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成唯识论疏翼 第五冊 卷九 一、明唯识实性▪P2

  ..续本文上一页释三颂中,最后﹝第二十五﹞一颂明唯识性中,第一释第一句颂文讫。

  

  

  

  【论文】

  

  九‧一○ 此中胜义依最后说,是最胜道所行义故。为简前三,故作是说:此诸法胜义亦即是真如。「真」,谓真实,显非虚妄;「如」,谓如常,表无变易;谓此真实于一切位常如其性,故曰:真如,即是湛然不虚妄义。

  

  

  

  【疏翼】

  

  第二大段宗明圆成实性胜义谛理,亦即广释三颂中,最后﹝第二十五﹞一颂明唯识性中,第二释第二三句颂文。于中分二︰一、简前三胜义明真如义,二、别释「亦」言。此即初文。

  

  

  

  

  

  【述记‧卷五十三】

  

  前三非一[53]如,故言「亦」也。

  

  「真」简有漏,有漏妄故;「如」简无漏有为,彼体虽真,有生灭故。又「真」简初性,以妄执故;「如」简依他,有生灭故。余文可解[54]。

  

  【疏翼】

  

  安慧《唯识三十论》卷二,解第二十五颂前二句云︰

  

  言「此诸法胜义,亦即是真如」中,「胜」者,即是出世间智。由无上故,故所有义,即名胜义。

  

  复次,即体如虚空,周遍一切,一味、无垢、无变异法、圆成实性,说名胜义。所以者何?谓此圆成实自性是依他起之实体,一切法之胜义。由是彼法法性故,即此圆成实自性,名胜义无自性。由圆成实以无事体为自性故。

  

  问︰此圆成实性唯说胜义为其名耶?答︰不尔。「亦即是真如」。「亦」声者,谓非唯说「真如」声,亦当如所说一切法界等异名。颂曰︰常如其性故。

  

  论曰︰此真如者,谓于异生、有学及无学位中,于一切时,常如其实,无变异故,名为真如。应思此唯识性亦如真如即是圆成实性耶?为别有唯识性耶?是故颂曰︰即唯识实性。

  

  论曰︰由能通达最极清净相故,如说颂云︰尔时唯观此,故心住于名;由住于名故,于识断所得。仗此修习因,触证无得界;遍解脱诸障,获得胜自在。由此「即唯识实性」言,显示现观。

  

  

  

  【论文】

  

  九‧一一 「亦」言,显此复有多名。谓名法界,及实际等,如余论中,随义广释。

  

  

  

  

  

  【疏翼】

  

  第二释第二三句颂文中,第二别释「亦」言。

  

  

  

  【述记‧卷五十三】

  

  谓《大般若》[55]乃有十二名,如前第二卷[56]说[57]。

  

  又《对法》第二有七名︰谓真如、无我性、空性、无相、实际、胜义、法界。此论本颂,但有二名[58]。并此释师,但有四号[59]。故言「等」者,等余三名,「如余论中,随义广释」。《对法》解云︰体恒无我[60],无有改转,名曰[61]真如[62]。性离二我,名无我[63]。由缘此故,杂[64]染空寂,说之为空[65]。谓色乃至菩提,诸相空寂,名无相[66]。无倒究竟、无倒所缘,名为实际[67]。圣智所行,名为胜义[68]。与此解同。三乘「妙法所依相」故,名为法界[69]。「界」者,体义,但妙法依;性者,体义,一切法体;故名法性。湛然离倒,名不虚妄。余随所应,一切当知如《对法》[70]等。

  

  佛地第七有六名[71],实有与《对法》别,皆广解[72]。

  

  《瑜伽》、《显扬》虽有多[73]名[74],并不如《对法》,不能繁引。

  

  此解第三颂上三句讫。即是《胜鬘》、《瑜伽》等,「无作四谛」[75],如非安立谛也。

  

  

  

  【疏翼】

  

  以上第二大段宗明圆成实性胜义谛理,亦即广释三颂中,最后﹝第二十五﹞一颂明唯识性中,第二释第二三句颂文讫。

  

  

  

  【论文】

  

  九‧一二 此性,即是唯识实性。谓唯识性略有二种:一者、虚妄:谓遍计所执;二者、真实:谓圆成实性。为简虚妄,说实性言。

  

  

  

  【疏翼】

  

  第三分或第二大段宗明圆成实性胜义谛理亦即广释三颂中,最后﹝第二十五﹞一颂明唯识性,第三释第四句颂文。文分为二︰一、唯识实性简虚妄,二、唯识实性简世俗。此即初文。

  

  

  

  【述记‧卷五十三】

  

  次、解第四句。

  

  初、解二性,谓[76]依依他起。故此初解,以真如实性,简计所执性,显其颂意[77]。

  

  

  

  【论文】

  

  九‧一三 复有二性:一者、世俗:谓依他起,二者、胜义:谓圆成实。为简世俗,故说实性。

  

  

  

  【疏翼】

  

