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派来毛尔盖·图丹喜措作经师,贡唐仓活佛正式开始了3年的学前教育。图丹嘉措经师50多岁,具有“多然巴”学位,是当时藏传佛教界很有名望的高僧,曾被九世班禅曲吉尼玛请到后藏札什伦布寺,给他做辅导。这位高僧不仅学识渊博,而且面容慈祥,心地善良,对年幼的贡唐仓活佛十分疼爱,教学时循循善诱,从不厉言厉色。小活佛悟性很高,学习十分用功,不用教师过于操心。功课之余,教师常常让喇嘛带他到大夏河对面的禅林里追逐嬉戏,认识大自然。慈善的图丹嘉措经师教他藏文,教他佛经,给他讲草原和佛经以外的许多事,使小活佛学到了知识,感到了胜似家乡亲人的温暖。几十年中,贡唐仓大师与老师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老人于1955年9月19日圆寂,大师悲痛万分,举行了盛大的供祭。他一直敬重地保存着老师的骨灰,直到“十年动乱”中他的囊欠被查抄时下落不明。至今,每年的9月19日,大师不管多忙,也要为老师念经、供祭。
1935年,9岁的贡唐仓活佛前往四川阿坝他的本寺查理寺,拜见三世安曲活佛嘉样钦热嘉措仁波且。查理寺是阿坝州最大的寺院之一,是二世安曲活佛建造的,他后来把它赠送给了他的老师、四世贡唐仓丹贝嘉措。这年11月11日,贡唐仓活佛向拉卜楞寺总法台德瓦仓活佛报到,正式入闻思学院学习。
六世贡唐仓活佛从转世认定到入寺学习这一段时间,正是拉卜楞寺劫难后不久。
1916年,16岁的四世嘉木样尕藏图丹旺杰圆寂。十八囊欠之首的阿莽仓任“司姜”(即摄政)后,与掌握财权的“襄佐”(大管家)李宗哲不和,互争不下,李宗哲(本名为宗哲,李是后来跑青海后所加)控诉于北洋政府行任的甘肃省民政长兼署都督张广建,张令驻守青海的宁海镇守使马麒查处。马麒先派原在拉卜楞寺塔哇(寺院附近依靠寺院生活的村庄)驻防部队中任翻译的马寿前往调解,阿莽仓以干涉寺院内部事务为由加以拒绝。马麒继派西宁道尹黎丹前往,调解无效。黎丹返回西宁的途中遭到藏民仗击,幸而脱险。马麒因而大怒,于1918年6月派他的弟弟、宁海军玉树防务支队司令马麟率兵1000人赶赴拉卜楞寺,企图用武力解决争端。马麟部队在距拉卜楞寺五六十里的甘家滩,被阿莽仓布置的藏兵包围。马麒奋战突围,马麒又派出马海渊、马腾凤、马辅臣等“马家将”增援。双方在甘家滩激战,结果藏兵败退。马麒于是进驻拉卜楞。
一月之后,阿莽仓发动阿木曲乎等部落藏兵和青海黄南热贡部落合攻拉卜楞,激战数日,又败退。这一仗,藏兵伤亡约两千余人,马麟部队死伤二三百人。马麟乘机纵兵抢掠,寺院和藏民损失很大。11月,马麟又率4000余兵力进攻阿木曲乎,阿莽仓抵御不了,逃至欧拉部落,后去世。马麟纵兵焚烧阿木曲乎寺院,屠杀藏族僧俗男女700余人,直到阿木曲乎头人表示屈服,才收兵。根据拉卜楞寺僧俗民众的心愿,五世贡唐仓丹贝尼玛出任摄政。
