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成唯识论疏翼 第五冊 卷十 一、明伏断

  【论文】

  

  一○‧一 此十一障,二障所摄。

  

  

  

  【疏翼】

  

  第三解十重障中,第二重以二障摄十一障总明断位。

  

  

  

  【述记‧卷五十八】

  

  自下第二、以十一障即彼二障。文势有三︰一、总明现种伏断位次,二、明断顿渐,三、释四道差别。伏[1]断位次中,初总即二障,后别解释。此即初也。

  

  体性宽狭,更无别异。十地所断,虽但所知[2]俱品不行,即通二障。此即总讫[3]。

  

  

  

  【论文】

  

  一○‧二 烦恼障中见所断种:于极喜地见道初断;彼障现起,地前已伏。

  

  

  

  【疏翼】

  

  第一总明现种伏断位次中,第二别解释。于中分三︰一、烦恼障,二、所知障,三、约七转识中二障辨。初中复二︰一、见所断种,二、修所断种。此即初中初文。

  

  

  

  【述记‧卷五十八】

  

  下文有二︰初、明二障伏断位次。后、释妨难。

  

  初中,先明烦恼障。以体性粗重[4],三乘共断,易可知故。

  

  分别种子不论二乘,说菩萨者,「于极喜地,见道初断」。以见道位体性稍宽,乃至相见道后得智起位久时,犹名「见道」。今简于相,唯真见道。真见道中,唯取无间,惑灭、智生,故说「初断」,非相见道亦能断故。

  

  然此分别烦恼现行,《瑜伽》五十八等说︰世间道唯伏俱生若爱、若恚、邻近憍慢,不言能伏分别烦恼[5]。此据异生、二乘姓等说。

  

  若直往菩萨,彼障现起,地前已伏。故前卷[6]云︰「唯能伏除分别二取」──此在加行位;若资粮位,此粗现行亦能伏灭;二细现行即未能伏[7];至加行位,分别细者,亦皆能伏。由此菩萨正愿胜解、世间道力,邪见、疑等伏而不行。非以六行,有所欣厌,菩萨不为,非此菩萨无此能也。

  

  《缘起经》说:内法异生不[8]放逸者,无不共无明[9]。故邪见等,未必皆起。即资粮位,已不现行。唯分别贪等,二位不起。故论总言「地前已伏」。

  

  问:《华严经》[10]解十住第四心云︰真佛[11]子!是中永离三界烦恼[12],如前[13]卷解。

  

  【论文】

  

  一○‧三 修所断种:金刚喻定现在前时,一切顿断;彼障现起,地前渐伏,初地以上能顿伏尽,令永不行。如阿罗汉,由故意力,前七地中虽暂现起,而不为失;八地以上,毕竟不行。

  

  

  

  【疏翼】

  

  第一明烦恼障中,第二明修所断种。

  

  

  

  【述记‧卷五十八】

  

  「修所断种」,后皆顿断。此约种子,不言粗重。粗重者,十地中亦断故。伏俱生现起,地前亦能,理无疑故。《璎珞经》说「三贤菩萨」唯伏不断[14],正与此同。前卷中云:于俱生现起,未全伏除也[15]。

  

  言「暂起」者,谓十地中前四,犹起我见等故;七地以前,尚起贪、瞋等故。

  

  问︰其在地前所未伏者,相貌可知;其已伏者,与此何别?

  

  答︰道力犹微,不能伏尽;为烦恼制,少分尚[16]行──即我、贪等,有失念起──故说地前已能少伏,非有别相地前伏之。入地以去,「能顿伏尽」,「如阿罗汉」。有菩萨[17]不怖畏[18]者,故起烦恼,怖者不然。

  

  此中说「见所断」者,唯顿悟人;「修所断」者,通渐有学;渐无学者,二种俱无。八地以去,亦不故起,任运不行,道力胜故。

  

  此是《对法》第十四文,如前第三卷引解[19]。

  

  【疏翼】

  

  以上第二别解释中,第一明烦恼障种断位讫。

  

  

  

  【论文】

  

  一○‧四 所知障中,见所断种,于极喜地见道初断,彼障现起地前已伏。

  

  

  

  【疏翼】

  

  第二别解释中,第二明所知障种断位。于中分二︰一、明见所断种,二、明修所断种。此即初文。

  

  

  

  【述记‧卷五十八】

  

  如前卷解[20]。菩萨加行,唯欣于智;见道以前,唯伏法执,其烦恼障,随此而伏。然由所知加行伏故,说烦恼伏,非前加行,故伏烦恼。十地之中与烦恼俱所知障品,多分亦尔,非此俱者地地可起。

  

  【论文】

  

  一○‧五 修所断种,于十地中,渐次断灭;金刚喻定现在前时,方永断尽。彼障现起,地前渐伏,乃至十地,方永伏尽。

  

  

  

  【疏翼】

  

  第二明所知障种断位中,第二明修所断种。

  

  

  

  【述记‧卷五十八】

  

  此中、断伏时节等解,如烦恼说[21]。由于地地能为障故,故十地中,渐次能断,「乃至十地,方永伏尽」。由前道力[22]折伏后地所知障现,令其不行,名之为「伏」。

  

  

  

  【论文】

  

  一○‧六 八地以上,六识俱者,不复现行,无漏观心及果相续能违彼故。

  

  

  

  【疏翼】

  

  第二别解释中,第三约七转识中二障辨。于中分三︰一、约第六识俱者,二、约第七识俱者,三、约五识俱者。此即初文。

  

  

  

  【述记‧卷五十八】

  

  此、犹未了。八地以去,第六、七识何者犹行?

