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成唯识论疏翼 第四冊 卷八 八、十门广解缘起▪P21

  ..续本文上一页、无记法唯修所断﹝原文为「谓一切善有漏法、一切无覆无记法,除先所说诸染污法,余染污法,是名修道所断法」﹞。﹝二、﹞五十三说于见道中无想异熟﹝即无想天﹞能得毕竟非择灭性﹝原文为「及于后有若爱若愿所得非择灭,当知一向决定」﹞。故因亦断,如此类也。诸非所断二类,如前﹝第一﹞出﹝所断﹞体中说﹝即信等五及未知当知根,一分非所断──已知、具知根全非所断﹞。此即第二辨所断义,如《唯识》﹝卷八﹞缘生﹝十二有支﹞中释。其恶业果断二种︰一云︰体亦随断,见道障故。论﹝卷六十六末﹞云:无记修所断者,据余无记杂、缘缚说。一云︰唯断业有,无记不除。不能生异熟。云何释异熟障?据此果无记体在,生杂、缘缚。

  

  [383] 《金藏》作「断能」,余作「能断」。

  

  [384] 「尽」字,《金藏》作「丧」。

  

  [385] 《杂集论述记》引《瑜伽》卷五十三说:

  

  于见道中,无想异熟能得毕竟非择灭性。

  

  [386] 「道」字,《金藏》有,余无。

  

  [387] 见《枢要》卷下。

  

  「余」等四字,《金藏》有,余无。

  

  [388] 《瑜伽》卷十云︰

  

  问︰几支染污?几支不染污?答︰三、染,余通二种。若不染污、善,及无覆无记别故,分为二种应知。

  

  [389] 《金藏》作「三」,余作「二」。

  

  [390] 灵泰《抄》云︰

  

  此中分为二段︰若余人、天异熟果,唯是修道缘缚断,不通见断。若余恶趣中异熟果,及女人身、五不男、四生,唯是见道不生。

  

  [391] 《略纂》卷九解云︰

  

  言「一分」者,若依自性断、三恶趣烦恼及业;若依不生,并彼诸果等,说预流断,名为「一分」。

  

  [392] 灵泰《抄》云︰

  

  此中意云︰如有预流于欲界中,人天七返,便证无学;更不生欲界及色、无色。即欲界第八有及色、无色支已全断讫,何言一分无全断耶?《疏》释意云︰谓有一类预流得不还果,上色更有多生,故色、无色及第八有,非全断也。

  

  [393] 见本论卷十「断障」中。

  

  [394] 「主」字,《金藏》误作「生」。

  

  [395] 谓受不与受相应。

  

  [396] 《枢要》卷下云︰

  

  三受俱中,识等六支既是种子,云何相应?释有二义︰一、依当生位说,二、依随顺俱有义。亦无违也,故种子名俱。俱,是相应之异名故。若尔,依有支,无当生,云何相应?识等五种当有现行,种说相应。有支曾于行支等中有相应故,种亦说相应,或从识等当生位说。

  

  [397] 此处,余本多衍「十一之中」四字,《金藏》无。

  

  [398] 「苦」字下,《金藏》多「支」字。

  

  [399] 「十,乐、舍俱」。

  

  [400] 「及」字,《金藏》有,余无。

  

  [401] 即「十一,苦俱,非受俱故」。

  

  [402] 《金藏》作「辨」,余作「并」。

  

  [403] 本论作「少分」。

  

  [404] 「十二中,通有苦苦、行苦性故」。

  

  [405] 「老死位中,多无乐受,依乐立坏,故不说之」。

  

  [406] 即「十,乐、舍俱」。

  

  [407] 《瑜伽》卷十原作:

  

  谓坏苦、苦苦,亦是行苦支。或有行苦所摄,非余二苦──谓不苦不乐俱行支,及非受俱行支一分。

  

  [408] 灵泰《抄》云︰

  

  即同此论中云:依舍受说,十一少分,除老死支,如坏苦说。

  

  [409] 《瑜伽》卷六十六初云︰

  

  复次,如佛世尊说「三苦性」,此中云何为行苦性?谓后有业﹝藏文作「yav ”byuv ba”i las dav/」﹞烦恼所生诸行,于彼彼自体中﹝藏文作「lus de dav de dag la/」﹞,能随顺生﹝藏文无「生」字﹞一切烦恼,及与众苦所有安立一切遍行粗重所摄﹝藏文作「kun du ”gro ba”i gnas van len du gtogs pa gnas pa gav yin pa/」﹞,亦名粗重,是行苦性。依此行苦,佛世尊说「略﹝藏文作「mdor na/」﹞五取蕴皆名为苦」。

  

