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成唯识论疏翼 第五冊 卷九 九、广十胜行▪P4

  ..续本文上一页

  【疏翼】

  

  第二别解六度废立后六因中,第七出第九因。

  

  

  

  【述记‧卷五十六】

  

  第九因也。

  

  《对法论》[266]说︰由诸菩萨为翻住涅槃故,于生死中摄增上生;为翻住生死故,即于生死而不染污。是故前三是得增上生方便。故此论名不住涅槃;后三是不染污方便,所以论言不住生死。

  

  不染方便者,彼自释云︰由勤故,修对治;由定故,伏烦恼;由慧故,永害[267]随眠[268]。由此不住涅槃、生死,故此六为无住涅槃资粮。此涅槃者,谓真如。此六为彼资粮,前三,悲故不住涅槃;后三,慧故不住生死。

  

  四十九[269]说三学摄故,不增不减六也。前四,是戒学;后二,是二学,如下[270]当知。

  

  总由如是,论有九种[271]、别义一种,合十义故,前之六度无减无增。

  

  

  

  【论文】

  

  九‧二二一 后唯四者,为助前六,令修满足,不增减故。

  

  

  

  【疏翼】

  

  第四不增不减门中,第三总别解十度中后四如何助前。于中分二︰一、总解,二、别解。此即初文。

  

  

  

  【述记‧卷五十六】

  

  前六既尔,后四如何?

  

  此、总文也。

  

  

  

  【论文】

  

  九‧二二二 方便善巧,助施等三。

  

  

  

  【疏翼】

  

  第三总别解十度中,第二别解。于中依次分四︰一、第七度助前三,二、第八度助第四度,三、第九度助第五度,四、第十度助第六度,并指如经广说。此即初文。

  

  

  

  【述记‧卷五十六】

  

  云何助六?

  

  七十八、《解深密》[272]等说︰于前三种波罗蜜多所摄有情,以诸摄事方便善巧而摄受之、安置善品,是故我说方便善巧为施等助[273]。谓摄事中,布施等[274],即此施等行相相顺[275],摄益于彼,故云「助」也。

  

  

  

  【论文】

  

  九‧二二三 愿助精进。

  

  

  

  【疏翼】

  

  第三别解中,第二第八度助第四度。

  

  

  

  

  

  【述记‧卷五十六】

  

  彼[276]文又说︰若诸菩萨,于现法中烦恼多故,于修无间无有堪能──由羸劣意乐故,下界胜解故,于内心住无有堪能,乃至未来烦恼轻微──心生正愿,如是名愿。由此愿故,烦恼微薄,能修精进。故说愿助精进[277]。

  

  

  

  【论文】

  

  九‧二二四 力助静虑。

  

  

  

  【疏翼】

  

  第三别解中,第三第九度助第五度。

  

  

  

  

  

  【述记‧卷五十六】

  

  彼《经》又说:若诸菩萨亲近善士、听闻正法、如理作意为因缘故,转劣意乐成胜意乐,亦能获得上界胜解,名力波罗蜜多。由此力故,于内心住有所堪能,故说力度为定度助[278]。

  

  

  

  【论文】

  

  九‧二二五 智助般若,令修满故。如《解深密》广说应知。

  

  

  

  【疏翼】

  

  第二别解中,第四第十度助第六度并指如经广说。

  

  

  

  【述记‧卷五十六】

  

  彼《经》又说︰若诸菩萨已能闻缘善修习故,能发静虑,如是名智。由此智故,堪能引发出世间慧,故说智为慧助[279]。

  

  「令修满故」者,谓后四助前六「令修满」,前六不为后四所助,不名「满」故,理如上说。故此中指,如《解深密经[280]》。

  

  《中边》第一[281]说「十度十障」,颂云︰障富贵善趣,不舍诸有情;于失德减增,令趣入解脱。障施等诸善,无尽亦无间;所作善决定,受用法成熟[282]。故十种度,不增不减。

  

  【疏翼】

  

  以上第一以十三门辨释中,第四辨不增不减门讫。

  

  

  

  【论文】

  

  九‧二二六 十次第者,谓由前前,引发后后。

  

  

  

  【疏翼】

  

  第一以十三门辨释中,第五次第门。于中有三解︰一、第一解,二、第二解,三、第三解。此初文也。

  

  【述记‧卷五十六】

  

  第五、次第门。

  

  第一解「谓由前前,引发后后」。

  

  七十八、《解深密》[283]、《对法》十一[284]、《摄论》等说[285]。由布施等故,生戒、忍等,广如彼说,易故不言。

  

  

  

  【论文】

  

  九‧二二七 及由后后,持净前前。

  

  

  

  【疏翼】

  

  第五次第门中,第二解。

  

  

  

  【述记‧卷五十六】

  

