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三六六卷)
诸位同学,请看「菩萨问明品」,教化甚深末后李长者的《合论》。他把这一大段分为三点来为我们介绍说明大意,第一就是「科其颂意」,我们学过了。第二大段「释菩萨名」,我们从这里看起。「二释菩萨名者,为将如下颂中,善达真假法财而惠施众生,故名为财首」。所以教化甚深这一段第二大段,二信位的菩萨,菩萨的德号称财首。财首是什么意思?长者为我们说出来。善达这两个字非常重要,达是通达,善是善巧,通达什么是真的法财,什么是假的法财。这样子惠施予众生,就是教化众生,传授给众生,所以菩萨德号称为财首。
什么是真的法财?「以十信心中法财」,这是真的法财,「初始益生之行名之为首」。为什么叫财首?这就说明十信位里头所讲的「十种甚深」,字字句句都跟法性相应,这是真法财。开始教化众生,这是十信位,信位是开始,这开始利益众生、教化众生称之为首。在这个地方我们要知道,这是大乘圆教,在佛法里头无论是宗门还是教下,是大乘还是小乘,清凉大师判教,判世尊一代时教为五教,小始终顿圆;天台大师依《法华经》判为四教,藏通别圆。即使所说的教外别传,这大家晓得禅宗就是宗门,或者说显教、密教。无论是哪一宗、无论是哪个法门,以什么为学习的基始?基是基础,开始。从哪里开始?从哪个地方奠定基础?这诸位一定要知道,十善业道。《十善业道经》不长,分量大概跟《阿弥陀经》差不多,太重要!
今天我们都知道佛教衰微,衰微到极处!我们自己为佛弟子,学佛多年,自己认真反省一下有什么成就?正如我们前一代的大德常说,参禅没开悟,学教不能圆解,不要说大开,念佛功夫成片没有得到,持咒三密不相应,这是现代的佛教。现代人你要说不聪明我不相信,我觉得现代人在物质受用方面比过去人福报大,在聪明常识方面比古人丰富多了。为什么学佛不能成就?不但是学佛不能成就,在世间法里头也很少看到有成就的。不要看到现在有许多得大财富、发大财的,具有很高地位的,他自身这一生不容易保住。我们看有些报导,传到我这边来,是报纸、是杂志里头的我就不太清楚,他们传来给我看。全世界前四百名的富豪,这世界知名的富豪,他们评估二十年之后百分之八十都会破产、倒闭,一代都保不住。自己本身都保不住,这不是真的有财富,真有财富,我们中国人常讲富不过三代,你还能保三代。你自身都不保,这是假的,这绝对不是真的。
世间这个财不是真的。你修学法门,这个法财里头也有真假,我们都要有能力辨别,我们这一生才能得受用。你是不是真的想得财富?真想得财富,佛在经教里面教我们,得世间这个财富要修财布施。你要得法财?你看看这个地方也是讲惠施众生,还是修布施,修法布施。修法布施你得法财,修财布施你得世间财富。法财里头有真有假,实际上真假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我们现在以大乘佛法来布施都不是真正的法财,什么原因?程序上搞错了。譬如我送你一栋大楼,你很高兴,十层的大楼,可是怎么样?没有地基。我把这十层大楼的图样画给你,资金给你,材料给你,你没有地方盖,你没有土地、你没有地基,空喜欢一场,所以这不是真实的。
我说这个话是什么意思?这大乘佛法《华严经》是不是功德法财?真的,决定不是假的。你这一生能不能得到?学习《华严》很欢喜,不得受用,妄想分别执着,学这么多年没有减少一点;不但没有减少,烦恼执着可能还随着你的年龄在增长,恶业依旧不断,想一想果报还是在三途六道。那么这法财不是真的,我们讲受用,你没有得到真实受用。真实受用要在什么地方?在基础。所以我们在此地看到初始益生,益是利益,利益众生。初始诸位一定要知道是什么法门?十善业道。
所以学佛要从十善业道上打基础,十善业道是学佛的预备,没入门!入门是什么?在家学佛三皈五戒,诸位要知道十善你已经有了,你才能受三皈五戒;没有十善,受三皈五戒是假的不是真的。为什么?不能算是善男子、善女人。善男子、善女人一定要落实十善业道,真正做到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恶口、不两舌、不绮语、不贪、不瞋、不痴,这世间的善男子、善女人,可以有资格,现在讲有条件,有这个条件就可以接受三皈五戒,在家学佛。
出家学佛的基础也是十善业道,有了十善业道才可以去受沙弥戒。善男子受沙弥戒,善女人受沙弥尼戒。沙弥戒落实了,再受比丘、比丘尼戒;比丘、比丘尼戒落实了、都做到了,再受菩萨戒。过去三坛大戒不是一次受的,三次,你前面没有做到,不能够受后面的,不可以躐等。不像现在,现在受戒,三坛大戒一次完成,至于你能不能做到,那是一概不问,形式上一次就圆满。只有形式没有实质,所以佛教衰了。
