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成唯识论疏翼 第四冊 卷七 一、广六位心所──不定心所▪P2

  ..续本文上一页显缘无,亦生恶作。

  

  言所作者,非要悔先有事已作,名为恶作,悔先不作亦恶作故。如追悔言︰我先不作如是事业,是我恶作。如是之事,是我恶边作[38]也。

  

  「作」者,措也,是我恶措此事。俗云「措」、「作」,一体异名。

  

  《瑜伽》第十一广说同此[39]。《显扬》第一云︰于已作、未作,追恋为体[40];障业亦言障奢摩他,正与此同。

  

  

  

  【疏翼】

  

  以上第一解悔眠中,第二别解悔讫。

  

  

  

  【论文】

  

  七‧一○ 眠,谓睡眠,令身不自在,昧略为性。

  

  

  

  【疏翼】

  

  第一解悔眠中,第二别解眠。于中分三︰一、解眠体,二、解眠业,三、随逐难释。此即初文。

  

  

  

  【述记‧卷三十九】

  

  以此单名,即诸教[41]复称[42]。此「令身不自在」──坐亦睡故,乃至[43]他摇[44]动,亦不觉等故。此令心极「暗」昧、轻「略」为性,不明利、沉重[45]故。

  

  

  

  【疏翼】

  

  《显扬》卷一云︰

  

  睡眠者,谓略摄于心,不自在转为体;能障毗钵舍那为业,乃至增长睡眠为业。如经说:贪着睡眠味,如大鱼所吞。

  

  《对法》卷一「眠」在「悔」前云︰

  

  睡眠者,依睡因缘﹝藏文作「rgyu/」﹞,是愚痴分。心略﹝藏文作「sdud pa/」﹞为体。或善、或不善、或无记,或时、或非时,或应尔﹝藏文作「rigs pa/」﹞、或不应尔,越失﹝藏文作「wor ba ”byu ba/」﹞所作依止为业。睡因缘者,谓羸瘦﹝藏文作「bam chuv ba/」﹞、疲倦﹝藏文作「val ba/」﹞、身分沉重、思惟暗相﹝藏文作「mun pa”i mtshan ma yi la byed pa/」﹞、舍诸所作﹝藏文作「brtson pa thams cad/」﹞,曾数此时串习睡眠,或他咒术神力﹝藏文作「gźan dag svags kyi stogs/」。《杂集论述记》卷八分为「咒术所引」及「神力所引」二种。藏文《瑜伽》卷一则别有「mthu/」力﹞所引,或因动扇凉风吹﹝藏文作「lus mbe ba/」,即按摩身体﹞等﹝《瑜伽》卷一中说,梦(即昏睡)因缘同此,未举按摩身体,藏文则有。但有药物﹞。「愚痴分」言,为别于定。又善等言,为显此睡非定痴分。「时」者,谓夜中分。「非时」者,谓所余分。「应尔」者,谓所许时。设复非时,或因病患,或为调适﹝藏文作「las su ruv bar bya ba/」﹞;「不应尔」者,谓所余分。「越失所作依止为业」者,谓依随烦恼性睡眠说。

  

  《杂集论述记》卷八云︰

  

  此依随惑染睡说,非善等睡。由闻思等所引睡眠,不越失故。

  

  安慧《唯识三十论》卷二云︰

  

  睡眠者,谓不自在转,心昧略为性。「转」者,谓于所缘境转。又即由此能令心不自在,是为睡眠。复次,即此由能令生起无力持身心,不自在转,是为睡眠。「心极昧略」者,谓不依眼等根为门而转故。此依痴一分假立故,即是痴一分。能为徒失应作所依为业﹝安慧《大乘五蕴论广释》卷三初云「又此有善、不善、无记三种」。此处只明其中之一﹞。

  

  胜友《瑜伽师地论释》则非一门转,如云︰

  

  睡眠者,谓能令五识身昧略。

  

  

  

  【论文】

  

  七‧一一 障观为业。

  

  

  

  【疏翼】

  

  第二别解眠中,第二解眠业。

  

  

  

  【述记‧卷三十九】

  

  即毗钵舍那[46]。此别障观,非如盖中,能障于举[47]。举[48]通定慧,令心高[49]也[50]。《显扬》同此。

  

  

  

  【论文】

  

  七‧一二 谓睡眠位,身不自在,心极暗劣,一门转故。

  

  

  

  【疏翼】

  

  第二别解眠中,第三逐难释。于中分三︰一、释「不自在」,二、释「昧略」及「令言」,三、释假立名。此即初文。

  

  

  

  【述记‧卷三十九】

  

  释上「不自在」。

  

  「身不自在」,制不自专。心不自在,「心极暗劣」。

  「一门转」者,唯一意识,都无五识。「暗劣」转故,无明了时。为别余心亦有五识;虽无五识[51],有暗劣、昧,无明了时故[52]。

  

  【论文】

  

  七‧一三 昧简在定,略别寤时,令显睡眠,非无体用。

  

  

  

  【疏翼】

  

