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成唯识论疏翼 第五冊 卷九 六、真相二见道▪P3

  ..续本文上一页1;卷五十五】

  

  第二、释颂不说二种见道,本颂何故但说于真?

  

  以证「识性」,观照如故,即圆成实[83]。自证「识相」,亦是自心,观于依他故,今依见分说。论说「初胜」后者[84],后者[85]后得摄,故不及前[86],如五十五说[87]。

  

  【论文】

  

  九‧一三七 前真见道,根本智摄;后相见道,后得智摄。

  

  

  

  【疏翼】

  

  第三总释中,第三智相摄。于中分二︰一、辨本后摄,二、辨有无二分。此即初文。

  

  

  

  【述记‧卷五十五】

  

  自下、智摄[88]。因解后得智,有相、无相别故。

  

  

  

  【论文】

  

  九‧一三八 诸后得智,有二分耶?有义:俱无,离二取故。

  

  

  

  【疏翼】

  

  第三智相摄中,第二辨有无二分。于中有三师异说,此初师义。

  

  

  

  【述记‧卷五十五】

  

  若依此说,佛不说法,无十五界[89],大定、智、悲以为体性,悲愿增上,众生识上声色等相生故。

  

  此后得智,《佛地论》第三,虽有三说,有相、见等,但是此中二师之义。第一师说二分俱无,离二取故[90]。

  

  

  

  【论文】

  

  九‧一三九 有义:此智,见有、相无,说此智品,有分别故。

  

  

  

  【疏翼】

  

  第二辨有无二分中,第二师义。于中分三︰一、标宗,二、申理,三、引证。此即初文。

  

  

  

  【述记‧卷五十五】

  

  「见有、相无」。

  

  诸圣教说此智「有分别」,故有见分,五十五等说也[91]。

  

  【论文】

  

  九‧一四○ 圣智,皆能亲照境故。

  

  

  

  【疏翼】

  

  第二师义中,第二申理。

  

  

  

  【述记‧卷五十五】

  

  以理为证,无相分也。

  

  

  

  【论文】

  

  九‧一四一 不执着故,说离二取。

  

  

  

  【疏翼】

  

  第二师义中,第三引证。

  

  

  

  【述记‧卷五十五】

  

  经论中言「离二取」者,不执着二取故,非全无见分[92]。

  

  

  

  【疏翼】

  

  以上第二辨有无二分中,第二师义讫。

  

  

  

  

  

  【论文】

  

  九‧一四二 有义:此智,二分俱有,说此思惟,似真如相,不见真实真如性故。

  

  

  

  【疏翼】

  

  第二辨有无二分中,第三师义。于中分三︰一、标宗引《瑜伽》证,二、引《佛地经论》、《摄论》为证破第一师,三、引教申理难第二师。此即初文。

  

  

  

  【述记‧卷五十五】

  

  第三师说二分俱有。

  

  七十一说「思惟」[93]──明有见分,似真如相,不见真实真如性故──成有相分。如彼四句广说[94]。

  

  【论文】

  

  九‧一四三 又说:此智,分别诸法自、共相等,观诸有情根性差别,而为说故。

  

  

  

  【疏翼】

  

  第三师义中,第二引《佛地经论》、《摄论》为证,破第一师。

  

  

  

  【述记‧卷五十五】

  

  《佛地经》、《摄论》等,皆说此智分别诸法、观有情等[95]。

  

  此成有见分,破第一师。

  

  

  

  【论文】

  

  九‧一四四 又说:此智,现身、土等,为诸有情说正法故;若不变现似色、声等,宁有现身、说法等事?

  

  

  

  【疏翼】

  

  第三师义中,第三引教申理难第二师。中分为二︰一、引教,二、申理。此即初文。

  

  

  

  【述记‧卷五十五】

  

  引经为难。

  

  「现身、土等」,皆《佛地》第三,引文为证,不劳此引[96]。

  

  此、破无相分第二师义。

  

  此上引教。

  

  

  

  【论文】

  

  九‧一四五 转色蕴依,不现色者;转四蕴依,应无受等。

  

  

  

  【疏翼】

  

  第三引教申理难第二师中,第二申理。于中有四︰一、五蕴相例,二、缘色应缘声,三、缘无法应无所缘缘,四、总结。此即初文。

  

  

  

  【述记‧卷五十五】

  

  下、引理。

  

  以五蕴相例[97]。

  

  

  

  【论文】

  

  九‧一四六 又若此智不变似境,离自体法,应非所缘;缘色等时,应缘声等。

  

  

  

  【疏翼】

  

  第二申理中,第二缘色应缘声。

  

  

  

  【述记‧卷五十五】

  

  既[98]无相分,其他之心、他身、土等,离自己体之法,不带影像,应非所缘缘!

