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剑闪烁:密乘是非分辨论
◎多识仁波且著
显宗般若乘和密宗金刚乘是大乘教的两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密宗是显宗理论的进一步升华,走向更透彻的必然产物,犹如从小乘有部的诸法实有,逐步走向大乘唯识、中观的万法性空一样,是认识逐步深入,境界逐步开阔的完全合乎逻辑的发展。
第一部分 大方便与狭隘偏见
佛教与众不同的最大特点是大智慧与大方便。
大智慧是于理于事,明察无误的精妙遍知佛智:大方便是于一切时,于一切地.于一切众生的一切习性和心智相宜无悖的应机说法,因材施教。
用医学的话来说,就是“辩证施治,对症下药”。
弥勒在《大乘经庄严论》中喻苦集灭道四谛为病与病因,医治康复四事,便是这个意思。佛祖为了适应众生的根机,说法不拘一格,三转*轮,开演三藏十二部,设三乘四续之教,开显、密、禅、净等种种对机方便之门。贤劫法花,各展丰姿,三界众生.各有所归。
由于这个原因.佛陀获得了古往今来,各种人种民族和高低贫富各个阶层的敬仰和爱戴.就连(美)萨缪尔等人写的人类文明史《爱因斯坦的圣经》中也将佛陀列为“列王纪之第一书”,位居先哲之首。佛陀之前印度婆罗门教等,歧视妇女和下层劳动人民,如农夫、手艺人、奴仆、戏子、歌伎等,限制其入教学法。佛陀推翻了等级制度,尊重人格.实行人人平等,有教无类的开放性教育,将社会各阶层群众,用在家出家等各种方式吸收入教,形成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根据引度对象的不同,在修行生活方面提出独身禁欲修行法,带欲修行法,化欲为道修行法等,制定僧戒、菩萨戒、密戒等相应的戒律和道德准则,设置了相应的修道解脱体系。吸收出家男女僧众,在家男女居士,隐居山林的男女密修士等各种类型的信教弟子。
这些方便充分体现了佛教的智慧和方便。设想如果不开这样的方便法门,要求所有男女都出家,过戒欲独身生活,人类将遭灭种之灾,还由谁来继承佛的事业呢
因此佛教修行之道并非非出家不可,戒律也有种种,并非僧戒一种。出家修行之门,只是无量方便门中的一门。三宝中的“僧宝”,指具真智正见,处于见道以上男女修士,并非指所有穿僧衣的出家人。
因此,处于三乘见道以上的修士,无论带发削发都是僧宝,因为僧宝是从修行人的证悟层次上划分的,并非从衣服和发式上划分的。从自身三宝而论僧宝,也是指获得真智的悟境,并非出家在家的问题。
衡量佛教和非佛外道的标;隹是见行二条。“见”指智慧正见,“行”指慈悲利众行。修持行为在见行上符合教义,就是正门正宗。这“教义”是指三藏四续教义。并非除佛陀以外,任何人新创的“教义”。法门无量,经典无数,因此,不能以一经一说,一知一见,衡量是非对错,辨别正见邪说。用一种尺度衡量一切,本来就是错误的.若以只适应本门类的尺度,衡量一切别的门类,更是错上加错。
古往今来佛教内部各以各的见闻所知,利益爱好为标准,否定排斥别门别宗正法流者,大有人在,并非虚构。这种互相排斥,拉山头,争地盘,争利养,争衣钵等种种离经叛道行为,使佛教内部形成了四分五裂的局面。这种行为名为护教,实为灭教,其后果远远超过“三武”、“朗达玛”之类外部的灭教行为。“野j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若自身有生机,外部因素构不成灭绝的威胁。
佛教有史以来.内部的法流派系之争从来未间断。佛祖示寂不久。声闻一系,在经文的理解上产生分歧,三五成群.各持己见,各占山头,分裂为十八个部派——这是佛教史上第一次内部分裂。
有部小乘弟子,信奉的经典主要是《四谛论》《四分律》等佛陀初转*轮时的经典。它们信奉的经典中对成佛的因缘广大行,诸法无我性空见,佛的法身、报身等广大境界末作开示。
在大乘经典所讲的诸法性空之理与有部经中的五蕴实有等说完全对立,因此,小乘以有部经典为根据.提出了“大乘经典非佛说是魔说”的观点,挑起了大小之争。视大乘为异端邪说,极力反对排斥。在小乘教盛行,教徒多,并得到当权者支持的历史条件下,据经典记载。大乘教在印度曾遭受过三次灭顶之灾。
在历史的紧要关头,相继出现龙树、提婆、马鸣、弥勒、甦省、世亲等一批著名的大乘论论师,力挽狂澜,破斥否定大乘的乱论邪说,从理论上粉碎了小乘有部的进攻。世亲在《俱舍论》中称:大师世眼久己闭,堪为证者多散灭,不见真理无制人,由鄙寻思乱圣教。就是指的反大乘的情况。在诸大乘论师中论证大乘。拨乱反正方面起到关键性作用的是龙树、弥勒、甦省三大论师。
龙树从理性正见方面阐发了三乘解脱的不二法门;弥勒、甦省根据《般若》《法华》《涅槃》《华严》《十地》等大乘经典,构建了三乘佛教的根、道、果系统理论体系。此后两千多年来,大乘佛教始终保持了佛教的主流和中心地位。