1920年农历2月11日,拉卜楞寺经第九世班禅大师卜算,由摄政贡唐仓活佛找寻,认定1916年出生于西康理塘营官坝彩玛村黄位中(藏名贡保端主)的第四子为上世嘉木样转世灵童。黄位中原为清朝世袭宣抚司,清末四川改土归流时改授土保正。9月,黄位中全家随嘉木样到拉卜楞寺,五世贡唐仓辞去摄政职务。开始时,马麒对黄家极尽拉拢,自己不仅与黄位中结拜,还让他的儿子马步芳与五世嘉木样长兄黄正结拜为兄弟,实际上是不想让黄家掌权。加之驻守拉卜楞寺的宁海军经常插手寺院内部事务,多方敲窄勒索,甚至直接侵夺寺院某些职权,黄家与马麒形成尖锐冲突。后来马麒增调来60名骑兵驻守拉卜楞,又在黑错(今合作)设茶粮局,以宁海军管带马海渊为局长。此举受到僧俗群众反抗,藏民赶走了骑兵,迫使马麒调走了马海渊。在双方矛盾日趋尖锐之际,1923年,马麒又一次以势强压,他到达拉卜楞寺后命令马麟向拉卜楞寺宣布:不许五世嘉木样家属参与寺院事务;所属部落枪支一律收缴,并交出战马1000匹;嘉木样的80名卫士,各缴出长枪一支;向寺院罚银800秤(折合4万两),罚僧众每人白银50两。
命令一经宣布,立即强迫执行,就边“佛父”黄位中、“佛兄”黄正清的枪也被收缴。马麒还逮捕了寺院有关管家和欧拉等部落头人20余人。面对马麒的这一横行霸道,黄家一方面不断向甘肃军政当局控告,派僧众组成代表团赴兰州要求惩办马麒,恢复嘉木样寺主的权益,另一方面嘉木样一家不得不离开拉卜楞寺,出走各地进行宗教活动,同时发动群众,组织武装,以驱逐宁海军。
马麒闻讯,立即先发制人,派马麟率宁海军24营,约万余人,进攻拉卜楞。寺院兵分两路,一路围攻驻军,一路迎击马麟,双民发生激战。终因马麟兵力强大,黄氏父子不得不率藏兵撤往桑科、黑错,马麟部队一路烧杀抢掠,骇人听闻。曾经亲赴草原调查这一事件的共产党人宣侠父在他的《西北远征记》中这样记述:
“西宁的骑兵,突然围攻拉卜楞寺,嘉木样在乱兵中出奔甘边刚察寺。嘉木样的父亲,汉名黄位中,藏民称他为“耶夫”,他当时号召附近的藏民部落,共计五万余骑,和马麒在刚察附近的草原激战。最初的交锋,藏民勇悍异常,他们都脱得一丝不挂,裸体持着长矛,奋马向前直冲,使马麒的骑兵,受了极大的损失。后因甘督陆洪涛派员传令双方暂时停战,静候督署察办。敦厚的藏民,以为督办既然前来察办,一切当然可以静候解决,便漫无防备地屯扎在无险可据的草原上。然而马麒却从来没有将命令不出兰州的陆洪涛放在眼里,于是乘藏民毫无准备的时机,促兵进攻。当马麒的骑兵冲击藏民的营垒时,许多藏民尚鼾声呼呼,在睡梦中,蓦地被一阵枪声所惊醒,手足无措地东西乱窜,无抵抗地被马麒杀了几千人,其余的也只好保护着嘉木样向川边溃腿退。马麒的骑兵,于是摧毁了附近藏民的村落,焚烧寺院三十几座,被杀妇孺共计七千多人。”
“马家军”这一疯狂的惨杀,在历史上也是罕见的。拉卜楞寺此后一直控告马麒,却如石沉大海,无人主持正义。1924年农历5月。五世嘉木样及其家属借赴兰州朝拜班禅大师之机,谒见甘肃军政首脑和知名人士,要求伸张正义,敦促宁海军撤离拉卜楞。1925年,黄位中又派九人代表团赴兰州,呈递请愿书。这时,国民军总司令兼甘肃军务督办冯玉祥所属第七方面军总指挥兼甘肃省省长刘郁芬率部进入兰州,共产党人宣侠父在其总指挥部政治处任党务特派员。