  

  直亲照彼,不变为相故,不同真如,真如即是智自体故。

  

  若尔,真如应非所缘缘!无似境相故。

  

  答︰不然,带如之相起故。

  

  离自体法,既无影像,不可言带彼相起,如何说有所缘缘?彼皆离自体故。

  

  既不带相,起名所缘缘,缘色等时,应缘声等!缘色等智,不带声等相故。

  

  

  

  【论文】

  

  九‧一四七 又缘无法等,应无所缘缘,彼体非实,无缘用故。

  

  

  

  【疏翼】

  

  第二申理中,第三缘无法应非所缘缘。

  

  

  

  【述记‧卷五十五】

  

  不变为无相,为见所缘故。以无相分直照于无,无非有体[99],所缘缘义如何得成?由此故知,佛亦不能亲缘于无。

  

  此文理证也。

  

  

  

  【论文】

  

  九‧一四八 由斯,后智二分俱有。

  

  

  

  【疏翼】

  

  第二申理中,第四总结。

  

  

  

  【述记‧卷五十五】

  

  总结之也。

  

  出差别[100]。

  

  

  

  【疏翼】

  

  以上第三解见道真、相差别中,第一辨真、相差别讫。

  

  

  

  【论文】

  

  九‧一四九 此二见道,与六现观,相摄云何?

  

  

  

  【疏翼】

  

  第三解见道真相差别中,第二与六现观相摄。文分为三︰一、问兴起,二、总别答,三、辨相摄。此即初文。

  

  

  

  【述记‧卷五十五】

  

  以下、诸门解释。

  

  然五十五[101]、八、九等,皆有见道、现观分别,应如彼知,五十五[102]最胜,大有断惑、法用、诸义,未获广引。

  

  此、为问也。

  

  第一、与六现观相摄者[103],《对法》第十三、《显扬[104]》第十七、《大论》五十五、七十一广明。

  

  《对法》说十[105];《显扬》说六或十八[106];《瑜伽》说六[107];《摄论》[108]说十一种三乘现观各别[109]。然有义、事、所缘三种差别,如别抄说[110]。

  

  【疏翼】

  

  以上约六现观出体、释名、废立等门略明讫。见道与六现观相摄门见下。

  

  

  

  

  

  【论文】

  

  九‧一五○ 六现观者,一、思现观:谓最上品、喜受相应、思所成慧。

  

  

  

  【疏翼】

  

  第二与六现观相摄中,第二总别答。文分为六,此别答初现观文。又分为二︰一、出体,二、辨位。此即初文。

  

  

  

  【述记‧卷五十五】

  

  「现」,谓现前;明了现前观此现境,故名「现观」。

  

  「最上品」者,下、中二品劣,故非也。

  

  「喜受相应」者,喜能明利,别有分别故。舍即不然,可与下、中品思俱,上品思慧必不俱故。七十一说:初一[111]唯与喜受相应故[112]。

  

  思所成慧[113],即因于思所成之慧为体。《显扬》[114]及七十一等同。彼云:或此俱行菩提分法为自性。此下现观[115]并作是说。

  

  

  

  【论文】

  

  九‧一五一 此,能观察诸法共相;引生暖等加行道中,观察诸法,此用最猛;偏立现观。暖等不能广分别法,又未证理,故非现观。

  

  

  

  【疏翼】

  

  第一别答初现观中,第二辨位。

  

  

  

  【述记‧卷五十五】

  

  暖等,色界系。此观共相,能引暖等,思能生修故。此观一切行无常等、一切法真如等,故是最胜。名「观共相」,不言观自相。

  

  自相者,下、中摄故,未广缘故。虽如,亦是诸法自相,未证之时,但共相故。

  

  于见道前,「此用最猛」。「猛」者,利也、胜也,「偏」说为「现观」。「暖等不能广分别法」,但观所取无等。虽亦观一切法无我等,多分有分齐观。

  

  又三乘通说,在二乘位,唯观四谛,别别行相不及于思。谓种种思惟,种种观察,名「广分别」。暖等无此能,不如于思,不立现观。其见道等,虽亦不能广分别法,缘真理故,立为现观。此又不同彼,未证理故。七十一说四善根非现观,是等流故[116]。

  

  【疏翼】

  

  以上第二总别答中,第一别答初现观讫。

  

  

  

  【…

《成唯识论疏翼 第五冊 卷九 六、真相二见道》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