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彼粗重:一、现观察行流转愚──即是此中执有染者,诸行流转,染分摄故;二、相多现行愚──即是此中执有净者。
【疏翼】
第六别解粗相现行障中,第二别明所断二愚。
【述记‧卷五十七】
缘苦、集行流转相为障,「执有染」是。
「相多现行」,即障。缘起还灭观,缘灭道,净相为障。
【论文】
九‧二九三 取净相故,相观多行,未能多时住无相观。
【疏翼】
第六别解粗相现行障中,第三明粗相现行所以。
【述记‧卷五十七】
由「取」无漏「净相故,相观多行,未能多时住无相观」。即后得智作有相净观也。虽作无相,少时能故。
《解深密》[171]云:现前观察行流转愚[172]。言「现前」者,观现前有漏染法[173]也。
【疏翼】
以上第二别解释十重障中,第六别解粗相现行障讫。
【论文】
九‧二九四 七、细相现行障:谓所知障中,俱生一分,执有生灭细相现行。彼障七地妙无相道,入七地时,便能永断。
【疏翼】
第二别解释十重障中,第七别解细相现行障。于中分三︰一、正明障体,二、别明所断二愚及粗重,三、明为障所以。此即初文。
【述记‧卷五十七】
《十地》云:细相习障[174]。世亲《摄论释》卷七中,作细相现行[175],同此。由前六地作缘起观流转、还灭,尚执[176]有生灭微细相现行[177]故,故名为「障」。此地真如,名种种无别真如,故此道名「妙无相道」,此细相为障。
【论文】
九‧二九五 由斯,七地说断二愚及彼粗重:一、细相现行愚──即是此中执有生者,犹取流转,细生相故;二、纯作意求无相愚──即是此中执有灭者,尚取还灭,细灭相故。
【疏翼】
第七别解细相现行障中,第二别明所断二愚及粗重。
【述记‧卷五十七】
「细相现行」,「执有生者」,以行流转以生为首,实皆有灭。于有漏有生,且举一生,非不执灭,即执流转相也。
「纯作意求无相愚」,即执有灭,即执还灭相也。
【论文】
九‧二九六 纯于无相,作意勤求,未能空中,起有胜行。
【疏翼】
第七别解细相现行障中,第三明为障所以。
【述记‧卷五十七】
前六[178]地尚取还灭细灭相故,「纯于无相,作意勤求,未能空中,起有胜行」。今此地中,既除此障,能于无相不专勤求,乃于「空中起有胜行」。
所言「空」者,无相空理。于「空中,作有行」,即真观中,起于有观;冥真、俗二境,合本、后二智,少用功力即能得故。不同五地。
《十地》第九:经云「七地以十种方便智,发起殊胜行入」。彼论解云︰无障碍智现在前时,于无作行中,生乐心,非起增上行。彼乐对治,此十种法差别示现[179]等。
「无作行」者,即「空行」也。今言「非安立行」是。
【疏翼】
以上第二别解释十重障中,第七别解细相现行障讫。
《佛地经论》卷二末云︰
「广大法味喜乐所持」者,谓第七地证无相理,于空智中起有胜行、受大法乐。
日成《十地经论释》﹝北京版《丹珠尔‧经释部》(gi, 27 B. 4)﹞云︰
于第七地中所谓未断相时,于身、语、意业,说离相转起等故,现起加行,为所对治分故。
【论文】
九‧二九七 八、无相中作加行障:谓所知障中,俱生一分,令无相观,不任运起。
【疏翼】
第二别解释十重障中,第八别解无相中作加行障。文分为四︰一、正明障体,二、辨何相为障,三、明所断二愚及粗重,四、明有残余。此即初文。
【述记‧卷五十七】
文中有四︰一、出体,二、辨障[180]相,三、即愚,四、显有。此初也。
《十地》云:于无相有行障[181],世亲《摄论》云:于无相作行[182]。义意大同,余文易了。
【疏翼】
日成《十地经论释》﹝北京版《丹珠尔‧经释部》(gi, 27 B. 6)﹞云︰
