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席大师贡唐仓▪P36

  ..续本文上一页,悬挂铜制鎏金狮头,柱顶都有一尊飘飘欲仙的木雕天女像。回廊外侧四壁是浙江工匠绘制的壁画,色彩艳丽,形象生动。环顾宽阔高轩的一层佛殿,高处悬挂的圆形玉兰华灯、枝形长吊柔和、白亮的光芒,与无数盏小如银碗,大似银盆的酥油灯闪烁的黄色光芒交相辉映,溶为一片浓浓的“佛光”世界。

  躬身顺着铁皮镶边的木楼梯上到二楼露天回廊,边墙用彩色瓷砖砌就,墙顶覆盖绿色琉璃瓦顶。透过里侧的玻璃窗,可以看到二层佛殿内自左向右依次为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第二世嘉木样美晋旺布、宗喀巴师徒三尊及从印度进口的度母像。这些大小不等的金像坐满东、南、西、北的殿壁,达400多尊。第三层千佛殿收藏的1032尊铜佛,全部从马来西亚进口,金灿灿的佛像端坐四周殿壁的红木方格内,极为庄严。佛殿外的回廊墙顶,绕了一圈彩灯,每当夜幕,彩灯明灭闪烁,点缀得宝塔更加神秘而威严。

  第四层为4米高的金佛阁。沿金黄色的拱形门走进圆形殿内,正中是尼泊尔工匠制作的2米高的无量光佛,塑制精巧,端庄殊严,金佛眉心镶的大钻石,是这次专程前来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亲善大使李玉玲小姐捐献,价值3万美金。酥油灯闪烁的香案前,摆放信徒们献来的宝瓶、花束及许多锦旗。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州务卿余江月桂敬贺:“极乐世界,和平大千。”山东省佛教协会会长、湛山寺住持明哲敬贺:“请佛住世,*轮常转。”佛殿四壁,绘满壁画,画面展示的是阿弥陀佛极乐世界景象,上面彩绘的宫殿之顶及佛像头部,全部贴了一层金,在柔和的华灯下,金光四射。加之香烟袅袅,真使人恍若置身幸福安乐的世界。难怪笃信佛教的藏胞朝拜这里时,无不感到激动,就象无忧无虑的来世已经显现一般。

  1993年7月24日(农历六月初六日),贡唐仓大师为这座庄严肃穆的宝塔举行开光仪式。这一天,是佛祖释加牟尼在世间第一次讲经的日子。听闻宝塔开光,国务院宗教事物局派一位司长专程前来祝贺。卧病在床的原甘肃省政协主席王秉祥,在医院做了一首贺诗,亲笔书写、装裱后托人带来。诗是这样写的:“佛法无边渡众生,爱国爱教爱信僧。光轮再现贡唐塔,瑞彩祥云拉卜楞。”上一届省政协主席葛士英,现任主席申效曾等甘肃省、兰州市的领导,或亲自前来,或送匾祝贺。据不完全统计,前来祝贺的有北京、宁夏、四川、青海、甘肃等省市区的500多家县级以上单位和部门的代表,以及美国、德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20多名信徒,甘、青、川300多座寺院的活佛、喇嘛,共约300多来宾和僧俗群众。

  贡唐大师从自己的积蓄中,预算拿出30万元款待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7月23日——25日三天,小小的夏河县城像过节般热闹,大小宾馆、旅社人满为患,许多牧民只好在县城附近的草地上搭帐篷过夜。

  草原上顷刻间崛起一座“帐篷城”,“贡唐盛会”展示一片歌舞升平……

  7月24日贡唐仓大师在距离县城不远的桑科草原,为来宾举行盛大的草原聚会。上午10时,大师离开人山人海,信民蜂拥上前朝拜、摩顶,来宾争相与大师合影的宝塔院内,驱车前往桑科草原。紧随佛爷的凯迪拉克红色轿车,是无数辆汽车连成的长长的车队。