  第三释第四句颂文中,第二唯识实性简世俗。

  

  

  

  【述记‧卷五十三】

  

  谓相及性。「性」者,实体,即唯真如;相亦名体,依他体故。有法相对,不对[78]初性,以无体故[79]。

  

  【疏翼】

  

  以上第二长行广答广明中,第一别解﹝第二十三至第二十五﹞三颂三无性讫。

  

  

  

  【论文】

  

  九‧一四 三颂总显:诸契经中说无性言,非极了义。诸有智者不应依之,总拨诸法都无自性。

  

  

  

  【疏翼】

  

  第二长行广答广明中,第二总释颂意。

  

  

  

  【述记‧卷五十三】

  

  初一、性无,后二、定有。余文易了,不烦重释。

  

  总释颂意也。

  

  上来二十五行颂,有二二别判︰一云︰前二十四颂明唯识相,第二十五颂明唯识性。一云︰二十五行颂中,初之一颂半,略明能变识相;第二──余二十三颂半,广明能变相、释诸妨难讫。

  

  

  

  【疏翼】

  

  以上若约境行果三种者,上来二十五行颂广明俗谛及真谛境讫。

  

  

  

  【论文】

  

  九‧一五 如是所成唯识相性。

  

  

  

  【疏翼】

  

  前由二十五颂已明「唯识相性」所悟境已,次由﹝第二十六至第三十﹞五颂明五位悟入次第。

  

  

  

  【述记‧卷五十三】

  

  自下五颂、明唯识所入之位。

  

  既说世间「假说我法」,遍计所执诸法皆空,此假我、法皆依识变,能变之识略有三种,二十四颂广为分别。

  

  即依他起,体虚幻有,此虚妄识必有实体,故次前一颂明识之性即圆成实。虽知诸法皆是唯识若相、若性,要渐修行证入圣位,故下五颂明所入位。

  

  所求大果福智无边,非少修行即速圆证,非行一行便证多果。必须三劫修无边因。故三劫[80]者,皆因位摄,即前[81]四颂。后之一颂,所求果满,即如来位。

  

  初之四颂分三劫者,初之二位[82],是初劫摄。虽行胜行,犹未证真。学行千差,位有远近,故以二颂[83]显明初劫。第三颂[84]全、第四[85]少分,解第二劫。初证圣位,见、修位差别,故唯第三[86]一颂,偏明见道。地位虽长,证理是等,故第四[87]颂合明二劫。第四颂半明第三劫。

  

  就五位中,初结上文彰后所明,生下五位。后举颂文正释五位。初中有三︰一、结上为三问,二、随问略为三答,三、广前所答别三问答[88]。

  

  结牒上文二十四颂「相」,末后一颂「性」也。

  

  

  

  

  

  

  

  

  --------------------------------------------------------------------------------

  

  [1] 「论第九卷」四字,《金藏》有,余无﹝编按:《大正藏》有「论第九」

  

  三字﹞。

  

  [2] 「唯」字,《金藏》有,余无。

  

  [3] 即《显扬》卷七〈成无性品〉,如云︰

  

  如是三种自性当知由三无自性,故说三无性︰一、相无性:谓遍计所执自性。由此自性,体相无故。二、生无性:谓依他起自性。由此自性缘力所生,非自然生故。三、胜义无性:谓圆成实自性。由此自性体是胜义,又是诸法无性故。

  

  《佛性论》卷二〈显体分〉第三中〈三性品〉第二有十义门,第六

  

  「因事说义门」中解不了义经第二子门云︰

  

  问曰︰如来约何性说如此义言:一切诸法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耶?答曰︰约无相性说如是言。

  

  问曰︰如来约何法说「一切诸法譬如幻化」耶?答曰︰约无生性说。

  

  问曰︰如来约何法说如是言:一切诸法譬如虚空?答曰︰约真实性说。是故佛因三性说故,有了不了义经。

  

  此前即云︰

  

  诸佛说法有二种︰一、了义经,二、不了义经。不了义经者,由此三性,是故佛说不了义经,如缘有灯,故知物在暗中。后时因灯能得了现暗中之物。如来亦尔,由有着三性者,故说不了义灯;达三性者自然显﹝原作「愿」,今改﹞了,名了义经。

  

  [4] 即第二十三及第二十四颂。

  

  [5] 即第二十五颂。

  

  [6] 第二颂下半起。

  

  [7] 由初能变后二十一颂半。

  

  [8] 即第二十五颂。

  

  [9] 「颂」字,《金藏》有,余无。

  

  [10] 第一颂及第二颂前半。

  

  [11] 「别抄」卷四云︰

  

  此即「能变」。至此广前「由假说我法」等一颂半,明世俗谛,第三颂重显前所说唯识真性。前来至此明唯识境。

  

  [12] 即第二十三颂「即依此三性,立彼三无性;故佛密意说 一切法无

  

  性」。

  

  [13]…

《成唯识论疏翼 第五冊 卷九 一、明唯识实性》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