  又此行苦遍行﹝藏文作「rjes su ”gro ba/」﹞一切若乐受中,若苦受中,若不苦不乐受中。然于不苦不乐受中,此粗重性分明显现﹝藏文「gsal ba dav mvon pa/」﹞,是故但说不苦不乐受,由行苦故苦。于乐受、苦受中,爱、恚二法扰乱心故,此粗重苦﹝藏文作「gnas van len gyi sdug bsval/」﹞,非易可了。譬如热痈﹝藏文作「”bras yovs su gduv ba dav bcas pa la/」﹞,若以冷触封之﹝藏文作「bsil ba”i reg pa dav phrad pas/」﹞,即生乐想;热灰堕上﹝藏文作「”gyur byed kyi reg pa dav phrad pas/」﹞,便生苦想;若二俱离,于此热痈,尔时唯有痈自性苦分明显现。如是于业烦恼所生诸行所有安立粗重所摄,犹如热痈行苦性中,所有乐受﹝藏文作「”bras yovs su gduv ba”i gnas lta bu de la yav/ reg pa bsil ba dav phrad pa”i gnas lta bur ni bde ba”i tshor bar blta bar bya”o/」﹞,如冷触封;所有苦受如热灰堕﹝藏文如上作「犹如与能变坏触遇合之所依」﹞;所有不苦不乐受,如离二触,痈自性苦﹝藏文作「犹如离无此二触,唯痈所依」﹞。又乐受中多生染着﹝藏文作「lhag par chags par ”gyur bas/」﹞,是故说彼,贪所随增﹝藏文作「de la ”dod chags bag la bal źes bya”o/」﹞;于苦受中多生憎恚﹝藏文作「kun nas mnar sems su ”gyur bas/」﹞,是故说彼,瞋所随增;于非苦非乐之所显现﹝藏文作「rab tu phye ba/」﹞,粗重所摄,所有安立行自体中﹝藏文作「”du byed gnas pa”i lus/」﹞,于无常性计常颠倒,于众苦性,计乐颠倒,于不净性﹝藏文作「mi gtsav ba la/」﹞,计净颠倒,于无我性,计我颠倒;是故说彼不苦不乐受,无明所随增。

  

  [410] 「相」字,原无。

  

  [411] 见《瑜伽》卷十、卷六十六。

  

  [412] 「坏」字,余有,《金藏》无。

  

  [413] 《对法》卷六云︰

  

  生,何因苦?众苦所逼﹝藏文作「dog pa”i sdug bsval bid/」﹞故,余苦所依故。「众苦所逼」者,谓曾于母胎生、熟藏间﹝藏文作「ma”i mval na źu ba dav ma źu ba gbis kyi bar na/」﹞,具受种种极不净物所逼迫﹝藏文作「gzer te/」﹞苦;正出胎时,复受肢体逼迫大苦﹝藏文作「kun du btsir ba”i sdug bsval myov ba”i phyir ro/」﹞。「余苦所依」者,谓有生故,老、病、死等众苦随逐﹝即异熟苦果﹞。老,何因苦?时分变坏苦﹝藏文作「tshod ”gyur ba”i sdug bsval bid/」﹞故。病,何因苦?大种变异﹝藏文作「khams ”gyur ba”i/」﹞苦故。死,何因苦?寿命变坏﹝藏文作「srog ”gyur ba”i/」﹞苦故。怨憎会﹝藏文作「mi dga” ba dav phrad pa”i/」﹞,何因苦?合会生苦故。

  

  下文续云︰

  

  所谓生苦乃至怨憎会苦,能显苦苦,顺苦受法,苦自相义故。爱别离﹝藏文作「dga” ba dav bral ba”i/」﹞苦、求不得﹝藏文作「”dod pa tshol te ma rbed pa/」﹞苦,能显坏苦,已得、未得﹝藏文作「phrad pa dav ma phrad pas/」﹞顺乐受法,坏自相﹝藏文作「”gyur ba”i rav gi mtshan bid/」﹞义故。略摄一切五取蕴苦,能显行苦。不解脱二,无常所随,不安隐义故﹝藏文作「grub pa dav bde ba ma yin pa”i phyir ro/」﹞。

  

  [414] 「之」字,《金藏》作「云」。

  

  [415] 「谛」字下,《金藏》有「明」字。

  

  [416] 「摄」字,《金藏》有,余无。

  

  [417] 《品类足论》卷一云︰

  

  苦智何所缘?谓缘五取蕴。

  

  《大毗婆沙论》卷七十八云︰

  

  然有漏法,皆是集谛。

  

  [418] 灵泰《抄》牒文,《金藏》皆作「非苦」,余作「苦非」。

  

  [419] 《瑜伽》卷六十四中云︰

  

  云何苦谛?谓生苦等广说如前。若略说者,一切生杂染事,皆名苦谛。云何集谛?谓说一切烦恼杂染及业杂染,皆名集谛。世尊就胜,唯显贪爱。

  

  [420] 「皆」字,《金藏》有,余无。

  

  [421] 「受」字,《金藏》有,余无。

  

  [422] 「五」字,《金藏》缺。

  

  [423] 如《瑜伽》卷五十五云︰

  

  问︰谛义云何?答︰如所说相不舍离义﹝藏…

《成唯识论疏翼 第四冊 卷八 八、十门广解缘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