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成唯识论疏翼 第四冊 卷八 八、十门广解缘起▪P18

  ..续本文上一页事,即自证分。

  

  [267] 《瑜伽》卷十一末云︰

  

  云何粗相?谓所观下地一切粗相﹝藏文作「sa ”og ma la rags par lta ba”i mtshan ma/」﹞。云何静相?谓所行上地一切静相﹝藏文作「sa gov ma la źi ba”i rnam par ”dzin pa”i mtshan ma/」﹞。

  

  [268] 见《大乘法苑义林章》卷七〈断障章〉。如第六门「依行分别」中:

  

  行有三种︰一、空无相无愿行,二、苦粗等六行,三、四谛十六行。

  

  又云:

  

  二、苦等六行者,此之六行唯有漏方便地。观下苦、粗、障随一,为无间道。观上静、妙、离随一,为解脱道。唯伏惑,非能断,通凡及圣者,在二乘,非菩萨。十地菩萨不欣上厌下以受生故。

  

  [269] 「依支得离支」,藏文作「yan lag las dben pa thob par ”gyur ram/」。

  

  [270] 「毕」字,原作「究」。

  

  [271] 《瑜伽》卷十原文为:

  

  问︰几支是学?答︰无。问︰几支是无学?答︰亦无。问︰几支是非学非无学?答︰一切。

  

  [272] 「堕」字,本论《述记》传抄作「随」。

  

  [273] 此段文,《瑜伽》卷十原作:

  

  所有善有漏支,彼何故非学耶?答︰堕流转故。若学所有善有漏法,彼与流转相违故,及用明为缘故,非支。

  

  [274] 《金藏》作「支」,余作「发」。

  

  [275] 灵泰《抄》云︰

  

  即是﹝神﹞泰法师及顺憬师造《瑜伽抄》中:如前资粮位、加行位、见道位,此三位皆名未知当知根,皆名为学。故发心以去内法异生,皆不造总报业,皆非无明发﹝《义演》作「支」﹞,皆非行支。

  

  [276] 即《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

  

  [277] 《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卷二原文作:

  

  外法异生,非理作意所引四种转异无明。

  

  [278] 原无「三」字。

  

  [279] 「三无明虽引非福行」七字,原作「为非福缘」四字。

  

  [280] 「行」字,原作「非福」二字。

  

  [281] 《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卷二原文作:

  

  内法异生,若放逸者,彼除一种不共无明,所余无明,引发放逸,为缘生行。若不放逸勤修学者,及圣有学,三种无明引发妄念,为非福缘。然此非福不能缘招三恶趣。故此非福,我不说为无明缘行。

  

  [282] 本论卷八原作:

  

  由此,一切顺现受业,别助当业,皆非行支。

  

  [283] 《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原文作:

  

  又不放逸内法异生,若造福行及不动行,彼是正法如理作意,相应善心之所引发,解脱为依,回向解脱,而引发故。虽于善趣感殊胜生,而非无明起增上缘,然能作彼四种无明、断增上缘。诸圣有学,不共无明已永断故,不造新业;所有故业,由随眠力未永断灭,暂触还吐,如是所有无明缘行,生生渐灭,不复增长。由此道理,应知内法诸有学者,不缘无明更造诸行。

  

  [284] 原作「圣有学不造新业」。

  

  [285] 即内法异生。

  

  [286] 见《大毗婆沙论》卷五十三「二师」中说,如云︰

  

  问︰圣者为造欲界引众同分业不?有说︰不造。所以者何?以欲界多诸过患,多诸灾横,是故圣者不造欲界引众同分业,但造欲界满众同分业。

  

  [287] 即不共无明种断。

  

  [288] 谓相应无明。

  

  [289] 此句藏文作「虽已有善心」。

  

  [290] 「随缚」,藏文作「rjes su ”brel bar ”gyur ro/」。

  

  [291] 「亦名愚痴」四字,藏文无。

  

  [292] 「势力」,藏文作「de”I dbav gyis/」。

  

  [293] 《对法》卷七原文:

  

  未见谛者虽起善心,由彼随眠所随缚,亦名愚痴。由彼势力于三界苦不如实知,便能发起后有因性福、不动行,非已见谛者能发此业──无真实义愚故。是故彼业说因此生。

  

  [294] 「又如经说」四字,《金藏》有,余无。

  

  [295] 「夫」字,《金藏》无。

  

  [296] 「不」字,《金藏》无。

  

  [297] 《对法》卷七原文作:

  

  所受异熟界地决定故,是故约与异熟不可移转,名为不动﹝藏文作「rnam par smin pa ”byin par g·yo ba med pa dav/」﹞;又定地摄﹝藏文作「mbam par gźag pa”i sa pa yin pas/」﹞,说为不动。

