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性最适合你的情况,然后做出一个选择。一旦做出了选择,就要坚持下去,即使碰到了问题,也一定要想办法克服;要对自己有信心,把你所有的精力都发挥出来。
34.如果你以为那些等着你去做的工作,就像一盘一盘浅尝即止的菜肴,那你成功的机会会很渺茫。要告诉自己,总有一天得下定决定,而且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样事情是一点缺点也没有的。
35.我有时候会觉得,我们大家的行为就像一些被宠坏的孩子一样。我们还小的时候,完全要依赖我们的父母;之后到学校去接受教育,也管吃管穿,也就是继续靠别人来解决我们的问题;当我们终于能够自力更生扛起自己的担子的时候,我们又觉得一切都应该要轻而易举才对!这种态度和现实大相迳庭。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众生都会遇到困难,没有例外。
36.我们从事职业,既是一种赚取生活所需的手段,也是为了对我们所依赖的社会做出贡献。再说,社会和我们之间有一种互动关系,如果社会繁荣,我们就有利;社会出了状况,我们跟着遭殃。我们佛教徒也会对我们周遭的社群产生影响力,然后扩及整个人类。
37.如果你们那个地方上的人在经济上都很有发展,那么这样的繁荣一定会对整个国家有所好处。所以说,法国经济关系到欧洲经济,欧洲经济又关系全世界的经济。现今世界上的各个现代社会,彼此都很需要对方,而每一个人的行径,则会影响到所有人的所作所为——我认为要对这点有所意识是绝对必要的。
38.当我说到一个社会的完善健全,会在我们每个人身上反映出来时,并不是在暗示大家要牺牲个人的快乐来成就团体的幸福,我只是在说这两者是密不可分的。我们这个时代的人,认为社会和个人的命运是两回事,重要的是个人,而不是社群;但是如果我们把眼界放宽一点,会发现,就长远来说,这样的态度并没有意义。
39.人类的幸和不幸,并不是光靠感官的满足而已,这里头尤其还有一种心灵的成分。别忘了,就算你拥有一栋里头一应俱全的漂亮房子,车库里有一辆豪华骄车,银行里有存款,社会地位高尚并且受到众人的尊敬,也不能保证你就会同样的快乐。就算你是亿万富翁,幸福是不是就会自动到来?这点很值得怀疑。
40.一幅画或一首音乐作品能够带来的深刻喜悦,证明了人类有多么需要那种内在的满足。这样的满足,和感官刺激或物质拥有所带来的较低级的快乐,恰好相反。然而,这一种满足里的一部分,还是基于听觉和视觉的感知,因此还是只能提供一种暂时的舒适,基本上和吸毒其实也没有什么不同,从美术馆或音乐厅里出来之后,艺术带来的满足就停止了,取而代之的是再来一遍的渴望。这样,人永远没有办法达成内在真正的快乐。
41.最重要的是内在的满足,不要自愿放弃那些最基本的需求,我们每个人都有要求最低标准的权利。我们不能没有这些,所以应该保障人人都可以获取。就这点来看,如果必须抗议,那就去抗议;如果必须罢工,那就罢工。但是不要走极端。如果我们的内在从来就没有满足过,总是要求更多的话,我们是不会快乐的,因为人生中总是会缺个什么东西。
42.内在的快乐不会任由物质环境或感官的享受来摆布,它的根源,就在我们自己的心里头。我们首先一定要认识到这种快乐的重要性。
43.当我们老的时候,如果还没有任何宗教信仰,重要的还是要认清那些基本的痛苦,像生、老、病、死,都是人生中所没有办法避免的部分。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刻开始,我们就不能避免衰老和死亡,就因为这样,所以去想说这真是不公平、不应该这样,一点用处也没有。
44.根据佛教的说法,人之所以能够长寿,要归因于他过去的功德。就算你不是佛教徒,也请想想那些年纪轻轻就夭折的人,并庆幸自己能够享有长长的一辈子。
45.如果你前半生过得很充实,那就记住你在这段时间带给社会的贡献,你曾经很认真地做了一件有用的工作。所以,现在你没有什么好后悔的。
46.如果你有宗教信仰,那就根据你的信仰去祈祷或打坐。如果你也有颗清明的心,那么就想想看,其实生、老、病、死都是所有人生中的一部分,是没有办法避免的。认清这一点,完全地接受它,能够让我们比较心平气和的老去。
47.我快要六十七岁了,如果我内心深处,有时也没有办法接受这么多年下来自己身体已经衰老的话,我一定会难以接受我目前的状况。当你老了,要意识这背后究竟意味着什么,不要欺骗自己,试着从中得出最好的结果。
48.想想看,你能够为这个你还须倚仗它的社会做些什么。凭你所累积的那些知识,你一定可以比那些不像你活这么久的人来得有用。把你的故事讲给你的亲朋好友听,和他们分享你的经验。如果你喜欢和孙子们作伴、照顾他们,别忘了参与他们的教育,把你的学问传授给他们。千万不要像那些一天到晚抱怨、吵架的老人,不要在这上头浪费你的精力,这样会没有人喜欢你,你的老年生活会变得非常难过。
