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成唯识论疏翼 第四冊 卷七 十、十门问答结唯识义成▪P3

  ..续本文上一页又有「多」[126]者,是「性」义。今言「舜若多[127]」故是「空性」,依空门所显故。梵音有「性」字,顺此方言[128],颂中略故,遂除「性」字。颂言「唯有空」,「唯」与「定」有别者,梵音言「都[129]」。「都」者,不唯是「唯」,亦是「定」义。于此「都」字之上,加「阿缚驮剌耶」[130],即是楷定义。故今应言「唯」是「定」义。以依他中,决定有空故[131]。

  

  前已言无有二,此言「唯」者,更何所简?

  

  不可已无更须简故,「唯」是定义,于理为胜。 

  

  「于彼亦有此」者,「彼」者,彼空性中。「亦有此」者,谓有妄分别[132]。即「虚妄分别」,是俗谛。妄分别有空者,即俗谛中有真谛,空即真谛;空中亦有妄分别,即真如[133]中,亦有俗谛;二谛必相有无。一无时,亦无二故,相形有也[134]。

  

  旧云「于此亦有彼」,但「彼」、「此」为异,义意大同。

  

  下成前义。

  

  「故说一切法」者,谓有为、无为。依此二无,名之为空,故此二摄法尽。有为即妄分别,无为即「空性」。谓《般若经》中说「一切法[135]」,此中但明三界心、心法故,唯言妄心是俗谛,非无不妄心[136]。旧[137]此颂上三句同此。

  

  「非空非不空」者,谓由「空性」故,及「妄分别」故。言「非空」,以二谛有故;「非不空」者,谓所取、能取二,或我、法二,二皆无故,非不空也[138]。

  

  「有、无,及有故」者,「有」,谓妄分别有故;「无」,谓二取我、法无故。「及有」者,谓于妄分别中有真空故,于真空中亦有妄分别故。此中应言三「故」字︰谓「有故」──即妄分别[139];「无故」──即能、所取;「及有故」──即俗空互有[140]。

  

  梵云「萨埵[141]」,是有故,亦云「有情」,义含多故。「阿萨埵」[142]非有故,或言无故。此中文略,但言一「故」字。

  

  「是则契中道」者,谓非一向空,如清辨;非一向有,如小乘;故名处「中道」。谓二谛有,不同清辨;二取无,不同小部;故处「中道」。

  

  旧云「是名中道义[143]」。说此会于中道[144],非谓诠于彼义[145]。

  

  以上并是《中边》第一卷长行自解[146]。彼云︰如是理趣,妙契中道,亦[147]善符顺《般若》等经,说一切法非空非有。

  

  

  

  【论文】

  

  七‧二四二 此颂且依染依他说,理实亦有净分依他。

  

  

  

  【疏翼】

  

  第二以教结证以上所明中,第二释二颂余义。

  

  

  

  【述记‧卷四十二末】

  

  释前二颂不遮净分,故是有也。

  

  今此依三界虚妄生死可断位,证涅槃故,不说清净。

  

  上来已引教理成讫[148]。

  

  

  

  【疏翼】

  

  以上第二问答广辩中,第一答释唯识所因难讫。

  

  

  

  【论文】

  

  七‧二四三 若唯内识似外境起,宁见世间情、非情物处、时、身、用,定、不定转。

  

  

  

  【疏翼】

  

  第二问答广辩中,第二世事乖宗难。文分为二︰一、牒外难,二、指喻解。此即初文。

  

  【述记‧卷四十三】

  

  自下第二、世事乖宗难。

  

  即《唯识二十》外引为难。此文第二、牒外人难辞也。

  

  「若唯内识」,无心外境,如何现见世间「情[149]、非情物」,有[150]「处、时」二事决定,世间有情「身」及非情「用」二事不决定转?

  

  此中言总,意显「处」、「时」、「用」三是「非情」;「身」是「有情」。

  

  此依《二十论》[151]。据理而言,四事皆通[152]。

  

  旧真谛《论》云︰处、时悉无定,无相续不定;作事悉不成,若唯识无尘。

  

  菩提流支《论》云︰若但心无尘,离外境妄见;处、时、定、不定,人及所作事。

  

  新翻《论》云︰若识无实境[153],则处时决定,相续[154]不决定,作用[155]不应成!言「相续」者,即是「身」也。

  

  彼长行云︰若离[156]实有色等外法,色等识生不缘色等,何因此识有处得生,非一切处?此即第一、经部师等难「处定」也。谓外量云︰如汝非缘终南山处,缘此识应生!执实山无,此心生故。如正缘彼处。此言现识[157],非谓比识。若说比识者,非此处亦生。

  

  彼论第二难云︰何故此处有时识起,非一切时?此难第二、时决定也。谓外量云︰如汝非缘终南山时,缘此识应起!执实境无,此心生故,如缘终南山时。

  

