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成唯识论疏翼 第三冊 卷六 二、广六位心所──辨根本烦恼体业▪P13

  ..续本文上一页,如指节等。若执无色为我,彼执命根为我,遍在身中,称身形量。如是执已,得无想定,及见他得彼定,生无想有情天,便作是念︰我有边,死后无想。当生无想有情天中,想不起故。诸寻伺者亦执彼为我,见有风洴,随其所应,广如前说。

  

  [180] 《大毗婆沙论》卷二百原文为:

  

  二、执我无边,死后无想:谓若执色为我,彼执色我,遍一切处,若执无色为我,彼执命根为我,亦遍一切处。如是执已,得无想定,及见他得彼定,生无想有情天,便作是念︰我无边,死后无想。当生无想有情天中,想不起故。诸寻伺者亦执彼为我,见有风洴,随其所应,广如前说。

  

  [181] 《大毗婆沙论》卷二百原文为:

  

  三、执我亦有边亦无边,死后无想:彼执色我,或卷,或舒。若执无色为我,彼执命根为我,亦如身色,或卷,或舒。如是执已,得无想定,及见他得彼定,生无想有情天,便作是念︰我亦有边亦无边,死后无想。当生无想有情天中,想不起故,诸寻伺者亦执彼为我,随其所应,广如前说。

  

  [182] 《大毗婆沙论》卷二百原文为:

  

  四、执我非有边非无边,死后无想:即遮第三,为此第四,三门异说,如前应知。如是八种后际分别诸无想论,依前所说八种事起。

  

  [183] 原作「八非有想非无想论」。

  

  [184] 原作「谓有色等四、有边等四。有色等四者……」。

  

  [185] 《大毗婆沙论》卷二百原文为:

  

  一、执我有色,死后非有想非无想:谓寻伺者,执色为我,彼见有情想不明了,便作是念︰我有色,非有想非无想。如于此世,他世亦尔。非得彼定,可有此执。所以者何?要已离无所有处染者,方可执非想非非想处诸蕴为我。彼既无色,此执理无所依。别义说得,彼定亦有此执。谓生欲色界已离无所有处染者,执非想非非想诸蕴为我。彼所执我,体虽非色,而与色合,名有色我。如说有髻人,而人体非髻。彼虽不执色为我所,而所执我,未离色身。乃至命终犹随身故,说我有色。彼由入非想非非想处定,想不明了,故执我现在非有想非无想,死后亦然。许无色界亦有色者,彼许有执非想非非想处我实有色,而非有想,亦非无想。

  

  [186] 《大毗婆沙论》卷二百原文作:

  

  二、执我无色,死后非有想非无想:谓得彼定者,执非想非非想处诸无色蕴为我,或为我所。彼所执我无色为性,或有无色,故名无色我。彼由所入非想非非想定,想不明了,作如是执,乃至广说。

  

  [187] 「非」字,《义演》谓应作「依」,非是。

  

  [188] 《大毗婆沙论》此处有:

  

  又此一切,皆容执非想非非想处四无色蕴为我、我所。

  

  [189] 「短」字,原作「促」。

  

  [190] 谓总四蕴为所缘。

  

  [191] 原作「执我亦有边亦无边」。

  

  [192] 《大毗婆沙论》卷二百原文为:

  

  四、执我非有边非无边,死后无想。即遮第三,为此第四。

  

  《大毗婆沙论》卷二百云︰

  

  三门异说,如前应知。此中一切皆由所入非想非非想处定想,不明了故,执我现在非有想非无想,死后亦然。诸寻伺者,及许无色界亦有色者,执色无色为我,随其所应,广如前说。如是八种后际分别非有想非无想论,依前所说八事而起。

  

  问︰何故无想论及非有想非无想论中,不说我有一想等八耶?若亦说者,一切皆应名有想论,以有想受者非无想等故。如是一切有想论说死后故,皆是后际分别见摄。

  

  [193] 《大毗婆沙论》卷二百原文作:

  

  一、作如是念︰此我有色,粗四大种所造为性,死后断灭,毕竟无有,齐此,名为我正断灭。后见此生受胎为初,死时为后,便作是念︰我受胎时本无而有,若至死位,有已还无,名善断灭。

  

  [194] 《大毗婆沙论》卷二百原文作:

  

  二、作是念:此我欲界天,死后断灭,毕竟无有。齐此,名为我正断灭。后作是念︰我既不因产门而生,本无而有,有已还无,如彗星等,名善断灭。

  

  [195] 《大毗婆沙论》卷二百原文作:

  

  三、作是念︰此我色界天,死后断灭,毕竟无有,齐此,名为我正断灭。彼作是念︰我既不因产门而生,本无而有;由等至力,有已还灭,名善断灭。或有说者︰此三断见,皆缘已离初静虑染有情而起。彼断见者虽已得定,而未能离初静虑染。所发天眼唯见下地前三有情既命终已,皆生上地。所受中有,生有等身,非彼境界,便作是念︰得静虑者既命终已,悉皆断灭。

  

  [196] 即识无边处天。

  

  [197] 《大毗婆沙论》卷二百原文续云:

  

  毕竟无有,齐此,名为我正断灭。

  

  [198] 《大毗婆沙论》卷二百原为:

  