  

  「六识俱者」,八地不行,以二空「无漏」无分别智「心」,及此「果」灭定、后得智等,「相续」不断,能违第六识二执,故不行。

  

  

  

  【论文】

  

  一○‧七 第七俱者,犹可现行,法空智果起位方伏。

  

  

  

  【疏翼】

  

  第三约七转识中二障辨中,第二约第七识俱者。

  

  

  

  【述记‧卷五十八】

  

  第七识者,八地犹行。以法空智及果,方违法执;第七、生空智及果行相并粗,不相违故。

  

  

  

  【论文】

  

  一○‧八 前五转识设未转依,无漏伏故,障不现起。

  

  

  

  【疏翼】

  

  第三约七转识中二障辨中,第三约五识俱者。

  

  

  

  【述记‧卷五十八】

  

  于十地中,「前五转识,设未转依」,得无漏起[23],以第六识胜无漏道胜势力故,而伏于彼,治彼二障不令现起。此五识俱,若所知障,地地分断,能障地故。第七识俱,金刚方断,于十地中有伏、有起。五识俱者,设是后地所能[24]断者,于前地中,亦能伏之。现行粗于种子,违于道故。

  

  又八地以去,五识俱者虽不得对治,由第六俱无漏伏故,障不现起,七地以前犹能现起。第六识者,准此应知,亦地地断,亦能伏故。

  

  

  

  【疏翼】

  

  以上第二别解释中,第一明二障伏断位次讫。

  

  

  

  【论文】

  

  一○‧九 虽于修道十地位中,皆不断灭烦恼种,而彼粗重,亦渐断灭。由斯,故说二障粗重,一一皆有三位断义。

  

  

  

  【疏翼】

  

  第二别解释中,第二释妨难。于中有二︰一、初释三位断难,二、再释三位断难。此即初文。

  

  

  

  【述记‧卷五十八】

  

  问︰俱生烦恼十地不除,何故四十八[25]说二障三位中断?

  

  下释妨难有二,此初也。

  

  如彼论说︰于极喜住,一切恶趣诸烦恼品所有粗重皆悉永断,一切上、中[26]烦恼品皆不现行。于无加行无功用无相住中,一切能障无生法忍诸烦恼品所有粗重皆悉永断,一切烦恼皆不现行。于最上成满菩萨住中当知一切烦恼、习气、随眠障碍、皆悉永断,入如来住。[27]此中意说金刚心位亦是成满菩萨住摄故。

  

  所知障粗重有三︰一、在皮,极喜住皆永[28]断。二、在肤,无加行无功用无相住皆永断。三、在肉,如来住中皆悉永断,得一切障极清净智[29]。

  

  此中意说已断处故,广如彼说,故此论云「由斯故说」,即四十八说也。

  

  

  

  【论文】

  

  一○‧一○ 虽诸位中,皆断粗重,而三位显,是故偏说。

  

  

  

  

  

  【疏翼】

  

  第二释妨难中,第二再释三位断难。

  

  

  

  【述记‧卷五十八】

  

  若烦恼粗重,非彼种子,即非唯三位及所知障地地能断,何故但说三位断也?

  

  第二、释妨。

  

  三劫分、齐、成满位故;观心初起、无间、圆满别故;现起二障多分、少分、全分无故;一切烦恼分别、俱生,永害、不行、毕竟离故;无生法忍少净、多净、极净别故;初舍异生[30]、分段、变易,有差别故;于无漏心未得、有相、无相满故。

  

  

  

  【疏翼】

  

  以上第二以十一障即彼二障中,第一总明现种伏断位次讫。

  

  

  

  【论文】

  

  一○‧一一 断二障种,渐顿如何?

  

  

  

  【疏翼】

  

  第二以十一障即彼二障中,第二明断二障种渐顿。于中有二︰一、问,二、答。

  

  

  

  【述记‧卷五十八】

  

  自下第二、断二障种渐顿。

  

  「云何」,问也。虽已说断,但言菩萨,未辨二乘,亦未约明渐顿[31],故为此问。

  

  

  

  【论文】

  

  一○‧一二 第七识俱烦恼障种:三乘将得无学果时,一剎那中,三界顿断;所知障种:将成佛时,一剎那中,一切顿断…

《成唯识论疏翼 第五冊 卷十 一、明伏断》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