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成唯识论疏翼 第五冊 卷九 一、明唯识实性▪P3

  ..续本文上一页 即第二十四颂「初即相无性,次无自然性;后由远离前,所执我法

  

  性」。

  

  [14] 即第二十三颂。

  

  [15] 第二十四颂。

  

  [16] 初中又二︰一、解依前立后非性全无,二、解「密意」言。此即解

  

  初颂中初文。

  

  [17] 见《解深密经》卷二〈一切法相品〉第四。

  

  [18] 即《解深密经》卷二云:

  

  汝应谛听!我当为汝说诸法相,谓诸法相略有三种。何等为三?一者、遍计所执相,二者、依他起相,三者、圆成实相。

  

  [19] 「一切」,谓如《解深密经》卷二〈无自性相品〉第五,佛告胜义

  

  生菩萨云︰

  

  汝应谛听!吾当为汝解释所说一切诸法皆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所有密意﹝藏文作「ci las dgovs nas/」﹞。胜义生﹝藏文作「don dam yav dag ”phags/」﹞!当知我依三种无自性性,密意说言一切皆无自性﹝性﹞﹝藏文作「chos rnams kyi vo bo bid med pa bid rnam pa gsum po/」﹞,谓:相无自性性﹝藏文作「mtshan bid vo bo bid med pa bid dav/」﹞、生无自性性﹝藏文作「skye ba vo bo bid med pa bid dav/」﹞、胜义无自性性﹝藏文作「don dam pa vo bo bid med pa bid las dgovs nas/」﹞。

  

  善男子﹝藏文还作「胜义生」﹞!云何诸法相无自性性?所谓诸法遍计所执相。何以故?此由假名安立为相﹝藏文作「”di ltar de ni miv dav brdar rnam par gźag pa”i mtshan bid yin gyi/」﹞,非由自相安立为相﹝藏文作「rav gi mtshan bid kyis rnam par gnas pa ni ma yin par/」﹞,是故说名相无自性性。

  

  云何诸法生无自性性?所谓诸法依他起相。何以故?此由依他缘力故有﹝藏文作「”di ltar de ni rkyen gźan gyi stobs kyis byuv ba yin gyi/」﹞,非自然有﹝藏文作「bdag bid kyis ni ma yin pas/」﹞,是故说名生无自性性。

  

  云何诸法胜义无自性性?所谓诸法由生无自性性故,说名无自性性,即缘生法亦名胜义无自性性。何以故?﹝胜义生!﹞于诸法中,若是清净所缘境界﹝藏文作「chos rnams la rnam par dag pa”i dmigs pa gav yin pa de ni/」﹞,我显示彼以为胜义无自性性。依他起相非是清净﹝根本智﹞所缘境界,是故亦说名为胜义无自性性。

  

  复有诸法圆成实相,亦名胜义无自性性。何以故?﹝胜义生!﹞一切诸法法无我性,名为胜义,亦得名为无自性﹝藏文作「chos rnams kyi chos bdag med pa de ni de dag gi vo bo bid med pa bid ces bya ste/」﹞,以是诸法胜义谛故,无自性性之所显故﹝藏文作「de don dam yin la/ don dam pa ni chos thams cad kyi vo ba bid med pa bid kyis phye ba yin pas/」﹞,由此因缘,名为胜义无自性性。

  

  [20] 即本论卷八。

  

  [21] 即《摄论》卷二,及两《释》卷四。

  

  [22] 「性是」二字,《摄论》中原无。

  

  [23] 《枢要》卷下云︰

  

  问︰「愚夫于彼增益妄执」者,亦有邪见拨无,何故唯言「增益」?答︰以多分故。执我法门,必增益故。说有三性,遮损减门,说三无性,遮增益门。

  

  [24] 此段引文见《瑜伽》卷七十六中,亦见《解深密经》卷二〈无自性

  

  相品〉。原文作:

  

  非由有情界中,诸有情类别观遍计所执自性为自性故,亦非由彼别观依他起自性及圆成实自性为自性故,我立三种无自性性﹝藏文作「sems can gyi khams na sems can rnams kyi kun brtags pa”i vo bo bid vo bo bid kyis tha dad par mthov źiv/ gźan gyi dbav gi vo bo bid dav/ yovs su grub pa”i vo bo bid kyav vo bo bid kyis tha dad par mthov ba de”i phyir vo bo bid med pa bid rnam pa gsum mi ”dogs kyi/」﹞。

  

  [25] 「广说」,如《瑜伽》卷七十六云︰

  

