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成唯识论疏翼 第四冊 卷七 十、十门问答结唯识义成▪P8

  ..续本文上一页],心取外境故[260];若不缘着,何故有,而不缘着,何名他心智?

  

  《二十唯识》亦有此难。彼云︰若不能知,何谓他心智?若能知者,唯识应不成!

  

  

  

  

  

  【论文】

  

  七‧二六九 谁说他心,非自识境?但不说彼,是亲所缘。

  

  

  

  【疏翼】

  

  第八答释外取他心难中,第二论主答。于中分四︰一、非亲缘他心,二、识无实缘用,三、引经证似现,四、例显他心相分。此即初文。

  

  

  

  【述记‧卷四十三】

  

  此、论主答。

  

  「谁说他心,非自识境」?许有他心等[261],亦为我境,所以有他心智。但不说他心是自心亲所缘,故成唯识。

  

  

  

  【疏翼】

  

  《成唯识宝生论》卷五末云︰

  

  虽于他心不缘为境,似彼相状识上现也﹝原作「耶」﹞。是故离心,无境可得,生似彼相,然不如境。斯成本意,立作他心。此中但是领彼似相,由此名为不如实性。虽不同彼,似彼相生。离心无境,已共成故。能知之者,随境相生。

  

  

  

  【论文】

  

  七‧二七○ 谓识生时,无实作用,非如手等,亲执外物,日等舒光,亲照外境;但如镜等,似外境现,名了他心,非亲能了;亲所了者,谓自所变。

  

  

  

  【疏翼】

  

  第二论主答中,第二识无实缘用。

  

  

  

  【述记‧卷四十三】

  

  「无实作用」,诸法皆尔,无有作用及作者故[262]。

  

  心缘于境,非如手、钳,亲执离身之外物[263];亦非如日、月、火光,舒光亲照体外之物[264]。心等缘时,但如汝宗[265]──镜等照物,似外境现,名了他心。他心之影,于自心上现,名了他心,非亲能了他心也。亲能了者,谓自所变之相分。以无作用,及实不能取外境故。

  

  

  

  

  

  【疏翼】

  

  《唯识二十论述记》卷四云︰

  

  然此不能了知他心能缘心等,亦不了知彼所缘境。若许知者,便有自心知自心过。自心有缘彼,彼有缘自心!故若许知,便有此失。若别时缘,即无此过。自心前后许相缘故。

  

  即尔,大乘许一剎那自心,返缘彼能缘,彼能缘等,何不许缘?

  

  此亦不尔。但许一念自心自缘,谓自证心缘见分等。犹尚不许一念见分还缘自证,岂许见分一念自缘?唯见分能缘他心故。

  

  若尔,他心缘自身自证,亦应得说一念他心智得缘彼境?

  

  此亦不尔。前已说故。谓前已说一念见分不许能缘自证分,证自证分类此亦尔。故他心智但知他身心、心所法,不缘彼境及彼能缘、自证分,不名他心智故。此说因位,非佛等心,「虽知他心,然不如实」。由知他心,名他心智。不如实故,可说唯识。

  

  论主且约菩萨以下他心智答。所以者何?此等他心智,虽缘他心,不能如实称知彼心,以他心为质,大分是同,不亲缘着,与彼少异,名「不如实」。

  

  《成唯识宝生论》卷五末云︰

  

  「如知自心境」者,二心同时不共聚故,因非现在,决定应许已灭、未生。但可得一而为其境,体复是无。但唯自识还缘过现诸心聚法。为彰显相,领纳自心。于此事中,世咸共许,了他心事,理亦应知。

  

  《枢要》卷下云︰

  

  他心智中,应叙安慧师解《二十唯识》文﹝《唯识二十论述记》卷四云「安慧等云︰诸有漏心,唯有自体,无相、见分。如此卷初(中)唯识中说(「谓唯有识,依他起性一自证分,似外遍计所执见、相二取境现。所执虽无,妄情谓有。似妄情故,名似所取」)。所说见、相,皆是所执。谓此识体,转似他心相貌生起,他本质心,实不缘着。亦自心内,不变相分,似于他心。由善等心,有法执故,自证分上,似他相生。此似彼相,遍计所执,体性非有。其自体分,依他起摄,即说此为他心智也」﹞。

  

  《枢要》卷下又云︰

  

  灯光舒光至彼,违《对法》第二。彼云:如灯光顿发,声亦尔﹝原文作「然譬于灯,置在自处,能于一时,随其势力,遍发光明,声顿遍发,理亦如是」﹞。

  

  勘《抄》﹝《杂集论述记》卷十一初云「五十四、第三〈本地分〉等,皆说声顿遍,发如灯光(《瑜伽》卷五十四云「又此音声依质生时,质处及外,俱顿可得。随所闻处,于此处所,遍满顿起,如焰光明。非渐渐生,展转往趣」。卷三云「声至能闻」)。《佛地论》(卷三)云「非如灯(等),舒光至彼(原作「照物」)」。何以相违?今且解︰此真实理,彼随顺理。又少分喻,速疾状如顿发。真实灯光,渐次而往。《佛地》为正。不尔,如何灯无光灭,质坏声在?不可难云:日虽没,光犹在。非击放光,质犹在故。声必击起,质灭声在(应说速疾如顿)」﹞,「舒光」者,随顺理门。「顿发」,大乘义。, ﹝应从小乘。﹞