我实在是非常恳切的期望,在我们这个地球上出现一个道场,这个道场人数不多没有关系;释迦牟尼佛当年在鹿野苑,五比丘起家的!你现在这个道场五个人就行,就是一个僧团,如理如法的修行。从哪里做起?从《弟子规》做起,《弟子规》百分之百的落实,《弟子规》要非常认真的学习。为什么?它是十善业道的基础,是十善业道的落实,十善业道是个纲领,世尊提了个纲领。怎么落实?弟子规就是落实,所以弟子规落实,十善业道就做到了。修《十善业道经》,你就真的懂了、明白了,你的基础奠定。
《十善业道》、《弟子规》这两样东西落实,你要是发心可以出家不能受戒。那要仔细看你是不是能真正做到百分之八十、九十,到这个时候你才有资格受戒。受什么戒?沙弥戒,一定要照古人的规矩去做,受沙弥戒。沙弥戒三个师父就可以传授。不像比丘戒、比丘尼戒要三师七证,沙弥戒三个师父就可以传。一定要落实《沙弥律仪》,十戒二十四门威仪统统做到了。《沙弥律仪》是我们佛门入门的《弟子规》,佛门入门有《弟子规》。诸位要知道佛门入门的《弟子规》不是《十善业道经》,《十善业道经》没入门。但是《十善业道经》是入门的基础,你有这个你就可以剃度;没有十善业道、没有弟子规不能剃度,这不可以不知道。剃度之后真的要学出家人,要学做一个释迦牟尼佛的好学生;释迦牟尼佛的好学生的标准就是《沙弥律仪》。《沙弥律仪》能做到了才能受比丘戒,比丘戒做到了才能受菩萨戒,可不是一次完成。我们这个世间要出现这么一个僧团,人数虽然只有五个人,这个僧团是真正的僧团,必定诸佛护念,龙天善神拥护。这样的僧团出现,整个世界的人都有福。为什么?正法住世。正法住世的时候这个世间很多灾难都会化解,自度度他,自利利他,就在我们肯不肯干。
我老了,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么多年来,年年岁岁都在摸索,都在反省,都在检讨,才把这桩事情看清楚、看明白。我们错在哪里?我们应该要从哪里下手?希望后人能觉悟,能走向光明大道,能走向成佛之道。所以《弟子规》、《十善业道经》,这是学佛的根基,这两样东西要背,不但要背还要能够默写。《十善业道经》过去我讲过,我们印的经本是小本,为什么?便利于携带,因为它分量不多。前面有雍正皇帝的「上谕」,占了两页。第一、第二页是雍正上谕,好,非常非常之好!从第三页起这是经文。第三页到第十一页是《十善业道》里头主要的一部分,这部分要能背也要能够默写,要能够讲解里头的意思。为什么?你才能做到!你在日常生活当中境界现前,你才能想到佛怎样教我,我应该怎样学习,这就是真正发心。要想做如来的出家弟子,你要有这个标准。
古时候出家人是要经过考试的,你说考什么?如果我是个主考官,你们诸位想想你想出家,我考你什么?《十善业道经》是必定的必修科,另外要考你的佛学常识。因为你出了家之后,你专门去攻读这门功课。一定要考你,你对佛教的认识,你的志趣,你修学的目标,这是一定要考的。你为什么选择这个行业?你的目的何在?当然基础,儒家的基础,因为在中国不考小乘,儒家的基础、道家的基础,以这个代替小乘进入大乘教,你将来才能够弘法利生,续佛慧命。续佛慧命就是世间所讲的「为往圣继绝学」,弘法利生就是「为万世开太平」。世出世间法没有两样。这样的志向,你说这主考官取不取他?当然录取。
社会、国家、群众需要导师,佛是天人师,佛的弟子是老师的身分,所以称你法师。师,解惑、传道、授业,你自己没有道德、没有学问,你怎么能称师?这是我们要知道的。我们已经出了家,当年出家也是糊里糊涂出家的,根本不懂得这出家是怎么回事情。没有关系!各人因缘不一样,现在懂得了,回过头来补习还来得及。如果现在我们不补这些课程,像学校一样补修这些学分,如果要不补,不及格,那就是古人所说「地狱门前僧道多」,这里头就有你一份。很可怕,不是儿戏,不是开玩笑的。一定要认真,要好好的学习,提升自己的道德,提升自己的学问,教化众生。
现在这个世界一切众生缺乏的是什么?伦理道德。大乘佛法确确实实是建立在伦理道德的基础上。我们净宗,净宗学会成立得早,在成立缘起里面,我们就肯定「遵修普贤大士之德」,我们净宗修学的纲领、宗旨、目标是依《观无量寿佛经》「净业三福」为依据,指导的最高原则,目标是「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所以我们在行门方面,我们定的是「三福,六和,三学,六度,十大愿王」,五个科目。三福里面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四句前面两句就是《弟子规》,孝养父母,奉事师长,这《弟子规》;后面两句就是《十善业道经》,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两部经你落实了,你真正依教奉行做到了,那你就是佛在经典里面…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三六六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