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成唯识论疏翼 第三冊 卷六 三、广六位心所──十三门辨根本烦恼▪P8

  ..续本文上一页恼。」如下所引,有多论文[224],今取当《对法》第七身见等[225],及此相应法等,无本质,名「缘无事」;余不与此俱者,名「缘有事」行,以不执我故[226]。此据人执为论,不据法执。法执通余一切心故,非唯我见。若唯我见及俱法,亦通摄法执尽,即余四见及疑,无法执,必与我见不俱故,便为大失[227]!

  

  此中烦恼,何者与我见俱,何者不俱,如前自俱有门说[228]。

  

  问︰一切皆有本质,乃至缘空亦有空名为本质故,即极微教乃至龟毛等名,若为本质;何故今言无本质,名缘无事烦恼?

  

  答︰若除影外,别有所托名本质,即无无本质者,今取如名之下有所目之质[229],即有体;无之者,如空华、兔角等故[230]。

  

  今言「名缘无事烦恼」,亦不相违。影像本质双言,名缘有无之烦恼,或直据本质名此二缘烦恼。今勘无漏缘中,不得作此后解[231]。所引诸无事、有事论文,应为门义勒之[232]。

  

  [233]《瑜伽论》[234]云:又十烦恼见所断者,名曰无事,彼所缘事非成实[235]故。所余烦恼有事[236]、无事,彼相违故[237]。以见道惑以见为首,所取本质都无有故。重缘惑等[238],相从而说,名缘无事;修道虽有见境无事,多缘事故,从多名缘有事烦恼。

  

  [239]下五十九云︰诸见与慢,是无事;贪、恚,是有事;无明、疑,通二种[240]。此以理论,见修诸见慢中,我、慢本质无故,贪等少故,略而不说[241]。

  

  [242]即彼卷下文云︰有事缘:谓诸有事烦恼;无事缘:谓诸无事烦恼[243]。此文总说,亦不相违[244]。

  

  [245]亦云︰无境缘:谓缘分别所计灭道,及广大佛法等所有烦恼[246]。

  

  [247]《对法》第五云︰有事境所缘者,谓除见、慢,及此相应法,余所缘境界。无事者[248],谓前所除[249],同五十九初文所说故[250]。

  

  [251]次下文云︰非有所缘[252],谓颠倒心、心所,及缘过去、未来、梦、影、幻等所缘境界。此不论烦恼,但本境无。「有所缘」[253],谓余所缘境界。即本质有三性心、心所。

  

  [254]《对法》第七亦云︰烦恼有二种,谓缘有事、无事[255]。无事者,谓见及见相应法。见,谓萨迦耶见及边执见。所余烦恼,名缘有事者,以通见、修。此之二见为首,本境实无,相应亦尔。此文尽理,与此[256]文同,非瞋等惑,可名无事故,如《枢要》说[257]。

  

  【论文】

  六‧二六○ 彼亲所缘虽皆有漏,而所仗质亦通无漏,名缘有漏、无漏烦恼。

  

  

  

  【疏翼】

  

  第三诸门广辨中,第十一有漏缘无漏缘分别门。

  

  

  

  【述记‧卷三十七】

  

  此下第十一、有漏缘、无漏缘分别。

  

  如疑、邪见、无明,及此相应瞋、慢等法,无漏缘者,亲所缘虽皆有漏;而所仗本质,亦通无漏,唯影像相,是有漏故。今此但取本、影二境,名缘漏、无漏烦恼[258]。准有、无事,不但取本质;与有、无事缘别,不可为例。

  

  

  

  【论文】

  六‧二六一 缘自地者,相分似质,名缘分别所起事境;缘灭、道谛及他地者,相分与质不相似故,名缘分别所起名境。

  

  

  

  【疏翼】

  第三诸门广辨中,第十二缘事缘名分别门。

  

  

  

  【述记‧卷三十七】

  

  自下、第十二大门。

  

  「缘自地」烦恼,依、缘俱增,名「缘分别所起事境」。此境本质,亦由今时分别起故。

  

  「事」者,体也。缘他地及无漏者,名「缘分别所起名境」,影像、本质「不相似」。灭、道深远,地处远故,依缘不增,但寻彼名,彼名可增,故言「分别所起名境」。

  

  或复「名」者,即心、心所相分之名,亦由能分别所起故。此如五十八[259]、五十九[260]、《对法》第六、第七抄说,有别所以[261]。

  

  【论文】

  六‧二六二 余门分别,如理应思。

  

  

  

  【疏翼】

  第三诸门广辨中,第十三余门思准。

  

  

  

  【述记‧卷三十七末】

  

  谓有无异熟、有漏无漏、七随眠摄、八缠、诸盖摄,乃至九品等分别,皆如理思[262]。

  

  【疏翼】

  

  以上第一大段五颂﹝第十颂至第十四颂﹞别显心所中,第三第十二颂上半辨烦恼位讫。

  

  

  

  

  

  

  

  

  --------------------------------------------------------------------------------

  

  [1] 第七「三界分别门」有三子门:一、瞋唯欲界门,二、上下相起门,

  