  风和日丽、一望无际的桑科草原上,一夜间崛起一座“帐篷城”:青山下一片较高的开阔地上,十几顶崭新、漂亮的大帐篷,紧傍一条清澈的小溪围成半圆形。帐篷洁白的底布上,缀满五颜六色的吉祥图案。其中中间的一顶帐篷最为豪华、美观,与一边敞口的其它帐篷不同,这顶帐篷底部四周用杏红色的薄棉毯围成规则的圆形,正面有一小门出入,篷顶悬垂红、黄、绿、蓝、白色相间的帘幕。这便是贡唐仓大师的帐篷。

  距离寺院专为贡唐仓大师的客人搭设的帐篷群不远,是夏河县城的居民和从遥远的夏季牧场赶来的牧民们搭起的如同村落般的各色帐篷。每年花木茂盛、百花吐香的7月中下旬,是位于青藏高原东端的甘南藏族人民的“香浪节”。“香浪”,藏语意为“采薪”。相传过去拉卜楞寺的僧人每年夏季都要到山上抬取柴禾,因路途遥远,当天不能返回,就留宿山野几日,游山玩水,消闲憩息。由此相沿成俗,便成为群众性的郊游活动了。今年的“香浪节”与宝塔开光的日子不期而遇,桑科草原的“帐篷城”便比往年壮观了许多:溪水潺潺的开阔草地上,牛羊成群,布帐点点,炊烟袅袅。人们举家而来,喝着醇香的奶茶和青稞酒,纵情欢乐。真数不清有多少人,看不尽帐房何处是尽头。围绕帐篷,精明的商人们摆起了瓜果摊、饮料摊、百货摊,使今天的草原聚会又成为一次物资交流大会。

  当贡唐仓大师的车队临近这座“帐篷城”时,前方突然冲出一列马队。骠悍的骑手们身穿统一的藏袍,一边策马奔跑,一边发出兴奋的“噢,噢……”的欢呼声。当看清驶在前面的红色轿车里坐着佛爷时,骑手们很快掉转马头,一边紧跟汽车迅跑,一边纷纷鸣枪欢呼。“叭叭叭”的声响比起彼伏,在空旷的草原上显得格外清亮。奔驰的马队一直卫护大师的轿车驶到帐篷前。这是藏族人民欢迎贵宾的最高礼节。

  大师着紫色袈裟,戴深色茶镜,站在华贵的帐篷前。随从喇嘛从他身后撑起一把遮阳伞。密匝匝的信民从远处围扰来,或抛起哈达,或磕起长头。来宾纷纷拥上来,与大师合影留念,来自美国、德国及台湾的客人更是忙碌不停,照像机、摄像机频频转动,摄下大师的一举一动。

  12时,聚餐开始。一顶顶大帐篷里早已摆好了桌椅,桌上整齐放置着瓜子、键力宝、芒果汁、啤酒、国内最高档的“红塔山”香烟,及吃手抓羊肉必需的藏刀、油泼辣椒面、醋等调料。大师用标准的藏餐款待来宾。年轻的喇嘛们依次端来奶茶、蕨麻米饭(一种用酥油、白糖及草原植物蕨麻相拌而成的米饭)、灌汤包子(全用瘦羊肉加肉汤包成,皮极薄,吃时要先咬个小孔吸出汤汁)、手抓羊肉、大烩菜(用萝卜、粉条加羊肉汤做成)、乳酪(俗称酸奶子,用鲜牛奶发酵而成,食时放上白糖,酸甜适度、清凉可口)。客人们脚踩绿毯般的草地,远望蓝天、白云,享受这别有风味的草原藏餐,无不感到新鲜而心旷神怡。

  午餐中间,贡唐仓大师走出他的红色帐篷,依次到分坐着客人的帐篷,请大家一定“吃好,喝好。”他对李玉玲小姐说:“到草原上来,吃手抓羊肉便是最好的享受。你看生活在高原牧区、千里大草原的藏、蒙等少数民族,个个身强体壮,目光锐利,情性豪爽。这一方面是由于特有的民族素质所决定,另一方面就是辽阔草原的滋润,其中离不开鲜美喷香、肥嫩而高热量的羊肉的养育。”

