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第十义初起界别讫。
【论文】
七‧一五九 要断三界见所断惑,方起此定,异生不能伏灭有顶心、心所故。此定微妙,要证二空,随应后得所引发故。
【疏翼】
第二解灭定六段文中,第六段文明第十一义见修断惑。
【述记‧卷四十一】
文第六、义第十一。下文有二︰一、明见惑,二、明修惑。此即[197]初也。
要断何烦恼得起?
要断见惑,「方起此定,异生不能伏灭有顶」见道所断「心、心所故」。
下八地见惑,皆不能伏断[198],何但非想?
此据最后必须伏断处为[199]言。随此定所依断道究竟处说故,非谓下地异生能伏断[200]。
「此定微妙」,「微妙」者,殊胜义。
「要证二空,随应后得所引发故」者,谓二乘人[201]唯证人空,后得引。菩萨、佛,入是[202]二空,后得智皆得引入。今显彼入后得各别,故言:随应后得智[203]所引发故。
有言:法空必无游观能入此定者,不然,此文正故。
上来、已明见惑[204]讫。
【论文】
七‧一六○ 有义:下八地修所断惑中,要全断欲,余伏或断,然后方能初起此定。欲界惑种,二性繁杂,障定强故,唯说不还三乘无学,及诸菩萨得此定故。彼随所应,生上八地,皆得后起。
【疏翼】
第六段文明第十一义见修断惑中,第二明修惑。
【述记‧卷四十一】
次下、明修惑。下、明修惑,有二︰初、明二乘,后、明菩萨。二乘中,有二︰初、异说,后、问答。此初师说[205]。
唯除非想,下八地修惑,「要全断欲」界者,余上八地惑[206],或「伏或断」,方「起此定」。以欲界必须断者,下界烦恼种有「二性」──不善、无记。
言「繁杂」者,繁多杂乱义。与[207]此俱定障,障定强故。上界烦恼一性[208]、不多,故可伏得。其非想处断,与不断,皆极成故。下七不定。
又何不断六品等初二果人得者[209],无性[210]《摄论》第三云:唯说不还等五人得故[211]。即上八地──四禅、无色──皆得后起,欲界初修故。
五十三亦说︰有学入者,谓不还;无学入者,谓俱分解脱[212];故初、二果不得入。
若尔,《对法》第九[213]四句中第二句:谓圣者已得第四静虑,不求生无色,能入此定[214],不言已得初定等,如何通?
答︰彼不言唯依得第四定,复不遮下三定未断不得,故有何妨?
【论文】
七‧一六一 有义:要断下之四地修所断惑,余伏或断,然后方能初起此定。变异受俱烦恼种子,障定强故,彼随所应,生上五地,皆得后起。
【疏翼】
第一明二乘异说中,第二师说。
【述记‧卷四十一】
此、第二师说。
下之三定及欲,四地惑、种,要须断尽,余上五地[215],或伏,或断,方能入此定。下三定等中,定障──苦乐等「变异受俱」惑种,障定强故[216]。如不动无为[217],不依下地立。即[218]说即初起唯欲界,后起除下[219]三定,通上五地皆得。即以第九《对法》四句为证[220]。
此中,第二师为胜。文正证故[221],亦有理故。
有人欲明[222]初、二果伏惑[223]得此定者,不然。论不说故;又粗定障,当未断尽,如何能入?亦应于彼建立身证[224]!证九定[225]故[226]。如《对法》第二抄[227]解熏修[228]禅难等[229]。
【疏翼】
以上第一明二乘中,第一两师异说讫。
【论文】
七‧一六二 若伏下惑,能起此定,后不断退,生上地者,岂生上已,却断下惑?
【疏翼】
第一明二乘中,第二问答。于中分二︰一、萨婆多问,二、论主答。此即初文。
【述记‧卷四十一】
此第二、问答分别。
萨婆多等[230],问前二师︰若伏随应何地之惑,后得此定者,将命终之时不以无漏道断其种子,而后[231]不退,起其烦恼润生[232],当既[233]命终生非想等[234]上地,岂[235]却断随应所伏之惑种也?
【论文】
七‧一六三 断亦无失,如生上者,断下末那俱生惑故。
【疏翼】
第二问答中,第二论主答。于中分二︰一、且以理抑,二、正义答解。此即初文。
【述记‧卷四十一】
论主初且理抑横生异义──却「断亦无失」。
如何等?
