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成唯识论疏翼 第三冊 卷六 三、广六位心所──十三门辨根本烦恼▪P4

  ..续本文上一页  引论为证。 

  

  「广说如前」五受诸趣分别[87]。故知二见与苦俱故,不与忧俱,唯二性故。

  

  「余如前说」,谓分别二见等,同第一师。

  

  此中,同五十九实义,二师俱不违。分别烦恼,二师皆同五十九说[88]故。俱生烦恼,前师违五十九。彼无意苦受,身、边二见,非一切受俱故。

  

  

  

  【疏翼】

  

  以上第二答中,第一实义讫。

  

  

  

  【论文】

  

  六‧二一二 随粗相者,贪、慢、四见,乐、喜、舍俱;瞋唯苦、忧、舍受俱起;痴与五受皆得相应;邪见及疑,四俱除苦。

  

  

  

  【疏翼】

  

  第二答中,第二粗相。

  

  

  

  【述记‧卷三十七】

  

  下、明粗相。有二︰初、直明俱,后、明俱地。此等初也。

  

  前据定得,今随相粗。贪、慢、四见,行相唯欣,非忧苦俱[89]。瞋唯戚行,唯苦、忧、舍俱[90]。

  

  邪见及疑,行通欣、戚。不说恶趣及非在五,故非苦俱[91]。五十八[92]说︰此据多分相应道理。行相相顺故,如文可知。

  

  

  

  【论文】

  

  六‧二一三 贪、痴俱乐,通下四地;余七俱乐,除欲,通三;疑、独行痴、欲唯忧、舍,余受俱起,如理应知。

  

  【疏翼】

  

  第二明粗相中,第二明俱地。

  

  

  

  【述记‧卷三十七】

  

  下、明俱地。

  

  如《对法》第七:初、二定意有乐,故贪等亦乐俱。或初定三识[93]与乐俱也,彼[94]广引证[95]。

  

  舍受,下三定,于一切相续末位起故[96]。此据六识,若第七恒相续故[97]。

  

  下逐难配诸地论︰「贪、痴」与乐俱,「通下四地」──通六识故,除第四禅;以上除瞋[98]。「余七俱乐」,除欲界,欲界意识无乐受故。通次上三地,唯意识俱故[99]。

  

  下、逐难释︰疑虽许四受俱[100],无明虽许五受俱[101],不与喜俱者,《对法》第七云︰于欲界,不决定心未息,喜不生故;色界中,疑疑上静虑,由喜乐定力所引持故,亦得随转。故彼喜、乐俱[102]。独行无明,如疑理说,故「唯忧、舍」俱。粗相苦、乐,欲界之中,不在意故。

  

  贪等与喜、舍相应在何地,五见及疑与余喜受等相应在何地等,皆令「如理知[103]」。故言「余受俱」等,逐难解已,义之「余」也。

  

  【疏翼】

  

  以上第三诸门广辨中,第四诸受相应门讫。

  

  

  

  【论文】

  

  六‧二一四 此与别境,几互相应?

  

  

  

  【疏翼】

  

  第三诸门广辨中,第五别境相应门。于中分二︰一、问起,二、逐难答。此初问起。

  

  

  

  【述记‧卷三十七】

  

  第五、别境相应门。

  

  此、问起也。

  

  

  

  【论文】

  

  六‧二一五 贪、瞋、痴、慢容五俱起,专注一境,得有定故。

  

  

  

  【疏翼】

  

  第五别境相应门中,第二逐难答。于中有二︰一、解贪等四,二、解疑及五见。此即初文。

  

  

  

  【述记‧卷三十七】

  

  贪等四法,得五数俱,逐难解之。此四「专注一境,得有定故」。

  

  

  

  【论文】

  

  六‧二一六 疑及五见,各容四俱,疑除胜解,不决定故;见非慧俱,不异慧故。

  

  

  

  【疏翼】

  

  第二逐难答中,第二解疑及五见。

  

  

  

  【述记‧卷三十七】

  

  此之六法,「各容四俱」。「疑除胜解」──境、行、相违故。

  

  「见非慧俱」。自体不并故[104];然疑行深,故定俱转。此中不问俱生、分别,说皆同也。

  

  又问︰上来虽有容得或五、或四俱,定得五、四,一时俱不?

  

  如理应思[105]。

  

  此中且以别境,问识、问受,不问遍行?

  

  问五受别,非遍行故,故为问也[106]。不问与善等性相应[107],以后必问前,故前不问后[108],此应准知。

  

  【疏翼】

  

  以上第三诸门广辨中,第五别境相应门讫。

  

  

  

  【论文】

  

  六‧二一七 此十烦恼,何性所摄?