  第二解「及由后后,持净前前」。

  

  《对法论》说︰谓戒能持施,乃至慧能持定。谓由具尸罗施得清净。所以者何[286]?由行布施,摄益有情;由持戒故,不为恼害;乃至伽他说:无有静虑而不因慧[287]。广如彼说。

  

  【论文】

  

  九‧二二八 又前前粗,后后细故;易、难修习,次第如是。

  

  

  

  【疏翼】

  

  第五次第门中,第三解。

  

  

  

  【述记‧卷五十六】

  

  第三解。

  

  《对法论》说︰何以故[288]?于诸行中,施行最粗,戒细于施,故次建立。乃至一切行中,慧为最细,故最后立[289]。

  

  此三解中:初一:《解深密》、《瑜伽》、《摄论[290]》同;余二解,唯此论[291]有,《对法》同之。四十九有三解[292],初二同此︰谓治障、生起。生起,即粗细故。第三、异熟果[293],如彼广解[294]。

  

  【疏翼】

  

  以上第一以十三门辨释中,第五次第门讫。

  

  

  

  【论文】

  

  九‧二二九 释总、别名,如余处说。

  

  

  

  【疏翼】

  

  第一以十三门辨释中,第六释名门。

  

  

  

  【述记‧卷五十六】

  

  自下六、释名者,七十八、《解深密》等解总名︰云何缘此等,名波罗密多?由五缘故。一者、无染着:不染着波罗蜜相违事也[295]。二、无顾恋:谓此六度诸果异熟,及报恩中,心无缚。三、无罪:谓于六度无间杂染法,离非方便行。四、无分别:不如言辞执着自相。五、正回向:谓以所行度回求大菩提[296]。

  

  《摄大乘》说:于世间、二乘,施等最胜,能得彼岸故,通言波罗密多。

  

  《对法》十一[297]说︰由十二最胜相应故,名波罗蜜多。一、广大:不求世乐故,又最上[298]故。二、长时:经三劫积集[299]故。三、所为:为[300]利生故。四、无尽:回向大菩提究竟无尽故。五、无间:自他平等,令他速圆满施等故。六、无难:随喜他行[301]施等,令自行速圆满故。七、大自在:由得虚空藏等定,令施等速圆[302]满故。八、摄受:无分别智所摄受。九、发起:谓解行地中、上[303]品忍位所行施等。十、证得:初地所得[304]施等十一、等流:余八地所行施等。十二、圆满:谓第[305]十地及如来所有施等。即菩萨满、如来圆也[306]。若缺一种,非波罗蜜多[307]。

  

  最胜所至,最胜所作故,名波罗蜜多[308]。「波罗[309]」,「所至」义,或「所作」义。「蜜多」[310],能至、能作义。

  

  彼论又说:到所知彼岸,名波罗蜜多。安住佛性故。又,「波罗」是「所知彼岸」义;「蜜多」是「到」义[311]。

  

  又解:济度自他最极灾横故,名波罗蜜多,能令自他越度生死大苦海故[312]。

  

  合六解总名[313]。

  

  释别名者,《摄大乘》说︰能裂[314]悭吝、贫穷,得广大财位、福德资粮,名施,乃至能除遣一切见趣诸邪恶慧,及能真实品别知法,名慧[315]。

  

  《对法》十一说︰由大施故,离过故,离垢故,故名施波罗蜜多[316]。乃至慧亦由三因故,名慧波罗蜜多,如彼广解。

  

  彼论又解︰能舍施者,当来贫苦,能舍受者,现在热恼,故名为[317]施。乃至他所发智故,内证智故,种别智故,得寂静智故,胜德智故,名为慧[318]。合三解[319]别名,故今总指「释总别名,如余处说」。「余处」,即《摄大乘》等也。

  

  

  

  【论文】

  

  九‧二三○ 此十修者,有五种修:一、依止任持修,二、依止作意修,三、依止意乐修,四、依止方便修,五、依止自在修。依此五修,修习十种波罗蜜多,皆得圆满。如《集论》等广说其相。

  

  

  

  【疏翼】

  

  第一以十三门辨释中,第七修门。

  

  【述记‧卷五十六】

  

  七、修门者,此有五修。此指如《对法》第十二说[320]。

  

  「依止任持修」者,复有四种︰一、依因修:谓由种姓力,于度[321]修正行。二、依果[322]修:依胜自体力,于度修正行。三、依愿修:依本愿力,于度修正行。四、依简择修:由慧力,于度修正行[323]。

  

  二、「依止作意修」:彼说「亦有四种」︰一、依胜解修:一切度相应教法起增上胜解。二、依爱味修:于已得度多见功德,起深爱味。三、依随喜修:于诸世…

《成唯识论疏翼 第五冊 卷九 九、广十胜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