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成唯识论疏翼 第五冊 卷十 三、广二转依果▪P6

  ..续本文上一页ni ”jig rten pa dav ”jig rten las ”das pa”i lam gyis spov bar byed do/」﹞。无有纯世间道能永害随眠﹝藏文作「”jig rten pa”i lam ”ba” źig gis bag la bal yav dag par ”jom pa ni med de/」﹞,由世间道是曾习故,相执所引故﹝藏文作「”jig rten pa ni ”dris pa”i phyir dav/ mtshan ma la mvon par źen pas ”jug pa”i phyir ro/」﹞。如相执所引,如是亦不能泯伏诸相﹝藏文作「de ni ji ltar mtshan ma la mvon par źen pas ”jug pa de ltar mtshan ma rnam par ”jig par ”jug par mi ”gyur la/」﹞。如不能泯伏诸相,如是亦不能永害粗重﹝藏文作「ji ltar mtshan ma rnam par ”jig par mi ”jug pa de ltar gnas van len yav dag par ”joms par yav ”jug par mi ”gyur te/」﹞。是故彼道无有永害诸随眠义﹝藏文作「de”i phyir des bag la bal yav dag par ”joms pa med do/」﹞。

  

  [58] 本论卷九中说后得智时有三师不同义,前师说二分俱无,次师说见

  

  有相无,后师说二分俱有。又说十胜行中智有二种时,《述记》卷五十六,引《瑜伽》卷四十九初云︰

  

  于一切法,如实安立清净妙智﹝藏文作「chos thams cad la ji lta ba bźin du rnam par gźag pa wes pa」﹞,当知名智波罗密多;今于此中,能取胜义无分别转清净妙慧﹝藏文作「don dam par ”dzin pa la źugs pa”i wes rab/」﹞,当知名慧波罗密多;能取世俗有分别转清净妙智﹝藏文作「kun rdzob ”dzin pa la źugs pa/」﹞,当知名智波罗密多。

  

  [59] 《枢要》卷下云︰

  

  有漏「曾习」、「相执所引」等者,今观此意,有漏心由俱﹝生﹞第七惑前相执势所引故,乃顺于障,不断随眠。无漏不尔。

  

  [60] 《金藏》作「二见、疑」三字, 余作「见断」二字。

  

  [61] 「别抄」卷六中:

  

  问︰何故迷事随眠通三智断?

  

  [62] 「答」字,《金藏》有,余无。

  

  [63] 「非」字,《金藏》有,余无。

  

  [64] 「烦恼」二字,《金藏》有,余无。

  

  [65] 「别抄」作:

  

  菩萨修位,不断迷事惑故。

  

  [66] 本论卷六中云︰

  

  二唯迷苦,八通迷四。身边二见,唯果处起。别空、非我,属苦谛故。

  

  [67] 「起」字,《金藏》有,余无。

  

  [68] 「之」字,《金藏》有,余无。

  

  [69] 「入」字,《金藏》有,余无。

  

  [70] 「即」字,《金藏》有,余无。

  

  [71] 「别抄」卷六中云︰

  

  此据二乘数入出观。若一观断者,前八迷事亦正智断。无一观中,正体、后得,二智别故。

  

  [72] 即第六识俱生我见等。

  

  [73] 「即」字,《金藏》作「有」,「别抄」卷六亦作「即」。

  

  [74] 「别抄」作:

  

  若许尔者,即应圣者现惑润生!违理、教故,第七俱惑非润生故。

  

  [75] 「别抄」作「断上地惑种」。

  

  [76] 「别抄」作「断下惑种」。

  

  [77] 见《瑜伽》卷六十三〈摄决择分‧三摩哂多地〉末,原文为:

  

  若诸无学,此一切种皆不现行。是诸烦恼当知唯离非想非非想处欲,一时顿断。

  

  [78] 「别抄」云︰

  

  第三句︰七生上、下地,断自地惑。

  

  [79] 「别抄」作「除上尔所」。并云「此以六七相对,得成四句。」

  

  [80] 智周《演秘》云︰

  

  显所知障而不可说上下、自他地差别也,以非相应所缘等缚,不同惑障。

  