  由遍计所计自性相故,彼诸有情随起言说。如如随起言说﹝藏文作「tha sbad ”dogs pa/」﹞,如是如是由言说熏习心故,由言说随觉故,由言说随眠故﹝藏文作「de lta de ltar rjes su tha sbad btags pas yovs su bsgos pa”i sems tha sbad btags pa dav rjes su ”brel ba”am/ tha sbad btags pa bag la bal gyis/」﹞,于依他起自性及圆成实自性中,执着遍计所执自性。如如执着,如是如是于依他起自性及圆成实自性﹝藏文无此六字﹞上,执着遍计所执自性。由是因、缘,生当来世依他起自性。

  

  [26] 「遍」字,《金藏》有,余无。

  

  [27] 《义演》作「由」,余作「有」。

  

  [28] 《瑜伽》卷七十六同《解深密经》卷二〈无自性相品〉第五。

  

  [29] 原文无「故」字。

  

  [30] 《瑜伽》卷七十六,原文作:

  

  云何诸法胜义无自性性?谓诸法由生无自性性故,说名无自性性。即缘生法,亦名胜义无自性性。

  

  [31] 《显扬》卷十六〈成无性品〉第七原作:

  

  二、生无性:谓依他自性。由此自性缘力所生,非自然生故。

  

  [32] 《瑜伽》卷七十六,原作:

  

  于诸法中若是清净所缘境界,我显示彼以为胜义无自性性。依他起相非是清净所缘境界,是故亦说名为胜义无自性性。

  

  [33] 如《显扬》卷十六云︰

  

  由此自性体是胜义,又是诸法无性故。

  

  [34] 《枢要》卷下云︰

  

  依他起性名「胜义无性」。论文但有非胜义之性,名胜义无性。亦有体是胜义,无计所执,名「胜义无性」。是后得智所行义故。如说彼是四胜义摄,论略无之,理亦有也。

  

  [35] 见《解深密经》,如云:

  

  譬如空华,相无自性性,当知亦尔。譬如幻像,生无自性性,当知亦尔。一分胜义无自性性,当知亦尔。譬如虚空,唯是众色无性所显,遍一切处,一分胜义无自性性,当知亦尔。法无我性之所显故,遍一切故。

  

  [36] 即「显前颂所说唯识真理宗,明胜义谛」。

  

  [37] 「解」字,《金藏》作「释」。

  

  [38] 即释第二十五颂。

  

  [39] 见本论《述记》卷三解论文「境依内识而假立故,唯世俗有。识是

  

  假境所依事故,亦胜义有」处,及《大乘法苑义林章》卷八〈二谛

  

  章〉第八。

  

  [40] 「以胜为义」,即有财释。

  

  [41] 「胜即是义」,即持业释。

  

  [42] 谓蕴、界、处、缘起、处非处等为对治十种我见说,如《辩中边论》

  

  卷中〈辨真实品〉说「十种真实」。

  

  [43] 如《瑜伽》卷五十五云︰

  

  问︰谛义云何?答︰如所说相不舍离义﹝藏文作「bstan pa dav mi mthun pa med pa”i mtshan bid kyi don dav/」﹞,由观此故,到清净究竟义,是谛义﹝藏文作「de mthov na rnam par dag pa”i rgyur gyur pa”i don ni bden pa”i don to/」﹞。

  

  问︰苦谛义云何?答︰烦恼所生行义。

  

  问︰集谛义云何?答︰能生苦谛义。

  

  问︰灭谛义云何?答︰彼俱寂静义。

  

  问︰道谛义云何?答︰能成三谛义﹝藏文作「don gsum po dag sgrub pa”i don to/」﹞。

  

  问︰如是四圣谛为世俗谛摄?为胜义谛摄?答︰胜义谛摄。何以故?于顺苦、乐、不苦不乐诸行中﹝藏文作「顺乐、苦、不乐不苦所依中」﹞,由自相差别故﹝藏文作「rav gi mtshan bid yovs su ”grub pa las/﹞,建立世俗谛。由彼共相一味苦故﹝藏文作「sdug bsval du ro gcig pa”i mtshan bid kyi phyir/」﹞,当知建立胜义谛。

  

  [44] 《瑜伽》卷六十四,及《显扬》卷六说「第四世俗」云︰

  

  谓如前说三种世俗,及与安立胜义世俗即胜义谛﹝藏文作「don dam pa”i kun rdzob kyis don …

《成唯识论疏翼 第五冊 卷九 一、明唯识实性》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