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翼】
第一师说不与苦俱中,第二明睡眠。
【述记‧卷三十九】
睡眠与欲界意识俱,一切受相应︰以睡行相通欢,故喜受俱;通戚,故忧受并;中庸,故舍受俱。如次第配。
【论文】
七‧五五 寻、伺,忧、喜、舍、乐相应,初静虑中,意乐俱故。
【疏翼】
第一师说不与苦俱中,第三明寻伺。
【述记‧卷三十九】
寻、伺与四受相应,初定有乐故。然此师说︰寻、伺五无,一向定义,以不言与苦、欲界乐俱故[309]。
此即意识无苦师义。
【疏翼】
以上第四五受俱不俱门中,第一师说不与苦俱讫。
【论文】
七‧五六 有义:此四亦苦受俱,纯苦趣中,意苦俱故。
【疏翼】
第四五受俱不俱门中,第二师说亦与苦俱。
【述记‧卷三十九】
第二师说︰此四、亦苦受俱,意有苦故;悔增至三;眠增至四──极苦之处亦有眠[310];寻、伺增至五受俱起。
寻、伺,《大论》第五不言与苦、乐俱者,如前已会[311]。
此据实理,彼[312]约别意。
【疏翼】
以上第一分别十二门中,第四五受俱不俱门讫。
【论文】
七‧五七 四皆容与五别境俱,行相所缘不相违故。
【疏翼】
第一分别十二门中,第五别境相应门。
【述记‧卷三十九】
以下[313]第五、别境相应门。
皆五得俱。能缘行相及所缘境,不相违故[314]。
【论文】
七‧五八 悔、眠但与十善容俱,此唯在欲,无轻安故。寻、伺容与十一善俱,初静虑中,轻安俱故。
【疏翼】
第一分别十二门中,第六与善俱起门。
【述记‧卷三十九】
自下第六、与善俱门。
初、二唯「与十善容俱」,欲界无轻安故,前第六卷说[315]善中[316],虽有异解[317],欲有轻安,无是正文故。今据后说[318]。设许亦有[319],亦无轻安,非定引生故。寻、伺十一俱,增轻安故。有人云:三藏言西方有二说,一云:未至定有寻、伺,非[320]根本地者,不然。寻、伺支非未至故。《论》有诚文说[321]初静虑也[322]。
【论文】
七‧五九 悔,但容与无明相应,此行相粗,贪等细故。
【疏翼】
第一分别十二门中,第七烦恼相应门。文分为二︰一、悔唯痴俱,二、余三遍俱。此即初文。
【述记‧卷三十九】
自下第七、十烦恼俱门。
悔「行相粗」,必独头[323]生。染分不与贪等九法并起,唯无明相应,「贪等」行相[324]细故。
此据多分,不许余俱。下文「邪见,悔修定」[325],则说与俱起[326]。邪见与瞋俱,故悔亦与邪见、瞋俱。
此文不尽理。又先行施,后生追悔,悔与贪俱。有言︰我何意作此事?即分别我见,亦与悔俱。合[327]瞋、邪见、贪、我见得俱。此中,约粗相言[328],不得俱[329]。
又解︰必不得俱。与悔间起,非必相应。
问︰忿等独头生,许慢等俱起;恶作别头起,应贪等俱生!
答︰忿等、瞋等分,如本,得相应[330]。恶作别有体,非与贪俱起。
何故忿等各别起耶?
