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忆如斯位诸有生类,于一切时不见有故!然此所述,不能成因,有不定过。觉情于事,作用亦成。流泄之因,于识转故。
又复彼定不成作用之因,为当但据总相之识言不能成?为识差别?此之初见,即无同喻。由此所云,识能为用,其增上识亦能生故。若第二计,其识能为所有作用,便与不能成事之因为不定过。
若尔,何处得有如斯定事同无有境,或时有缘能为事用,非一切耶?功能别故。由彼诸缘功能各异,随其功能,而为作用。又复与汝执外境师,其理相似。境既同有,何不诸事一切时成?是故应许于别别事,各有功能,作用之时,呈其异相。此即便同唯识者见。
有余复言︰理实不由触着女形,能生不净,觉时亦尔。然由极重染爱现前,便致如斯流溢之相。由于梦有等无间缘差别力故,遂便引起非理作意,以此为因,便见流溢。如于梦中,虽无实境能流不净,服毒、啖食、触女形等、身体烦疼、根充足力、生男女等,于其梦中事应成有!是故定知如于梦泄无境有用,觉之如是虽用无境,非为应理!
﹝答云︰﹞虽无实境识用成者,若于觉时纵境非﹝实﹞有,许是唯识,作用得成;此即岂非善符唯识?无境爱者,有何不爱?
若言别有如斯意趣︰诸有触等,咸仗外事方成作用,但唯有识理不能成!如旃檀木磨作香泥,用涂身体,能除热恼,使得清凉。然此流泄但依识生,此还于理未为的当!
﹝答云︰﹞依触等境而有作用,非所许故,由非不许有外触者而欲令他依斯﹝香泥涂身等﹞触事作用起故,由此不应与他「作用便成非有」之过也。由其成立唯有识者,但是事物所有作用差别,皆从识处生故。
于此,乍可作如斯难︰既无外境,如何离识,能有作用而成事耶?
﹝答云︰﹞既有此征,便申雅喻︰由如梦内损害事成。此于唯识能有作用,并已如前颇具申述。
若尔,梦食毒等,应成身病!
﹝答云︰﹞此亦由其唯识有用,而有定属。还将后答,用杜先疑︰或复有时见其毒等,虽无实境,而有作用。由见不被蛇之所螫,然有疑毒能令闷绝流汗,心迷若遭蛇螫。亦于梦中由咒,天等增上力故,遂令饱食,气力充强。又复闻乎为求子息,事隐床人,梦见有人共交集,便得其子。如何得知于彼梦内被毒等伤,是为非有?
﹝外云︰﹞睡觉之后,不睹见故。
﹝答云︰﹞今此所论,还同彼类︰于现觉时将为实事,见毒药等执为非谬,真智觉时,便不见故,同彼梦中体非是实。若于梦中,许实色者,彼亦获斯非所爱事,毒等果用便成非有!若言无者,但有毒相,毒等用无;此云毒状,便成违害!许毒相等,固成无益。于其识上,药体无故。是故定知实无外境,但于觉心生其作用。犹如于梦,觉亦同然。斯乃真成称契道理。
【论文】
七‧二四五 何缘世尊说十二处?
【疏翼】
第二问答广辨中,第三圣教相违难。于中有二︰一、外人疑问,二、论主释疑。此即初文。
【述记‧卷四十三】
此文第三、圣教相违难。[185]
外问︰若唯有识[186],无心外实眼色等,「何缘世尊」于契经中「说十二处」[187]?但应说有意、法处故。
旧《唯识》云︰有阿含为至教, 故引经为难[188]。
【论文】
六‧二四六 依识所变,非别实有。
【疏翼】
第二答释圣教相违难中,第二论主释疑。于中分二︰一、正释外疑,二、释经说密意。此即初文。
【述记‧卷四十三】
此、释外疑。中有二意︰
一者、依识所变眼等色等,故经说有十二种处,非说离识、心外别有眼等色等,为十二处,故不违经。
《二十唯识》说颂答言︰识从自种生,似境相而转;为成内、外处,佛说彼为十。[189]似色现识[190],从自种子缘合转变差别而生,佛依彼种及所现色,如次说为眼处色处;如是乃至似触现识,从自种子缘合转变差别而生,佛依彼种及所现触,如次说为身处触处。依斯密意,说色等十[191]。非离识外,有眼色处。释此,如前第四卷内[192]。
二者、以未建立第八识故,隐五色根不说,说种为根。恐离识故。余如前说[193]。
今此约本识等申正义,不同彼[194]亦得。并识变故。
【疏翼】
《成唯识宝生论》卷三云︰
离心无境,有其四意。何谓为四?一者、密意,二者、境界,三者、显果,四者、密意义。分别所缚如是因缘,说十二处。
此之一切当应建立,次第发起如理问答「云何密意说十二处」,而有众生?如心相续、相续不断,说有情能诠、所诠,于心安立执形像事。
