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说大乘无量寿 庄严清净平等觉经介绍

  佛说大乘无量寿 庄严清净平等觉经介绍

  一九九○年净空法师主讲于香港

  今天因缘殊胜,再次在港九长期弘法的道场,与诸位同学探讨如来度生的第一部经。诸位所读到的这部经,才是真正的畅诸佛之本怀。这次讲经的时间不很长,所以我们介绍这一部经,采取重点的讲法。重要的部分我们细说;次要的部分,很容易理解的部分,就略说。虽然时间不长,这一部经还是完整地介绍出来。

  本经在海内外,我们曾经讲过很多遍。这一次我们不讲“玄义”,而以梅光羲老居士的“序文”来代替玄义。

  重印无量寿经五种原译会集序

  在序文里,将这一部经的来历以及重要性,都介绍出来。序文相当长,在两小时当中不能完全地细说。我们选几个重点介绍。

  无量寿经者。如来称性之极谈。众生本具之化仪。一乘之了义。万善之总门。净土群经百数十部之纲要。一大藏教之指归也。

  先简介作序的人。这一篇序文是梅光羲老居士写的,梅老居士在老佛教徒当中,大概都能了解他。民国初年,中国佛教在家学佛的老居士当中,他是有声望、有地位的,号称“南梅北夏”。“南”是南方,他是江西南昌人,南方代表就是梅光羲老居士;北方代表是夏莲居,就是本经的会集人。这两位老居士当时都称为“大士”(我们称观音菩萨为大士),所以尊称为大菩萨。

  在近代,有不少同学知道台湾有一位李炳南老居士,李老居士就是梅光羲的学生;在北京有一位黄念祖老居士,都是现代的真正善知识。黄念祖老居士是梅老居士的外甥,也是夏莲居的学生与传人,他有一部《无量寿经》的注解,我们在台湾印过两版,现在印第三版。这个本子许多同学都曾经读过。

  梅大士是一位了不起的大德,在《近代往生传》里有他的小传。我们简略地只能介绍到此地。

  他一开端就把《无量寿经》的本质说出来,这是“如来称性之极谈”。我们晓得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所有一切大乘经论都是从真如本性里流露出来的。像《华严》、《法华》,在中国称之为经中之王,但是还没有到达极处。这部经是到达“极”处了,没有比它再高了。

  在唐朝,日本的佛门大德,曾经对于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作一个比较,皆以《华严》为第一。《华严经》要跟《无量寿经》作个比较,《无量寿经》第一,把《华严》比下去了。就晓得这一部经确实是“如来称性极谈”。因为《华严经》到最后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才达到登峰造极。这一部经自始至终完全讲西方极乐世界,也就是《华严》的归宿。

  唐朝日本道隐大师说:《法华》、《华严》不过是本经之导引而已。这一句话也就是说,《华严》跟《法华》我们尊称为经中之王,它是《无量寿经》的引导,真正的归宿是《无量寿经》。如果以佛经三分来说,《华严》、《法华》是序分,《无量寿经》是正宗分,《阿弥陀经》是流通分,我们就知道这一部经在佛教里所占的地位。

  所以这一部经不但是我们的本师,而是十方世界一切诸佛如来,度众生成佛道的第一法门。今天我们同学是真正有福报,也是无量劫来善根、福德、因缘成熟,蒙诸佛如来加持,我们才有这样殊胜的机缘遇到第一法宝。希望大家要珍惜它,要认真地来学习,真正认识古大德所称的第一经。

  “众生本具之化仪”。如果只有如来的极谈,我们现在是博地凡夫,烦恼一品也没断,我们能不能学习?能不能在这一部经上得真实的受用?这是大问题。如果说是“众生本具之化仪”,我们就有份了。我们是众生,是我们自性里本来具足的,跟如来真性里面所流出来的无二无别。也正是说念佛法门是“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上至文殊、普贤都念佛求生净土(在《华严经》里看到的);下至阿鼻地狱众生,临终一念、十念也能往生成佛,这真是不可思议!上至等觉,下至地狱;我们上面比不上普贤,下面比地狱是好太多了,我们当然有份,决定有份!

  本经在整个佛法里,占的是什么样的份量?是“一乘之了义”。一乘经典实在是不多,在中国大家所公认的一乘经有三部:《华严》、《法华》,另外还有一部《梵网经》。殊不知这一部经乃是一乘之一乘,因为《华严》、《法华》最后都导归极乐。

  “万善之总门”,专讲净土的经论有三部经,就是净土三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佛讲其他经,附带讲净土的有二百四十多种。所以梅大士在此地说:“净土群经百数十部之纲要,一大藏教之指归也。”

  道隐大师说,一切经作比较,《华严》第一;《华严》跟《无量寿经》作比较,《无量寿经》第一。《无量寿经》,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本子,里面一共有四十八章。那一章是第一?第六章第一。第六章就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是阿弥陀佛亲自说的。所以这一部经是释迦牟尼佛跟阿弥陀佛两尊佛说的。四十八愿中那一愿是第一?古大德公认,第十八愿第一。这把佛法归纳到顶点了。十八愿是“十念必生”。如果说学佛难,十念就往生,难在那里呢!往生就不退成佛!难在没有人肯信肯念啊!