  三、上下缘别门。第九「三断分别门」有二子门︰一、非非所断门,二、迷谛总别门。

  

  [2] 如理《义演》云︰

  

  「钝四」者,谓贪、瞋、痴、慢。「利二」者,谓身、边二见。

  

  [3] 《显扬》谓:从贪乃至边执见,皆「或是俱生、或分别起」。而从邪

  

  见至疑,则「唯分别起」。《瑜伽》谓:从萨迦耶见﹝除邪见、见取、戒禁,及疑﹞,乃至痴、慢,均不但「由亲近不善丈夫、闻非正法、不如理作意」三种共缘得起,并「由任运失念」而起。

  

  [4] 「自分别」,即「不如理作意」。

  

  [5] 「六」字,本论《述记》作「八」,今改。

  

  如《瑜伽》卷八十六云︰

  

  又由二缘,依止无我胜解之欲,于彼涅槃,由惊恐﹝藏文作「yovs su yi chad pa/」﹞,故其心退还︰一、由于此欲不善串习﹝藏文作「legs par byav ba/」﹞,未到究竟故。二、于作意时,由彼因缘﹝藏文作「rgyu de bid kyis/」﹞,念忘失故。

  

  又此忍欲﹝藏文作「bzod pa/」﹞未串习故,当尔之时,于诸行中,了唯行智,其心愚昧,数数思惟我我﹝藏文作「bdag gi bdag/」﹞当何所在;寻求我行﹝藏文作「bdag yovs su tshol ba”i rnam pas/」﹞,微细俱行,障碍而转。由此缘故,彼作是思:我当不有;不作是念:唯有诸行当来不有。彼由如是随逐﹝之﹞身见为依止故,发生变异随转﹝藏文作「rnam par ”gyur ba dav rjes su ”brav ba”i/」﹞之识,由惊恐故,于彼寂灭,其心退还。

  

  [6] 「四」字,本论《述记》作「三」,今改。

  

  如《对法》卷四云︰

  

  问︰何相边执见是俱生耶?答︰谓断见。已学现观者,起如是怖﹝藏文作「skrag pa/」﹞:今者我我﹝藏文作「va”i bdag/」﹞为何所在?

  

  [7] 如《对法》卷七云︰

  

  俱生边执见者,谓断见所摄。由此见故,于涅槃界其心退转,生大怖畏﹝藏文作「yovs su yi chad pa/」﹞:我我﹝藏文作「bdag gi bdag/」﹞今者何所在耶﹝藏文作「gav yin/」﹞?

  

  [8] 「类」字,天海本引异本作「引」。

  

  [9] 《瑜伽》卷八十六、《对法》卷四、卷七。

  

  [10] 具意应云:以教成者,故《显扬》等诸论皆说类教也。

  

  [11] 即亦有任运失念而起。

  

  [12] 《显扬》卷一、《瑜伽》卷八。

  

  [13] 如《对法》卷六云︰

  

  相应者,谓贪不与瞋相应,如瞋,疑亦尔。余皆得相应,何故贪不与瞋相应?一向相违,法必不俱转故。又贪不与疑相应者,由慧于境不决定,必无染着故。余得相应者,与余慢等不相违故。

  

  [14] 如《瑜伽》卷五十五云︰

  

  贪、瞋互相无。此或与慢、见。谓染爱时或高举,或推求。如染爱,憎恚亦尔。

  

  [15] 如《瑜伽》卷五十八云︰

  

  贪、恚、慢、疑,更相违故,互不相应。贪染令心卑下,憍、慢令心高举,是故贪、慢,更互相违。

  

  [16] 此三文大同,异如前卷四,及下文会。

  

  [17] 如本论卷六云︰

  

  贪会违缘,忧、苦俱故。瞋遇顺境,喜、乐俱故。

  

  [18] 「六」字,本论《述记》原作「五」,今改。

  

  [19] 谓贪与慢相应之说同。

  

  [20] 谓《对法》卷六,及《瑜伽》卷五十五。

  

  [21] 谓《瑜伽》卷五十八。

  

  [22] 《续藏》注云︰古本有「其七卷」三字,本论《述记》则见卷二十

  

  七。

  

  [23] 如本论卷四云︰

  

  《瑜伽论》说贪令心下,慢令心举,宁不相违?分别俱生,外境内境、所陵所恃、粗细有殊,故彼此文,义无乖返。

  

  本论《述记》卷二十七更益随转理门、真实理门一义为五,而会两文,并云︰ 

  

  或复多分说不相应,据实说之,亦得相应。

  

  [24] 见《瑜伽》卷五十五。

  

  [25] 《对法》卷六云︰

  

  如贪,瞋亦尔。瞋不与贪、慢、见相应。若于此事起憎恚,即不于此生于高举,及能推求。与余相应,如理应知。

  

  [26] 如《瑜伽》卷五十八云︰

  

  贪、恚、慢、疑,更相违故,互不相应。

  

  [27] 如《瑜伽》卷五十五云︰

  

  谓染爱时,或高举,或推…

《成唯识论疏翼 第三冊 卷六 三、广六位心所──十三门辨根本烦恼》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