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席大师贡唐仓▪P12

  ..续本文上一页西藏方面一方面欢迎班禅回藏,另一方面又提出班禅要“轻骑回藏,勿带蒙汉官兵”。英国驻华公使也向国民政府提出外交抗议,反对班禅带领卫队入藏。

  在班禅回藏的问题上,班禅方面,噶厦方面,国民党政府方面,英国方面,争论焦点是:班禅回藏带不带蒙汉官兵?表面上,这似乎只是一个卫队问题,实质是西藏与中央的从属关系问题,也就是中国对西藏的主权问题。

  在这个原则问题上,班禅的态度是非常坚决的,毫不让步,国民党政府也认为班禅必须带一部分卫队回藏。1935年9月21日,蒋介石给班禅发来电报说:“请佛依照原定计划,早日入藏,一切自有中央主持”。

  班禅大师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在准备渴望已久的返藏前夕来到拉卜楞寺的。

  从1936年6月15日到达,到8月21日离开,班禅大师一行在拉卜楞寺住了两个月零六天。其间于7月4日举行了规模宏大的第九次时轮金刚法会。班禅大师在拉卜楞寺其间,戒备森严,一般人很难到跟前,但对于10岁的贡唐仓活佛,大师视作自家人,任其自由出入。在离开拉卜楞寺前夕,班禅大师接受贡唐仓活佛的恭请,到贡唐囊欠(藏语意为活佛的府邸)作客。

  到贡唐囊欠后,班禅随行的管家以为大师不过来看一看,只待一会儿,便不停地催促:“有什么好吃的,赶快端上来”。藏族上菜有个习惯:后面的菜上来后,端下前面上的菜。由于管家催得很快,菜很快就上完了,而班禅大师不但没有走的意思,还说:“今天就在这里不走了”。管家一看这样,又说:“还有什么好吃的,再端上来。”

  这天在贡唐囊欠,班禅大师过得十分愉快。大师就象在自己行辕一般轻松,不断地向世唐仓活佛问这问那,显出对活佛的格外喜爱和关心。当时贡唐仓活佛正在学经,大师便把他的一尊文殊菩萨铜像送给了贡唐仓活佛,那是一尊手拿智慧剑的文殊菩萨像,已有1000多年历史,十分珍贵。大师对贡唐仓活佛说:“送你这尊佛像,开开你的智慧,希望你成就大智慧”。接着大师又把他7月4日讲经那天穿的金坎肩送给了贡唐仓活佛,大师充满期望地对贡唐仓活佛说:“这是我讲经穿的坎肩,今天送给你,希望你以后为大众多讲经,讲六七次、七八次,越多越好”。1994年底,贡唐大师在南国广东回忆这段历史时欣慰地说:“班禅大师希望我讲经六七次或七八次,我已经讲了十次了,超额完成了任务”。

  班禅大师那天12点左右来到贡唐囊欠,一直待到天黑,后来打着汽灯回到了他的住地。这次聚会,班禅大师以他的睿智、慈祥,明确地对贡唐仓活佛寄予了厚望,这给10岁的贡唐仓活佛留下了一生难以忘怀的印象,尤其对他以后佛经造诣的精益求精、戒德修行的崇高圆满以及孜孜不倦的弘法事业,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令贡唐仓大师抱憾不已的是,这竟是他与班禅大师的最后一次见面,一年多以后,班禅大师就在青海省玉树圆寂。

  1936年8月21日,班禅大师偕同国民政府新任命的护送专使赵守钰等离开了拉卜楞寺,向青海省的玉树进发,以便从那里准备启程回藏。大师一行经青海黄河南亲王住地,边走边停,一种接受僧俗信从的朝拜,于1936年12月18日到达玉树,“军民数千,冒雪欢迎”。班禅将行辕设在玉树寺的甲拉颇章宫内。

  在此之前,十三世达赖喇嘛土登嘉措于藏历水鸡年(1933年)10月30日,以58岁的盛年圆寂于拉萨。九世班禅当时得到消息后,立即致电国内各寺院,共诵大经,追荐志哀七日,同时自己捐献大洋七万三千二百元,作为西藏、青海、西康(今四川西部)、内蒙各地寺庙喇嘛诵经的费用。1937年5月7日,噶厦派出寻访十三世达赖转世灵童的代表团到达玉树,请求班禅指示十三世达赖转世的地点。大师除指示外,还另外加派了两位活佛帮助寻访。噶厦方面还因1932年与青海打过仗,担心马步芳怀恨在心,故意刁难,恳求班禅给马步芳写信,予以“疏通”。大师当即给马步芳写了一封很诚恳的信,请他大力协助,早日访得十三世达赖转世灵童。

  但对于班禅回藏,噶厦方面一方面表示欢迎回去,另一方面仍提出“不带蒙汉官兵”的老问题。经过班禅行辕、拉萨三大寺(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和噶厦代表多次商讨,噶厦方面表示可以允许中央代表和仪仗队进入西藏境内,使命完成后,休息数日,便从海路撤回,并要“国际担保”。与此同时,英国驻华公使配合噶厦方面,多次向国民政府外交部提出“抗议”,反对中央政府派卫队护送班禅回藏。这时国内形势又发生了很大变化。抗日战争爆发,日本侵略军侵占了平津,上海危机,国民党政府已经顾不上西藏事务,加之正依赖英美的财政与军火援助,不敢得罪英国,蒋介石因之突然改变了态度,于1937年8月19日通过行政院发布了要求班禅“暂缓回藏”的命令。当时班禅已经离开玉树前往青海与西藏边境的拉休寺,对于蒋介石“暂缓回藏”的决定,感到非常意外和难以接受;因为大师本人一直希望早日回藏,一切准备工作均已就绪,且已到达西藏边境。大师于是决定再作一次努力,但经过多方协商,噶厦方面最后回电:

