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成唯识论疏翼 第四冊 卷七 四、别解五无心位──生无想天▪P2

  ..续本文上一页

  

  【论文】

  

  七‧一三四 如善引生二定,名善。

  

  

  

  【疏翼】

  

  第五辨报体并显性中,第二显性。于中分二︰一、以喻成性,二、正难初师。此即初文。

  

  

  

  【述记‧卷四十】

  

  此、以喻成。

  

  如二定前,善心引生种子,名二定,二定名善。随能引心故。此亦随生得无记心灭,故彼果名无记。

  

  

  

  【论文】

  

  七‧一三五 不尔,转识一切不行,如何可言「唯生得灭」?故彼初位,转识暂起。

  

  

  

  【疏翼】

  

  第二显性中,第二正难初师。

  

  

  

  【述记‧卷四十】

  

  彼处,转识三性不行。若初生时,即已一切异熟生转识亦[47]不行,如何可言唯生得灭?设非唯无记,三性心生,便名生得者,此即仍是初生有心故。

  

  《对法》第四云︰生得无记[48]。谓无想报,故唯无记。彼本有「初位,转识暂起」[49]。

  

  「暂起」者,四识[50]中起何识?

  

  此但言「转识」,不别出故。

  

  有说亦起眼、耳等识。

  

  此亦不尔。有何因缘须起也[51]?应唯起身识及第六识,受彼果故,暂生即灭,何假起眼等识见色、闻声等?义虽知尔,起将为胜,如萨婆多亦许多时故[52]。此虽许有心,即显报体及无记性。

  

  

  

  【疏翼】

  

  以上第一解无想天中,第三诤一期有心无心并辨报体并显性讫。

  

  

  

  【论文】

  

  七‧一三六 彼天唯在第四静虑,下想粗动难可断故,上无无想异熟处故。

  

  

  

  【疏翼】

  

  第一解无想天中,第四显处所。

  

  

  

  

  

  【述记‧卷四十】

  

  自下第四、处所系地。

  

  此受无想报[53]处,第四静虑。此、总言也。

  

  即彼凡夫第三天处[54]。下诸天处,其想粗动,难可灭故,有变异受,未可尽故;第四静虑下二天[55]亦然。非是凡夫下中熏习有色身处,可受殊胜无心果故,下非殊胜,故不可生。

  

  不于五净居无色生者,上无受、无想异熟处故。谓五净居[56],唯圣者居,非外道所生[57],彼不知故。无色、无身、无似彼涅槃之乐受色身果处故[58]。

  

  

  

  【论文】

  

  七‧一三七 即能引发无想定思,能感彼天异熟果故。

  

  【疏翼】

  

  第一解无想天中,第五显彼因。

  

  

  

  【述记‧卷四十】

  

  自下第五、出此报因。如前第一卷解[59]。

  

  然今即是定前能引无想定思,能招彼果[60],即显一思感总、别报,同五十六说[61]。

  

  又解︰即是能引定思至无心位为定之时,招彼第六别报异熟,前明利思能感总报。有心、无心二因,二[62]果别故[63]。

  

  又解︰此说「微微心」招别报,若前微心明了[64],故招总极[65]。前说[66]即许一思招二报[67],亦得有心、无心报。一业[68]尚得色、非色报,理不遮故。

  

  后解二业各别︰欲显定因感此[69]别报,前明利思,感于总报。此会[70]「唯有[71]有色支」言。

  

  此据六识中间多时不行,非谓八识。设云一期,此同小乘。彼命终[72]已,当生何处?

  

  大乘无文。《俱舍论》云︰若[73]从彼没,必生欲界,先修定行势力尽故,不得生彼自处及下三禅──不造下三定因,及前势力无故[74],于彼不能更修定故,故不生上地。如箭射空,力尽便堕。非彼有情[75],必有欲界顺后受业。如生北洲者[76],生天后受[77]业等[78]。

  

  此义意言︰由前在此修定之时,定前必作欲界善业,或谤释种涅槃,故必生欲界也[79]。

  

  今此不同。彼唯生报,可作是言。此通后报,如何必有欲界,顺后受业?故知生彼[80]既通,生后不定。明命终已,生下三定及下欲界,皆无有失。但不生上,未曾修故,生彼定中下三天[81],亦无失也。

  

  

  

  【疏翼】

  

  以上第二别五位中,第一解无想天讫。

  

  《略纂》卷二十七云︰

  

  然无想﹝天﹞是别报。于第八识上,有防心不起功能,是别报体﹝《俱舍论》卷五云「若生无想有情天中,有法能令心、心所灭,名为无想。是实物有,能遮未来心、心所法,令暂不起,如堰江河」。本论卷一末亦云「又遮碍心,何须实法?如堤塘等,假亦能遮」﹞,即是无想定思体,感总报。于上有防心功能,感别报。

  

  问曰︰第八现行心、心法,如何名厌心功能,感无想别报?又定位心、心所不行上建立,何故即一思上,通感总别报耶?又无心业如何感有心第八识报? 

