏,“毗奈耶”就是律藏。世尊当年在世,对于戒律讲得很多,常常教训弟子。所谓“修行三决定义”,即修行三个最重要的原则,最重要的纲领,这是佛常说的。这“三决定义”,就是戒、定、慧三学,此地佛说的言语非常简单,但是含义是无量的深广。

  所谓“摄心为戒”的戒,真的不一样。大乘,“戒”是净的意思,没有比此地要求得严格,要求得圆满;如果不能摄心,就不叫做戒了。

  一定要摄心;什么心?

  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

  《无量寿经》在经题上,也是明白的给我们显示出来“清净、平等、觉”;“清净”就是戒学,“平等”是定学,“觉”是慧学。所以经题上,戒、定、慧三学具足;不但三学具足,同时也三宝具足。三宝是我们真正归依处;清净是僧宝,平等是法宝,觉是佛宝。

  学佛,学的是什么?

  就是学这三桩事情。

  所以诸位要知道,三学就是三宝,三宝就是三学,这一定要认识清楚。

  学佛入门,先传授…

《大佛顶首楞严经 清净明诲章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