  

  

  

  【疏翼】

  

  第三诸门广辨中,第六三性分别门。文分为二︰一、问起,二、逐难答。此即问起。

  

  

  

  【述记‧卷三十七】

  

  第六、性门。

  

  此、问起也。

  

  

  

  【论文】

  

  六‧二一八 瞋唯不善,损自、他故。余九通二。

  

  

  

  【疏翼】

  

  第六三性分别门中,第二逐难答。于中分三︰一、总解欲系十惑三性分别,二、总解色、无色系九惑三性分别,三、别解欲界分别俱生二惑何性摄。此即初文。

  

  

  

  【述记‧卷三十七】

  

  「瞋,唯不善」,一性所摄,不起即已,起必损自、他;现世、他世,皆名损故。「余九通二」,此总言也。

  

  【论文】

  

  六‧二一九 上二界者,唯无记摄,定所伏故。

  

  

  

  【疏翼】

  

  第二逐难答中,第二总解色无色系九惑三性分别。

  

  

  

  【述记‧卷三十七】

  

  在「上二界」,定「唯无记」。不问俱生、分别,皆尔。

  

  

  

  【论文】

  

  六‧二二○ 若欲界系、分别起者,唯不善摄,发恶行故。

  

  

  

  【疏翼】

  

  第二逐难答中,第三别解欲界分别俱生二惑何性摄。于中分三︰一、欲界分别起发恶业者唯一性,二、欲界俱生通二性,三、重显俱生二见唯一无记性。此即初文。

  

  

  

  【述记‧卷三十七】

  

  欲界应分别︰分别起者,唯不善,一向发恶行故。《对法》第四初,同此说故[109]。

  

  

  

  【论文】

  

  六‧二二一 若是俱生发恶行者,亦不善摄,损自、他故。余无记摄,细不障善,非极损恼自、他处故。

  

  

  

  【疏翼】

  

  第三别解欲界分别俱生二惑何性摄中,第二欲界俱生通二性。

  

  

  

  【述记‧卷三十七】

  

  俱生者有二︰发恶业,亦不善。瞋性定然,余三[110]少分损自他故。

  

  即唯除瞋,二见定唯无记性摄,余三[111]一分。一、由微「细」。二、「不障善」,善位亦起故,如第七识俱者[112]。三、「非极损自、他」。五十八说:数现行故[113]。并此四因。

  

  

  

  【论文】

  

  六‧二二二 当知俱生身、边二见,唯无记摄,不发恶业,虽数现起,不障善故。

  

  

  

  【疏翼】

  

  第三别解欲界分别俱生二惑何性摄中,第三重显俱生二见唯一无记性。

  

  

  

  【述记‧卷三十七】

  

  重显「二见,唯无记」性。「不发恶业」,所以同前。

  

  问︰此二见中,亦有九品等也[114]?

  

  答︰或言无,唯第九品故;或言有,如别抄会[115]。

  

  前解为胜。若如后解,如色界无记法体,有九品故[116]。

  

  【疏翼】

  

  以上第三诸门广释中,第六三性分别门讫。

  

  

  

  【论文】

  

  六‧二二三 此十烦恼,何界系耶?

  

  

  

  【疏翼】

  

  第三诸门广释中,第七界地分别门。于中分二︰一、问起,二、三子门答。此即初文。

  

  

  

  【述记‧卷三十七】

  

  此下第七、界[117]分别门。

  

  

  

  【论文】

  

  六‧二二四 瞋唯在欲,余通三界。

  

  

  

  【疏翼】

  

  第七界地分别门中,第二三子门答。即分为三︰一、瞋惑唯欲门,二、上下相起门,三、上下缘别门。此即第一子门。

  

  

  

  【述记‧卷三十七】

  

  瞋唯不善,故但在欲。

  

  

  

  【论文】

  

  六‧二二五 生在下地,未离下染,上地烦恼不现在前。要得彼地根本定者,彼地烦恼容现前故。

  

  

  

  【疏翼】

  

  第七界地分别门中,第二上下相起门。于中分二︰一、得上根本定始起,二、上地容起下二惑。初中又三︰一、简未至定位不起,二、有漏道渐伏下粗俱惑,三、得上定后二惑皆得起。此即初中初文。

  

  

  

  【述记‧卷三十七】

  

  子段第二、第二上下相起门。

  

  得上未至定,未得起上烦恼,即未至定不通有染。此中唯言得上根本定,方得起彼地烦恼等故。

  

  若尔,有不入根本而命终者,若为必无此者,必得根本定,或退,方命终故。

  

  又解︰当于此时,欲界烦恼未究竟伏,若皆断尽,方得起上,非未至定。无有染污第九品时入根本定,已断欲九品尽,得起未至惑,方自在故[118]。由是,若有第九不入根本定者,亦不能起,凡圣皆尔,未自在故。如求王位未自在时,不作恶故。若得已去,自在即起。

  

  亦同《婆沙》二说…

《成唯识论疏翼 第三冊 卷六 三、广六位心所──十三门辨根本烦恼》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