  

  今解︰不然。若定前思为总报业,感第八总报。若厌心种子功能是别报业,感第六意识,生得心、心法灭,及色蕴等别报。若前加行不厌心时,生得报异熟,舍受可生。由前加行厌心故,今生得报心不生,于此种子防心不起功能,建立无想。即别报业感别报法体。不离有心、无心二﹝因、二果﹞说。如《对法》抄﹝卷九﹞引文证等﹝如云「二、对因辨果者︰彼一云无想定所感,二云入无想定能引定思,感彼异熟果故」。唯识第七(《述记》卷四十第三解)云「其定前(微心)明利现行者增上思,能感第八识果,入定(微微心)之思,感此异熟。二报既殊,因亦别也」﹞。

  

  

  

  

  

  

  

  

  --------------------------------------------------------------------------------

  

  [1] 《对法》卷二:

  

  无想异熟者,谓已生无想有情天,于不恒行心、心所灭,假立无想异熟。

  

  安慧《唯识三十论》同。

  

  [2] 《显扬》卷一云:

  

  无想天者,谓先于此间得无想定,由此后生无想有情天处,不恒现行诸心、心法灭性。

  

  [3] 如《广五蕴论》云︰

  

  云何无想天?谓无想定所得之﹝异熟﹞果。生彼天已,所有不恒行心、心所法灭为性。

  

  以上﹝《对法》、《显扬》、《广五蕴论》﹞三论,无想异熟均属不相应

  

  行法摄。

  

  [4] 「三摩钵底」,梵文为「samapatti」;藏文为「sboms par ”jug pa/」。

  

  [5] 原有「中」字。

  

  [6] 原无「唯」字。

  

  [7] 原有「若」字。

  

  [8] 以上引「唯有有色支」文为证。

  

  [9] 「正」字,《金藏》有,余无。

  

  [10] 原作「无想生位」;藏文作「”du wes med pa/」。

  

  [11] 谓此师会违,以解《瑜伽》卷五十九中,「七种结生相续」中第一。

  

  [12] 原作「缠及随眠」。

  

  [13] 《瑜伽》卷五十九原作:

  

  二、唯随眠结生相续,谓见圣迹﹝藏文作「gźi mthov ba/」﹞。

  

  [14] 会违以解《瑜伽》卷五十六文。

  

  [15] 「等」字,原无。

  

  [16] 《瑜伽》卷五十六原文作:

  

  依已生无想有情天中,名灭分位,建立无想。此亦三种:自性者,无覆无记;补特伽罗者,唯异生性,彼非诸圣者;起者,谓能引发无想定思,能感彼异熟果,后想生已,是诸有情便从彼没。

  

  [17] 《金藏》作「后」,余作「便」。

  

  [18] 即随眠。

  

  [19] 从无想定。

  

  [20] 即结生相续心。

  

  [21] 《对法》卷五原文为:

  

  相续力者,有九种命终心﹝藏文作「gsar du ”chi ba”i sems/」﹞,与自体爱﹝藏文作「lus la sred pa/」﹞相应,于三界中,各令欲、色、无色界生相续。谓从欲界没,还生欲界者,即以欲界自体爱相应命终心,结生相续;若生色、无色界者,即以色、无色界自体爱相应命终心,结生相续﹝以上为三种润生心﹞。如是,从色无色界没,若即生彼,若生余﹝二﹞处,有六种心﹝二界各三﹞;如其所应,尽当知。

  

  又此自体爱唯是俱生,不了所缘境﹝藏文作「dmigs pa la mi spyod pa/」;即「不行所缘境」﹞,有覆无记性摄。不能﹝藏文作「不能」,汉译作「而能」,今改﹞分别我自体,﹝俱﹞生差别境界﹝《杂集论述记》卷十五云「润生有二位︰一、明了三性位:容起一切烦恼。(二、)若明了有覆位,唯起于爱」﹞由此势力﹝藏文作「de”i dbav gis/」﹞,诸异生辈,令无间中有相续。未离欲圣者,亦尔,临命终时乃至未至不明了想位,其中能起此爱现行。然能了别﹝藏文作「de yovs su rtogs nas/」;「能了别彼已」﹞,以对治力之所摄伏﹝藏文作「gben por tshar gcod do/」﹞,已离欲圣者对治力强故,虽未永断,然此爱不复现行,彼由随眠势力,令生相续。

  

  [22] 见《对法》卷二、《显扬》卷一、《广五蕴论》。

  

  [23] 「及」字,原无。

  

  [24] 「长」字,《金藏》有,余无。

  

  [25] 即兼会违,解《瑜伽》卷十说。

  

  [26] 如理《义演》谓释伏难。

  

  [27] 谓…

《成唯识论疏翼 第四冊 卷七 四、别解五无心位──生无想天》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