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就能把它全部毁掉!”《中观论》说:对菩萨产生嗔恨心就能把一百劫内所造的一切善根全部毁掉等等。不同的佛法经典里面讲了很多关于嗔恨心所造成的业障的情况。所以说咱们还是时时刻刻陪伴着。
我再跟你们讲关于贪欲心。我相信从大前天到今天为止,你们一定产生了很多很多的贪欲心。就是从今天早上到现在为止,你也可能还是产生了很多贪欲心,包括对事物、人、权利、名声、地位、利益等的贪欲。凡是由于不同的寻求者啊,他为自己所求的事物一定会不断地产生贪欲心。看看我们时时刻刻所贪的对象,无论是食物、人、利益、名声,我们是念念不忘啊!一有空的时候,第一个想的不是三宝啊!第一个想的也不是我在今天给你讲法的内容!也不是佛法的一些道理!我们一有空,第一个想的就是贪欲:我得到了什么什么,我失去什么什么。无论是好是坏,贪毕竟是贪啊。肯定是不好啊。哪怕仅仅是我给你们摸一下顶啊,你们的贪心也会一下子出来了:非要在别人前面被摸顶,认为这样才好一些,因此就往前面挤。就是讲法的那一刹那间,就是为了我的手能摸一下你们头顶,也还产生了嗔恨心啊:这个居士怎么这么不讲理啊,把我挤到下面去了!怎么这么不公平啊!你们有没有想过,这样做可能是不对的。因为我们信仰佛法和修学佛法,应该是放下贪、嗔、痴之心,要多忍让、多宽容人家。结果反过来了:听佛法的时候认认真真地听,而摸顶的时候却抢到前面去了。而且抢不到前面去的时候呢还对管理人员产生嗔心贪心:这个管理员,怎么这么不讲礼貌!你看他一句好话都不说,还把我推到后面去。他有什么了不起啊!他不就是仗着寺庙吗!。我们有没有想啊?有啊!这是什么呢?这是既修善又造恶。那么这个善业大还是恶业大呢?我们在修善的时候都能造如此大之恶业,那平常就不用说了。所以我的意思是:你要想真正忏悔自己的罪业,忏悔贪图、憎恨、愚昧等等啊,不要在乎于形式,不要在乎于这种外表,要在乎实际行动,在乎把这种理论变成实际的行动。这是非常非常的重要。比如说,我给你们越讲法,你们变得越执着、越自私、越蛮不讲理;我给你们越讲法,到时候不要说贪别的,连佛法都贪。这样的话我讲法的效果会是怎样的呢?肯定是很不怎么样啊!因此我希望你们尤其是在修忏悔的时候,要把这些东西拿来进行忏悔。
我看到刚才啊,比如说:你们今天早上一进来到现在为止,有很多人因为很多的事情已经既发了贪图心又发了憎恨心,又发了愚痴心。这样很不妥啊!咱们一但进入这个寺院内,应该把心里边的一切世俗的、争强夺利的动念、言谈举止和行为全部都放下来。一旦进入寺院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是非常清静的、恭敬的。我刚才只是说你们对寺院工作人员产生嗔恨心,但还没说工作人员对这些居士的嗔恨心。其实无论是工作人员也好、寺院里边做功德的人也好,我们对待居士们应该:把比自己大的就把他当自己的父亲、母亲;跟自己一样的就把他当成自己的兄弟姐妹;比自己小的就把他当成儿子。以慈悲心来善待他;用非常有礼貌、非常柔和的语言去跟他说;用非常调服的行为来维持纪律和秩序。不要凶巴巴的,动不动就是嗔恨、是发怒,这样也是在造恶业。所以无论是居士们还是工作人员还是各方面的其它人,你们听我法的目的,就是在你们的行为当中、言谈举止当中、心里的动念当中,要发生一些变化!要是发生不了变化啊,你念百字明十万遍、百万遍、千万遍都是没有用啊!而且,千万不要去观察别人的过错,要观察自己的过错。比如说你一旦想:“嘿!你这个人怎么怎么不讲理”的时候,马上就反过来想一想:难道我自己讲理了吗?为什么我使得他发怒呢?我自己身上还有什么缺点?要去观察这个,而不要观察他有什么不对。我们很多很多佛教徒往往拿了个非常明亮的镜子——就是他多多少少比没有学过佛法的人懂得佛法。可时这个镜子他从来不拿来看自己的脸有没有什么黑点,总是拿来照别人:你看你有这个缺点、那个缺点。他老让别人看,从来不用来看自己。那是不对的呀!所以说,萨迦班智达大师曾经说:“看别人的缺点,我们是有眼睛一看就能看到。但是看自己的缺点的时候,往往就看不到。应该如何呢?应该拿个镜子看看自己有没有缺点和漏洞。”佛法好比镜子,我们应该拿这个看自己有没有缺点和漏洞。因此我刚才所说的破恶力,最主要的是要看自己的缺点和漏洞,一定要观察好!观察了之后,当你你发现自己有缺点和漏洞后,要拿出许多经典里边的内容来破斥自己种种不正确的思想。就让自己产生非常强烈的内疚感;让自己产生非常强烈的后悔;让自己产生非常强烈的惭愧心。一旦产生这种心你消业障就会有非常非常大的效果。所以这是破恶力。