  “(一)仪仗队在藏只准休息两个月,并得由海道撤回。

  (二)行辕与仪仗队到藏后,须服从前藏政府命令。

  (三)所有保证字据,须经大师签字盖章。”

  以上三条,实际上是拒绝班禅回藏尤其是要班禅行辕“服从前藏政府命令”,这是班禅绝对不能接受的。班禅于是决定在抗战期间暂缓回藏。大师在给国民政府蒙藏委员会的信中说:班禅东来十五载,心切五族团结,共安边防,宁愿牺牲个人,力全大局,暂缓西行,以待将来。大师随即于10月8日离开拉休寺,10月12日重返玉树。

  班禅大师回藏之事被西藏亲英分离势力和英帝国主义阻拦后,即感身体不适。到11月4日,饮食难进,每食即吐,左肋剧痛,不能安卧。延至12月1日晨2时50分,在结古大寺甲拉颇章宫内圆寂,享年55岁。

  九世班禅大师曲吉尼玛,生于1883年(清光绪九年),自1923年11月15日逃亡内地以来,在国内各地住了整整十四年零十五天,始终未能实现返回故乡的愿望。他的不幸逝世,不仅是他个人的悲剧,也是西藏人民特别是后藏人民的悲剧。这个悲剧的发生,关键是那个时候西藏地方与祖国的关系很不正常,西藏的亲英分离势力与英帝国主义勾结,企图分裂中国,因而设置障碍阻拦坚定的爱国主义者班禅大师返回西藏。

  贡唐仓大师至今深情地回忆:“我十分信仰、尊重班禅大师,他人很好,一点脾气也没有,当时他的堪布会议厅有随员500多人(包括国民党政府派的警卫),但大家都不怕他。好几次他生气地说:你们现在不怕我,我的下一世可不会让你们欺侮。第十世班禅大师果然很威严,随从都很敬畏。”

  11岁的十世班禅突然从褥子下面摸出一块已捏成手形的黑石头,庄重地对23岁的贡唐仓活佛说:“这是我8岁时捏的,为了送给你,一直等到现在。”

  到1948年,贡唐仓活佛23岁,已经是甘、青、川藏区享有崇高威望的大活佛。这年夏天,大师离开他在四川阿坝的寺院查理寺,回到拉卜楞寺他的囊欠。住了不久,大师即率领查理寺安曲活佛的管家、他的舅舅阿丹土司等300多人,前往青海塔尔寺,拜见第十世班禅额尔德尼·却吉坚赞大师,同时叩请班禅认定圆寂已三年的安曲活佛(第四世)的转世灵童。这查理寺是四川阿坝州最大的寺院之一,由安曲活佛创建,到第二世安曲活佛时,他把这座著名的寺院送给了他的老师、德高望重的四世贡唐仓,期望查理寺凭借贡唐仓大师的巨大影响,永转*轮,光大佛法。

  贡唐仓大师一行300多人,骑着马浩浩荡荡向西宁进发,沿途经青海省河南蒙旗、泽库、贵德等地。因一路受到当地僧俗群众的顶礼膜拜,不得不走走停停,最后用了将近半月时间,于农历八月到达塔尔寺。

  塔尔寺建在青海省湟中县鲁沙尔东北,距离省会西宁城约25公里。这座建于公元1560年(明嘉靖三十九年)、典型汉式建筑风格的古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宗主寺之一,又是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的诞生地。寺院四周环绕奇峰丛林,十分庄严幽雅。并排屹立的八座白塔,殿顶覆盖深蓝色和深绿色琉璃瓦,中间高出众殿之上的大顶,金光灿烂,十分耀目。其中最负盛名的宗喀巴大金瓦寺,地基约有五十公尺见方,墙为各色香木雕成,上、下两层的屋顶全部铺以金瓦,在阳光下闪射着永恒的金光。

  第十世班禅大师因种种原因,回不了他的本寺西藏札什伦布寺,这时驻跸于塔尔寺。因大师只有11岁,许多事情便由他的堪布会议厅主持。堪布会议厅对贡唐仓大师极为敬重,给了他很隆重的礼遇,所有堪布、喇嘛都到寺外迎接,并立即安排他拜见了班禅。大师向11岁的班禅敬献了价值4000银元的一个大银元宝,还向全寺喇嘛每人赠送了一枚银元。

  贡唐仓大师到塔尔寺的时候,正是十世班禅处境困难之时。

  九世班禅1937年在青海玉树逝世后,班禅行辕堪布会议厅就派出僧俗官员四处找寻九世班禅的转世灵童,历经千辛万苦,于1941年在青海省循化县温都乡一户藏民家中,找到了一名灵童。这名灵童生于藏历十六饶迥之土虎年,即1938年正月初三日,乳名官保慈丹,找到时已经三岁。其父名贡布才旦,母名索南卓玛。经过堪布会议厅进行占卜、降神、辨认前世班禅用过的东西等等选择灵童的程序,认为官保慈丹确系前世班禅转世的灵童,就把灵童先从循化县接到甘肃拉卜楞寺,然后再迎到塔尔寺“供养”。同时以堪布会议厅札萨喇嘛罗桑坚赞的名义,给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蒋介石写了一个报告,要求批准举行班禅灵童登席继位大典。

  但蒋介石接到电报后,没有表态。因为当时西藏方面也正在找寻九世班禅转世…

《金席大师贡唐仓》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