此中如是色等声、境当应分别「识从自种生,似境相而转;为成内外处,佛说彼为十」者,从彼眼等处,生彼色等处。如理应知于彼二处,说斯种子根﹝原作「相」﹞及彼识。如世尊说︰为成处等,说共许声、眼等差别。
此欲成立说其青等分明显现彼同类色,从彼出生,「未离欲者识之种子殊胜安立,故得彼生」。彼等种子,虽且安立,果未现受,乃至未得相应缘力,无间生灭剎那剎那相续等中,获得微细体性巧妙差别转变得殊胜者,如谷麦等、地等为缘,和合增长,体性不同转,安立芽等出现。如斯法性外之种子,内亦如是。此之内心相续现前,相对无间剎那之顷,能生青等体性差别。
「然此种子说为眼界,如次现为彼彼果性心及心所。安立此色为其眼处,彼亦如是」。若如是﹝清净﹞色差别显现识体,和合警觉青等种子,在阿赖耶识由未显现识能警觉影像变异,自体差别,如颇胝迦﹝梵文作「sphatika」﹞、琉璃、云母等,以薄物裹,随其本色影现识生。此乃世尊如理分析,说为色处。然自教中,说彼意识形状不同住利益﹝即说「如薄物裹」与相分有隔﹞故,所以此色说为色处。如是乃至坚、显、暖等识之影像,所依、所缘,力用最胜。是异识识之所生﹝自体分﹞事种子相状出生影现,声及名等变异差别之所取故,如是应成色﹝识相﹞之分段。功能不同之所安立阿赖耶识,诸有智者分分觉了而分别之,说内外处安布差别,是密意也。
【论文】
七‧二四七 为入我空,说六二法。
【疏翼】
第二论立释疑中,第二释经说密意。于中分三︰一、密意说处胜利,二、显喻,三、再释外疑。此即初文。
【述记‧卷四十三】
此中第二、释密意说色等十处所有胜利。
《唯识二十》复说颂言︰依此教,能入数取趣无我。[195]依此所说十二处教,受化者能入数取趣无我。谓若了知从六二法有六识转,都无见者,乃至知者,应受有情无我教者,便悟入有情无我。由破一合实我想故,令入我空,说色等十。非说实有眼等、色等,离于识也。
【疏翼】
《唯识二十论述记》卷二云︰
若知六识从根,及境六二法生,了知自身唯眼能见,都无见者,乃至了知唯意知法,都无知者。此中见者等,外道等执实我能故。了知根境,除我执也。
《成唯识宝生论》卷三末云︰
有余复言︰说十二处。为欲成熟一类有情,此说无力,亦无义故。﹝答云︰﹞人无性理妙、甚深、难解、难入,亦令悟入,由是佛说立唯识义。复令如是无力之人亦令易入于其色处无量过失。是故此门,执我之者,令舍离故。如说「苦谛」,身之苦故。如是,说「处」、色等狂乱增上爱着所住种子之密意者,因立果名。识从自种生者,以因性同故。非有质碍所依所缘五识身境。识之相故,犹如意识。或不离心、心所体性。彼眼等识同共作业能生因故,犹如意处法处。
【论文】
七‧二四八 如遮断见,说续有情。
【疏翼】
第二释经说密意中,第二显喻。
【述记‧卷四十三】
问︰据实而言,唯有其识,何须别说有十二处?
此、显说彼十二处喻。
《二十唯识》复说颂言︰依彼所化生,世尊密意趣;说有色等处,如化生有情[196]。彼自释言[197]:如佛说有化生有情。彼但依心相续不断能往后世,密意趣说,不说实有他生有情。说无有情、我,但有法因[198]故。说色等处契经,亦尔,依所化生宜受彼教,密意趣说,非别实有。
如有外道计我实有,佛说无我。外道谓佛说死以后,断灭无余,便来问佛。死后既无我,宁非断灭?
佛答彼曰[199]︰有他生有情,续于死后,非谓断灭。无实[200]有情,但有如幻化生有情。佛观彼意,恐谓断灭,依心相续[201],说有中有化生有情,非许实有化生有情。但随所宜,佛便为说。故说诸处,其义亦尔[202]。法体离言,幻化法故,非十二处。故今引此,以为同喻。
【疏翼】
律天《唯识二十论解》说云︰
密意乃依种子及显现﹝藏文作「snav ba/」﹞说有色等处,而非彼等除识以外,说之为有。
《成唯识宝生论》卷三云︰
「依彼所化生。世尊密意趣说有色等处,如化生有情者,如佛世尊说有化生有情,但唯依心相续不断能往后世,是其密意,不说实有化生有情」。
此言密意,欲调伏一类有情,是…
《成唯识论疏翼 第四冊 卷七 十、十门问答结唯识义成》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