  

  [298] 即《对法》后解。

  

  [299] 如《瑜伽》卷四云︰

  

  复有超过净宫大自在住处。有十地菩萨由极熏修﹝藏文作「yovs su bsgoms nas/」﹞第十地故,得生其中。

  

  [300] 如《对法》卷六云︰

  

  复有清净世界﹝藏文作「yovs su dag pa”i ”jig rten gyi khams/」﹞,非苦谛摄非业烦恼力所生﹝藏文作「bskyed pa/」﹞故,非业烦恼增上所起﹝藏文作「las dav bon movs pa”i dbav gis ”byuv ba ma yin gyi/」﹞故,然由大愿、清净善根所引﹝藏文作「smon lam dav dge ba”i rtsa ba”i dbav gis byuv ba/」﹞,此所生处不可思议,唯佛所觉﹝境界﹞,尚非得静虑者静虑境界,况寻思者﹝藏文作「rtog ge pa rnams kyi yul yin pa lta smos kyav ci dgos/」﹞。

  

  [301] 《十地经论》卷十二云︰

  

  是菩萨住此地中,大智照光明能令一切众生乃至住一切智智,其余智慧之明所不能坏。佛子!譬如摩醯首罗﹝梵文为「mahewvara」;藏文为「dbav phyug chen po/」﹞天王,光明过一切生处众生光明,能令众生身心清凉。

  

  [302] 《金藏》作「愿」,余作「有」。

  

  [303] 《金藏》作「法」,合经文。余作「道」。

  

  [304] 「放逸者」三字,《金藏》有,余无。

  

  [305] 「福、不动」三字,《金藏》有,余无。

  

  [306] 《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卷二原文:

  

  外法异生,非理作意,所引四种转异无明。由此为缘,生福、非福及不动行。如是所说外法异生所有福行,及不动行相应善心,一切皆是非理作意所引等流。内法异生,若放逸者,彼除一种不共无明,所余无明引发放逸,为缘生行。内法异生,若不放逸、勤修学者,及圣有学三种无明,引发妄念,为非福缘。然此非福,不能为缘,招三恶趣。故此非福,我不说为无明缘行。

  

  [307] 见《对法》卷七。

  

  [308] 即见道所断之惑。

  

  [309] 即修道所断之惑。

  

  [310] 《瑜伽》卷五十九初原文为:

  

  若诸烦恼猛利现行﹝藏文作「zil gyis gnon pa kun tu spyod pa”i bon movs pas/」﹞方能发起﹝藏文作「kun nas slov bar byed de/」﹞往恶趣业,非诸失念而现行者。又分别起﹝藏文作「kun brtags pa dav/」﹞能发此业,非任运起﹝藏文作「rav bźin pas kyav ma yin no/」﹞。

  

  [311] 道邑《义蕴》云︰

  

  此中前后师皆说正发无明见﹝道﹞断。异熟愚既正发业,故非修断。

  

  [312] 即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

  

  [313] 略摄一切五取蕴苦。

  

  [314] 《瑜伽》卷十原文为:

  

  由不了达﹝藏文作「mi wes pa/」﹞世俗苦因﹝藏文作「brdar btags pa”i sdug bsval gyi rgyu/」﹞为缘,造非福行。由不了达胜义苦因﹝藏文作「yav dag pa”i sdug bsval gyi rgyu/」﹞为缘,生福及不动行。

  

  [315] 即「生苦乃至求不得苦」,「世间智境界故」。

  

  [316] 「由安立真如门,出世智境界故」。

  

  [317] 「苦」字,「别抄」无。

  

  [318] 如《瑜伽》、《对法》。

  

  [319] 「之」字,「别抄」作「云」。

  

  [320] 灵泰《抄》云︰

  

  《对法论》说前七苦名迷世俗苦,第八苦名胜义苦;即约八苦,兼约难易知法门,以辨世俗胜义,亦不约造非福等名「世俗」。虽名同,其义别。

  

  [321] 爱别离,求不得。

  

  [322] 见《杂集论述记》卷十六,如云︰

  

  据实,三﹝苦﹞八﹝苦﹞相摄中前生等四﹝苦﹞为粗重所随等,上界非无。以多逼迫,说「显苦苦」、「坏苦」二唯下有,依欲界立前七苦;依三界立后一,亦无爽。

  

  所依义门不同故。

  

  [323] 「九种命终心」,藏文作「gsar du ”chi ba”i sems/」。

  

  [324] 如《对法》卷五云︰

  

  相续力﹝藏文作「biv mtshams sbyor ba”i stobs/」﹞者,有九…

《成唯识论疏翼 第四冊 卷八 八、十门广解缘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