  彼论第三难云︰同一处、时、有多相续[158],何不决定随一识生?如眩翳人见发、蝇等,非无眩翳,有此识生。此难第三、相续不定。谓外量云︰有多相续同一时间、于一处所,应定一见,余不能见!执唯识故。如多相续同一时间、于一处所、于一空华等,有见、不见者[159]。

  

  彼论第四难,于中有三︰第一[160]云︰复有何因,诸眩翳者所见发等,无发等用?……余发等物其用非无?谓外量云︰汝之发等,应无彼用!执境非实,此心生故。如眩翳者所见发等。又眩翳者[161]所见发等,应有实用!执无实境,发等识生故,如余发等。

  

  第二[162]云︰复有何因,梦中所得饮、食、刀、杖、毒药、衣等[163],无饮等用?余饮等物,其用非无?谓外量云︰汝饮食等,应无实用!许体非实,此心生故。犹如梦中所见饮等。又梦中饮等,应有实用!执无实境,此识生故,如非梦中所有饮等。

  

  第三[164]云︰复有何因,寻香城等无城等用?余城等物,其用非无?谓外量云︰一切城等应无城用!许无实境[165],生此心故。如寻香城等。又寻香城等,应有实用!许无实境,此识生故。如非寻香所有城等。

  

  如上皆有返覆比量,恐繁,略也[166]。如是,总名外人难意。

  

  

  

  【论文】

  

  七‧二四四 如梦境等,应释此疑。

  

  

  

  【疏翼】

  

  第二世事乖宗难中,第二指喻解。

  

  

  

  【述记‧卷四十三】

  

  此、指事[167]解也。

  

  真谛论云︰定处等义成,如梦,如饿鬼;续不定,一切同见脓河等。如梦害、作事,复次如地狱,一切见狱卒,及共受逼害。

  

  菩提流支论云︰处时等诸事,无色等外法;人梦及饿鬼依业,虚妄见。如梦中无女,动身失不净;狱中种种主,为彼所逼恼。

  

  新翻论云︰处、时定,如梦,身不定如鬼;同见脓河等,如梦损有用。

  

  此之一颂,以三事喻释前四难。

  

  彼论云︰谓如梦中虽无实境,或有处见[168]村[169]、园、男、女等物,非一切处。此答处定难。立量质云︰汝梦于是处见有村园等,应非处定。汝许梦境非实有故。如余梦中所不见处。余不见处例所见处比量,亦尔[170]。

  

  此中虽有世间、自宗,二相违过,置「汝」言故,以简之也。

  

  正解[171]量云︰其非梦时,境虽无实,而所见事其处亦定。许如是境皆无实故。如梦所见。以因言「许」,无随一失。言「如是」故,无以真如亦不实过。

  

  彼论云︰即于是处,或时见有彼村园等,非一切时。此答时定难,立量准前[172],此以一喻释处及时二种定难[173]。

  

  彼论云︰谓如饿鬼同业异熟多身共集,皆见脓河。非于此中定唯一见。此诸饿鬼[174]或见粪[175]等,及见有情执持刀、杖,遮捍守护,不令得食。

  

  此答相续不决定难。立量解云︰同于一时、同于一处,相续不定其理得成。许境无实故。犹如饿鬼见脓河等[176]。经部等小乘及外道等,皆信鬼见脓河[177]等非实,仍身不定,故以为喻[178]。

  

  彼论云︰又如梦中境虽无实,而有损失精血等[179]用。此答作用不决定难。立量解云︰有翳、无翳所见发等,有用、无用,其理亦成。许无实境故。如梦失精等[180]。

  

  上来、一颂以三种喻释四难讫。

  

  彼论次有一颂,以一种喻合释四难,颂云︰一切如地狱,同见狱卒等,能为逼害事。故四义皆成。彼长行云︰[181]谓地狱中虽无真实有情数摄狱卒等事;而彼有情同业异熟增上力故,同处、同时、众多相续,皆共见有狱卒、狗、乌、铁山等物,来至其所为逼害事。

  

  立量解云︰余位处定等,非不得成。许无实境,此识生故。如地狱人等[182]。此四事得成。外许非有情故,得以为喻。

  

  由此,虽无离识实境,而处定等四义皆成。广如《唯识二十》中说。今举一梦境,等余别二喻[183]及一种喻[184],应释汝疑。

  

  

  

  

  

  【疏翼】

  

  以上第二问答广辩中,第二答释第二世事乖宗难讫。

  

  今取《成唯识宝生论》卷二补明「梦中失精喻」云︰

  

  「如梦有损用」:虽无外境,理亦得成。由于梦内男女两交,各以自根更互相触,虽无外境触,而有作用成,现流不净。但是识相自与合会,为其动作。此既如是,于余亦然;恶毒、刀兵、霜、雹份害,虽无外境,但依其识有毒、刀等,何理不成?此作用事既无外境,成共许故,宁容得有宗之过耶?彼定不能成作用者,此亦于其相离之处,差别之触,于识分上现斯相状;便于自宗有不定过!然唯于识,精流事成。

  

  复有说云︰…

《成唯识论疏翼 第四冊 卷七 十、十门问答结唯识义成》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