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成唯识论疏翼 第四冊 卷八 七、惑业苦总摄十二有支▪P4

  ..续本文上一页故,修道方断。瞋、余爱等,迷别事生,不违谛观,故修所断。

  

  [11] 即《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

  

  [12] 「由于生死」,原作「于死于生」。

  

  [13] 「法」字,《金藏》误作「诸」。

  

  [14] 原文尚有:

  

  以于因果及福行中,不知出离,求可爱生,造斯福行;故此福行,亦唯无明以为胜缘。

  

  [15] 《瑜伽》卷六十六初云︰

  

  如佛世尊所说三苦性,此中云何为行苦性?谓后有业所生诸行,于彼彼自体中,能随顺生一切烦恼,及与众苦所有安立﹝藏文作「gnas pa/」﹞,一切遍行粗重所摄,亦名粗重。是行苦性,依此行苦,佛世尊说「略五取蕴皆名为苦」。

  

  又此﹝粗重或﹞行苦遍行一切,若乐受中,若苦受中,若不苦不乐受中。然于不苦不乐中,此粗重性分明显现。是故但说不苦不乐受,由行苦故苦。于乐受苦受中,爱、恚二法扰乱心故﹝藏文作「rnam par dkrugs pa”i sems kyis/」﹞,此粗重苦,非易可知。譬如热痈﹝藏文作「”bras yovs su gduv ba dav bcas pa/」﹞,若以冷触封之﹝藏文作「bsil ba”i reg pa dav phrad pas/」﹞,即生乐想;热灰堕上﹝藏文作「”gyur byed kyi reg pa dav phrad pas/」﹞,便生苦想;若二俱离,于此热痈,尔时唯有痈自性苦分明显现﹝藏文作「gsal ba dav mvon par ”gyur ba/」﹞。如是于业烦恼所生诸行,所有安立粗重所摄,犹如热痈行苦性中,所有乐受如冷封触,所有苦受如热灰堕,所有不苦不乐受如离二触痈自性苦。

  

  又乐受中,多生染着﹝藏文作「lhag par chags par ”gyur bas/」﹞,是故说彼贪所随增﹝藏文作「bag la bal/」﹞;于苦受中多生憎恚﹝藏文作「kun nas mnar sems su ”gyur bas/」﹞,是故说彼瞋所随增;于非苦乐之所显现,粗重所摄所有安立行自体﹝藏文作「”du byed gnas pa”i lus/」﹞中,于无常性,计常颠倒;于众苦性,计乐颠倒;于不净性,计净颠倒;于无我性,计我颠倒。是故说彼不苦不乐受,无明所随增。

  

  又诸愚夫于乐受中,多生染着。由是因缘﹝藏文作「gźi des/」﹞,于现法中行身恶行﹝藏文作「lus kyis bes par spyad pa/」﹞,行语恶行,行意恶行。身坏命终,广说乃至﹝藏文作「van sov van ”gro log par ltuv ba/」﹞生那落迦,又由后有爱故,能感﹝藏文作「mvon par ”grul par byed de/」﹞当来生等众苦。如是乐受,贪所依故﹝藏文作「kun du gnas pas/」﹞,能生当来五趣等苦。

  

  又于苦受多起瞋心,触众苦事﹝藏文作「mi ”dod pas reg pa nas/」﹞,便生种种愁﹝藏文作「mya van byed/」﹞、恼﹝藏文作「sgyid lug par byed/」﹞、怨叹﹝藏文作「smre svags ”don par byed pa nas/」﹞,乃至迷乱﹝藏文作「kun du rmovs pa”i bar du ”gyur źiv/」﹞。由此因缘,行三恶行,堕﹝藏文作「生」﹞诸恶趣。如是苦受,瞋所依故,能感现法﹝藏文作「tshe ”di pa/」﹞、后法众苦。

  

  又于不苦不乐受中,多生如上颠倒之心,于二种苦︰谓依乐受贪所生苦,及依苦受瞋所生苦。生不舍思﹝藏文作「yovs su mi gtov ba”i phyir sems pa dav/」﹞、起不舍行﹝藏文作「yovs su mi gtov ba”i phyir źugs pa yin no/」﹞。是故虽有众多烦恼及随烦恼,然佛世尊但立三种根本烦恼﹝藏文作de dag gi rtsa ba/」﹞,谓:贪、瞋、痴。依此密意﹝藏文作「de bid la dgovs nas/」﹞。佛世尊说「应观乐受是众苦法﹝藏文作「sdug bsval du blta bar bya/」﹞,应观苦受犹如毒箭﹝藏文作「zug rvu/」﹞,应观不苦不乐受性是无常、有生灭法」。若能如实观无常性﹝藏文作「mi rtag par lta ba/」﹞,渐次能断一切颠倒。如是诸行是第一义苦圣谛事﹝藏文作「yav dag par sdug bsval gyi bden pa”i dvos po yin te/」﹞。

  

  《显扬》卷十五〈成苦品〉颂曰︰

  

  当知行苦性,皆粗重随故。

  