第二个就是恢复力。是指当我们一旦看到过去所造的罪恶非常巨大,你就会下决心:我从此以后,宁可我舍弃生命也不愿意造恶业。一定要有这样的心!释迦牟尼佛在《清静戒经》里边对比丘讲到:“众比丘啊,失去生命是小事!而破戒是非常大的事啊!因为失去生命只不过是结束了这一生的寿命而已,结束这一生而已。而你一旦破了戒律,就不是损坏了这一生,是损坏了自己以后的生生世世,损坏了自己了未来的世世代代啊。”经中还说:“一千万世等世中的一切幸福、一切快乐,全部都毁掉了。”这里边说的是戒,是破戒。而我们指的是造的恶业,
戒和恶业有何关系?戒要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自性的、本质的罪恶(性罪),另一个是以律戒为受限的罪恶(遮罪),二者皆属戒的范畴但不一样。性罪是:比如说我们造的一切业障,包括十恶,贪、嗔、痴三漏,贪、嗔、痴、慢、疑五毒等等,一切恶业以及烦恼心都是本质的恶业,因为他本质就是罪恶。遮罪事:虽说其不是本质就是恶,但它是一些能够间接地让你造恶业的戒律里面所禁止的事情。比如比丘戒有二百五十三条戒,其中四根本戒是本质的恶。那么其中一些远离袈裟等,以律戒为禁止的戒,这个行为本身可能不是什么恶,但是,通过这个能够渐渐地把你引导到恶当中去。所以性罪、遮罪都属于恶业的范畴内。因此,一旦讲到这个戒律的时候,就包括着一切恶业。因此我刚才就拿出释迦牟尼佛所说的《清静戒经》来给你们讲。因此你们一定要有非常好的恢复力,就是要有非常强烈的从今以后绝不再做的决心。我们有些人不但决心是假的,而且他还想继续做呢。戒律里面说如果具足了“四缠”的话就无法忏悔所犯的戒律来。何为“四缠”?一是你犯这个戒不怕造恶业,不去想它的后果,不去观所造罪恶的恶报。二、犯了戒律后还愿意再去犯戒。比如说:有人明明知道这肯定是犯戒的,但是他想:我还是做吧,做后我还可以去做忏悔。如果有这种动念啊,你的忏悔就不灵了。因为忏悔的前提是:内心中对过去所造的一切,就象自己吃了毒药一样的后悔和内疚,再加上我以后绝不再继续犯这样的错误的决心的这种恢复心,要在这样的前提下对所造的一切忏悔去念百字明才会有力量,能够消业障。要是没造恶业之前已经有了心里准备啊:我先做了然后再作忏悔。那你这个忏悔是在骗诸佛菩萨!是在骗自己!骗忏悔!你这哪里能叫忏悔啊?你这是在搞阴谋诡计啊,你先造业障,然后拿忏悔来骗一切诸佛菩萨。其实诸佛菩萨具有一切种妙智,你能骗得了诸佛菩萨吗?!这就象三岁的孩子用儿戏来骗大人一样毫无用处。其实骗诸佛菩萨倒还在其次,真正更严重的是欺骗自己!你要知道真正忏悔的含义在于心中要生起一个坚固不变的念头,我以后绝不去再做任何一个身、口、意的一切恶业,只有这样你的忏悔才真的见效了。但是呢,你先做而后忏悔的想法,能起到令自己的内心发生变化的作用吗?!所以你东骗西骗,骗诸佛菩萨,骗忏悔,实际上最终真正受骗的还是自己啊!就好比自己明明知道这是毒药,却欺骗自己说这是甘露妙药,吃了这个之后一定能长寿。你是自己在骗自己。但问题的关键是你还是非常明白吃了这个肯定会死啊。所以说哪有这样骗自己的。用这种后忏悔的方法去造恶业是绝对不行的。这是第二个问题恢复力。
第三个是对治力。对治力其实这里面已经讲了。包括念佛经、念百字明都是对治力。但这种对治力只是形式上的对治力,而真正的对治力是无论念佛也好、念百字明也好,其中的观想和其中生起的正知和正念才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要是一边念百字明一边把自己的正念放在观想当中,如理地按照下边我在金刚萨埵的仪轨里边所讲的一切观想,一字不差的去观想,这叫正念。正知是在这样观想的同时呢,过一段时间就要观察自己心里是否起贪、嗔、痴心?观察自己心里是否生起起懈怠心?是否生起分别心?要经常这样去观察。一旦发现了自己心里生起了分别心、懈怠心、贪嗔痴心,立刻遮止它,并且马上把意志完全集中到正念的观想当中去。这就是对治当中非常重要的对治!我今天,在讲百字明的仪轨前为什么要先讲这些问题?因为下边的仪轨是具体观想的事情。可是观想的过程当中将需要做的、需要观的、需要知道的,如果先不清楚地说明的话,一会我即使讲了仪轨,你们也不会得到预期的效果的。这是非常重要的!
第四是所依力。那是属于观想的范畴里,我会在后面给你们讲仪轨的观想,在这里不多讲。简单的说,“所依”就是做忏悔的对象。此时观想,不象前面那样是资粮田,而主要是观想在自己头顶上的金刚萨埵,他就是忏悔的所依力。就是头顶的金刚萨埵,把他当成真正的金刚萨埵。然后无比虔诚地信仰他、祈求他,祈请他赐你这个一切身语意的加持,消除自己一切身语意的罪恶。这叫所依力。
忏悔的心如何修我已经简单的讲完了。
(二)忏悔仪轨观想
下面开始给你们讲忏悔的仪轨。首先必须要皈依和发菩提心。
最上三宝我皈依,一切众…
《金刚萨埵忏悔修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