  

  

  

  【论文】

  

  七‧二七一 故契经言:无有少法,能取余法,但识生时,似彼相现,名取彼物。

  

  

  

  【疏翼】

  

  第二论主答中,第三引经证似现。

  

  

  

  【述记‧卷四十三】

  

  《解深密》[266]言︰无有少法[267]──无少实法──能取余法[268]。言「余法」[269]者,心外实法也。非自实心能取他实心,但识生时,心似彼他心现,名取他心也[270]。

  

  

  

  【论文】

  

  七‧二七二 如缘他心,色等亦尔。

  

  

  

  【疏翼】

  

  第二论主答中,第四例显他心相分。

  

  

  

  【述记‧卷四十三】

  

  缘他相分色,自身别识所变色等,亦尔[271]。无性[272]第四云︰无作用故[273]。如是心生时,缘起法威力大[274]故,即一法体之上有二影生。相、见[275]更互相望,不即不离。诸心、心法,由缘起力,其性法尔如是而生。如质为缘,还见本质,以心为缘,还见自心[276],无别见外心等。

  

  《唯识二十》颂云︰他心智云何?知境不如实,如知自心智,不知如佛境。广说如彼抄解[277]。

  

  【疏翼】

  

  以上第二问答广辩中,第八答释外取他心难讫。

  

  《成唯识宝生论》卷五末云︰

  

  「不知如佛境」者,此他心智,他缘青等了彼所缘,即是称实。何以便将佛知心体自性清净,而云不知?

  

  ﹝答云︰﹞凡云了他心,以他心为缘,了自心相,假说知也。即彼他心自性真体是何境界,此亦不知﹝原作「然」﹞。

  

  不尔!云何佛知他心?

  

  自性,即是离心知有。设有离心之色,佛了何伤?此即心是实有,两共许成,离心实色,与理违背;故不同也。

  

  若尔,佛了他心,应不成境!由境妄故。

  

  佛依妄知,亦复何损?如人观幻,岂不知虚?佛同虚知,何过之有?

  

  若尔,诸佛境界,有何相状?

  

  诸佛境界,非余所知。

  

  若佛不知心,何名一切智?

  

  即彼无倒所有自性无知睡尽,而得明觉正晓了时。「诸有觉了自他心者,彼之真性不能了故,言彼智不称境知」。

  

  复云何通睡尽之智,能正了斯?

  

  由此觉知无言境性,超过语路,但自证知,是故不能以言诠及。然于此识所有自性,非是余识之所能知。既非所知,非言能及,彼但总相为其境故。「然斯唯有妄构画性。即此构画,于自证性识之实相极辽还故,唯于识处了不实性,此二皆成不称实境」。所以者何?于非实事,作实事解,而为决断。由于彼识,现虚妄相故。

  

  《唯识二十论述记》卷四解云︰

  

  「虚」者,不实;「妄」者,颠倒。

  

  

  

  【论文】

  

  七‧二七三 既有异境,何名唯识?

  

  

  

  【疏翼】

  

  第二问答广辩中,第九异境非唯难。于中有四︰一、外人问,二、论主答,三、外人再问,四、论主再答。此即初文。

  

  

  

  【述记‧卷四十三】

  

  下、异境非唯难。

  

  此下第九、外人问曰︰唯识之义但心之外无更有物,既有他心异自心之境,何名唯识?许有他色等故。

  

  【论文】

  

  七‧二七四 奇哉,固执!触处生疑,岂唯识教,但说一识?

  

  

  

  【疏翼】

  

  第九答释异境非唯难中,第二论主答。

  

  

  

  【述记‧卷四十三】

  

  此、论主答。

  

  即毁多疑。岂唯识教,但说唯我一人之识,更无余法也?

  

  

  

  【论文】

  

  七‧二七五 不尔,如何?

  

  

  

  【疏翼】

  

  第九答释异境非唯难中,第三外人再问。

  

  

  

  【述记‧卷四十三】

  

  此、外人问。

  

  

  

  【论文】

  

  七‧二七六 汝应谛听!若唯一识,宁有十方凡圣、尊卑、因果等别?谁为谁说?何法何求?故「唯识」言,有深意趣。

  

  

  

  【疏翼】

  

  第九答释异境非唯难中,第四论主再答。于中有四︰一、先返难,二、释深意,三、释五法不离识,四、「唯」言遮所执。此即初文。

  

  

  

  【述记‧卷四十三】

  

  此、论主解。

  

  且初返难:若唯有我一人之识,「宁有十方凡圣、尊卑、因果等别」?「等」者,「等」取色、心等别别法。无佛故,谁为我说?无众…

《成唯识论疏翼 第四冊 卷七 十、十门问答结唯识义成》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