二 关于日常生活的禅思
(关于男性和女性的禅思)
49.男性和女性的生理构造当然不一样,因此会招致在情感层面上的若干不同。然而两者在思考事情的方式、感觉和人格各方面,在根本上是一样的。男性比较适合从事体力的劳动,女性则似乎在一些需要反应快、思绪清晰的工作上,比较能够得心应手。在思考扮演着重要角色的领域中,男性和女性大部分的时候都是不分轩辕的。
50.既然男性和女性之间基本上没有什么不同,他们理所当然就应该享有同样的权利,任何歧视都是不对的。再说,男性需要女性,就像女性需要男性一样。
在那些女性权利受到侵犯的地方,女性应该要起来反抗,而男性则应该支持她们。这二十年来,我在印度一直很支持妇女们争取各种权利,包括就学以及和男性一样能够在社会上的各个领域里担任各项职务。
51.对佛教徒来说,所谓的佛性,或说觉醒的能力,在男性和女性身上是毫无二致的。所以两性就本质上而言,是完全平等的。
52.在某些传统中,一直是把男人和女人隔离开来的。但是这么做的原因,社会和文化的成分居多,像龙树菩萨在他的宝鬗论,或寂天在他的入菩萨行中,就曾经提到“女性身体的缺点”。然而,他们的用意却不是在主张男性优越论。因为誓愿出家的人,男性显然要比女性多,而那些所谓的缺点,只是为了用来帮助这些比丘克服他们对女性身体的欲望。一个比丘尼当然也可以对男性身体做类似的分析。
53.在金刚乘最高的修行法门中,我们不只要对男性女性一视同仁,而且阴性元素还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以至于对女性的歧视被认为是一种对戒律的违犯。
(关于家庭生活的禅思)
54.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组成分子。家中如果充满祥泰和人性的价值,不仅父母亲可以和乐相处,过很很幸福,连他们的孩子、孙子,或甚至日后的世世代代,都能够这样。如果他们有宗教信仰,他们的小孩自然也会对这个宗教产生兴趣;如果他们讲话很有礼貌,待人接物有准则,相亲相爱,相敬如宾,帮助有需要的人,关怀周遭的世界,那么他们的孩子很可能会学他们的榜样,也做一个负责任的人。反过来说,如果作父母的打闹、谩骂个不休,那么不仅他们自己过得不快活,连他们的小孩也无可避免受到他们的影响。
55.身为一个佛教徒,我常常跟西藏人说,如果这个世界上真有一个地方,需要他们努力去发扬佛法,那就是家庭了。为人父母的,正应该要在家中彰显出他们的信仰,教育他们的小孩真正成为下一代的精神指导,不要光给小孩子看那些佛像,然后跟他们说这个那个是什么佛什么神,而是要对他们做进一步的解释:这个代表慈悲,那个代表无上的智慧等等。父母亲对佛陀的教诲愈是了然于心,就愈能够对孩子产生正面的影响。当然,这种说法也适用于其他的精神和宗教传统。
56.一个家庭去影响另外一个、两个、十个、百个、千个最后会让整个社会变得比较好。
57.有人认为大家已经不知道尊重为何物,而在一些工业还很不发达的社会里,一般人的处世态度却较为负责。这样的看法还有商榷的余地。举个例子来说,喜马拉雅的印度山区,由于对外交通不便,所以还没有受到太多现代科技的影响。那儿的确是很少发生偷盗和谋杀之类的情事,人民也很知足。甚至有些地方的人出门,还像古时候一样习惯不关门,好让偶尔经过的客人可以进来休息,趁主人回来之前先吃点东西。相反地,在一些像德里那样的大城市里,犯罪案件层出不穷,人们永远不满意现状,结果造成了数不清的问题。但是我认为大家也不应该把这个拿来当藉口,认为经济发展就是不好的而开倒车。
58.传统社会里那种人与人之间的互相体谅和互敬互重,一来是为了存活下去而不得不然,二来是由于还不晓得有其他可能的生活方式,所以自我满足。你们可以去问问那些过着游牧生活的藏人,问他们愿意不愿意冬天的时候不必那么挨冻,问他们想不想要有一种不会把帐篷和里头东西全熏得乌漆墨黑的炉子,希不希望生病的时候得到较好的治疗,或者能够从电视上看到世界的另外一端发生了什么事。我已经知道他们会怎么回答了。
59.经济和科技的进步是很好而且必要的。这是许许多多我们还没有办法理解的复杂因素所造成的结果,而认为只要一切突然喊停,就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是太过天真的想法。当然,进步也是不可以随便来的,而应该要伴随着一种首先价值的发展。把这两种任务同时来实现,既是我们人类的责任,也是我们未来之所系。一个物质和精神发展能够并存的社会,是一个能够真正快乐起来的社会。
60.家庭的角色应该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家中气氛很祥和,如果它不仅给我们知识,还教我们真正的道德价值,让我们…
《嘉瓦仁波切禅思365》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