于自十中,各别起故。
【论文】
七‧六○ 睡眠、寻、伺,十烦恼俱,此彼展转不相违故。
【疏翼】
第七烦恼相应门中,第二余三遍俱。
【述记‧卷三十九】
此三、与本惑并得俱起。如《大论》第一[331]「染污分别」说[332]。设追悔往恶,而自邈责,恶作亦不瞋俱,与恶作间生,实不俱起,设说俱者,间生名俱。
后三种,十皆俱。所缘、行相,俱不违故。
【疏翼】
以上第一分别十二门中,第七烦恼相应门讫。
【论文】
七‧六一 悔与中、大随惑容俱,非忿等十,各为主故。睡眠、寻、伺,二十容俱,眠等位中皆起彼故。
【疏翼】
第一分别十二门中,第八随惑相应门。
【述记‧卷三十九】
自[333]下第八、随惑俱转门。
悔,中、大俱,遍与不善染心俱故[334];与忿等十,不得俱起,各自为主,如忿等十,自不相应[335]。
眠等三法,二十皆俱,于梦等中,皆容得起忿等法故。
【论文】
七‧六二 此四,皆通善等三性,于无记业,亦追悔故。
【疏翼】
第一分别十二门中,第九三性分别门。
【述记‧卷三十九】
第九、三性门。于中,初、总,后、别[336]。
四皆通三性。如五十五[337]、五十八[338]、《对法》等同[339]。
此中恶作,何以通无记?
以于[340]无记业,亦追悔故,故[341]于无记业,虽不定起无记之悔,起无记悔,必依无记业故。
问︰何故《显扬》第一:恶作「染、不染」,「善、不善」[342],不言无记?
彼顺小乘故,多分起故,唯说忧俱者[343]故。
【论文】
七‧六三 有义:初二唯生得善,行相粗鄙及昧略故。后二亦通加行善,摄闻所成等,有寻、伺故。
【疏翼】
第九三性分别门中,第二别释。于中分二︰一、分别善性,二、分别无记性。初中有二师不同说。此即初中第一师说。
【述记‧卷三十九】
自[344]下第二别释善[345]中[346],悔、眠「唯生得善」。恶作「行相粗」,而体「鄙」,其方便善体,必微细殊胜法故,不通方便。
睡眠「昧略故」,非方便起故,于闻思位中虽有起者,而非加行善,加行善间起故。设睡眠中,而缘法义,但生得善,非强思生,任运起故。
寻、伺二种,「通加行善」,于闻、思、修三位,皆有寻、伺故。
「闻所成等」者,显因闻所成诸法,皆是此故。若唯言闻等[347],即狭劣也。
【论文】
七‧六四 有义:初二亦加行善,闻思位中,有悔、眠故。
【疏翼】
第一分别不定善性中,第二师说。
【述记‧卷三十九】
闻思等位,悔作诸恶,于眠等位,思择义故[348]。
次应辨染[349],以见、修断[350]等,后自有门,故先不说[351]。
【疏翼】
以上第二别释中,第一分别善性讫。
【论文】
七‧六五 后三皆通染、净、无记。恶作非染,解粗猛故。
【疏翼】
第二别释中,第二分别无记性。文分为二︰一、染净无记分别,二、四无覆无记分别。此即初文。
【述记‧卷三十九】
「染」,谓有覆;「净」,谓无覆。于「染、净」二无记,眠等三法[352]皆通。即欲界修道二见[353]俱,有眠等三[354]故。
初定有无记[355]寻、伺故。「恶作非染」无记,以「解粗猛故」,不与二见俱,染必不善故[356]。
【论文】
七‧六六 四无记中,悔唯中二,行相粗猛,非定果故。
【疏翼】
第二分别无记性中,第二四无覆无记分别。于中分三︰一、悔唯威仪工巧,二、眠除变化,三、寻伺除异熟生。此即初文。
【述记‧卷三十九】
染无记中,无别相故,略而[357]不说。
净四无记中,悔是威仪、工巧二法。威仪、工巧二法,「四无记中」是「中[358]二」故。谓异熟为第一,变化为第四故。以彼恶作行相粗猛,不与业异熟心俱;非定果故,亦不说与变化心俱。
此说异熟有二︰一、谓业果,即此中说。二、谓法执,亦通染故[359],此不说之[360]。其余无记心虽不缘威仪等,亦是彼[361]摄,非异熟生,此中说言恶作不通异熟性故。
又解︰彼不缘威仪等心、法执,皆异熟生[362]无记,亦恶作俱。
此中,且据业果者说,应勘诸论、《佛地》第七[363]二障中等[364]文[365]。
【论文】
七‧六七 眠除第四,非定引生,异熟生心,亦得眠故。
…
《成唯识论疏翼 第四冊 卷七 一、广六位心所──不定心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