  这个法门诸佛都说,是“易行难信”,不容易相信,可是做起来是真容易。这讲到究竟、方便。譬如《法华》、《华严》,究竟、但不方便,学起来很困难。有一些小乘《方等》,方便、但不究竟。什么叫究竟?这个法门能够在一生当中,帮助我们成佛,这是究竟。帮助我们证阿罗汉果、证菩萨果,不能算究竟;一定要帮助我们成佛,才算究竟。本经是究竟、方便。如果从这个标准来看,整个《大藏经》里面只有这一部经,是“究竟、方便”四个字,都具足了。其余的经,究竟则不方便,方便就不究竟。这是“一乘了义”,真是一乘之一乘,了义之了义,非常稀有难得。

  我自从出家就开始讲经,讲了三十多年了。最近三、四年完全讲《无量寿经》,其他的经都不讲了,因为我找到一乘了义的经典,比《华严》还要殊胜。希望诸位深深体会这个意思。

  《大方广佛华严经》就是本经的注解。本经是《华严经》的精华。我们何必还要去念八十卷的呢?念本经就好。《华严经》是整个《大藏经》的精华,这一部经是精华当中的精华,所以此经就是全部《大藏经》的浓缩,展开来就是“一大藏教之指归”。念这一部经就把整部《大藏经》都念完了,一部也没有缺少。诸位真正认识明白了,你在一切经里去选什么经读?当然会选《无量寿经》。不但释迦牟尼佛所讲的一切经,本经是总纲领;乃至于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所说一切经典,都离不开本经。本经乃诸佛如来弘法利生的总纲领!我们今天才得到。这是何等的幸运!

  不但统摄事理因果。融会显密性相。

  无量无边的法门都在这一部经之中。说得浅显一点,这一部经的内容说的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大乘经里所说的诸法实相,全在此经之中。

  详陈苦乐。照真达俗。

  这是非常之难得。诸位把本经念几遍之后,就晓得释迦牟尼佛在三千年前,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就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真的不可思议!),指出我们一条离苦得乐的道路。这个乐是真实之乐,是究竟之乐。

  是以我佛屡说。

  世尊当年在世,一切经只讲一遍,没有重复讲的。唯独本经是佛当年在世多次宣说的,不是一次。可见得这部经典的重要。

  诸师竞译。

  中国人与佛有缘。佛虽然没有出现在中国,佛灭度之后一千年,佛法传到中国。这一部经是早期流传到中国,安世高大师有译本,我们在《藏经》目录里面看到,可惜这个译本已经失传了。本经自从汉朝一直到宋朝,八百年间一共有十二次的翻译,所以在一切经里,翻译最盛的无过于本经。宋朝以后,十二种译本里有七种失传了,现在剩下来的还有五种,在《大藏经》里我们可以看到。

  五种译本里的内容出入很大。如果是同一个梵文本,纵然是多次的翻译,内容总是大同小异。像《金刚般若》,它有六种译本,但是里面内容大同小异,我们看得出来确实原本是一个,译的人不相同。唯独本经出入太大了,所以古人依照译本来研究,判断当年到中国来的梵文本,至少有三种完全不同的本子,证明是佛三次所说的,所以才有这样大的出入。以后在《大宝积经》里有无量寿会,说明佛讲《大宝积经》的时候,曾经讲过本经。这是非常有力的证明,证明佛当年确实是多次宣说,不是讲一次的。

  东来最早。译本独多。

  小本《阿弥陀经》、《观无量寿经》还没有翻译出来,远公大师在庐山就建莲社了,专修、专弘净土,是我们中国净土宗的创始人。东林慧远大师创净土宗所依靠的就是这一本《无量寿经》。那个时候净土宗只有一部经,三经其他两部还没翻译出来,可见得这一部经在净土宗里面确实是第一经。我们现在所看到净宗依据的是五经,五经怎么来的?诸位一定要晓得,原本只有三经一论。

  在清朝咸丰年间,有一位魏源居士,他将《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附在三经之后,成为净土四经。这个作法实在非常了不起,因为《无量寿经》就是《华严经》的浓缩,把《华严经行愿品》附在净土三经之后,是把《无量寿经》、《阿弥陀经》跟《华严经》等量齐观。古人称本经为中本《华严》,称《阿弥陀经》为小本《华严》,确有见地。

  到民国初年,印光法师将《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圆通章》又附加在净土四经的后面,成为净土五经。我自己学佛,年轻的时候跟李炳南老居士是专攻《楞严》。《楞严经》我讲过很多遍,但是都没有注意到这一桩事。以后读净土五经,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大势至菩萨圆通章》的经文不长,只有二百四十四个字,比《般若心经》还少(般若心经二百六十个字)。印祖这样一拈出来,我们就警觉到了。这一章经不但是净土宗的心经,实在是一大藏教的心经;不仅是一大藏教的心经,是十方三世诸佛如来的心经。我们过去读《楞严》,从来没发现过。诸位能把《无量寿经》念通了,就恍…

《佛说大乘无量寿 庄严清净平等觉经介绍》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