于第八地中,由所谓航行海上大船等,说于无相行远离造行故,勤修加行为所对治分。
【论文】
九‧二九八 前之五地,有相观多,无相观少;于第六地,有相观少,无相观多;第七地中,纯无相观虽恒相续,而有加行,由无相中,有加行故,未能任运现相及土。如是加行障,八地中无功用道,故若得入第八地时,便能永断,彼永断故,得二自在。
【疏翼】
第八别解无相中作加行障中,第二辨何相为障。
【述记‧卷五十七】
二、辨相也。
前之五地观心犹劣,「无相观少」;第六地中,犹观染净平等如故,多住无相;第七地中断微细生灭相故,无相恒续,而有加行,与八地等别[183]。
「未能任运」入无相观者,不自在故。「未能任运现相及土」,明此地以前亦「现相及[184]土」,未名「自在」。「未能任运现」故[185]。
言「现相」者,即是随欲令[186]现何相者,即能现之。如现金银等相、珠宝等相,皆能现故。此即宽遍,便于相中别建立土自在。土自在者,随欲现于大小土等现金银等色,即能现故。「土」,即狭也。「土」是假别能依;「相」是实别所依;「相」中别分「土[187]」故。
【论文】
九‧二九九 由斯,八地说断二愚及彼粗重:一、于无相作功用愚;二、于相自在愚。令于相中不自在故,此亦摄土相一分故。
【疏翼】
第八别解无相中作加行障中,第三明所断二愚及粗重。
【述记‧卷五十七】
三、即愚也。
其文易了,故不解之。
【论文】
九‧三○○ 八地以上,纯无漏道任运起故,三界烦恼永不现行;第七识中细所知障,犹可现行,生空智果,不违彼故。
【疏翼】
第八别解无相中作加行障中,第四明有残余。
【述记‧卷五十七】
四、显有。
此地以去,一切烦恼虽不现行,微所知障犹可现起。此是第七识。以生空无分别智及果──即是灭尽定等生空后得智──皆可现行法执末那,「不违彼故」。
问︰若等流后得智,法执犹起;八地以上无漏相续,无有一时非此等流;如何可说二观等流别耶[188]?
答︰由无分别智[189]生法二观,近远势用所引,故得别也,如前已解[190]。
【疏翼】
以上第二别解释十重障中,第八别解无相中作加行障讫。
【论文】
九‧三○一 九、利他中不欲行障:谓所知障中俱生一分,令于利乐有情事中,不欲勤行,乐修己利。彼障九地四无碍解,入九地时,便能永断。
【疏翼】
第二别解释十重障中,第九别解利他中不欲行障。文分为三︰一、正明障体及能断,二、别明二愚及粗重,三、总结愚为障。此即初文。
【述记‧卷五十七】
此文有四︰一、出体,二、所障[191],三、即愚,四、总结。即初二也。
《十地》云:不能善利益众生障[192];世亲[193]云:于饶益有情不作行[194],义意亦同。
前八地中得无相乐,耽着寂灭,不肯进修,诸佛七劝,方能进趣;故唯自利,九地之障。四无碍解,利他法故。
【疏翼】
「别抄」卷六初云︰
问︰第八地已得无功用无相观相续现前,何故利他而不欲行,乐信己利?解云︰得无相观,相续无着寂灭故。
日成《十地经论释》﹝北京版《丹珠尔‧经释部》(gi, 27B. 7)﹞云︰
于第九地中由得无碍解故,不勤作利益有情事,为所对治分。
【论文】
九‧三○二 由斯,九地说断二愚及彼粗重:
【疏翼】
第九别解利他中不欲行障中,第二别明二愚及粗重。于中分二︰一、总出,二、别释。此即初文。
【述记‧卷五十七】
三、即愚也。
于中有二︰初、总,后、别。
【论文】
九‧三○三 一、于无量所说法、无量名句字、后后慧辩陀罗尼自在愚:于无量所说法陀罗尼自在者,谓义无碍解──即于所诠总持自在,于一义中,现一切义故;于无量名句字陀罗尼自在者,谓法无碍解…
《成唯识论疏翼 第五冊 卷九 十、辨十重障》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