  第三逐难释中,第二释「昧略」及「令」。

  

  

  

  【述记‧卷三十九】

  

  虽专注微细,然与定不同。此唯「昧」故,故「昧简在定」。

  

  余散心虽有暗,而不轻略,亦沉重[53]故。「略别寤时」,寤时广故。《瑜伽》第十一亦云:昧略为性[54]。然俗中言︰汝等睡在?无心之时,亦是睡故。

  

  或复有义:亦恐经部师于总、别聚上假立[55],故置「令」言。「令」[56]言有体故,方有「令」身等不自在等用,「令显睡眠非无体用」也。

  

  

  

  【论文】

  

  七‧一四 有无心位,假立此名,如余盖、缠,心相应故。

  

  

  

  【疏翼】

  

  第二逐难释中,第三释假立名。

  

  

  

  【述记‧卷三十九】

  

  世间、圣教有于无心之位亦名睡眠,此「假立」也。如《论》[57]说言:无心睡眠,此则[58]是也。由实[59]眠所引,似[60]起眠时,故亦名眠。

  

  宁知睡眠别有,非即无心?

  

  如余盖故。「余盖」必是心所法[61]故,非无体法。言五盖者[62],一、贪欲盖,二、瞋恚盖,三、惛沉睡眠盖,四、掉举恶作盖,五、疑盖。

  

  覆蔽于心,令善不转,是盖义[63]。由贪境界,障乐出家[64];由瞋谏犯,障觉正行[65];惛、眠[66]障止,引沉没[67]故;掉、悔障举,引散乱故;疑不决定,障舍位[68]故。此总五盖,能障三位︰初、障乐出家,次、修正行,后、入正定。修止、举、舍,如次为障。

  

  若言盖因缘故,亦名为盖,非必是心所者,应如「余缠」。唯心所故。

  

  缠有八种︰惛沉、睡眠、掉举、恶作、嫉、悭、无惭、无愧。数数增盛,缠绕于心,于修善品能为障故[69]。初二障止,次二障举,嫉、悭障舍。于自他利,嫈妒[70]门中,数动心故。

  

  盖中障舍,与此不同。彼约定心非止、非举,平等,名舍,疑能障此,此[71]依二利平等名舍。悭、嫉能障,故不相违。无惭、无愧障修尸罗。具此二者,「犯诸学处,无羞耻故」。故此盖、缠[72],不增不减。

  

  

  

  【疏翼】

  

  以上第一解悔眠中,第一别解讫。

  

  

  

  【论文】

  

  七‧一五 有义:此二唯痴为体,说随烦恼及痴分故。

  

  

  

  【疏翼】

  

  第一解悔眠中,第二总解悔眠。于中有四师不同说。此即初师义﹝如贤师子安慧地亲等﹞。

  

  

  

  【述记‧卷三十九】

  

  下、总解二[73]。总有四说。

  

  此初师意[74]说︰无别有体,体即是痴。

  

  《瑜伽》五十五等说:是随烦恼并痴分故[75],《对法》亦然[76]。言通三性者,随彼彼[77]聚多少心、心所为体。痴,唯染中[78]。

  

  

  

  【论文】

  

  七‧一六 有义:不然,亦通善故。应说此二,染、痴为体。净即无痴,论依染分,说随烦恼及痴分摄。

  

  

  

  【疏翼】

  

  第二总解悔眠中,第二师说。

  

  

  

  【述记‧卷三十九】

  

  第二师[79]:「亦通善故」。若唯痴者,如何善中乃是心、心所总数为体?应说此二染者,以痴为体。善,即是无痴,相翻立[80]故。

  

  五十五等依染分义边,说是随烦恼及是痴分摄故。《对法》[81]言:通善等者,显非定痴分。如《显扬》第一解「恶作」云︰于善、不善事,若染、不染追恋[82]为体[83],不言无记。彼是通言,故善、染即以痴、无痴为体。

  

  又无记之中,是总数故,说通无记。

  

  

  

  【论文】

  

  七‧一七 有义:此说亦不应理,无记非痴、无痴性故。

  

  

  

  【疏翼】

  

  第二总解悔眠中,第三师说。于中分四︰一、非前师,二、恶作别以思慧为体,三、睡眠别以思想为体,四、引教证并会违。此即初文。

  

  

  

  【述记‧卷三十九】

  

  此下、第三,文有[84]其四。初、破前[85]。

  

  「有义不然」。《对法》[86]及五十五、五十八[87],皆言通三性故,何故染、净即依别数?其无记者,无别依法而依总聚[88]立?又无记之性非痴、无痴,故应别有。

  

  

  

  

  

  【论文】

  

  七‧一八 应说恶作,思、慧为体,明了、思择所作业故。

  

  

  

  【疏翼】

  

  第三师说中,第二恶作别以思、慧为体。

  

  

  

  【述记‧卷三十九】

  

  恶作,合用[89]思、慧二法为体。

  

  何以慧、思为性…

《成唯识论疏翼 第四冊 卷七 一、广六位心所──不定心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