他在兰州见到了嘉木样长兄黄正清,听了他的控诉后,给予了大力支持,帮助起草控诉马麒的状子,又亲自深入甘南草原调查,听取佛、僧和广大群众的意见,提出了解决办法。之后,宣侠父协助印发的《甘边藏民泣诉国人书》到了北洋政府。北洋政府命令冯玉祥处理,冯玉祥让刘郁芬查办。就这样,在宣侠父等的帮助下,1927年春在兰州谈判订立了《解决拉卜楞案件的条件》,决定设立拉卜楞设治局和拉卜楞番兵司令部,直属甘肃省政府,脱离西宁道管辖。肆虐拉卜楞及甘南藏区10年的宁海军全部撤走。
1927年6月,在宁海军逼迫下出走甘、青、川边界地区的五世嘉木样全家迁回拉卜楞寺。这年嘉木样五世只有11岁,他从5岁登席继位以来,经历了拉卜楞寺历史上从未遇到过的劫难,一直有寺不能归,四处奔波,历尽艰辛。拉卜愣寺和甘南草原遭受的这一巨大灾祸,自然是想“灭番禁佛”的马麒、马麟犯下的罪行,但与寺院出了李宗哲那样的不良之徒不无关系。因此当1931年5岁的贡唐仓活佛在继位典礼后去拜见他时,15岁的五世嘉木样对这位大赛赤寄予了很大的期望,希望他早日学成,协助他重振佛门圣地。
六世贡唐仓活佛和历辈贡唐仓大师一样,没有辜负僧俗大众的这一期盼。
苦修岁月
也许是早有预见,抑或是特别偏爱,拉科仓大师为贡唐仓活佛传授了数百个密宗灌顶
1935年,9岁的贡唐仓活佛经过三年学前教育,正式进入拉卜楞寺最大的闻思学院学经。闻思学院,俗称“大经堂”,是拉卜楞寺僧人学习显宗(即佛教哲理)的学院。
藏传佛教格鲁派注重显密双修,作为格鲁派僧人学习根本的显宗学院,大经堂不仅在拉卜楞寺规模最大,最盛时僧侣达3000人之多,而且学级之多,年限之长,修课之繁,远远超出其它学院。它仿效拉萨哲蚌寺郭莽扎仓建成,主习显宗一切规章教律,以研究三藏(即论藏、律藏、经藏)、三学(即戒律、禅定、胜慧)、四宗(即有部、经部、唯识部、中观部)为主,通过背诵、师授、辩论的形式,达到通晓释量、般若、中观论、俱舍、律学五部大论。这五部经典,是僧侣必修的课程,分13个学级进行,一般要15年才能学完。
因明部,学程五年,分五个五级。一至四年级为集类,即五大论的启蒙课程,通过常识性的一般辩论,学会一定的逻辑学和认识论,能够解释“正确认识”与“不正确认识”之间的区别。第五年学习因明,即佛家逻辑和认识论,要求逐渐提高,辩论更深的内容,如“人的认识是从哪里来的”等。要从头至尾,一字不漏地背诵《入中观论》和《现观庄严论》二部经文,达到这个标准,可进入般若部学习。不及格的,除受斥责外,派作经堂的勤杂。
般若部,学程四年,分为四个学级。所谓“般若”,意为“智慧”,学习内容进一步深入,着重阐明证得解脱的方法,如何成佛。在般若部毕业后,如是活佛便可被选派为属寺和本寺的法台,一般学僧即相当于高中毕业,还不能算作学者。学习无前途者,可参加职业训练,如刻经版、经济管理等。
中观部,两年学程,分两个学级。所谓中观论,系佛教宗派之一,为格鲁派的主见。它取佛家常说的“断见”和“常见”两种见解的中间观点,即不断不常之折衷观点,称中观学派,主要…
《金席大师贡唐仓》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