  如是七种后际分别诸断灭论,依前所说七事而起。如是七种,皆说死后,故是后际分别见摄。

  

  [199] 见《大毗婆沙论》卷一百九十九至二百。

  

  [200] 《续藏》云︰「中」下当增一「常」字。读之,乃《续藏》误计。

  

  [201] 「养」字,原作「乐」,《大毗婆沙论》卷二百亦然。今依《瑜伽》

  

  卷八改。藏文《瑜伽》、《杂集》均作「mchod sbyin/」。《续藏》注云:《瑜伽》作「养」。

  

  [202] 「作用」二字,《显扬》卷一作「功用」,藏文作「byed pa/」。

  

  [203] 「无化生有情」,藏文作「sems can ”byuv ba med pa/」。

  

  [204] 即诽谤异世往来作用故。诽谤任持﹝藏文作「”debs pa/」﹞种子﹝《杂

  

  集论述记》卷七云「母能任持,父为种子」﹞作用故,诽谤﹝结生﹞相续作用故﹝《杂集论述记》卷七云「诸趣中有,名化有情,先业所招,能续后有,故谤无此,名『谤相续』」﹞。

  

  [205] 「谤」字,原作「坏」。

  

  [206] 「谤事实」,藏文作「yod pa”i dvos po/」。

  

  [207] 「真」字,天海本作「实」,原文无此字。

  

  [208] 见《对法》卷一。

  

  [209] 即萨迦耶见、边执见、见取、戒禁取。

  

  [210] 《瑜伽》卷五十八原文:

  

  一切倒见,于所知事颠倒而转,皆名邪见。当知此见略有二种︰一者、增益,二者、损减。萨迦耶见、边执见、见取、戒禁取,此四见等一切皆名增益邪见。谤因、谤用﹝藏文作「bya ba/」﹞谤果、坏实事等心执、心持﹝汉译误作「增益」,藏文作「sems la ”jog pa/」,今据藏文改﹞所有诸见,一切皆名损减邪见。

  

  [211] 《对法》卷一原文作:

  

  问︰如是五见,几增益见?几损减见?答︰四是增益见,于所知境增益自性及差别故。于诸见中,增益第一及清净故──谓于五取蕴所知无我境,增益我、我所自性,是萨迦耶见;增益我常、无常差别是边执见;于诸恶见增益第一,是见取;即于此见,增益清净,是戒禁取。一多分,是损减见;一多分者,由邪分别,不必损减故。

  

  [212] 如前已引。

  

  [213] 如《瑜伽》卷八云︰

  

  「无有施与、无有爱养、无有祠祀」者,谓由三种意乐,非拨施与︰一、财物意乐,二、清净意乐,三、祀天意乐。

  

  供养火、天,名为「祠祀」。又显非拨戒修所生善,能治所治故,及显非拨施所生善能治所治故,说如是言︰「无有妙行,无有恶行」。又显非拨此﹝戒、修、施﹞三种善,能治所治所得果故,说如是言︰「无有妙行、恶行二业果,及异熟。」

  

  又显非拨流转依处缘故,说如是言︰「无有此世,无有他世。」又显非拨彼所托缘故,及非拨彼种子缘﹝藏文作「de”i sa bon kyi rkyen/」,指红白﹞故,说如是言︰「无母、无父。」又显非拨流转士夫﹝藏文作「”jug pa”i skyes bu/」,指结生相续识﹞故,说如是言︰「无有化生﹝藏文缺「化生」二字﹞有情。」又显非拨流转对治还灭故,说如是言︰世间无有真﹝藏文无「真」字﹞阿罗汉,乃至广说。

  

  又《瑜伽》卷五十五亦云︰

  

  损减事亦有四种︰一、谤因,二、谤果,三、谤作用,四、谤善事。当知此中谓无施与,乃至无妙行、恶行,是名「谤因」。谓无妙行、恶行业果异熟,是名「谤果」。谓无此世间,乃至无化生有情,名「谤作用」。所以者何?诸士夫用,是此中作用义。此士夫用﹝藏文作「skyes bu”i byed pa/」﹞复有四种︰一、往来用,二、持胎藏﹝藏文作「mval/」﹞用,三、置种子用﹝藏文作「sa bon ”debs pa/」﹞。若谓世间无阿罗汉等,名「谤善事」﹝藏文还作「yod pa”i dvos po/」﹞。

  

  [214] 如《瑜伽》卷五十八云︰

  

  无有妙行,亦无恶行,是名「谤用」,……无父、无母、无化生有情,亦无世间真阿罗汉诸漏永尽,乃至广说,如是一切,名「坏实事」。

  

  [215] 即《杂集论述记》卷七。

  

  如云︰

  

  「无祠祀」者,无以财食供养三宝所生妙行。恶行翻此。或初二﹝即「无施与、无爱养」。「养」原作「乐」,《述记》亦依「爱乐」释,今不依﹞无妙行。「无祠祀」者,无恶行。别则此三,总即妙行及恶行等。《瑜伽论》第八及五十五,说皆同此。

  

  《瑜伽》卷五十八云︰

  

  无妙行、恶行名谤作用者,此谤无体,彼谤无用;此谤无思业,彼谤无身语;此谤为因果未生位,彼谤其用…

《成唯识论疏翼 第三冊 卷六 二、广六位心所──辨根本烦恼体业》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