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成唯识论疏翼 第四冊 卷八 四、广生分别相▪P3

  ..续本文上一页不同后得智,后得智见分返缘自证,作影像缘,仍是相分。不尔,即与证自证无别,何须四分?

  

  由是,一切心皆具四分。今缘相应法[88]见分,缘自证分,亦能缘证自证分,证自证分亦能缘见分相分者,唯在佛位,余者不能。

  

  此中但遮见分非相所缘义,遮第三四分亦非相所缘。意显余三分互缘一切法,名「遍缘」故。

  

  虽作此解,三分何别?各相似故,如前所得者[89]亲得[90]。余新所得[91]、影说[92],故成差别。

  

  又解︰然今但遮相为能缘,及遮见分不缘自证,非显余二得缘一切,此不及前解。

  

  上来第一现起分别缘,其种子现行生讫。

  

  

  

  【疏翼】

  

  以上第一辨现种生中,第一辨生现讫。

  

  

  

  【论文】

  

  八‧一○四 既现分别,缘种、现生种,亦理应缘现、种起,现、种于种,能作几缘?

  

  

  

  【疏翼】

  

  第一辨现种生中,第二辨生种。于中有二︰一、问,二、答。此即初问。

  

  

  

  

  

  【述记‧卷四十六】

  

  自下第二、明种子亦应缘其现行及种子起。

  

  此言「缘」者,是缘藉义,非缘虑义,以种亦是分别摄故。

  

  今论解言︰缘生分别现行及种,望于一种子,能作几缘?问也。

  

  

  

  【论文】

  

  八‧一○五 种必不由中二缘起,待心、心所,立彼二故。

  

  

  

  【疏翼】

  

  第二辨生种中,第二答。于中分三︰一、简中二缘,二、辨现生种,三、辨种生种。此即初文。

  

  

  

  【述记‧卷四十六】

  

  种子必无等无间缘、所缘缘起。此之二缘,四缘之中,位居中故。以此二缘待心、心所为果,方能生故。种非心[93]等,故非二缘果。

  

  

  

  【论文】

  

  八‧一○六 现于亲种,具作二缘,与非亲种,但为增上。

  

  

  

  【疏翼】

  

  第二答中,第二辨现生种。

  

  

  

  【述记‧卷四十六】

  

  今依因位,现行望自亲所熏种,能为「二缘」,即因、增上。唯除第八及六识中极劣无记──非能熏故;「与非亲种」──不办体故。除自种外,但一增上。

  

  

  

  【论文】

  

  八‧一○七 种望亲种,亦具二缘,于非亲种,亦但增上。

  

  

  

  【疏翼】

  

  第二答中,第三辨种生种。

  

  

  

  【述记‧卷四十六】

  

  于一切位,种子望自亲种亦具二缘,除中二也。于异性、非亲种,亦一增上。

  

  此中巨细,如理应思。准前[94],显后,净种亦尔。文言略之,与染同故。

  

  此上总解缘生分别讫。

  

  

  

  【疏翼】

  

  以上第二广解生分别相、第十八颂第四句「彼彼分别生」中,第一辨现种生分别讫。

  

  

  

  【论文】

  

  八‧一○八 依斯,内识互为缘起,分别因果,理、教皆成。

  

  【疏翼】

  

  第二广解第十八颂第四句中,第二总结。

  

  

  

  【述记‧卷四十六】

  

  次下第二、总结,有二︰初、结非,后、破小乘心外之缘。

  

  谓依内识若种、若现,互为缘起,一切分别若因、若果,能生、所生,皆悉成立。

  

  

  

  【论文】

  

  八‧一○九 所执外缘,设有,无用;况违理、教,何固执为?

  

  

  

  【疏翼】

  

  第二总结中,第二破小乘心外之缘。

  

  

  

  【述记‧卷四十六】

  

  汝等小乘所执心外之缘,设有,无用;「况违理、教」,而「固执」何为?

  

  此略指也。

  

  

  

  【疏翼】

  

  以上第二答文广解四句颂中,第一广解第四句中「生」讫。

  

  

  

  【论文】

  

  八‧一一○ 虽「分别」言,总显三界心及心所,而随胜者,诸圣教中多门显示,或说为二、三、四、五等,如余论中,具广分别。

  

  

  

  【疏翼】

  

  第二广解第十八颂文第四句中,第二解第四句中「彼彼分别」四字。

  

  

  

  【述记‧卷四十六】

  

  下、解「彼彼分别」。

  

  此言「分别」,唯是[95]有漏心、心所。《中边论》说「虚妄分别」,谓是「三界心、心所」故[96]。此非唯是迷理[97]执心,然「随[98]胜者圣教」「多门显示」,有「二、三」等者,至此卷下三性之中,自当广解[99]。

  