如生上二界,却断下第七中惑[236]。以必金刚心方断故。
【疏翼】
此非正答。以小乘不许第七故。然有此理,且强抑彼异义。
【论文】
七‧一六四 然不还者,对治力强,正润生位,不起烦恼,但由惑种润上地生。虽所伏惑,有退、不退,而无伏下生上地义,故无生上却断下失。
【疏翼】
第二论主答中,第二正义答解。
【述记‧卷四十一】
后、正义解。
此第三果,对治道强──以欲界对[237]治道皆圆满故,非初、二果──正润生位,不起现行烦恼润生;此第三果,但由惑种润生上地。
此意即是︰所已伏种,虽「退不退」,但必唯以随眠润生,「而无伏下生上地义」。即虽已伏,犹有种故[238],未无漏道断,更[239]受生故。
五十九说:以随眠润生,谓见谛者[240]。《大论》第一[241]、《对法》第五,说初、二果亦以现行润生,唯不还者以种子润[242]。显五十九说见谛[243]者,唯第三果也。
若尔,异生应唯种子润[244]!如《对法》第五[245]抄[246]。
然异生现行润,六行不伏爱等现有,既得生上;圣者种子润,虽有其种,应生上界[247]!以异生润藉伴,虽有爱等,无余惑伴,得生上;圣润不藉伴,有种不上生[248]。然[249]以圣善业胜必[250]决定故,无漏资[251]生。异生不然,故通现润。不尔,圣种应强异生。
然不还者,如处不还一地之中,有三天处等[252],下处死,生上处,亦以现行润。以此生地,治道未满,如初、二果,《瑜伽》[253]但生他地,为论。今此若约生他地者,必唯种润。
然应四句分别︰有在上,断下惑:如二乘者上界得无学,断下第七惑;有在下,断上惑:下地得初果,断上见惑等;余二句可知[254]。
然不动无为、想受灭无为[255]依所[256]断受,建立择灭一分。若伏下八[257]地,或五地[258],得此地,即不得二无为。非是择灭故[259]。
前来已说二乘定姓学、无学讫。
【疏翼】
以上第二明修所断惑中,第一明二乘断修所断惑讫。
《枢要》﹝卷下﹞云︰
「然不还者对治力强,正润生位不起烦恼」等者,于中有五难︰取下第四、五问,应为第一﹝「一」应作「二」,即本论《述记》第二异生唯种润难﹞,第二为第二﹝「二」应作「一」,即《述记》第一初二果同第三难﹞,第一为第三﹝即圣应生上难﹞,余﹝第三﹞如次﹝即异生亦应唯种难﹞。
一问︰如五十九云︰见谛唯以随眠润﹝如云「二、唯随眠结生相续。谓见圣迹」﹞,初圣亦以现行润。既说异生现种润﹝如云「一、缠及随眠结生相续。谓诸异生」﹞,异生应有唯种润!答︰圣多阶降,润有现行;异生类等,故无唯种。亦应圣生他地,唯种润生,若生自地以现行润故,异生亦应尔!若生自地,未有﹝对﹞治道,故可用现﹝润﹞。若生他地,应唯种润!
今解︰不然。无漏道圆,势胜烦恼。无漏道缺,惑种便强。不同异生,故不为例。
二难︰初二果圣生自地润,通于现行;不还生自处,义应通现润!答︰此可尔。准初二果故,如处不还等。论略不说。
又理不然。初二果未有圆道故,可用现润。第三果已有圆道故,设生自地,亦唯种润。论不说以现行润故。唯初二果说用现故。
三难︰何故异生现种俱润,圣人但种?种强彼耶?答︰圣业决定,业强可唯借种。异生业不尔,故通现行。
问︰若尔者,初二果业亦已决定,应唯种润!答︰凡生苦迫,善业微,必藉现行方可润。圣生苦少,善业胜,由此唯用种子润。无漏亦可资有漏,故不同凡夫。又凡夫不觉生多少,可借烦恼现、种,皆助润;圣人知业多少定,由此唯用种子润。
四难︰六行所伏,不伏润生贪等,唯伏散境贪等;何故凡夫得定,而不生下,润、业皆在,乃生他地?答︰藉助伴贪爱等故,方可润生;彼伴已亡,劣弱不能独润,由此不生下地。又凡造新业胜,而生上地;圣由故业而生,有种即生彼地。如凡夫在欲界,具有五趣之业,随一业胜,而先生故。虽下业不无,上业胜初,先往。若上业劣,排之为后报;退失上定,而生自界,亦无有失。
五难︰何故不许六识中,…
《成唯识论疏翼 第四冊 卷七 五、别解五无心位──二无心定》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