  大义同此。

  

  [16] 《显扬》卷十五云︰

  

  谛差别故,有八种苦︰谓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取蕴苦。

  

  《瑜伽》卷六十一,各以五相分别。

  

  《显扬》复云︰

  

  于八苦中,最后所摄诸取蕴苦,及三苦中最后行苦,各为四苦所依故苦︰一、生苦所依,二、生根本苦所依,三、苦自性苦所依,四、变坏苦所依。

  

  [17] 谓以惑、业、苦三种子望于苦果,谈其亲疏。

  

  [18] 即「名言习气」。

  

  [19] 即「诸业习气」。

  

  [20] 即「如应」。

  

  [21] 《金藏》作「三总摄别」四字,余作「总复」二字。

  

  [22] 《金藏》作「在」,余作「若」。

  

  [23] 「支」字,《金藏》作「前」。

  

  [24] 即藏文《缘起经论》,并有德慧广解。

  

  [25] 「等」,取《俱舍论》卷九、卷十。

  

  [26] 即《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

  

  [27] 本论《述记》以十门作解释。

  

  [28] 假实门及至惑、业、苦摄十二支等十七子门。

  

  [29] 「此」字,《金藏》有,余无。

  

  [30] 「第」字,《金藏》有,余无。

  

  [31] 「一」字下,《金藏》有「辨」字。

  

  [32] 《对法》卷十六云︰

  

  缘起甚深者,谓无有法于所生起有实作用,然彼诸法种种生起,如是等,又实无我、似我显现。

  

  [33] 《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卷上云:

  

  何等十一?谓所缘殊胜、行相殊胜、因缘殊胜、等起殊胜、转异殊胜、邪行殊胜、相状殊胜、作业殊胜、障碍殊胜、随缚殊胜、对治殊胜。

  

  [34] 如《瑜伽》卷九云︰

  

  复有七种无知︰一、世愚,二、事愚,三、移转愚,四、最胜愚,五、真实愚,六、染净愚,七、增上慢愚。

  

  「等」,取十九种无知。

  

  [35] 如《对法》卷四云︰

  

  且如无明望行,前生习气故得为因缘﹝藏文作「sva logs su ”byuv ba”i bag chags kyi rgyu”i rkyen to/」﹞,由彼熏习相续﹝藏文无此二字﹞所生诸业﹝藏文作「诸支」﹞,能造后有﹝「后有」,藏文只作「srid pa/」﹞故。

  

  [36] 本论原文云︰

  

  而《集论》说:无明望行有因缘者,依无明时业习气说。无明俱故,假说无明,实是行种。

  

  [37] 如《瑜伽》卷十云︰

  

  几,一事为自性?谓五。

  

  [38] 「论」字,《金藏》无。

  

  [39] 如本论卷八云︰

  

  五,是一事︰谓无明、识、触、受、爱五。

  

  [40] 如《对法》卷四云︰

  

  由彼增上力,令相应思颠倒缘境,而造作故。

  

  [41] 如本论卷八云︰

  

  此中无明,唯取能发正感后世善、恶业者。

  

  [42] 《大毗婆沙论》卷二十三屡云︰

  

  此中但说时分缘起,谓十二位,立十二支。一一支中,各具五蕴。

  

  [43] 《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初云︰

  

  云何无明?谓于前际无知、于后际无知、于前后际无知;于内无知、于外无知、于内外无知;于业无知、于异熟无知、于业异熟无知;于佛无知、于法无知、于僧无知;于苦无知、于集无知、于灭无知、于道无知;于因无知、于果无知﹝此无知除此经外,均作「于因所生法无知」,或「于因所生诸行无知」﹞、于因已生诸法无知﹝此无知为余所无﹞;于善无知、于不善无知;于有罪无知、于无罪无知﹝《瑜伽》卷九云「又彼无罪故,名善;有罪故,名不善」﹞;于应修习无知、于不应修习无知﹝《瑜伽》卷九云「有利益故,名应修习;无利益故,名不应修习」﹞;于下劣﹝法﹞无知、于上妙﹝《法蕴足论》卷八作「胜妙法」﹞无知﹝此二无知为《瑜伽》卷九所无﹞;于黑无知、于白无知﹝《瑜伽》卷九云「黑故,名有罪;白故,名无罪」﹞;于有异分﹝藏文此作「rnam par dbye ba dav bcas pa/」;《瑜伽》卷九云「杂故,名有分(藏文作「so so”i cha yod pa」)」;《法蕴足论》卷八作「于有敌对法」﹞无知、于缘已生或六触处如实通达无知﹝《瑜伽》卷九云「于六触处如实通达无知云何?谓增上慢者于所证中(藏文作「rtogs pa la/」)颠倒思惟所有无知」。《法蕴足论》卷八则作「于缘生法无知,于六触处如实无知」﹞。

  

  世亲《缘起经论》,及德慧广解,均有助于《瑜伽》解释。《法蕴足论》卷八只列名,无释。

   …

《成唯识论疏翼 第四冊 卷八 七、惑业苦总摄十二有支》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