  「如余论中具广分别」者,《瑜伽》三十六[100]、七十二[101]、七十三[102]、《显扬》等[103],并如下解。

  

  《楞伽》第四[104]亦有十二[105]分别等也。

  

  上来解此颂[106]中:初、依颂释文,第二、广解。广解中,初、问缘生分别,第二、答解。解中,初、解四缘等,第二、解生分别。生分别中,初、辨生现种分别等,后、总结。

  

  或从前释[107]中分三︰初、略解颂,次、广解,后、结。

  

  或于广中分三︰初、解四缘等,次、明[108]生分别,第三、广分别。

  

  或于此广生分别中[109]分二︰初、辨生,后、辨分别。余解同前。

  

  就明唯识相中[110],初、广分别三能变相,次、前前颂明唯识相[111]讫。

  

  自前颂[112]来解诸妨难。于中有二︰初、二颂释违理难,后、五颂[113]释违教难。初、二颂解违理难中,上来已一颂讫[114]。

  

  

  

  【疏翼】

  

  以上第二广明唯识相二十二行颂半内,第三有七颂释妨难中,第一释违理难有二颂,第一﹝第十八颂﹞释违理妨难讫。即释外境既无妄应不起难讫。

  

  

  

  

  

  

  

  

  --------------------------------------------------------------------------------

  

  [1] 「问之中」三字,《疏翼》原无,依《大正藏》增。

  

  [2] 即本论卷七外难:

  

  所说种、现缘生分别,云何应知此缘生相?

  

  [3] 「相」字,《金藏》有,余无。

  

  [4] 「初中」二字,《金藏》无。

  

  [5] 初中又二︰一、总,二、别。此即染中总也。

  

  [6] 谓唯心、心所自类相望,方立等无间缘。

  

  [7] 「相分」二字,《金藏》无。

  

  [8] 即种非见分及证自证分所缘故。

  

  [9] 谓缘识。

  

  [10] 若望余识,即成疏所缘缘。

  

  [11] 「故虽」以下三十九字,《金藏》有,余无。

  

  [12] 「一」字,《金藏》有,余无。

  

  [13] 「如业」等八字,《金藏》有,余无。

  

  [14] 「又」字,《金藏》无。

  

  [15] 「别抄」卷三云︰

  

  无漏现种于所断种,为障碍,为不碍耶?解云︰于所碍者,即不成因。于非所碍,余得为因也。又解︰不成因。以能碍假类也,相违因摄。

  

  [16] 「二缘」等七字,《金藏》有,余无。

  

  [17] 「别抄」卷三云︰

  

  问︰种生现行分别,因果位何别?解云︰因望见分所缘缘,果位通望自证分为所缘﹝缘﹞。由此广前颂言「由一切种识,如是如是变」。

  

  [18] 「此」字,《金藏》无。

  

  [19] 「似」字,《金藏》有,余无。

  

  [20] 本论卷七末云︰

  

  自他身土,可互受用。他所变者,为自质故。自种于他,无受用理,他变为此,不应理故,非诸有情,种皆等故。

  

  [21] 「八」字,《金藏》无。

  

  [22] 即前七识。

  

  [23] 「分」字,《金藏》有,余无。

  

  [24] 本论卷三出「第八识众名」时云︰

  

  或名异熟识,能引生死善不善业异熟果故。

  

  [25] 「识」字,《金藏》有,余无。

  

  [26] 「自是」二字,《金藏》作「此」。

  

  [27] 灵泰《抄》云︰

  

  此一行门也。

  

  [28] 「缘」字,《金藏》无。

  

  [29] 「缘」字,《金藏》有,余无。

  

  [30] 《观所缘缘论》云:

  

  境相与识定相随故,虽俱时起,亦作识缘。因明者说若此与彼有无相随,虽俱时生,而亦得有因果相故。或前识相,为后识缘。引本识中生似自果功能令起,不违理故。

  

  真谛译云︰

  

  缘缘者,识缘此生,无有二故﹝藏文作「无错乱故」﹞。缘者,一时共起,能成余法从他生,决定随逐生不生故。

  

  问曰︰若次第生所缘,能缘相云何?答曰︰因在前,果在后,果随因,因不随果。若因有,果必有。若因无,果必无。果随因或有,或无,是名因果相。

  

  复次,共立功能,令次第起。为安置功能次第起故,立所缘能缘。是似尘识次第起,为生似果起功能生识相续。

  

  律天《观所缘缘论广释》﹝德格, we, 184B.5﹞云︰

  

  如是且先显示俱时境事与有境事已,今为显示次第境事与有境事故,说言「或前为后缘,引彼功能故」。谓此所取分引植﹝藏文作「”jog p…

《成唯识论疏翼 第四冊 卷八 四、广生分别相》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