  有一顶帐篷笑声阵阵,很是热闹。原来是一位在省城兰州工作的藏族干部,一边大吃羊肉,一边向人们介绍草原风情。他用诗一般的语言说:“要看草原的风光,请看雪白的帐篷,天地包容在里面;要看牧民的精神,请看驰骋的骏马,步伐丝毫不乱;要看牧民的生活,请看姑娘的着装,袍子鲜艳又美观。”看到大家听得津津有味,这位干部停顿片刻,一手执小巧的藏刀,一手抓起盘子里的大块羊肉肋骨,熟练地边割边吃,同时吸溜那肥得淌油的部位。肥瘦尽在嘴里,骨上肉屑不留,一块复一块,吃得真香!吃毕,用餐巾纸擦擦嘴,接着说:“藏族人民待客的习惯:进门丹拉森巴(藏语意即敬三碗酒),坐下酥油糌粑,吃肉是羊肉肋巴(因肋巴肉最好吃,藏民有句顺口溜说:听话要听党的话,吃肉要吃羊肋巴),上马(告别时)时(献)洁白的哈达。”精炼的概括逗得大家喜笑颜开。

  下午两时,歌舞演唱开始。贡唐仓大师坐在帐篷口的一张黄缎沙发上,悬垂的帘幕自然遮挡了阳光。头戴礼帽,身穿黑、红、黄、绿、各色袍子的藏族男女,一袭红色袈裟的喇嘛们,金发碧眼、胸挂像机的的外宾,或站或坐,在草地上围成一个圆圈。在柴油发电机的带动下,录音机飘出欢快的音乐,20多名身穿崭新藏袍(女袍齐脚踝,男袍至腿膝)、头戴精致礼帽的男女舞蹈者,首先在草地上跳起了活泼优美的集体环形舞。演员们均是夏河县城的“人尖子”,大部分为年轻的姑娘、少妇,面容姣好,身材匀称而丰满,充满青春活力。也有几位上了年纪的女演员,风韵犹存,舞姿娴熟。随着舞蹈,演员们挂在皮靴上的一圈小铃铛锒锒作响,清脆悦耳。长长的袖子在空中上下翻飞,袍边镶了虎、豹、水獭皮及各色花边的鲜艳衣袍,勾勒出演员们曲线分明的身材。

  一位女歌手手拿话筒用藏语唱道:

  蓝天是百鸟飞翔的地方,

  我像鸟儿上下翻飞跳起舞。

  大地是骏马驰骋的地方,

  我像骏马连跑带颠跳起舞。

  ……

  我唱着跳着上蓝天,

  玉龙起舞我也起舞。

  我唱着跳着上高山,

  野牛起舞我也起舞。

  我唱着跳着到舞场,

  朋友起舞我也起舞。

  在空旷的草地上,女歌手放开歌喉,声音显得尤其清亮高远。唱毕,深深地鞠个躬,然后双手捧起准备好的长哈达,弯腰趋步来到佛爷面前,跪下去,双手举哈达过头顶。佛爷端坐沙发,哈达直接挂在俯首在脚下的演员脖子上。有幸戴上了佛爷亲手挂的哈达,漂亮而健美的女演员满脸漾起幸福而满足的笑容,依旧躬腰、起身,慢慢退回去。

  仰望天空,深邃、碧蓝,厚重而洁白的云儿隐隐泛蓝,也如同虔诚的朝拜者悬在远处青黛的山峦上方,远远地凝望这欢乐、吉祥的草原。阳光炙人,大师瞅一眼刚刚舞蹈后坐在草地上的演员们,让随从喇嘛送去一箱健力宝饮料。

  歌舞一只接一只,掌声一阵连一阵。有女生独唱,有男女二重唱。也有男歌手手拿龙头琴边弹边唱,中间穿插男女舞蹈。人们把最好的歌、最优美的舞姿献给佛爷:

  早晨的太阳,照在石山上,它发出的光芒,好像佛堂的灵光;

  中午的太阳,照在铜色的山上,它发出的光芒,好像光灿灿的金盏花;

  下午的太阳,照在水面上,水清见底,清得像献给佛爷的净…

《金席大师贡唐仓》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