但近百年来.有一些人受小乘有部经典和文字资料的影响,老调重弹,抛出“大乘佛经非佛亲传,属后人伪造”观点,企图否定博大精深的大乘思想为佛的真传,在诽谤佛法的队伍中,有些人竟然是以大乘比丘僧,善知识的面貌出现的,这比历史上小乘佛教徒,反对大乘佛教更进了一步,从外部的进攻变成了内部的分裂倒戈。可惜,他们除了重复过去的陈词滥调以外,摆不出任何使人信服的可靠证据。
第=部分对密法的种种歪曲和攻击本来显宗般若乘和密宗金刚乘是大乘教的两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密宗是显宗理论的进一步升华.走向更透彻的必然产物,犹如从小乘有部的诸法实有.逐步走向大乘唯识、中观的万法性空一样,是认识逐步深入,境界逐步开阔的完全合乎逻辑的发展。若不是对大乘经论的粗浅的阅读,而是精细入微地细察深究,就会发现显宗经典在轮回转世和物质的人体和非物质的意识之间的关系问题.所断粗细障与能断意识的粗分细分分类问题以及有漏的身心转化为无漏智身等方面似乎有言而不详、意犹未尽之处。
从物理的角度讲.似乎只深入到原子物理的层次.还没有揭开微观量子物理的秘密。接着继续研究无上密教理(因为下三部密中未涉及到密法深层义理)就会认识到在显宗经典理论的山穷水尽之处.密法展现出一条崭新的金光大道。
日本人空海说:“整个佛教的终极妙理在于密教”,英国佛教学者约翰·布洛菲尔德说:“我把金刚乘视为人类思想发展最绚丽的花朵之一”。第二佛陀宗喀巴说:“金刚乘比佛更稀有珍贵”。以上这些话都不是无根据的夸张,而是经过显密教理深入对比研究所作出的真确的结论。
而反对密宗的人,从其见识谈吐来看,没有一个真正了解密宗教理的人,只是从一些表面现象上对密宗吹毛求疵.妄加指责,想置之于死地而后快。这种纯粹从争地盘、争利养,出于嗔恨心,嫉妒心和无知偏见而挑起的教派之争和排外之举,从本质上来看是封建割据,狭隘偏执的思想产物,绝不是实事求是研究教理,从理论上分清是非的学术作风。因此,针对密乘发起的摇旗呐喊的进攻。实质上只是一些纷纷扬扬的纸人纸马,对于具有合乎理性的教义和可靠实证坚固基础的金刚乘起不到任何摧破动摇的作用,只是在对那些对密法缺乏了解不明真相的信众中起到蛊惑人心的作用,造成莫名其妙的误解和排斥,故需要辩明是非。
由于金刚乘部教义特别是无上密,属于不得公开的秘传、密修之法,对于来自外部的诽谤攻击进行申辩就会泄秘犯戒,故忍气吞声,不于理睬,这是其一;学无上密的善知识中精通汉语文,看懂对方的评论文章.能著文反驳,澄清事实者在藏人中此前几乎等于零,这是其二。
由于以上原因,反密谤密之士,一路杀来如入无人之境,旁观者以为密宗理屈词穷,无反击之力,进攻者认为自己真理在握.所向无敌,更加滋长了骄慢之情。“谎言说上一千次也会变成真理”,若不澄清,长此下去,对方消灭密乘,独霸天下的痴梦就会成真。对这一谤法灭法,违背如来大方便教义的叛道行为怎能置之不理呢
再者,别人说了近一个世纪,也该让密宗方面说话了。
孟子曰:“是反为非,虚转为实,安能不言
”王符《潜夫论》曰:“予其好辩
将以明真”。下面将历来歪曲攻击密乘的言论.摘要归类,一一据理辩析,以正视听:
一、拐弯抹角想从密法的来源上否定密法,为此他们炮制了所谓“密法来源于婆罗门教、印度教”的种种说法。
如说:“密咒发源于婆罗教”(见圣严《印度佛教史》)“密宗是佛教和婆罗门教、印度教相结合的一种宗教形态”(见李冀诚,丁明夷《密宗百问》)“密教乃大乘晚期与印度教融合的产物.传人西藏后,又于本土苯教之鬼神崇祀结合.非纯粹正统佛教”。(见陈兵《二十世纪中国佛教》)以上是比较典型的否定密宗是佛法、正法的观点。如果这些观点能成立,就会得出“密宗不是佛法、正法而是魔法、是外道”的结论.虽然他们没有直接说出这个结论,但从所提出的“来源”和“成分”的前提,就会必然推出这样的结论。
很显然,密咒密宗既然“出于婆罗门教印度教”.就不可能是佛陀所传的佛教了。婆罗门教、印度教、苯教都是外道,既然密咒密宗“发源于婆罗门教”,“是与印度教、苯教相结合的产物”,那当然是外道了。既然密乘是外道,打击诽谤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可见反密战士挖苦心思、拐弯抹角达到目的的战术,何等高明!但遗憾的是,对方的那些论点,除了说“一般认为”“我们认为”“历史传说”之类的理由以外,拿不出令人信服的经典历史资料根据。
而这样的缺乏证据的立论,只是说说而己,在学术上既不能破他,也不能自立。而与此相反,我们可以提出密宗是佛陀亲传、纯真佛教的强有力的证据,予以反破对方的论点。现一一陈述如下:
(一)即使是否定大乘佛典…
《慧剑闪烁:密乘是非分辨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