  [81] 即所知障。

  

  [82] 智周《演秘》云︰

  

  显异烦恼故,在上下﹝地﹞,随断上下理无有违。

  

  [83] 「别抄」作「以位障知故」。

  

  [84] 「非执之者」四字,《金藏》有,余无。

  

  [85] 智周《演秘》云︰

  

  以所知障类同烦恼,断有次第。故所知障六七相望,亦成四句。四句作法,同烦恼说,但易其名,思可知也。

  

  [86] 《枢要》卷下云︰

  

  《疏》中但二乘用之,非说菩萨。今解︰菩萨亦用此﹝后得﹞智。十地中非念念唯断法执故,亦别时断非法执所知障故。前师释﹝《大论》卷五十五﹞「修道中世﹝疑衍﹞出世间﹝原无﹞断道」者,此依菩萨修道有独用无分别智。名「世出世﹝断﹞道」有真俗合用智断。此举胜者下下地断障,虽不由俗,然必俱时。若不尔者,岂后胜地要唯无分别智不与后得俱,方断惑耶?初唯出世,断通三乘;后兼菩萨,故作是说。二理教齐,任情取舍。

  

  [87] 即《摄论》无性与世亲二《释》卷九。

  

  [88] 《摄论》卷三中〈彼果智分〉第十一说「法身由六种佛法之所摄持」

  

  中,第一云︰

  

  一、由清净:谓转阿赖耶识,得法身故﹝藏文作「savs rgyas kyi chos rnam par dag pas ni kun gźi rnam par wes pa gyur nas chos kyi sku thob pa”i phyir ro/」﹞。

  

  无性释云︰

  

  就自性摄,以显摄持法身自性。「由清净」者,谓由清净佛法摄持法身自性。以其法身体清净故﹝藏文作「bsdus pa/ vo bo bid kyis bsdus pa ni savs rgyas kyi chos rnam par dag pas źes bya ba ste/ chos kyi sku”i vo bo bid gav yin pa de ston ste/ chos kyi sku shin tu rnam par dag pa”i phyir ro/」﹞,净谁、转谁而得清净﹝藏文作「gav źig rnam par dag pa”am/ gav źig gyur pas yin rnam pa la/」﹞?为答此问说如是言︰转阿赖耶识,得法身故﹝藏文作「kun gźi rnam par wes pa gyur nas źes bya ba smos te/」﹞。由阿赖耶识执持一切杂染种子,对治起时,转灭如是一切染种,转得一切随顺无罪圆满功德﹝藏文作「kun nas bon movs pa thams cad kyi sa bon can de gben po brtsal na/ yon tan kha na ma tho ba med pa mav po thams cad dav mthun par ”gyur te/」﹞,如世间阿揭陀药﹝梵文为「agada」﹞能变有毒令成无毒,故说名转﹝藏文作「dper na sman nad med kyis dug bsal na sman nad med du ”gyur ba bźin du gyur pa brjod par bya”o/」﹞。

  

  [89]「一」字,应衍。引文见《对法》卷十。

  

  [90] 《对法》卷十原文为:

  

  无间转依者,谓已证得无学道者,所有三种转依。何等为三?谓心转依、道转依、粗重转依﹝藏文作「de ma thag gnas ma lus par gyur pa gav/ de rnam pa gsum ste/ gav mi slob pa”i lam thob pa”i sems kyi gnas gyur pa dav/ lam gyi gnas gyur pa dav/ gnas van len gyi gnas gyur pa”o/」﹞。心转依者,谓已得无学道,证得法性心,自性清净,永离一切客尘随烦恼故﹝藏文作「de la mi slob pa”i lam thob pa”i sems kyi gnas gyur pa ni chos nid kyi sems rav bźin gyis ”od gsal ba glo bur gyi bon movs pa ma lus pa dav bral bar gyur pa gav yin pa ste/」﹞,即是真如转依义﹝藏文作「de bid de bźin bid de gyur źes bya ba”i tha tshig go/」。《佛地经论》卷三末云「心本性者,即是真如,一切众生心平等性。如说『由何说心平等?由空性…

《成唯识论疏翼 第五冊 卷十 三、广二转依果》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